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是谁提出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提出的。

其中所谓的“中学”就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学就是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商务模式,教育,还有法律。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中体”才是其中的本,而引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目的就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日(1837年9月2日)生于贵州兴义府。曾祖父张怡熊,曾任浙江山阴县知县。祖父张廷琛,曾任福建古田县知县。父亲张锳,曾任贵州兴义府知府。

历史意义:

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最初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要被新的形势所替代。



中体西用是冯桂芬提出的。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是冯桂芬在其《校邠庐抗议》中:愚意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诸国同时并域,独能自致富强,岂非相类而易行之尤大彰明较著者?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

中体西用的观念发展情况

19世纪70~80年代,早期改良派曾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口号,主要目的是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反对顽固守旧。

到了19世纪末,发生了尖锐激烈的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之争。守旧的封建顽固派坚决反对西学,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事物都采取仇视和排斥态度。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积极提倡西学,认为中国不但应当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更要效仿它们的议院制,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中体西用是谁提出的
    答:1861年(咸丰十一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 粉蓝色的裤衩 | 发布于2012-03-27 举报| 评论 1 0 为您推荐: 张之洞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和西学东渐 最早提出中体西用的是 中体西用名词解释 中体西用是什么意思 关于中...
  • 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目的?
    答:一、“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提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2)1892年,郑观应说:“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3)1895年,沈寿康、孙家鼐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4)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围绕“...
  • 中体西用是什么
    答:中体西用的提出者是清朝官员李鸿章:他们在19世纪中叶开始推动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工业制造,以加强国家的实力和地位。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标准是最为优秀的,应该以此为基础,同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实用知识,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强大。中体西用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
  • 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 )
    答:【答案】:B 据史料,“中体西用”一词最早则见于1896年4月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匡时策》中:“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为B(7P347)。
  • 西体中用的产生背景
    答:1861年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首先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此后,李鸿章、郭嵩焘、薛福成、王韬、沈毓桂等一批留心时务的人都曾对此有所探讨。郑观应在《盛世危言》的《西学》篇中说:“中学其体也,西学其未也;主以中学,...
  • 什么是“中体西用”?
    答: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守旧派对“西学”采取 了顽固拒绝的态度,认为提倡“西学”就是 “舍本逐末”。洋务派为应付守旧派的攻讦, 提出了 “中体西用”的思想,认为在突出 "中学”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以“西学” 为辅。这一思想也是两个派别思想斗争的结果。张之洞于1898年著成《劝学篇》,提出 “...
  • 维新派人士对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的看法是什么?
    答:对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维新派人士给予了坚决的反驳。1902年,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谈到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时,认为这种观点言之未必成理。若“循而用之,其害于吾国长进之机少者十年,多者数纪”。他指出:体用系即一物而言的,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 中体西用中的中体是指什么
    答:中国的文化体制。“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由冯桂芬提出,张之洞作了系统阐述。“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为本体。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用”即西学为“中体”服务。
  • 中国文化史论述题:中体西用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分别是什...
    答:中体西用的本意没有这个内容,但它的思维逻辑,却在客观上使人们得到了启示。洋务运动后,拒绝学习外国的盲目排外思想固然没有市场了,而全盘西化的主张,也被多数人所否定。结合本国实际学习外国的东西,已经逐渐成人们遵循的法则。维新派在主张君主立宪的同时,也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
  • 康有为与曾国潘在学习西方方面提出怎样不同的主张
    答:曾国藩等人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在不改变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军事和民用工业,寻求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康有为等人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