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句话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句词什么到底是意思?

意思: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原文: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思想感情: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赏析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等等,无不用之。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词题“代人赋”,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温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但是,“细柳新蒲为谁绿”呢?无限“温柔”为谁存在呢?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也同样,只能使“一片愁”增浓。“温柔”之前着一“却”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唐人严维诗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阳迟。”北宋诗人梅尧臣称其“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六一诗话》)。辛弃疾的“柳塘新绿却温柔”,也有类似的艺术奥秘。接下来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紧承上文的“一片愁”,是假设,是愿望同时也是深沉的感叹。这“眼底”的“离恨”,联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原因的展现。“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以“眼底无离恨”为条件的,既然是“眼底”充满了“离恨”的,那末“人间”就只能“有白头”了。这是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离恨使人“白头”。这两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的“无离恨”,“人间”永远无“白头”。 上阕四句,作者以正反两种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细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积心中,只待一发。过片以下,愁思进入另一层次,即由概括地说“一片愁”,变为通过具体行为来写“相思”之情,深化“一片愁“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是一个行为,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深。这将上片积情一、引发悲情顿上一层。离恨相思,她内在的是柔肠已经寸断,外表则是盈盈粉泪难收,“重上小红楼”。“小红楼”,当是她与自己心上人曾经共同地方。“重上”,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此时“重上”这“小红楼”,恐怕还是为要重温昔日携手并肩、恩恩爱爱的欢乐,幻想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真是“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陈后主《寄碧玉诗》)。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缠绵悱恻,多么凄楚动人啊!结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这里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以“频倚阑干不自由”这句作结,实有“神馀言外”之妙。正如欧阳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行人愈行愈远,故女主人公不忍继续远望。辛词则写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却频频倚栏远望,无法控制自己。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心态,各极其妙。 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难收”“重上”“情知”频倚”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显。 这首词真可谓“工于发端”。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因而以下文字,即从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像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而事实上,意中人却在“晚日”将沉、“寒鸦”归巢之时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来,“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诗,正可以作为此时心情的写照。然而文学是一种创作,贵在独创。请看诗人是如何创新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现实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阕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这阕词虽然是“代人赋”,但在封建社会里,思妇是普遍存在的,思妇诗颇多亦有深厚的传统,因此稼轩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写来其情不虚,其意不隔,“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许昂霄《词综偶评》)。可以大胆假想,也极有可能是以“代人赋”为障眼法,借以自写情怀,如李义山之《代赠》、苏东坡之《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之类。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出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辛弃疾(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

原诗:

《鹧鸪天·代人赋》宋代.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释:

1、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2、晚日:夕阳。唐刘长卿《行营酬吕侍御》诗:“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3、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唐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诗:“风吹新绿草牙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4、教:使,令。眼底:眼中,眼睛跟前。五代齐己《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

5、白头:犹白发。形容年老。《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韩之交。”

6、深知;明知。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7、阑干:栏杆。阑。同“栏”。

释义: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扩展资料:

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诗人却别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这首词真可谓“工于发端”。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因而以下文字,即从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而事实上,意中人却在“晚日”将沉、“寒鸦”归巢之时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来,“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诗,正可以作为此时心情的写照。然而文学是一种创作,贵在独创。“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两句就是创新,表现心绪低回宛转,笔致可谓摇曳生姿。

“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辛弃疾(南宋将领、词人)



意思: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原文: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如果我们没有离愁别恨,这世也不会有相思成白发的事出现了.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看到人间没有离别仇恨,我都不相信人间会出现白头发的人。



  • 若叫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什么意思?
    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出自哪里---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作品原文---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原诗:《鹧鸪天·代人赋》宋代.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什么意思?
    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的意思——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作品出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出自《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代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愁别绪的女子所作。上片中,词人从写景...
  • “若叫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首诗的出处
    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1、出自《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2、原文:晚日寒...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什么意思
    答:译文: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出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辛弃疾(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译文 晚日寒鸦,一片伤...
  • 解析《鹧鸪天.代人赋》昨晚寒鸦一片愁…
    答: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1]译文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什么意思啊?
    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两句就是创新,表现心绪低回宛转,笔致可谓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句词什么到底是意思
    答:意思: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原文: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译文: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句话的意思
    答:意思: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出自:《鹧鸪天·代人赋》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出自哪里?
    答: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