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赏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0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点睛之笔】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一句被经常误读的儒家名言,这句话出自二程的《河南程氏遗书》。

【经典解读】

《河南程氏遗书》中记载了程颐与另一个人的一段对话。有个人问程颐,娶寡妇为妻合不合理,程颐说,寡妇再嫁属于失节,娶失节的人为妻也是失节。那人又问,如果那个寡妇十分贫穷可以再嫁人吗,程颐就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从中可以看出,程颐所说的并非专指妇女,而是说男女都不能“失节”。寡妇改嫁是一种失节的行为,男人娶寡妇是把寡妇置于不义之地,属于明知故犯之罪,所以也是失节的行为。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仅仅是就事论事,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北宋名臣范仲淹就鼓励寡妇再嫁,他的儿子纯祜死得早,正巧他的学生王陶的妻子也死了,他就把守寡的儿媳嫁给了王陶。程颐本人也没有遵自己所言,他就曾为一个丧夫的外甥女安排了一桩婚事。即使到了南宋,寡妇再嫁也是常事,甚至离婚再嫁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李清照、唐婉都曾再嫁,在当时也并没有引发争议,甚至连皇帝都不歧视再嫁和改嫁的行为。

然而,这句话在南宋以至元明以后却成为了禁锢妇女行为的枷锁,这明显不符合程颐的本意。朱熹以后,礼教对人的束缚日益加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逐渐成为男权社会压迫妇女的工具,这完全是对思想家本意的断章取义式的误读。



  • 国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赏析
    答:“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一句被经常误读的儒家名言,这句话出自二程的《河南程氏遗书》。【经典解读】《河南程氏遗书》中记载了程颐与另一个人的一段对话。有个人问程颐,娶寡妇为妻合不合理,程颐说,寡妇再嫁属于失节,娶失节的人为妻也是失节。那人又问,如果那个寡妇十分贫穷可以再嫁人吗,程颐就...
  • "夫为妻纲"是什么意思啊?谢谢!
    答:一、“夫为妻纲”的意思是妻子要以丈夫的要求为准则,强调作为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妻子要在家庭中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丈夫是家庭的绝对权威。二、出处:“夫为妻纲”出自儒家传统的伦理思想“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君臣义”、“...
  • 丰子凯为亡妻所写的悲痛篇谁知道?
    答:回答:一:马一浮娇妻新丧,悲愤而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郁郁兰蕙芳,植根自高山。滋兰不俟佩,移蕙不俟搴。   皇天降霜雪,凋落一何先!岁晚安可追,良时坐自捐。   川逝无反流,华萎不重妍。馨香为谁发?迟暮岂予愆。   这是一首感情颇为深沉的悼亡词。至于...
  • 举4个坚守节操 名垂青史的人 要有事例哟!!
    答: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苏武,“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历史典故之一。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
  • 征集历史竞赛题(一定要有答案的)
    答:这些理论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渐渐地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尤其是对妇女的迫害,更为残酷,一个““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把女人打入了十八层地狱。所以到了五四时期,封建礼教被鲁迅等有识之士控诉为“吃人”...
  • 开心眼漫谈“守仁格竹”
    答:正所谓,听任皇帝们走自己的路,让我不负责任地随便说去吧(这里也澄清一个误解:程朱理学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最初是说给帝王将相士大夫们听的,后来变成针对妇女乃是经过了别有用心的发挥。这笔账无论如何不应该算在朱熹头上)。虽然朱熹的理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但是只要他的理论足够自洽,那他就没错。
  • 材料作文范文4篇
    答:自从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迅速恶化为“男女授受不亲”,以致妇女要缠小脚,破坏生理结构!三妻四妾的假道学们以虐杀为手段给重心不稳的贞节牌坊奠基。难怪《诗经》刚刚在德国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因为《诗经》时代的人们的天性不受一点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挂碍!印度还...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王阳明一生的主要活动作简要评价
    答:朱熹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观点,“存天理,去人欲”,这句话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则更为著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大家要知道,朱熹的世界和我们的是不同的,这位哲学家的世界是分裂成两块的,一块叫做“理”,另一块叫做“欲”。朱熹认为“理”是存在于万物中的,但却有着一个大敌,那就是“欲”,所谓“...
  • 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写作文
    答:前人尝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由此观之,君子爱名甚于死生。 商有伯夷、叔齐之流,不食周粟明心志,后人称之。伯夷、叔齐二者乃商之遗老。 商亡,二子隐于首阳山,以野菜果腹,拒食周粟粒。是故后之来者咸仰之。 之二子亦名噪一时,流芳百世。故曰,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得道者得名声也。 古之君子爱名,...
  • 中国古代为什么尊崇儒家?
    答:但反过一想,这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儒家名言何其相似?一方面即使是死也不可以撼动人的尊严,当真可敬;另一方面临死前对“礼节”仍然念念不忘,渴望一个“君子”式的死法,好强烈的封建等级意识!宋代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看来确实大有渊源。为了“忠义”、礼节等,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