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适应教育家长应该做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作为一年级的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上一年级,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考验。入学了,孩子能否快速融入学校集体生活的一份子、能否适应从嬉闹的游戏生活进入学习状态的转变、能否理解消化老师的授课内容、能否适应学校的规章纪律……无数的担忧在家长们脑子里打转。

下面是一篇关于一年级入学的家教文章,希望能给您一定的帮助。



一、 做好入学前的学习适应准备

1、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

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动要求增高,因此,家长要在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力、分类力、判断推理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

如解答应用题“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孩子都能回答出6,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3”。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

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凡知识型的内容,都有孕含着智力活动的要求,家长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机,那么孩子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智力也会较好地准备。切不能孩子提出问题后,父母只回答结果不讲过程应付了事。


2、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学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回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或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

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

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

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要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入小学对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

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3.加强与学习有关的技能准备

父母应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只双肩背书包,一个铅笔盒,2根铅笔,一张垫纸板及尺子、橡皮、削笔刨、田字格本、汉语拼音本、算术本等,每天规定10-20分钟时间与孩子一起写数字及图案符号。

在书写过程中,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两腿与肩平宽、双肩放松、胸与桌一拳、眼与桌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

书写的内容可以是阿拉伯数字1-10,也可以在田字格中画有趣的图案,如小花、小草、小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按规定的笔划顺序及空间位置写,在书写的基础上,要善于利用周围的文字环境让孩子认识,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使之对于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为其思维水平跃向新的高度创造条件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

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二、做好入学前的社会适应准备

孩子入小学后,其行为要很快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学习、纪律、文明礼貌、卫生等方面最基本的常规要求。要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任务,除了幼儿园的教育外,家长还要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培养孩子的能力与习惯:

1、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给孩子购买玩具和选择学习内容时,一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喜欢色彩鲜艳的、动的、大的……),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产生成功、自豪的体验和“下次再玩”,的愿望,从而维持和激发兴趣。

如“走迷宫”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空间概念,提高手眼协调性,为以后书写打基础。但“迷宫”图很多,家长不妨从难度最低的有色彩的开始,慢慢由浅入深。孩子每完成一张,可以在上面贴上记号,表示成功了,通过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他们会产生“我行!”“我能!”的自信,并会不断主动的探寻与参与新的活动。

2、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不少家长会抱怨: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

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3、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

树立规则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

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

家长也不能光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兴趣,还要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

三、做好入学前的生理准备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在大班阶段,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起床,8:30入园,下午4:00以后离园,晚上8:30就寝。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并改变无节制看电视的坏习惯。

2、培养孩子活动的坚持性

上小学后,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一般,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8-10分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活动的时间。

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直到孩子一个活动二十五分钟不觉疲劳。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倒开水等。

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做好课前准备再玩。要教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让他们懂得一些生活的常识,还要让孩子学会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

在学校里,孩子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平时可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训练,如扫地、提水、抹桌子、倒垃圾等等。孩子上学,虽然有的是家长接送,但让孩子熟知交通规则十分重要,孩子上学、放学回家的一些注意事项,家长也应再三叮嘱,并让孩子牢记在心。

4、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情绪高涨,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

另外,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四、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要让他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很能干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依赖父母亲了。要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入学后,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

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多讲有关学校和老师的好话,千万别说“你不听话,进了小学,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之类吓唬的话,也不要说“暑假快玩吧,上了学就没时间玩了”这类误导的话。总之,不要让孩子惧怕上学和有心理压力。

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要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如果能够在入学前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做好各种准备,那么就能为孩子顺利入小学,并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要让他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很能干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依赖父母亲了。要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入学对于您的孩子来说将不再困惑迷茫。

1、快快乐乐上小学
孩子上小学了,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和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做好一切准备外,家长和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情绪氛围。
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渴望学习、渴望与他人交往,要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好事,是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很显然,上小学后“时间”这个概念会更多地出现在孩子身旁周边较之幼儿园的相对松散的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
要培养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规律,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小学生活。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小学低年级。所以,孩子入学后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执笔姿势:拇指食指执笔,中指托住笔。坐姿:腰挺直,脚放平,做到四个一(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拇指食指留条缝)。
4、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除了在学校内完成作业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应该先做完回家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的作业。
5、 培养孩子自理习惯。
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作业本保持整洁,不乱涂、乱撕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与否,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今后一个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响。
培养好的习惯,就是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习惯是经过反复增长、反复训练养成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监护人是家长,第一任老师也是家长,学校和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第二任老师。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1

攻“心”为上:让孩子爱上学校

找个合适的时间,郑重而又严肃的和孩子聊一下“一年级这个事”。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将不再是无拘无束的小朋友,而要成长为一名遵规章、守纪律的小学生。作为豆包爸妈应当提前告诉孩子这个认知,建立孩子的责任和规范意识,但更重要的是安抚孩子因此而产生的紧张甚至是恐惧感,增加其对学校生活的盼望和向往之情。

专家指出,要让孩子明确上学的目的,通过聊天,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解决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对升入小学满怀兴奋与期盼,而不是焦虑和拒绝。另外同时告诉孩子在学校课堂上要遵守的纪律,以及多喝水,下课及时上厕所等等。



如果孩子以后是独立上学,家长可先带其熟悉去往学校的路,一块儿多走几次,消除孩子对学校的陌生感,同时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独立能力,如指导孩子一些交通安全要领,记住家里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等。



注意引导孩子“上学能认更多的字,学会唱歌,画更多美丽的图,学会讲英语,学会打电脑等,在小学会结识许多新朋友、新老师,他们都会喜欢你”的认识。或者对孩子说类似“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的激励性语言,使孩子具有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家长切记不要用“你不听话,让小学老师管你,小学老师可厉害了!”等语言吓唬孩子,以免孩子对学校产生畏惧心理。

此外,家长也可协助孩子认识学校环境、了解学校动线等等。

2

未雨绸缪:提前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了幼儿园时候的自由散漫,孩子多是好动,无时间观念,且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的。如果不为孩子的小学学习生活做好习惯上的培养,那么上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麻烦问题等你来解决,比如书包乱糟糟、上课不听讲、上课常迟到、时间观念差等。

方法推荐之学习准备

1.一起游戏,延长孩子专注力时长

专家建议,可和孩子一同进行下棋、画画、听故事等活动。在活动前设定时间要求,如果孩子坚持下来,可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施以一定惩罚。

另外,还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和活动难度,直到孩子能独自坚持25-30分钟不觉得疲劳。那么,上课就能较好地听老师讲课了。

2.复述故事,多动舌头以提高理解和表述能力

小学课堂上,老师主要以语言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果孩子语言理解能力较差,就会影响听课效果。对此,家长可做一些针对性训练:和孩子交谈中提要求,语言尽量规范、准确;给孩子布置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过渡,逐渐增加语言的难度;讲故事结束后,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问题,看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平时生活中多交流,比如,针对一件事或一部动画片等,家长和孩子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方法推荐之生活准备:

1. 整理个人物品,拒绝乱糟糟小书包

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的同时,要让孩子在开学前便学着如何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

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例如,可教TA“书背朝自己、大书往下面、小书往上面”的置物原则,找书时掌握“整叠拉出一半,抽出需要的那一本”的诀窍。

2.拒绝依赖,好好吃饭

上小学后,很多孩子自己仍然不会吃饭,一顿饭会磨蹭很长时间,吃得地上桌上洒了很多饭,影响孩子的午休时间。

有老师特别提出,希望家长在假期中慢慢并适当缩短孩子吃饭的时间,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并认为,千万不要再给孩子喂饭!这样会助长孩子许多的坏习惯而难以改正。

3. 调整新作息,教会孩子认钟表

念小学之后,大多数孩子必须在早上7点50分之前到校。但是要早睡早起不迟到、吃完早餐再到校,都不是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父母应当随着孩子上小学,全家调整作息,跟着在晚上10点前一起上床睡觉。

开学后,孩子即便偶尔太晚睡,也不要有“昨天太晚睡,今天让他晚点起床”的念头,那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和大家变得“不一样”,甚至影响人际关系。另外,教会孩子认识钟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对规范孩子学习、生活作息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

鼓励交往:挖掘社交小能手潜能

孩子进入小学后,面临的都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为使其及时融入新环境和新集体,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习结交朋友,通过学习伙伴关系的建立”,如此,可帮助孩子消除上学的陌生感。

方法推荐:换位思考,谦恭有礼最重要



幼升小的初级阶段,孩子交往最大的问题存在于同学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孩子可能就此错过融入集体的良机。

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同学矛盾,不要过分干预。出现矛盾时,家长要教育孩子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归结为对方的错误。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能够理解别人。如果是自己做错了,就要敢于承担,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勇于改正错误。 



谦恭有礼的孩子人人都爱,自信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这方面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而保持良好的亲子交流则是关键。在此后孩子的同学交往中,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现就鼓励TA;孩子遇到挫折就及时安慰,帮助TA分析原因。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有助于孩子尽快融入新的生活。

4

多和老师沟通

现在一个班的学生基本都四五十个 ,班主任的精力毕竟有限,对于表现特别好或者表现特别差的孩子,老师可能印象会更深一些,会注意去和家长单独沟通。那咱们家孩子要是在班里属于中游水平的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咱们家长做到主动积极的与老师去交流,不光是班主任,各科老师都可以去电话或者微信联系。

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吗?孩子成绩会怎样呢?老师会喜欢孩子吗?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难怪林夫妇会如此紧张了。林的话是我想起在学校门口看到的一幕幕情景:新生入学那天,孩子们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向往,在家长的千嘱咐、万叮咛中蹦着跳着迈进了校门口,而家长们却依然目送着孩子幼小的背影,不肯放心地离去。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如此紧张。这里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够给您一点帮助。
  一、 好的习惯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品质。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好的听课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等。)、作业习惯(包括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不拖欠作业,有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等。)、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
  可以说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教过不少的孩子,从智力上说,相当不错,但却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成为差生。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东张西望,有的上课咬手指,有的咬笔头,有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业边做边玩,有的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或看电视,有的不完成作业等等。而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想纠正决非易事。所以说当孩子上了学,家长不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二、 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孩子要热爱它。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赖性强、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缺点,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都要依赖于班集体。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在集体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孩子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
  三、 与老师密切配合,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特别是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老师的权威性。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对孩子最了解的也应该是老师。但老师的了解毕竟有其局限性,你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家中的表现告知老师,同时也可以从老师那儿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以便家校双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更需要与老师的沟通。

  • 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
    答: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快速适应教学方式的关键。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整理书包、如何做笔记、如何管理时间等。同时,鼓励孩子自主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互动式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往往是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展开的。家长可以在家中模拟课堂情境,与孩子一起参与学习活动,让孩子在游...
  • 一年级适应教育家长应该做什么
    答:对此,家长可做一些针对性训练:和孩子交谈中提要求,语言尽量规范、准确;给孩子布置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过渡,逐渐增加语言的难度;讲故事结束后,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问题,看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平时生活中多交流,比如,针对一件事或一部动画片等,家长和孩子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方法推荐之生活准备:1. ...
  • 一年级小孩家长如何教育心得
    答:对待孩子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我觉得我们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子,我们不能高高在上,让孩子任何事情都听你的,我们要做孩子的好朋友。其次我们始终要用积极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来与孩子相处,再多不高兴的事情都不能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始终是微笑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篇...
  •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_百度...
    答:要给予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特别是在组织学习上面应该激发孩子动脑筋的思想,而不是刺激孩子,激励孩子和吓唬孩子,这样根本就没有效果的,反而还会给孩子留下很坏的阴影。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也是很辛苦的,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当坏人还是要当好人,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 帮小孩适应一年级的节奏,家长该怎么做?
    答: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如果说在进入小学之前爸爸妈妈能够做好正向的引导的话,那么小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会获得更大的帮助,所以说爸爸妈妈一定要懂得帮助小孩子适应一年级的节奏。在幼儿园当中多半都是老师带着小孩子玩耍并且带着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可是进入到了小学以后...
  • 家长该如何陪孩子度过小学一年级的适应期?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一定要选择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遇到什么事情要学会跟孩子一起面对。总的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孩子养成拖拖拉拉的习惯,要注意时间的管理。一年级是孩子最特别的时刻,父母一定要及时行动起来。孩子要学会讲礼貌,父母要帮助孩子开启属于他们的幸福人生。
  • 孩子快上小学一年级了,做家长的该怎样办
    答: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如此紧张。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够给您点帮助。 一、 好的习惯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品质。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好的听课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积极...
  • 一年级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答: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那么,一年级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一年级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1 1、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包含很多方面:①比如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躺着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等,而期望孩子能乖乖地坐在书桌旁看书学习。因为孩子有很强的模仿...
  •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答:给孩子讲解学校一天的生活,可以和孩子做上学的游戏模仿学校生活,与孩子一起准备上学用品。安全教育:告诉孩子在学校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比如不要快速跑跳,游戏安全,接送过程中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提前培养学习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自己收拾书桌和书包,培养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知道预习和复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