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6
二战期间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策有哪些

先欧后亚,将主要兵力兵器投入对德作战,以次要兵力兵器对日作战。
大力扶植中国蒋介石政权,美国出钱出枪,中国出人。使之拖住日本陆军主力。
加强与澳大利亚,英国的合作,固守印度、澳大利亚两大反攻基地。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美国希望通过在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物质和精力投入,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最早于2011年提出。是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提出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希拉里的这篇文章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先声。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正式提出美国“转向亚洲”战略。
奥巴马的这项决定,赢得了当时美国部分鹰派人士的支持,一些传统智库也纷纷为增加在亚太驻军“摇旗呐喊”。就在报告出台后不久,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了一份名为“力量支撑的合作:美国战略与中国南海”的报告,建议美国未来10年内将其在全球舰艇数量增至346艘,而不是囿于国防预算减少至250艘。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
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1月18日,克林顿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世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再次强调美国对外政策将建立在上述三个支柱的基础上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在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虽然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外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B.第二任期间
美国开始对它在中、近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主要力量的走向进行评估,并着眼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制定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首次明确提出2015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表明美国对保持独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中长期前景有所担心。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诸如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
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战略格局轮廓初现,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这个转变基本上是以1993年的“扩展战略”和1994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为起点,结束于1997年的“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新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成为克林顿政府留给小布什政府的最大的外交遗产。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 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答:试题答案:(1)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3分(2)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退;70年代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推行对苏“缓和”外交(转攻为守)。(任答二点)(3)“一超多强”。(1分)(4)不能。因为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国际政治民...
  • 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答: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
  • 二战后美国对欧亚实施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
    答: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在全球构筑了庞大而复杂的反共联盟体系。 根据美国的地缘战略理论,欧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战略制高点。当时的中东欧基本上是苏联的势力范围,所以美国利用西欧国家普遍畏惧苏联共产主义的心理,通过经济上的援助,军事上则通过缔结北大西洋公约...
  •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在欧亚实施的表现
    答: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在全球构筑了庞大而复杂的反共联盟体系。 根据美国的地缘战略理论,欧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战略制高点。当时的中东欧基本上是苏联的势力范围,所以美国利用西欧国家普遍畏惧苏联共产主义的心理,通过经济上的援助,军事上则通过缔结北大西洋公约...
  •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与东亚关系。
    答: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演进可分成四个阶段:(1)遏制与干涉东亚(1945-1969年)。二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欧洲冷战风云与亚洲热战硝烟汇合,在美苏冷战大背景下,美国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对东亚事务进行干涉。越南战争标志着美国在东亚的干涉达到了顶点。(2)战略收缩于东亚(1969-1981年...
  • 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答:二战以后,世界格局逐渐呈现两极趋势,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开始确立。60年代末,国际形势和美苏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对外交政策进行必要调整。尼克松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收缩”的开始,逐步调整了美国对苏、对华的基本策略,使美苏关系和美中关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变,美苏中...
  • 美国在二战后对东亚推行霸权的表现有哪些?
    答:3.二战后,美国的战略重点仍然在欧洲,但对于广大控制亚非拉地区,美国把它们作为 “中间地带”力图加以控制。如战后美国在亚洲独占日本,把它作为在远东扩张势力的桥头堡。在中国,美国积极“扶蒋反共”,力图建立一个亲美政权,以获得更多利益。“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又发动侵朝和侵越战争,企图在新...
  • 什么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答:战略演变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1月在自己的老家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
  •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 二战时美国是欧洲亚洲并重,二战后因为美国与苏联两大集团对立对峙,美国战略重心放在了欧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大不如前,中国实力有了很大提升。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将其战略重心东移加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部署,以遏制中国的崛起。
  • 如何认识评价美国的亚太新战略?
    答:二战以后,美国实力大增,对对手兼施“冷战”和热战两种方式。“冷战”为经济制裁与封锁,其对象既有苏联、中国这样的难以通过发动战争加以征服的大国,也有伊朗、古巴、越南、朝鲜、缅甸等中小国家。美国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