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的历史文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荔湾区的名胜古迹

区内有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街、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有岭南建筑之精华,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有充满欧洲风情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建筑群,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还有亚洲最大的、被誉为“中国阿姆斯特丹”的广州花卉博览园、独具风情的白鹅潭风情酒吧街、荔枝湾、西关大屋等等。荔湾区大力整治珠江沿岸白鹅潭风情酒吧街周边,还计划引资建设“珠江魅力项目”,其中高达150米的摩天观光轮“巨眼”将成为妩媚的珠江夜色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其高度超过“伦敦眼”,成为世界第一摩天轮。荔湾景点陈家祠、荔湾博物馆、荔湾湖公园、清代十三行遗址、八和会馆、华林寺、仁威祖庙、文化公园、步行街、沙面、著名西关大屋之三:梁资政第、广州传统民居代表作——西关大屋、著名西关大屋群——钟家花园、著名西关大屋之一:邓华熙故居(邓宫保第)、著名西关大屋之二:李文田探花第、著名西关大屋之四:小画舫斋、荔湾湖公园、广雅书院、清代十三行遗址、龙津西西关大屋区芳村景点芳村区有毓灵桥、车歪炮台、真光书院、聚龙村等8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小蓬仙馆、黄大仙祠、听松园石额等4处已在广州市登记保护的文物单位;有广州市的第一批l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聚龙村民居,以及白鹅潭风情酒吧街、中市谢家祠(南便祠)、德国教堂、毓灵桥、五眼桥、醉观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陈家祠堂 2 广州沙面建筑群 3 粤海关旧址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 广雅书院旧址 2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3 粤海关旧址 4 通福桥 5 锦纶会馆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华林寺罗汉堂 2 沙基惨案纪念碑 3 仁威庙 4 旧当铺 5 泰华楼 6 西关大屋 7 黄氏宗祠 8 西门瓮城遗址 9 南方大厦 10 中山七路旧当铺 11 旧民居建筑 12 黄宝坚石屋 13 五眼井 14 毓灵桥 15 车歪炮台 16 聚龙村16—19号 17 惠爱颠(癫)医院旧址 18 真光书院 19 明心书院 20 广州市界碑 21 银行会馆 22 侨批局 23 广安钱庄 24 黄冠章别墅 25 广东饮料厂旧址 26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旧址 27 大通烟雨井遗址 28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29 同盛机器厂旧址 30 亚细亚龙唛仓旧址 31 亚细亚花地仓旧址 32 渣甸仓旧址 33 德士古油库旧址 34 日清仓旧址 35 美孚仓旧址

文化艺术
岭南文化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行花街
广州又叫花城,广州人爱花。有钱人家几千上万元一盆的进口花卉也会买上几盆。普通人家也要岁朝清供一盆金橘、几株水仙,一枝梅花。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传统,也是广州市民的重头戏。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开始,除夕达高潮便结府都要花大力气予以布置。花市开市后,华灯初上时(实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点钟后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行花街嘈杂拥挤,难免磕磕碰碰,但人们全都彬彬有礼,格外谦让与宽容,满脸都是笑意和喜悦。一般前几天多为外省人,因为绝大多数外省人要看央视年欢晚会。年三十逛完花市后常常去叹夜茶,花市鲜花争奇斗艳,品种繁多。
行花街顾名思义主要是逛和欣赏,买肯定要买一点,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侣们双双穿梭花市最多也就买一两枝玫瑰、银柳、百合;而家庭多选择传统的本地金桔、富贵竹、桃花、发财树、红运当头等。

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
西关在老广州城的西门以外,东山则在东门以外,两者遥遥相对。历史上,两地形成的文化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西关地势低洼,水乡泽国,河涌如网,人口稠密,是繁华闹市区。 广州有句俗谚,“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意思是: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为官家子弟。东山洋楼,是民国初年一些华侨和军政官僚在广州市东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兴建的仿西洋别墅,引来达官贵人聚居。“东山少爷”就是由此而来;而西关是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飞蝶舞。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闺秀,她们纤细的身段,软软的粤语,受过良好教育,有的还会些手工,尊敬长辈,拥有中国的传统美德。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

骑楼—建筑风格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上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西关古老大屋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 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厅堂结合,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

曲艺戏剧
著名编剧唐涤生主条目:粤曲、粤剧、南音和咸水歌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两广、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在广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民国时期达到繁盛的顶峰,并且内战时一批粤剧艺人迁往香港。建国后一度由于文革受到摧残,但改革开放后再次得到重视,重新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发展。
在广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郎筠玉、罗品超等。

1、十三行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闻名中外的千年贸易之都;而十三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见证地。十三行大致的位置为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北至十三行路,南至珠江之间的区域。
从1757年至1852年,十三行独揽我国对外贸易85年。当时的清政府既然要开放广州对外贸易,但又要防止外国商人直接与中国商人做生意,于是建立和实施一种“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措施,即指定一些商人作为中介同外国商人进行贸易,这些中介商人所开设的对外贸易的组织称为“洋货行”,俗称十三行。这样,偌大的中国对外贸易就集中在广州,由十三行行商居间贸易。
2、荔湾广场
荔湾广场,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下九路。是一座占地四万多平方米、拥有六层共十四万平方米的商场、两千多间商铺及八幢共一千六百多套豪华住宅,建筑面积共三十一万平方米,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住群楼。
从1995年开始有商家在此经营水晶半宝石产品,2001年开始形成专业半宝石水晶市场,目前发展成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半宝石系列商品专业批发市场。主要是以水晶半宝石为主,70%的商家来自海丰可塘,其余有来自江苏东海等地的。主要以厂家直销批发为主,其次是个体经营者,有商家表示正向成品批发市场转型。种类齐全、产品丰富,有万余产品在此展示,年销售额达40—50亿元。
3、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商业街全长800米,有骑楼式建筑238间,建于20世纪初,是经国家商业部批准的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满各中、高级百货公司,附近还有西来初地、华林寺、玉器圩、酸枝街、古董街等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街,全国最大的农贸杂市一条街清平路更是享誉国内外。
上下九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开通后,经过10年的发展,日均人流量已达20万人次,周六日的人流量可达三四十万人次,每年黄金周日人流量高峰期可达60万人次。据了解,上下九步行街实际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三条街巷,全长1218米,共有各类商业店铺300多间数千商户。
4、西关大屋
八和会馆,时尚跑酷一族和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相映成趣。
领略岭南文化一定要到西关,到了西关一定要看“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这一带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一带均能看到。
从外至内,西关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颇有讲究。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西关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砖石脚的外立面。据说这些青砖产于东莞及清远一带,色泽以似碧玉者为贵。讲究的西关大屋青砖可以经数百年不磨蚀,砖缝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而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显身家富贵。
西关大屋的门廊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脚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脚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为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西关大屋的结构可以用“三间两廊”形容:正厅后面是头房(或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与妻子居住)。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垃圾等多种功能。耀华大街是如今保存最好的西关大屋片区之一 。
5、竹筒屋:广味不输西关大屋
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广州竹筒屋应运而生。据介绍,如今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由于竹筒屋有低层、高密度、节约用地、邻里关系密切等优点,故成为广州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居建筑。竹筒屋一般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门头厅或前厅,设单层神楼,供奉佛道神像和祖先牌位。厅后为卧室,中部为过厅及卧室,过厅设楼梯可通二、三层。后部为厨房、厕所。前、中、后三部分用天井分开。大门设三道,里面是双扇厚木门,中间是趟栊,外面是脚门,分别起着采光、通风和防盗作用。室内地面铺设大阶砖,19世纪末竹筒屋仍保留传统特色,外观单层,内常置夹层,并设楼梯,石基砖墙,木构瓦顶。民国后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采用了混凝土梁和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出现了上设阳台的二三层平顶楼房。



  • 荔湾区的历史文化
    答:这样,偌大的中国对外贸易就集中在广州,由十三行行商居间贸易。2、荔湾广场荔湾广场,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下九路。是一座占地四万多平方米、拥有六层共十四万平方米的商场、两千多间商铺及八幢共一千六百多套豪华住宅,建筑面积共三十一万平方米,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
  • 荔湾区恩宁路上有什么著名的历史建筑?
    答:荔湾区恩宁路是广州市的一条历史街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条街道上,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陈家祠、恩宁路天主教堂和恩宁路清真寺。首先,陈家祠是广州市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恩宁路上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它是清代广东四大名祠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94年),是...
  • 荔湾探秘:发现古色古香的岭南文化之旅
    答:荔湾是广州市的一个区,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广州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荔湾区拥有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荔湾探秘之旅,是一次发现古色古香的岭南文化的旅行。本文将从文化、建筑、美食和商业四个方面,为您揭示荔湾的岭南文化之美。1、岭南文化的魅力 荔湾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
  • 荔枝湾历史短介
    答:“文化革命”期间,“破四旧”把庙里的神像砸烂运走。以后头门和正殿成为昌华塑料厂车间,东西配殿成为某校办工厂的工场。 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仁威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中共荔湾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识人士的多次呼吁,昌华塑料厂已经于1993年...
  • 我想知道一下关于荔湾区的介绍
    答: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的所在地。荔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地域文化,集古代近代和...
  • 广州荔湾有什么历史故事
    答:它位于广州市西部,地处广州老城区范围,因历史上位于广州城西门之外,故俗称“西关”。秦汉以来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西关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西汉大夫陆贾为劝说南越王赵佗归汉南来羊城,其建造的泥城是荔湾历史上较早的地名。“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千年...
  • 广州荔湾区旅游景点推荐,玩转荔湾区最有趣的十个景点!
    答:一、历史古迹 荔湾区是广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古迹包括荔枝湾文化景观、光孝寺、广东陈家祠等。荔枝湾文化景观是广州具有代表性的岭南水乡,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岭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光孝寺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公元537年。广东陈家祠是一座传统...
  • 广州市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值得一看?
    答: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值得一看的历史文化遗迹。以下是其中一些较为知名的: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位于荔湾区,是一座典型的岭南传统建筑,以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和陶塑著称。陈家祠不仅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研究岭南文化的宝贵资料。越秀山五层楼(镇海楼):位于...
  • 概括广州西关文化!
    答:广州西关(Xi Guan)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现辖区面积1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多万,常住外来人口20多万。西关地理位置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
  • 探寻荔湾区的旅游胜地,尽情享受广州之美!
    答:在这里,您可以了解荔湾区的历史文化,参观博物馆和文化展览,还可以欣赏文艺演出,感受广州的文化氛围。二、陈家祠 陈家祠又称陈氏文化馆,位于荔湾区花地大道中,是一座以宗祠为主体的建筑群。陈家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广东省保存最完好的宗祠。陈家祠建筑群包括大门、正殿、后殿、正厅、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