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二奶奶连内贼都舍不得惩罚,为何偏偏容不下杨九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电视剧《大宅门》中,英明一世的二老太太坚决不接纳杨九红,这是为什么?

每次看大宅门,我就会对杨九红的命运产生一种谜一样的思考。如果白景琦不幸早于她死亡 而白家处于另一个危机中,她和白文氏携手渡过了难关之后家族再振,是不是能够更加让人高兴。
但是,考虑再三,我以为杨九红这个角色不应该走这个路线。因为如果走了,这片子就不叫大宅门,叫百草厅传奇了。
因为是个大宅门,所以宅院中有恩怨爱恨,有活生生的一个个人。有传奇,如白文氏,白景琦,有悲剧,如黄春,杨九红。
白文氏这个角色,本身是一个叛逆者,以女性的身份在男性的世界中大放异彩。
但实际上,她对于传统的观念却奉若圭臬。她在白家穷途末路时顶门立户,在她看来是不得已的。 白萌堂死前让她管家,她要求交给丈夫,自己协办。这是她作为女性,最终希望退守家庭的表现。在长房的几个孩子成人后,她说“今后我就不管事了,吃现成的”,全无恋权的表现。可以说她虽然事事精明刚强,但实际上她愿意扮演的是一个传统女性的角色。
退居幕后,成为丈夫,儿子的协助者,这是传统观念给当时好人家姑娘的一个标准,一个归宿。


她并不理解何为忠君爱国,但她对不能造反,不能犯法深信不疑。这种心态和信奉观音菩萨没有区别,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训练有素。这是她所处时代的社会常识,所以季师傅说“唐宗宋祖,这些祖宗如果都是忠君爱国之辈,哪儿轮得到他们当皇帝时”,她表露出的是吃惊甚至害怕的表情。斯琴高娃演绎的极好,正当盛年的白文氏,对外八面玲珑,对内乾纲独断,可听到这句话却马上畏怯地低着头,抬眼自下而上看纪师傅,小心翼翼地说“季师傅这话,处处透着新鲜。”
为什么新鲜呢?因为在当时,敢于发表这样言论的人不但少见,甚至有点造反的嫌疑。对于白文氏而言,对于这样的说法,她估计前半生想也没有想过。若不是生意人的精明和会说话,大约就要扭者季师傅骂一顿了。
封建等级观念,封建宗族观念,封建女性地位认知,都是长在她脑子里生了根的东西。她在前期因为有宗族观念,因此认为家不能散,所以苦心孤诣,忍辱负重,几次对于白三爷以德报怨。这不是因为她认为三爷还有救,而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只要是白家的人我就不能不管……”

她嫁到白家,自己本身就成为这个家族的附属。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作为女主角,很多故事片都喜欢给女主角起名字,即便白亚萍这样的配角也是有名字的。但二奶奶没有名字,我们会发现她始终被称为二奶奶,或者白文氏。她的个体属性从一开始就是消失的,但凡她出现,代表的就是整个白家。她即是掌舵者,又是卫道士,同时她也是奴隶,是附属。
而她对此并不痛苦,她是毫无知觉的接受的这一切,并且成为制度的代表。
制度,哪怕是礼法制度,阶级制度,宗族制度这些被冠以封建前缀的制度,是有它们的力量的。比如在动乱时期,是宗族制度凝聚了整个家族的力量,使得这个家族得以中兴。白萌堂死前说“绝不能分家”,就是这个制度的映射。白文氏反反复复的说,“这个家不能分”。她说不出为什么,但是她却始终希望捍卫这一点。因为她知道,分家就是力量的削弱,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中,防止资源,财产外流的方式,就是家族体系的紧密联系。
但这些制度也有弊病 ,比如黄春要生孩子之前,白景琦嘱咐她说,大宅门里是非多,受了气忍着点,等我回去再说。包括三爷的种种作妖行为,这都是大家族带来的阴暗面的集中体现。因为具象到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了最大的戏剧性。演员刘佩琦对这个人物的杰出塑造,又让这种阴暗面显得更荒诞和滑稽。
作为这一切制度的代表标志,白文氏对于杨九红的冲突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冲突是门第和阶级的冲突,也是权威和反叛的冲突。杨九红的出身即是原罪。因为她是“窑姐儿”,是不容于封建准绳的,她可以作为外宅放在台面下,但是却不能进入体系内。就像白文氏买通常太监时,她知道这可能是行之有效的一条路,但绝不敢和白萌堂商量。

因为这也是违反了体制的,可以做,但不能说。因此她对白景琦娶杨九红也是这个态度:你可以打擦边球,但你不能去挑战大宅门的权威。这件事可以做,但不能拿上台面。所以杨九红想要进入体制,是根本不可能的。
娶妻的准绳就是良家子,好人家的闺女。即便贫穷,但是不能出格。黄春是名门之后,槐花能够做白文氏的丫鬟,也是清白家世,而最后一个“抱狗的秀儿”也一样是来自一个循规蹈矩的社会底层家庭。此外如乌宝生的女儿秀姑是乡下丫头,但也是本份人家。
本份是白家娶妻甚至纳妾的规矩,就好比当铺里无论多好的料子也要喊“虫吃鼠咬”,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规矩”。而为什么要有这个规矩,大部分人是不记得也不理解的。所有人按照规矩本份地扮演螺丝钉的角色,让家族乃至社会有条不紊的运转,这就够了。
杨九红并不是一个例外,她有和白文氏一样的传统女性认知观念。所以她洗尽铅华,想要做个从良的贤妻。她见黄春,见白玉芬,都是低眉顺眼,曲意迎奉,完全没有了她在妓院里那种泼辣欢脱的性格。她真心实意想想进入这个封建体系,她的不幸也来源于此。
若她一路泼辣到底,不去试图融入大宅门,或许不至于到最后的下场。她唯一的一次觉醒式的反抗,是怀着儿子想走。这一次的杨九红是最勇敢,也最本色的一瞬间。但是命运容不得她,她流产了。从此一蹶不振,越发沉沦不起。她像那个世道上很多的人一样,被世道挤到边缘,又不得不回到原本的轨迹中。
杨九红是一个悲剧角色,但也是白文氏之外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她不断爆发出火花,不断在问“为什么”。而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女人并不问为什么。她们默默忍受一切,三爷的老婆三奶奶,人称小辣椒,她泼辣厉害,可是她默认丈夫纳妾嫖妓。白玉芬和黄春都是名门之秀,性格也都很刚硬,但面对白景琦娶妾,她们也只是顺理成章的接受这个结果。关香伶更加典型,她到二十三岁还没有嫁人,最后却因为书香门第不能悔婚,远赴新疆去嫁给已经落难的詹家人。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认为这是女人的本份。
杨九红是这个戏的一个“眼”。她的存在让故事变得多面,天不怕地不怕的七爷,却不敢反抗真正根植心中的权威。二奶奶一世厚道,却在最后让人母女生离。白家老号行善积德,可这大宅门却吃人不吐骨头。
她是一把俏丽的尖刀,挑开一道缝隙,把软弱和乌糟暴露无遗。把平面化的传奇英雄,变回血肉凡胎。没有她的悲剧,这个故事圆满不了。
最后补一下,关于白文氏为什么抢走孩子,这恰恰是白文氏善良。这种善良很可怕,为什么呢?因为她知道小孩子的母亲是窑姐,这个孩子会遇到什么不幸的前途。她一心怜爱这个孙女,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怕孩子行差踏错,也怕她因为自己的母亲吃苦。我们从探春可以看出,母亲的社会地位低下,对于一位小姐是有多大的影响。白文氏在为孩子打算,但她的体制在排斥孩子的母亲。
于是她很自然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割掉孩子的“先天病灶”,把她和母亲隔离。在她看来,杨九红是闯入的病毒,病毒的死活无关痛痒,但代表家族一部分的孩子不能有任何损失,她以一个保护者的心态,做出了令人发指的残酷举动。
佳丽最后确实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做起了贞洁烈女。在那个时代,分分合合,离婚再婚已成常见的事,却有大好年华的女人青年守寡,为了一个没有见过多久的丈夫不言再嫁,可见这种白文氏给予的同化是多么的彻底。在这种故事里的从一而终,爱情占了三成,七成是观念使然。
白文氏希望孙女过得好,最后却让她终身凄凉。这一笔收尾,太漂亮。

两者没有可比性,黄春和杨九红本都是苦命女子,皆因“生”不逢时而遭遇不公,黄春作为武贝勒和大格格的私生女,在那个年代哪里有“私生女”的活路,更别说詹王府是何等地方,岂容自家格格做出如此出格之情。

身处乱世只能自求多福,黄春有幸被白景琦看中,且一直呵护到老,虽然在嫁给白景琦时遭遇了二奶奶的“刁难” ,但是黄春自小就踏实肯干,即使身世不清白,但是洁身自好自始至终只有白景琦一个男人,而且生性善良不争不抢。
至于杨九红就不同,她出生在烟花场所,生性刁钻,且心机颇深,善于用软方法制服男人,这一点和白家二奶奶刚强的性格截然相反,既然性格迥异又何来合拍一说。

出身以外, 性格也是一大原因,黄春属于唯唯诺诺型,在处理家庭琐事上,她会全力奉承自己的婆婆,以自家丈夫和婆婆的话为首,一向“跋扈”的二奶奶作为白家的女当家,说一不二的性格,向来只有别人迎合她的份,以她多年经营白家老店的经验来看,杨九红绝非善人,如果让她进了白家大门,恐怕白家都要姓了杨,时间久了还会和她有所抗衡。

再来说一下黄春从十几岁开始跟随白景琦,那个时候时局动荡,白家产业危在旦夕,随时可能被糟蹋,但黄春不畏钱财,看中的白景琦这个人,哪怕是怀有身孕被二奶奶赶出来,她都一直坚信白景琦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从这一点来看黄春很适合做妻子,她可以陪你享福也能陪你吃苦,忍受了你在外面的三妻四妾,到头来还得替你去说服自己的婆婆接受你带回家的杨九红。

反观烟花场所出身的杨九红,她也是迫不得已,那个年代但凡有所选择没有人会走这一步,但是杨九红的心机不纯,至少在二奶奶看来是,杨九红这个人物的性格颇为复杂,从一开始她树立的形象是出身卑微但不会怨天尤人,敢爱敢恨又积极努力的摆脱低贱命运。当初为白景琦运送药材也是相当有魄力,要知道那个乱世里男人都不敢做的事,她一个女人却干得风生水起,如此胆识谁不佩服。

只是这一切从她进入白家开始就变了味,随着二奶奶的打压,生了女儿也不能自己抚养,之后又因在回济南的火车上流产,导致不能生育。她开始变得尖酸刻薄,时时刻刻都在“壮大”自己贬低别人。
二奶奶为了削弱杨九红的势力,把丫鬟槐花指给了白景琦,这也让杨九红有了“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架势,多次利用自身优势羞辱槐花,更是在运送药材途中“教训”槐花,哪怕大男人黄立都看不过去,直指杨九红不要太过分,她依旧不为所动还捎带脚的辱骂了黄立一把。

要说杨九红之前的经历过于悲惨,那么她上位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过于偏执,在逼死槐花之后,她还可以毫无愧疚之意的任意妄为,足以说明她的心有多硬,就像二奶奶说过“一个人的戾气是藏不住的”。
杨九红她的戾气太重,二奶奶为何从一开始就不好看她,直到死她不肯让她披麻戴孝,如果说没有之后的香秀,让杨九红当了白家的主人,后果可想而知,从一味靠拢日本人时就可以看出,她的格局有限只此眼前的蝇头小利。

只此,二奶奶扶持槐花和香秀,都不会接纳杨九红的原因,她的一生虽独断专行但看人很准,一眼就从根本里把杨九红看透了。

二奶奶之所以容不下杨九红,是为了大宅门子孙的兴旺,或者说是为了百草厅的延续。其实看到最后,我们都被二奶奶的眼光之毒辣所折服。
出身
杨九红被哥嫂卖到歧院,身世也实在是可怜。但因为容貌出色,人也伶俐,很快成了妓院的头牌,并且成了济南府提督的老相好。而这提督不是别人,正是二奶奶的亲家,白玉芬的公公。不说白家是京城数一数二的望族,但凡家境稍殷实的普通人家,都不会娶一个窑姐做正房。况且那时黄春还在世,为了黄春,为了白家的声誉,二奶奶果断拒绝了杨九红,白景琦只得将她安排在白宅旁边的一座小房子里。
为了打消杨九红的企图心,黄春死后,二奶奶也没有同意白景琦将杨九红扶正,二奶奶过世,留下的遗言竟是不允许杨九红参加自己的葬礼,杨九红不得入白家族谱。这对在白景琦身边生活了十几年的杨九红来讲,打击可想而知。也是二奶奶过世后,杨九红的心性大变。她原以为二奶奶过世后,就可以让白景琦将自己扶正了,一洗往日的屈辱,可二奶奶的遗言将她的梦想击了个粉碎,她注定一辈子都将在大宅门抬不起头。
格局
二奶奶死后,杨九红看到转正无望,赌气要回济南,被白景琦好言好语留下了。没有二奶奶,杨九红在白府也能说得上一些话。当然,转正的奢望她一直没有忘记,除了自己的生活,杨九红对白府的事都是以外人的身份来看,很少将自己摆在主人的位置上看。所以,这时的杨九红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自私自利,毫无大局观念的姨奶奶。这正是二奶奶所担心的,一个不能担大局的人,注定不能成为白家的女主人。
日本占领东北期间,为了去东北进药材,白家竟没有一人能主动请缨,白景琦不得不亲自出马,但百百厅又怎么离得了白景琦。看到时机的杨九红主动请缨走一趟,让白家人刮目相看。但随之提出了条件,必须让槐花跟自己一起去。其实杨九红的心思从她提出的条件就可看出,她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白家的地位,同时让白景琦对她更好。至于百草厅会发展成什么样,那不是她所关心的。
但让她想不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虽然把槐花拴在了身边,却没想到跳出了个香秀,并且是白景琦想娶做正房的一个人。在香秀身上找不到出气点,杨九红将所有的气发到了老实人槐花身上,逼死了槐花,却依然出不了心中的那口恶气。不仅容不下白景琦身边的其他女人,在大事大非方面,杨九红同样没有骨气。

在我看来《大宅门》是一部反映了一个家族兴衰的电视剧,看上去和《红楼梦》的四大家族兴衰历史的演变很像,但是《大宅门》里面也和《红楼梦》有很多不像的地方。首先来说,《大宅门》里面更多的是传达出了每个人物的精气神,所以《大宅门》有一种不同于《红楼梦》的大气魄在里面。从一开始杜雨露老爷子的白萌堂到后来当家少奶奶白文氏,然后就是白景琦,甚至是最后吊儿郎当的白颖宇,还有在里面客串的老戏骨李雪健,真的我感觉就是一种不一样的气魄在里面。我个人认为《大宅门》就是一曲高昂的“民族魂魄”,所以这部剧题材选的特别的好,演员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度还原了人物的形象,然后就是景致了,特别的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整个老北京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就能在这部剧中很好的体现出来。
《大宅门》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虽然其中有些细节做法被人诟病,如白景琦去济南,借助堂姐家的权势,恶意打压同行,独占阿胶行业的利润,又或者说白家原来以治病救人为本,在白景琦手上,却靠着卖阿胶保就能一夜暴富,更别说后面给仆人找媳妇,毁了一大家子的事情。客观来看,《大宅门》这部剧有着时代局限性,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这部剧的深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白七爷并不是圣人,他爱国,他无畏,他敢杀德国兵,敢交日本朋友,更敢于不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等等,但是他也有灰色的一面,打压竞争对手,有时代的局限性,比如对很多女性来说,当然,这些细枝末节并不影响这部剧成为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剧中主角,白景琦白七爷拥有着自强不息、不畏强敌的民族精神(面对敌人入侵,他拼死反抗),弘扬民族文化(当儿子对药品弄虚作假,他直接焚毁价值几万两的药品)、真诚的说,这确实是一部能够激发观众爱国主义精神的佳作。而除了白景琦之外,剧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也非常经典,刘佩琦老爷子饰演的白三爷,一生放荡不羁,最后面对日寇的威逼,那一句“大烟膏子就酒,小命立马没有”让人泪目。剧中的二奶奶,更是传统女性最杰出的代表,是那种一家主母的存在,面对自私的老三,作为大嫂她的行为无可挑剔,最后白三爷在她灵堂前痛苦忏悔,作为目前,她对白景琦的教育,时至今日,依然值得很多家长学习。

不惩罚内贼,因为内贼再偷,也是奴才,破坏力有限。而杨九红,一旦进了门,就是姨奶奶,仅次于少奶奶的地位。
你可以同情杨九红的不幸遭遇,也可以为她后来的心理变态找出充分的理由。但,无可否认,杨九红的血液里有狠毒的基因,而她不幸的经历,又培养了她强有力的手腕能力。

二奶奶除了嫌弃杨九红的出身,多少也打听过她的经历。在那样的环境里杀出一条血路,在白景琦并不太愿意的情况下,死死缠住他、与他结合,杨九红的能力与品性,可想而知。

如果景琦的妻子不是黄春,而是一个厉害、有手段的人,像二奶奶那样的,也可以挟制像杨九红这样经历复杂、又圆滑又狠毒的妾。但是,黄春除了自由恋爱以外,基本是三从四德得过了份,对丈夫的小妾只会纵容、甚至讨好,根本起不到挟制作用。

所以,让杨九红进了门,势必给白家带来破坏。而这破坏的威力,绝不是厨子偷几袋白面、门房偷几把条帚、甚至账房偷几两银子所能比拟的。二奶奶不允许杨九红进门,实际是未雨绸缪。

只可惜,她的智慧并不足以长久地庇佑整个白家。在她死后,杨九红变本加厉,报复性地给白家造成更大的破坏。

一是封 建 礼 法,二是对白家极度的维护,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二奶奶对杨九红的态度。
封 建 礼 法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杨九红窑姐儿的出身就是原罪 。
二奶奶所生活的时代决定了她所接受的必然是三纲五常的教育,在这样一个有体面的家族主母眼里,娼 妓、戏 子,这都是下 九 流的人,玩玩儿得了,不可能接受他们成为自己家族的一份子的。
但如果单单是为了封 建 礼 法,不见九红、不承认九红也就行了,何至于刻薄到那个地步呢?何至于见了面就要打人、羞 辱人,还要夺走孩子呢?
这就要考虑到她对白家人的维护这一条。
二奶奶虽然认同封 建规 矩,但绝不是那种只知规矩却没一点儿人味的腐 儒。相反,她非常重情重义,尤其是对于她心中的自家人,护犊子到了十分。
这一点在两个人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一个是白家大爷白颖园,一个是白家的雅萍姑奶奶。

大宅门二奶奶连累嘴都舍不得惩罚,之所以容不下杨九红是因为杨九红跟他不是一类人。

  • 《大宅门》二奶奶连内贼都舍不得惩罚,为何偏偏容不下杨九红?
    答:也是二奶奶过世后,杨九红的心性大变。她原以为二奶奶过世后,就可以让白景琦将自己扶正了,一洗往日的屈辱,可二奶奶的遗言将她的梦想击了个粉碎,她注定一辈子都将在大宅门抬不起头。格局 二奶奶死后,杨九红看到转正无望,赌气要回济南,被白景琦好言好语留下了。没有二奶奶,杨九红在白府也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