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高后吕雉被例入“朝代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铁腕皇后吕雉并没有称帝,为什么还会被列入帝王本纪?

因为吕雉已经如后世武皇一样,在前朝统御下臣,而且最主要的是,刘邦死后的十五年时间内,几乎都是吕雉在掌权。惠帝在位七年,这段时间,史学家们可以毫无困难地以惠帝年号记录,虽然惠帝死后,吕雉又立下少帝与后少帝,但后来推翻吕家外戚的臣子们否定了惠帝所有子嗣的血脉。那惠帝死后的八年时间,总不能从历史上空白消失了吧,所以史学家门也只能将吕后抬高身份,编入帝王本纪中。
共定天下刘邦的发家史,看似是他一个人带着沛县的小伙伴们一起打天下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刘邦的发妻吕雉。吕雉家不像刘邦家那样一贫如洗,人家是豪族出身,典型的千金小姐,家底可以想象还是不错的。所以在刘邦创业时期,这创业的原始资金搞不好,就是吕家出的钱。而且吕家的男儿在刘邦打江山的过程中,也是出过血汗的,就连吕雉也被项羽俘虏过,差点死在了敌营中。说这刘邦的江山,是吕家与吕雉帮刘邦打下来的,也不为夸张,所以吕雉这个皇后有开国之功,还有辅政之能。
政治能力“吕后真而主矣。”尤其是在刘邦建立西汉以后,吕雉是用行动告诉刘邦,她就是刘邦手中的一把刀,刘邦让她砍谁,她就毫不犹豫地砍谁。比如韩信,刘邦是对他非常不放心,于是吕雉就找机会诓骗韩信进宫,最后弄死了他。就连刘邦后期想要换掉吕雉儿子的太子位置,吕雉也能请来商山四皓,怼得刘邦哑口无言,只能放弃改立太子的想法。刘邦自己都说吕雉是个大女主,可见吕雉的政治能力是得到刘邦的认可的。
事实上刘邦死后,惠帝刘盈性格太过羸弱,基本上也就是吕雉在掌管天下,就算是惠帝死后,吕雉治理的西汉也是安定繁荣。当然吕雉在刘邦死后对刘氏宗亲进行了比较残忍的迫害,但人家也就是祸祸刘邦的儿子,对百姓还是非常好的,所以西汉在吕雉统治下,井井有条。这里面有吕雉不可忽略的政绩,也是西汉初期不可或缺的一段历史。
吕雉死后,吕家人就没有吕雉的政治手腕与能力,很快就被大臣们与刘氏宗亲给团灭了,之后为了迎立刘邦其他子嗣为帝,惠帝的所有儿子,包括当时在位的后少帝,就都变成了不是惠帝的亲子。于是吕雉掌权的后八年时间,出现了空缺,没有帝王年号可以记事,这也算给后世的史学家们出了个难题。于是为了让这段不能忽视的历史有个正统的年号,也是因为吕雉的功绩堪比帝王,吕雉就被编入帝王本纪,享受与帝王一样的荣耀,吕后这个称谓也就成为那段历史的年号。

因为吕雉当时虽然是表面上汉王朝的皇后,但实际上却掌握着帝王的权力,因此吕雉被司马迁记入了史记的帝王本纪中,历史上的吕雉虽然以残忍著名,但是在她专权的一段时间里 ,大汉朝是国强民富,社会和谐,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吕雉的残暴并不是天性使然,她当初嫁给刘邦的时候,也并非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所以她后来的残暴多半也是残酷的环境所导致的,在她对权力的追求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才变得冷酷无情。

很多人对于吕雉最直接的记忆就是她对戚夫人的刑罚,可以说是要多残忍有多残忍。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妻子,但是后来年老色衰,刘邦渐渐对她失去了兴趣,开始宠爱戚夫人,把吕雉就晾在了一边,但是吕雉对此也只是恨,因嫉妒而生的恨,因冷落而生的恨,但是那时候的吕雉恨归恨,也并不是很在意,毕竟他自己也有自己的事情,那就是追求权力。

可惜戚夫人并不会审时度势,她仗着刘邦的喜爱,居然打起了太子的主义,希望刘邦把太子废了,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这算是触犯到了吕雉的心理底线,所以让吕雉对戚夫人不得不痛下杀手的原因并不是戚夫人夺走了刘邦,而是戚夫人要抢夺吕雉的权力,这是吕雉万万不能容忍的。
所以综合来看,我们不能单单说吕雉有多么残忍,而是要结合当时她所处的环境去考虑,丈夫被夺,儿子的太子之位还要被抢,我想这种屈辱是没有几个女人可以忍受的,况且吕雉还是一个颇有政治头脑的狠角色,更不会允许这样的屈辱在自己身上发生。

  在刘邦的妻妾中,发奋图强终于位极人世者莫过于吕雉,落入地狱遭遇惨酷者莫过于戚懿。但是也有任凭命运播弄,却在懵懵懂懂之中登峰造极的薄姬。真可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一、天上掉下个吕妹妹——没想到白吃白喝赊了一万钱的帐,还白得了一个上好的老婆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人,出身普通农家,可是他却生来既不好读书,也不愿意务农,只喜欢交朋结友。刘邦性情豪爽,我行我素,既好酒也好色,还经常为饮乐而赊帐,经常惹得父亲刘太公责骂。由于朋友多人缘好,刘邦后来当上了秦朝的一名亭长。秦制十亭为一乡,亭长只不过是个基层地方干部而已。做了亭长的刘邦仍然是终日作乐,夸夸其谈,帐也越赊越多,虽然没有娶妻,在外头的风流帐可从来没有少过。想想看,有这样的名声在外,又有哪家的父母愿意把女儿白白嫁给他?因此他直到三十岁出头还是光棍一个。
  谁知道就真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而且还正正地砸在了刘邦的头上。

  原来单父(山东单县)地方有位吕公,家境阔绰,却在外结下了仇家,于是举家避难迁居来到了沛县。吕公与沛县县令是知交好友,沛县官吏富民听说这个消息,都纷纷前往拜会,希望能得到他的好感从而与县令拉上关系。
  刘邦自然也不想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可是前往赴宴拜会的人太多,主持宴会的县吏萧何便决定,凡是贺仪不到千钱的宾客都只能坐在堂下。
  刘邦听说这个消息不禁有些为难,他穷得一屁股债,哪里还有千钱送人?而没有大礼相送,吕公又怎么知道他是谁?想来想去,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写了一张“贺仪一万钱”的拜贴送了进去。
  果然贴子一进去,众人大惊,萧何素来知道刘邦为人,劝吕公不能轻信,吕公仍然亲自出迎,并且对这名亭长仔细打量。刘邦面不改色地登堂入室高坐上位,旁若无人地谈笑风生,将满座官位财产比他强的宾客都比了下去。
  在整场酒宴过程中,吕公一直都对刘邦细心观察,越看越器重。当酒宴散后,他执意挽留刘邦,并对他说:“我一向对相法很有心得,也相过不少人,可是还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你的面相更贵重的人物。我有一个女儿,品貌都还不错,我想让她嫁与你为妻。”刘邦自然喜出望外,没想到白吃白喝赊了一万钱的帐,还白得了一个上好的老婆,更与县令搭上了关系,他立即连声答应。
  消息立即被吕夫人得知,老太太勃然大怒,觉得荒唐之极,对吕公怒道:“你成天说女儿日后定能嫁给贵人,就连沛县县令来求亲你都没有看上。我还以为你要物色一个怎样的女婿,怎么搞了半天,看中这么一个夸夸其谈的浪荡穷鬼?”可是吕公已经认定刘邦必定大贵,根本不买吕夫人的帐,执意要将女儿嫁给刘邦。吕夫人拗不过,只得依允。
  这位糊里糊涂嫁给刘邦的吕小姐,就是未来的高祖皇后吕雉。

  吕雉虽然出身富家小姐,却也颇有吃苦耐劳的品德。刘邦婚后仍然不改浪荡本色,家中全靠吕雉一人支撑,不但忙里忙外,还养育儿女,被苦日子磨灭成了一个农妇。
  有一次吕雉带着孩子在田里劳作,遇到一位过路的老人前来讨水喝。吕雉将瓦罐中的水倒给老人,谁知老人接过水,看清吕雉的相貌后便大吃一惊,说:“夫人,你可是天下至贵之人啊!”随后他又仔细打量吕雉的一双儿女,看见儿子刘盈后便说:“夫人之所以大贵,正是因为这个儿子。”再看女儿亦如此。
  老人喝完水上路之后,刘邦才回到田间。吕雉将刚才的一幕向刘邦说了,刘邦立即追赶上老人,请他也为自己看看相。老人看后答道:“你的妻子儿女之所以大贵,正是因为你的命数贵不可言的缘故。”
  刘邦大喜过望,从此越发心存大志。

  谁料没过多久,刘邦就因仗义纵放刑徒而畏罪潜逃,吕雉母子祸从天降,期盼中的富贵还没见个影儿,就先成了老公的替罪羊关进了牢里。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元年,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沛县县吏萧何、曹参劝县令也造反,并告诉他说逃亡在外的刘邦已经聚集起了一支人马,县令便派吕雉的妹夫樊哙前去召回刘邦。谁知县令临时反悔,刘邦便使计杀了县令,自己领着沛县子弟揭竿而起,兴兵反秦。这年刘邦四十八岁,而吕雉已经三十四岁了。
  公元前206年,刘邦决定冒险与项羽决裂,却没想到在睢水大败。在乱军之中,吕雉和一双儿女被冲散,与公公刘太公一起成了项羽的俘虏。
  公元前203年秋,项羽与刘邦处于对峙状况之中。项羽下令将刘太公在两军阵前拉出来,以烹杀他来要胁刘邦出战。谁料到刘邦却答道:“你我曾经情同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爹煮来吃的话,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老刘头听了儿子这番话,肯定是当场晕厥。别说老刘了,就是项羽听完都傻了眼。他没有料到刘邦为争天下连老父亲都不顾了,无奈之下接受了项伯的建议,与刘邦停战议和。
  楚汉两家划界之后,项羽将刘太公和吕雉送还给了汉军。到此时,吕雉已经在楚军中被关押了二十九个月了。
  吕雉被关在牢里两年,备受煎熬,既担忧儿女又担忧丈夫,还时时都在唯恐被项羽杀掉的恐惧之中。她以为刘邦能来救自己,但是那席“分一杯羹”的话彻底打碎了她的幻想——爹都不要了,自己这个妻子在刘邦眼里又能算得了什么!不过,当她返回汉营,看见一双儿女俱在的时候,心里十分安慰,又找回了一点夫妻情份。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很快就听说了一双儿女的遭遇:当时他们和母亲失散,侥幸遇到父亲的车驾。然而不久车辆被楚军追上,夏侯婴虽然拼命推车,可是追兵仍然越来越近。刘邦眼看车上人多速度慢,干脆就把一双儿女推下了车。刘盈姐弟连声哭叫,夏侯婴看见之后立即将他们又抱回车上。刘邦再推,夏侯婴就再抱上来。连续数次之后,刘邦大怒,斥喝道:“你竟敢违抗我的意愿吗?现在追兵渐近,怎么能为了这两个孩子耽误时间!”说着,又把两个孩子丢了下去。夏侯婴大吼一声,跳下车将两个孩子挟在腋下再次救起,赶着车马钻进附近的密林中,终于救下了他们的性命。

  儿女的遭遇使吕雉潸然泪下,更使她绝望的,是戚懿的出现。她万万没有想到,当自己百死一生陷于敌境的时候,丈夫不但要遗弃儿女,更已经怀抱新人了。

  作者:招福 回复日期:2006-5-27 16:32:15

  二、定陶美人策划的易储事件

  刘邦的新欢名叫戚懿。
  戚懿是山东定陶人,刘邦正是在楚汉相争的混战时候遇到她的。戚懿风情万种、能歌善舞,既年青又漂亮,刘邦一见了她就把四十岁的半老妇人吕雉丢到脑后去了。吕雉从楚军返回之后,他对这位发妻的态度更是可有可无,虽然他立吕雉为后、刘盈为太子,但是外出征战的时候却总是带戚懿随行,而将吕雉丢在长安城里留守。戚懿也非常清楚刘邦的心思,如果说刚开始时她只是出于妒忌而争风吃醋的话,那么当她为刘邦生下一个儿子刘如意、而刘邦又于公元前202后称帝天下之后,她就开始图谋夺嫡了。她想要让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日后好当皇太后号令天下。
  吕雉大半辈子都是在血雨腥风中过来的,性情已经被锤炼得“刚毅”了,加上年老色衰,在刘邦眼里,是怎么也比不上戚懿娇柔可爱的。戚懿也深知皇帝好的就是这口,于是她总是摆出一副委屈的样子,日夜向刘邦涕泣。想来不是说吕雉给了自己脸色看,就是说日后怕皇后报复。这话说出来刘邦是绝对相信的,因为吕雉给他出过的几个主意,比如杀彭越啥的,虽然是为他的皇权着想,但是事后回味,刘邦都忍不住要为老婆的心狠手辣而冒一身冷汗。
  于是,刘邦终于被美人的眼泪打动了,决定帮戚懿母子这个忙,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其实在这个时候,刘邦和吕雉的夫妻情份早已是名存实亡。吕雉在长年不见丈夫的日子里,早就和从前的家仆审食其有了暧昧关系,但是她很清楚,自己和一双儿女的前途都牢牢地系在那个恩断情绝的刘邦身上,因此她绝对不能够让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下堂妻,她拼命都要保住儿子的地位。
  称帝后,刘邦将吕雉的女儿封为鲁元公主,并嫁给新继位的赵王张敖为王后。然而就在这年冬天,刘邦在与匈奴冒顿单于的大战中受到了重创。鉴于王朝初立国力疲惫,刘邦决定采纳大臣娄敬的主张,用“和亲”政策与匈奴化敌为友,换取休养国力的时间。于是他打上了鲁元公主的主意,逼着鲁元退婚转嫁到匈奴去。
  吕雉得到这个消息,简直如五雷轰顶,立即奔到刘邦面前,日夜哭泣,又赶着为鲁元和张敖操办了婚事,刘邦这才罢休,将一个宗室之女作为公主嫁去和亲了事。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当初刚从匈奴围困中脱身出来的刘邦,在返回长安的时候曾路过张敖的赵国,张敖对未来岳父毕恭毕敬,满脑子想着悔婚的刘邦却把张敖当成奴仆使用,不但让他亲自端茶送饭,而且鸡蛋里头挑骨头地随意唇骂。
  当刘邦在鲁元公主和亲事上不得已让了吕雉一步,对女婿张敖的态度也就更差劲。一年后他再次路过赵国,态度压根没有丝毫好转。张敖感激刘邦为赵国复国,又自认晚辈,倒也罢了,国相贯高却咽不下这口气,想要刺杀刘邦。不过刘邦命大,事情最后没能进行。
  然而这场未能进行的计划不知怎么却在一年后走漏了消息。刘邦大怒之下,一面骂着“早就不该让他当女婿”,一面下令把赵国君臣上上下下全部下狱问罪。
  吕雉再一次五雷轰顶,她又一次奔到刘邦面前。然而这一次无论她怎样苦苦哀求,刘邦都不买帐,坚决把张敖丢进了死牢。
  正当吕雉和鲁元公主陷于绝望之中的时候,幸亏赵国相贯高忠义高节,没有因为酷刑而把不知情的张敖拖下水,而是将“一人做事一人当”贯彻始终,这才保住了张敖的性命。
  悻悻然的刘邦将女婿由赵王贬为“宣平侯”,将赵王这个肥缺给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戚懿之子刘如意。
  这项任命是如此地巧合,巧合得让人难以相信,戚懿会是什么无辜的洁白羔羊。她的政治智商还不足以让她策划这样一场大狱,但是她幸灾乐祸地看着吕雉母女遭殃却不施任何援手、并最后摘果子却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因此,吕雉与戚懿其实早已不是普通的情敌而已,她们结仇已久,只看最后的赢家是谁。

  而这时候,在皇帝刘邦的心目中,戚懿的份量可比吕雉要重得多了。因母及子,不用说,戚懿觉得自己为亲生儿子谋太子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然而她不知道,政治不是她头上的步摇;朝堂上的文武群臣更不是那个被她随意揉搓的老头刘邦。
  果然,当刘邦在上朝时提出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时,立即遭到了严重抗议,朝臣都炸了锅。刘盈已立为太子八年,天性仁厚,与行事出人意表的刘邦判若两人,即使没有嫡庶先后的大规矩,大臣们也乐意让他当未来的皇帝:刘盈一定会是一个很好侍候的老板。
  然而无论大臣们怎样反对,刘邦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节骨眼上,御史周昌站起来大声为刘盈辩护。偏偏他有口吃,盛怒之下面对刘邦的质问无法说出更多的话,只能反反复复地大喊:“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当此情景,刘邦忍不住大笑,这场关于废立太子的会议没有了辩论气氛,就此散场。
  其实在辩论废立一开始,吕雉就得知了消息并且立即赶到朝堂边的东厢房里偷听。当刘邦退场、众臣也渐次散去的时候,她立即出来,当众向周昌下跪叩谢说:“要不是你,皇太子方才就要被废了。”
  周昌是刘邦最初起兵时的同乡,刘邦并不真有多怕口吃的周昌,而是透过他看到了刘盈的支持者有多少、而且这些支持者都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吕雉作为与刘邦的结发妻子、又陪着他吃尽了苦头,在元老和同乡中的影响力,怎么说也比只会跳舞唱歌的戚懿要高得多。刘邦虽然粗于礼法,却是一个有计谋也懂得衡量得失的人。
  不过刘邦的退让只是暂时的。何况开弓没有回头箭,夺嫡既然开始,戚懿既已公然摆出了吕雉为敌的架势,就只能拼到底了。她的眼泪流得更多,而且这回是流真的了。于是刘邦还在打废太子的主意。
  吕雉当然也很清楚戚懿在干什么、刘邦又在想什么。万般无奈下,她让自己的兄弟建成侯吕释之去找智囊留侯张良,向他讨要计策。吕释之软硬兼施,胡萝卜与大棒齐飞,张良终于勉为其难地出了一个主意:如果能让不买皇帝帐的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皇帝便能知难而退了。
  吕雉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态度谦恭地礼请商山四皓出山。四个老头儿果然欣然应聘,做了太子刘盈的宾客。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让太子领兵平叛。商山四皓闻讯立即向吕释之警告:“太子从未经历战阵,而英布却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太子是难以取胜的。何况他身为太子,胜了是应该的;万一输了,可就废定了。”
  吕释之吓出一身冷汗,立即转告吕雉。吕雉惊得眼泪都出来了,连忙去劝刘邦改变主意:太子年幼却统帅叔伯辈的老将,怎么能得到众人心服?万一因此耽误战机,岂不危及社稷?皇上虽然有病不能骑马,但还请勉为其难,在卧车里指挥也是一样的。
  刘邦怒道:“什么太子,一点用也没有,还得我亲自上阵!”但是兹事体大,他还是亲自领兵出征了。
  第二年,英布叛乱平复,返回长安的刘邦又重提废太子之事。
  不用说,自首辅张良以下的大臣们仍然群起反对,刘邦这次却似乎下定了决心。正在情况不妙的时候,商山四皓在一次宴会上跟着太子刘盈隆重出场了。
  刘邦一看,不但朝中众臣认可太子,就连不服从自己的商山四皓都对太子恭恭敬敬,看来太子真是羽翼丰满了,假如硬行更换,只怕立即就要捅出大娄子来。
  宴席结束之后,刘邦目送四皓簇拥着太子远去,终于放弃了废太子的打算。
  心情沉重的刘邦自然知道,这个决定对戚懿母子的将来会有怎样致命的后果,然而他已经无力变更。
  戚懿得知这个消息,不但绝望而且恐惧,她又流着眼泪乞求刘邦,然而这一次,刘邦只能叹着气说:“你为我跳楚国舞,我为你唱楚歌吧!”戚夫人无奈,只得站起身,跳起最令刘邦着迷的“翘袖折腰”之舞,刘邦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一生随心所欲的刘邦,终于在暮年不得不面对自己无力保全嫩妇娇儿的悲凉。他非常了解吕雉,知道她在多年生死关头的考验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怎样心狠手辣的政治人物。韩信和彭越这样的不世英雄都死在她的计策中,只会撒娇弄痴的戚懿根本不是她的对手。怪只怪戚懿不自量力,更怪自己没有及时制止她的幻想。
  愁肠百结的刘邦不知道怎样才能在自己死后,仍然保全戚懿母子的性命。这时大臣赵尧先生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吕雉和刘盈的恩人,那个口吃的周昌先生去做赵王刘如意的国相,吕雉一定会给周昌这个面子。
  刘邦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根稻草,不容分说地对倒霉的周昌“委以重任”——由“皇帝宰相”降级到赵王国去当“国相”。

  公元前195年,在自己营造出的平安假象中,刘邦心有不甘地离开了人世。

  作者:招福 回复日期:2006-5-27 16:33:48

  三、吕雉多年含垢忍辱,对以戚懿为首的宠妃们早已恨之入骨。现在她果然熬过了丈夫,并成功地当上了皇太后,她要发泄积蓄已久的怨毒了。

  刘盈登基为帝,他只有十七岁,王朝实际上控制在太后吕雉的手中。
  吕雉多年含垢忍辱,对以戚懿为首的宠妃们早已恨之入骨。现在她果然熬过了丈夫,并成功地当上了皇太后,她要发泄积蓄已久的怨毒了。她自刘邦微贱时便嫁与刘邦为妻,以富家小姐的身份,跟着浪荡穷鬼刘邦吃尽了辛苦艰难,并协助他扫清了诸多异姓王。刘邦能够得天下并坐稳天下,吕雉实有大功,绝非一般坐享其成的妇人所能比拟。
  可是好不容易得了天下,刘邦却又色心大盛,冷淡有功劳的结发妻子而宠爱起吃现成饭的姬妾来。尤其是赵王刘如意的母亲戚懿,更是想要取嫡妻而代之,直接威胁到吕雉母子的性命。吕雉想尽办法,才摆脱这悲惨的命运。虽然戚懿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也可以想象在刘邦的后宫之中,以戚懿为首的美人们是怎样抵毁嫡妻、怎样争权争宠的。
  这些只会梳妆打扮、争艳斗丽的宠妃们,根本就忘记了她们的对手吕雉,是在血雨腥风中生存下来的,而大汉王朝的开国将相,都曾与她有过共同并肩浴血的深厚渊源;这群女人唯一的依靠就是老不修刘邦一人,可叹的是她们似乎以为刘邦真是万岁之躯,却没有料到他也有倒下的一天。
  而这一天又来得何其迅速!

  刘邦在未娶吕雉之前,就曾在外眠花宿柳,跟外头的野女人生下了儿子,所以吕雉虽是嫡妻,刘盈却还另有长兄刘肥。齐王刘肥的母亲虽然早在刘邦起兵之时就已死去,更不曾在汉宫中与吕雉争宠,但是吕雉依然衔恨多年,在成为皇太后独揽大权之后,她照样对刘肥百般折辱,最后逼得刘肥不得不认自己的妹妹、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为义母,认嫡母吕雉为外祖母,由她的儿子自愿降为她的孙子,这才保住性命和王爵。
  由刘肥的遭遇,就可想而知,等待着后宫宠妃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果然,吕太后虽然按制度将刘邦的所有庶出儿子封赏一番,送他们各归封国,但是对他们的母亲——刘邦的宠妃们,却统统幽闭起来,打入冷宫,让她们过着粗衣旧衫,勉强维持温饱的日子。
  尤其是曾经想要取吕雉皇后之位而代之的戚懿,命运更是悲惨。她连枯坐冷宫的“运气”都没有,而是被剃成光头、以铁链系颈、穿上土褐色的囚衣。白天在宫院中捣米,晚上就被牵着铁链锁进“永巷”(宫中监狱)严加看守。
  戚懿从来没有遭受过这样的折磨,更难堪这样的耻辱。她多年来都是汉宫中的一枝鲜花,被刘邦百般宠爱惯了,所以也就不懂得忍耐,更看不清形势,不知道吕雉的实力之强,还以为她也和自己一样,不过是依靠儿子起家的普通妇人——你吕雉以为只有你有儿子吗?我戚懿也有,而且比你的儿子还得先皇的宠爱!
  于是戚懿作歌,每日不停地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她还在希望,能有人把自己受虐的消息告诉自己做王的儿子,让他来为自己报仇雪恨。
  既然是安了这个心,当然戚懿这首歌是从来不背着人的,越是人多,她越是唱得起劲。
  果然,很快这支歌就出了名,不过可惜,首先知道的人不是她的儿子赵王如意,而是她的死敌太后吕雉。
  吕雉一听这首歌,立即怒火中烧,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自己与戚懿之间的过节已经影响到了彼此的子女,赵王如意如今虽然年幼无知,但是一旦长成,很可能(几乎是完全可能)对自己和儿子刘盈切齿怨恨。更重要的是,如意非常得刘邦的疼爱,配给他的封国和臣子,都是非常忠心而能干的,万一赵王如意长大成人,利用王权为母亲报仇作乱,那还了得?
  于是吕雉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个隐患。

  赵王刘如意这年不过十四五岁,虽然名为封国之王,实际上年幼识浅,凡事都靠国相周昌主张。当年刘邦曾经郑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果然,知道底细的周昌不让刘如意奉召。吕雉征召了赵王三次,三次都被周昌硬梆梆地拒绝了。吕雉拿周昌没有办法,只得调虎离山,转而征召周昌。
  周昌一离开赵国,吕雉便跟着下令再召赵王。没有了腰杆子硬的周昌,刘如意不敢拒绝嫡母的命令,只能奉命来到长安。
  本来照吕雉的心意,她几乎是要立马向刘如意下手的。但是刘盈却手足情深,无论如何都要想法子保全弟弟的性命。所以打从刘如意踏进长安地域的那一刻起,他就亲自出城迎接,并从此与弟弟同食同寝,使得吕雉好几个月都找不着下手的机会。
  可惜,吕雉却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女人,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她满腹的杀机非但不曾减退,反倒愈烧愈烈。
  终于,机会让她给等着了。
  刘盈有个习惯,每日都早起习射(也就是早锻炼啦),刘如意年纪小,不象哥哥那么有恒心,何况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危险,所以终于有一天,他坚持不了啦,就赖床不起,不愿再跟着哥哥去射箭。刘盈心软,想想一时半刻也没什么要紧,就依了弟弟。
  就这么片刻工夫,吕雉的杀手就派来了,就在刘盈的寝宫之中,将毒药灌进了刘如意的口里。
  等到刘盈兴冲冲地回来,那温暖轻柔的床帐里,只有弟弟刘如意七窍流血的尸体在等着他。

  刘如意被除掉了,吕雉没有了后顾之忧,立即开始了对戚懿的大报复。她下令将戚夫人的手脚全部砍掉,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下哑药,然后丢进粪池里。
  吕雉对自己的战果十分满意,大概她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便特地召儿子刘盈前来观赏。
  刘盈初看之下,惊恐之余觉得莫明其妙,便问母亲:“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吕雉心情很好,乐于为儿子解惑,答曰:“这就是戚夫人了。”
  刘盈当场放声大哭。他万万没有想到,母亲杀死了弟弟还不罢休,就连弟弟已无还手之力的生母都不放过。他更不能相信,当年明眸善睐艳盖宫掖的戚夫人、弹琴击筑吹笛作歌唱《上灵》的戚夫人、腰肢袅娜翘袖折腰为舞的戚夫人,会变成这样一个在恶臭中蠕动的怪物。
  刘盈天性温和懦雅,这一次惊吓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病倒在床一年多都不能痊愈,眼前梦里尽是弟弟和戚夫人惨死的模样。
  然而刘盈虽然身为帝王,却对自己的母亲无计可施,最后只能对吕雉说:“你做的这些事都不是人能够做得出来的,我作为你的儿子,实在无法再治理天下。”从此刘盈沉醉于饮宴女色自我放纵,拒绝上朝理政,每日晨起习骑射啥的更是不再提起,如是浑浑噩噩七年之后,年仅二十五岁的刘盈便离开了人间。
  ——既是在封建专制时期,更从消除政治隐患这个角度来看,我倒不是很反对吕雉干掉戚懿母子,不过她确实手法太狠了一些儿,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必呢。关键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事儿干得这么堂皇,居然到处请人来看,就差卖门票了。俗话说知儿莫若母,她却压根不考虑自己那个老实儿子的心理承受力,这样的暴力镜头也敢让未成年的刘盈来看,的确太不象话了——不过这儿子确实心软,尤其看在老辣的吕雉眼里,一定很不满意,这恐怕也是导致吕雉非要代劳,灭刘如意不可的因素之一。

  吕雉与戚夫人的宫闱斗争,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惨烈的一场。这一出妻妾争风,可以用“震烁古今”来形容。而戚夫人的结局之可怖,也是绝无仅有的。

吕雉并不是垂帘听政,当刘邦的儿子汉惠帝死后,没有嫡子,只有庶子,吕后就立其中的一个为帝,是为前少帝。但是吕后并没有就此躲在后台,而是直接上朝听政,成为实际上的君主。前少帝和后来的后少帝都没有执政,并且都前后被废掉,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形成真正的年号,所以没法排朝代表里。

吕的执政能力不错
除了传说中的人棍事件和大封吕氏以外
她做了不少好的工作

前一阵子《百家讲坛》河南大学的一个教授专门将吕雉
感兴趣去www.verycd.com去下来看看吧

慈禧不跟吕后相提并论,吕后所在年代,我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而慈禧所在年代,我国已经风雨飘摇,沦为洋人的朝廷了

  • 武则天秘史中她们所提到的吕后是哪个朝代的事
    答:但是其对权利有着非常大的欲望,除掉了皇权的争夺者刘如意,并将其母弄成人雉。并分封吕氏一族为王,激怒的刘姓王和天下人的反对,在其死后,刘姓王起来反抗,在周勃和灌婴和一帮和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将军们一起稳定的局面,最后拥立刘恒为帝,即为汉文帝。总的来说吕后对汉朝功大于过,在一次...
  • 吕后是哪个朝代的
    答:吕后是汉朝的。吕后,即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她在汉朝初期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吕雉生于战国末年,早年经历秦末民变后嫁给刘邦,并在刘邦登基后成为皇后。其历史背景涉及到重要的政治事件和人物关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执政期间在政治上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改革,尤其是在...
  • 吕后是哪个朝代的呀?
    答:高祖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豨,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吕后生汉惠帝...
  •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手腕不亚于慈禧
    答:我相信她会签署更多关于割让土地和赔款的条约。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太后,同样独揽大权,掌控他人生死。如果不是一句话,历史上可能会出现另一个朝代。那么她是谁?没错,就是吕太后。皇太后吕雉,又名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刘邦死后,她被尊为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太后。那...
  •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第一位皇后为什么是吕雉?
    答:所以这方面来看秦始皇是比较谨慎的。因为秦朝的这些原因一直没有立后,所以到了汉朝时期,刘邦定天下成为皇帝,自然原配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我们后人同样也看到了吕后之后权倾朝野的凌厉手段,所以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第一位皇后自然就想到了吕雉,这也是为什么第一位皇帝和第一位皇后不在一个朝代的原因。
  • 揭秘:为什么两汉时期后宫干政是最多的?
    答: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皇后,她们不单是作为皇帝正妻,统领后宫佳丽,更是参与朝政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这被后世称为“后宫干政”。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其后吕雉便开始了夺权之路。在群臣的自保下,汉惠帝刘盈死后...
  •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但为什么第一位皇后是吕雉
    答:所以这方面来看秦始皇是比较谨慎的。因为秦朝的这些原因一直没有立后,所以到了汉朝时期,刘邦定天下成为皇帝,自然原配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我们后人同样也看到了吕后之后权倾朝野的凌厉手段,所以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第一位皇后自然就想到了吕雉,这也是为什么第一位皇帝和第一位皇后不在一个朝代的原因。
  •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吕雉为何没像武则天那样称帝?
    答:吕雉原本只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后来变得心狠手辣,霸权理政也是因刘邦所迫,最开始的改变是为了想得到刘邦的爱,到最后是为了报复戚夫人,慢慢被权力的欲望所诱惑,但是她的最初目的并不是想争夺皇位,而且,在当时的朝局和环境,吕雉也很难称帝。刘邦虽然在登基后,除掉了很多当年和自己一起打天下功臣,...
  • 汉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答: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孝惠皇帝刘盈: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
  • 吕雉为什么没能像武则天那样建立自己的政权?有哪些原因吗?
    答:吕雉在世时,凭借崇高的威望还可以压制住诸侯王和开国功臣们的异动,一旦去世,吕氏家族没有超凡绝伦的人才可以抵挡住反扑,因此,为了吕氏家族长远打算,吕雉不敢称帝。反观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开放的朝代之一,受多元化文化影响,在唐朝女子地位相对较高,这就为女性脱颖而出甚至走上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