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晓林的成长历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学习巨晓林心得体会 主题“学先进 悟真知”

巨晓林是我国2.3亿农民工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知识型工人、高技能型人才。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对国家、对企业、对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唱响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旋律。学习巨晓林先进事迹,审视自身的问题和缺点,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工作态度,争做合格的员工。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巨晓林认真钻研,刻苦学习的崇高精神品质。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工地上,做为一个农民工,他没有自行惭秽,更没有得过且过,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甚至在其他师傅们喝茶休息聊天的空隙里,都刨根问底的提问题,找答案。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秉持着“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抓住“三件宝”,自学成才,积累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总结出43项施工诀窍,并编写出了《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正是在这种精神和品质的鼓舞下,巨晓林取得非凡的成绩,但他没有骄傲和自满过,而是更加的努力和认真,完成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学习巨晓林的先进事迹,我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1、技术工作总会有新鲜的问题发生,工作之美就在于创新之美,一成不变的技术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作为国内先进的企业,中铁电气化局代表着国内电气化施工的顶尖水平,因此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与技术俱进,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不断融入新的想法和国内外先进实验结论,大胆质疑大胆创造,寻求新的火花,锐意创新,就像巨晓林同志一样,做一个创新型职工。

2、巨晓林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特别是年轻人,能够成才,能够成功,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一个农民工成长为高级工的历程,让许许多多普通人看到,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都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梦想。同时,巨晓林的事迹也充分说明,在当今的时代,只要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广大农民工甚至更多的群体都大有可为,都能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

3、“有志者事竟成”,从小父亲就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巨晓林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是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源”的特征,体现了新时期知识型新型工人的鲜明特征,体现了当代农民工渴望知识、渴求技能的奋发进取精神,体现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巨晓林的事迹,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干成事业,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4、巨晓林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员工,要学会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进行选择,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做贡献。巨晓林与妻子结婚20多年,相聚却不到300天,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是让人心酸的,但是数字背后的经历却足以让人汗颜。巨晓林同志的事迹再一次在我们心中敲响长钟,责任重于泰山。是的,我已经是中国中铁四局的一份子,我为这种身份而骄傲,同时我要为这份骄傲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让它更强大更美好。恪尽职守是热爱中国中铁四局的最直接表现,我将更加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以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为优先,保证工作没有疏漏没有隐患,就像巨晓林同志一样,做一个敬业型职工。

5、学习巨晓林先进事迹,要牢固树立以正确的劳动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群众观、科学的发展观、先进的文化观为主的“五种观念,”并争作主人型、知识型、敬业型、创新型、文明型的“五型员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以身边有巨晓林师傅这样的先进榜样而庆幸感激,他的模范带头作风为我今后的前进征途照亮了一盏指路灯。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后,我将时刻以巨晓林师傅为模板,不断学习持续进步,争做知识型、创新型、敬业型、专家型和文明型的新“五型”职工,就像巨晓林同志一样。

我们更需要以巨晓林同志的“小巨人精神”感召亿万农民工兄弟,以中铁电气化局式的人才成长环境培育和引导亿万农民工兄弟,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伟大的创新精神、实干精神,鞭策自己,完善自己,争做一名不断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技能的时代先锋!

巨晓林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忠诚和勤奋赢得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赞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知识型新型工人的精彩华章。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

中国铁路建设的主战场上,活跃着一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合同工巨晓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爱岗敬业、刻苦钻研,23年来先后参与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的新型工人。
农民工也要学技术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就建在巨晓林的家乡。 1987年3月,家住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杜城村的巨晓林,得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招收农民工的消息,他辞别亲人来到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的一名合同工。那一年他25岁。
铁路电气化施工技术含量高,集铁路电力、变电、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多种专业技术为一体,铁路接触网更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工种。刚上班的时候,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巨晓林看着一张张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出名字的接触网零部件,看啥都觉着新奇,看啥都看不明白。师傅鼓励他说:“只要下苦功,没有学不会的!”他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追着师傅问,宿舍熄灯以后还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技术要领记在本子上。有工友问他:“你一个农民工,学那玩意有啥用?”巨晓林说:“干,咱就要干好,农民工也要学技术。”
巨晓林铆足了劲,一定要在铁路接触网这个领域干出点名堂来。他买来《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等30多部专业书籍放在床头。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带到哪儿,一有机会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习。
跟他同寝室的工友说:“巨晓林每天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晚一个钟头睡觉。他的枕头下面藏着一个小闹钟,他恨不能一天当成两天用。”为了支持巨晓林学习,项目部经理打破常规,“特批”他的宿舍熄灯时间可以推迟1小时,工友们也自觉地给他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至今,他记了70本笔记,约有23万字,熟练掌握了工程测量、机械制图、接触网软横跨的计算,能够解决接触网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具备指导本工种高级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为全国铁路电气化施工行业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
小改进创造“大效益”
巨晓林常说,“当一个好工人,既要苦干实干,更要巧干会干。”
1989年夏天,巨晓林和他的工友们在北同蒲铁路工地进行架线作业。这项工作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爬下,十分辛苦。
一天下午,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工友们都去躲雨了,巨晓林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他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着:用啥办法能省点力气呢?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他立即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工长,大家按照他说的办法架线,功效提高了两倍。看到自己的“点子”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巨晓林十分高兴。从此,他的工作服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子,施工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儿就琢磨。
1998年,巨晓林参加了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这项工程首次系统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技术,施工时间十分紧张,按照传统工艺,50天才能完成任务,而指挥部给他们的工期却只有30天。巨晓林带领徒弟,对原工艺进行了技术革新,创造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采用新工艺后,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安全可靠。经专家组论证后在全线推广,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技术革新搞多了,工友们有什么难题都爱找巨晓林帮助解决,他们送了巨晓林一个外号————“小巨人”。
农民工也能有作为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巨晓林所在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看到一些新来的工友学习接触网技术有点吃力,巨晓林萌生了编写一本《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的想法,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早一点成为铁路电气化施工的骨干。写书对于巨晓林这个高中生来说谈何容易?有人说他是自找苦吃。巨晓林听了并没有气馁,因为他心里始终揣着一个梦想:“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在单位领导、工友们和亲人的支持下,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巨晓林终于完成了《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的写作。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组织有关专家对书稿进行了科学论证和精心修改,在去年“五一”前夕编印成书,发到全局数千名接触网工手中,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巨晓林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深切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技能就是本领,岗位就是舞台,努力就有希望!”
目前,巨晓林的第二部实用技能书稿已经送专家评审,不久就会印发到工友们的手中。
在巨晓林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职工“学技术,练硬功,勇当铁路电气化建设排头兵”蔚然成风。一批批大学生、职专生、农民工被招收到电气化建设队伍中来,巨晓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总结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他带出的徒弟遍布在20多个项目部,有21人成了工长、7人成了工程队长、3人成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6人成了“能工巧匠”。
2008年9月,巨晓林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京市总工会授予他“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9月16日,他参加了“北京建筑职工建设祖国事迹报告会”,来自北京24家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的领导和500多名职工代表,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一个外来务工的农民工。
提起自己走过的历程,巨晓林憨厚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他说,“只要有理想、有信心、有知识、有技能,农民工同样能大有作为! ”
巨晓林把“农民工”进行了放大
此前,我一直以为“农民工”是个过渡词、过渡身份,不那么阳光,不那么体面,甚至有些憋屈;早晚得举行“脱帽”礼,取消前面两个字。巨晓林出现后,引起我新的思索:农民工一马双跨,既主要是工但又联着农,这是难得的优势。当前大中小企业,不管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农民工都占主体地位,用温总理的话说,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以中铁电气化局为例,7万名职工中,农民工达5万,占了70%以上。这种现象绝不是短期能改变的。可能要一个时代。有个新情况更值得注意:大批“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陆续加入了进来,他们已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很多人像巨晓林那样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这是个了不起的飞跃。
巨晓林的出现,说明农民工中不仅有众多杰出人物,而且会出现领跑时代的“小巨人”。“小”与“巨”本是事物的两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统一于一身。农民工是微不足道的,是地地道道的“小”,但具备了一定条件,照旧可以变成“巨”。这正是巨晓林走过的路,他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成了主人型、知识型、敬业型、创新型、文明型的“五型员工”。巨晓林的出现,预示着会有更多“巨晓林”行走于祖国大地,各个领域的农民工中,都会出现时代的领跑者、领军人物。这是时代的需要,有需要,就会有产生,就会有应试者。



  • 巨晓林成长历程
    答:巨晓林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只要拥有理想、信心、知识和技能,农民工也能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他的故事预示着,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铁路建设中,农民工不仅是重要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成为引领潮流的创新者。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期待。
  • 巨晓林的成长历程
    答:农民工也要学技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就建在巨晓林的家乡。 1987年3月,家住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杜城村的巨晓林,得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招收农民工的消息,他辞别亲人来到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的一名合同工。那一年他25岁。铁路电...
  • 巨晓林事迹
    答:他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研发的43项工艺工法创造了600多万元经济效益,编撰的教材被广泛使用,他本人也荣获多项荣誉,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专家职工”。巨晓林坚守“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信念,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了70本230万字的笔记,精通工程测量等技能,成为接触网施工领域的能工巧匠。他...
  • 四个劳模的名字和事迹20字怎么写
    答:2、巨晓林巨晓林是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砌筑工班长,1987年进入建筑行业,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他参与完成的项目多次荣获陕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个人也多次获得“优秀员工”“金牌工匠”等荣誉。2017年,巨晓林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 巨晓林爱好写诗歌有什么作用
    答:3、只有热爱,才能干好事业,热爱生活,才能做出一番成就。爱好诗歌,记录生活,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巨晓林,是一位农民工。个头不高,却被工友们尊称为“小巨人”!他,是一位拉杆架线的铁路工人。高中文化,竟然写出填补电气化铁路施工培训空白的教科书!巨晓林,憨厚的农民工,在20多年的在外务工岁月...
  • 巨晓林的人物荣誉
    答: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获全总火车头奖章;2011年荣获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2012年他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接触网专业)核心成员;曾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2015年4月,巨晓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 巨晓林的人物评价
    答:巨晓林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忠诚和勤奋赢得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赞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知识型新型工人的精彩华章。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
  • 毕业好友祝福语简短诗句
    答:他就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接触网高级技师巨晓林。工作30多年来,巨晓林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巨晓林说:“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只要踏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有猛劲去钻研,就能有所作为并赢得大家的尊重。” 74、一千个读者...
  • 平凡的孩子也有成功的一天800字作文
    答: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成长途中的绿荫,带给我们希望与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与辉煌.给人才成长一个兴趣的平台,让他们挖掘出人生的光点.期望 都说期望是人生独一无二的画笔,期望的存在让...
  • 材料议论文范文
    答:分论点一:兴趣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导,是人才成长的阶梯。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成就了伟大的《本草纲目》(事例1),贝多芬对音乐的兴趣成就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事例2),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事例3)……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