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各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2
欧美各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
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
1840年开始,英国政府对幼儿学校实行国库补助政策
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这所学校以确保贫民和工人家庭子女的健康、预防流行疾病宗旨,该学校在1919年开始接受国库补助
1918年,英国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
1933年,颁布了《哈多报告》(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4种)
1、由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社区中心婴儿室等
2、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和小学附设托儿所等
3、由卫生保健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和游戏小组等
4、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和保育中心等。
英国小学附设托儿所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地方教育局,社会中心,各种募捐活动和家长捐款等。
在英国,有两种从事儿童工作的职业群体:教师和托儿所保姆
1988年的《教育法》
在英国,家长教育的最广泛的形式是学前游戏组运动
在家长教育方面最有影响的两个组织是斯寇普和寇普
家庭为基础的方案是家长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其中最成果的是雷卡斯特家庭开端计划,它是由玛格利特 哈里森在1974年创立的

欧美各国近代企业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欧美各国近代学前教育的那个呃,基本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注重于小孩子的那个天气,那个个性的发挥啊。

欧美各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就是根据当前形势抓。教育基础。

  • 欧美各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欧美各国近代企业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欧美各国近代学前教育的那个呃,基本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注重于小孩子的那个天气,那个个性的发挥啊。
  • 欧美各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
  • 英国近代幼童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答:特点:。1.机构设立。学前教育机构以单独设立的为主,以附设在小学里的为辅。招收4—5岁儿童。这些学前教育机构既有单位创办的,也有私人团体创立的;既有社区举办的,也有教会组建的。2招收对象。学前教育机构招收对象的年龄较小、范围较广,从不足1岁到5岁的儿童,既有幼儿,也有学步儿和婴儿。3....
  • 美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4. 重视游戏和探索:美国幼儿教育强调游戏和探索式学习。通过游戏和亲身经历,幼儿能够发展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技能。5. 儿童参与和家长参与: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被鼓励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并与教育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6. 多样化的课程:幼儿教育涵盖了广泛的主...
  •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2、教育方式自由宽松,对家庭、社区的重视度高 英国的学前教育方式非常宽松,大多数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进行,除了一些音乐活动外,基本上没有集体性的教学活动。这时,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者。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协调关系,使家庭和社区成员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者”。3、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
  • 日本和欧美的幼儿教育各有什么特点?
    答:欧美幼儿教育的特点:1. 强调自主性和创造力:欧美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注重发展独特的个人才能和兴趣。2. 执行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欧美幼儿教育侧重于培养孩子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挑战,让孩子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
  • 近代欧美中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何种特点
    答:也反映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总之,近代欧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开放性,体现出个性化、民主化和全面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1、美国的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紧密相连,美国的小学不论公立还是民办都设有幼儿班,有90%以上的5岁幼儿进入小学幼儿班进行学习,对于幼小衔接是非常有利的; 2、美国是多渠道办园,政府、学校、科研机构、慈善机构、企业私人等,更好地便于家长的选择; 3、每个园所的的办园宗旨、目标、内容、教...
  •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机构多元化,主要有普通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特殊幼儿园等。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幼儿教育的改革也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或课程大纲。甚至连州一级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育目标与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开办者自主决定的...
  • 学前教育简史英法德美四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特点
    答:学前教育是教育孩子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是在可资利用的传统资源不足的背景下,由不请自来的“西方因素”强力推动的;经过清末以蒙养院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制的初创、民国初期从蒙养园到幼稚园的调整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拓展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