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会让很多官员被革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晚清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过无数奇情冤案:其中最为轰动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在当时刺马案被公认为四大奇案之首,然而在后世的戏剧小说渲染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逐渐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中最为民间所熟知的。要弄清这究竟是怎样一桩奇案就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案件的两个主人公杨乃武和小白菜。

生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的杨乃武是浙江余杭县的乡绅,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考中举人。平时好打抱不平的杨乃武曾联合士子上书检举揭发余杭知县刘锡彤滥收钱粮敛赃贪墨的行为,因此引起了刘锡彤的记恨。当时有个叫葛品连的豆腐店小工租住在杨乃武家的一间房子里,这个葛品连娶了名叫毕秀姑的女子为妻。由于毕秀姑长相俏丽,又喜欢穿白衣绿裤,所以人送绰号小白菜。

平日里杨乃武和小白菜过从甚密:杨乃武常教小白菜读书认字,这一来二去四邻街坊中就出现了所谓“羊(杨)吃白菜”的说法。同治十二年十月杨乃武去岳母家办事,一连几天就住在岳母家。十月初九这天一大清早租住在杨家房间里的葛品连就害了病,起初以为是上火,于是也就没太当回事,可病情渐渐沉重,到后来吃药也不见好,到了当天下午申时(三到五点)葛品连就撒手人寰了,临死之际全身呈青黑色。

一个好端端的年轻人突然暴病而亡,死状又如此蹊跷诡异就不免引起了葛品连家人的怀疑。葛品连的母亲在料理儿子的丧事时从街坊四邻口中听到了“羊(杨)吃白菜”的说法,本就心存疑虑的她断定就是杨乃武和小白菜通奸并合谋杀人,于是她来到余杭县衙告状。余杭知县刘锡同得到报案后就带着仵作前去杨家验尸,结果仵作在验尸报告中认定葛品连系中毒身亡。

当时的仵作是依据什么得出葛品连系中毒身亡这一结论的呢?原来当时的仵作用银针刺探死者的喉咙时发现针呈青黑色。这与宋代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录》中所载中砒霜之毒的特征是高度吻合的。然而用这种方式试出来的结构并不一定百分比准确,所以当时的验尸流程是要求试毒的银针必须用皂角水多次擦洗后多次测试才能下结论的。问题也就恰恰就出在这一环节上。

刘锡同当时派了自家的一个门丁去现场协助仵作验尸,结果这个门丁一看到银针呈黑色就坚称葛品连是被人下砒霜毒死的。非专业的门丁擅自发表意见令仵作感到不满,于是两人就发生了口角争执。吵到最后也不管什么操作流程了,于是就这么草草把死者系中毒身亡的结论给报上去了。刘锡同也听说过“羊(杨)吃白菜”这种说法,如今又得到这样一份验尸报告,于是就更加认定葛品连是被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毒死的。

刘锡同本来就和杨乃武有过节。这下他认为可算是找到报复的机会了。于是刘锡同先是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审问,小白菜并不承认自己有谋杀亲夫的行为,于是刘锡同就采用严刑逼供的方式试图令其认罪。一些野史小说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在这一过程中刘锡同使用的各种花样百出的逼供酷刑。不管刘锡同究竟具体使用了哪些手段,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的压迫下小白菜承认自己与杨乃武有染。

刘锡同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是让小白菜承认与杨乃武通奸,他还要坐实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毒死葛品连的罪名。最终小白菜在刘锡同的酷刑折磨下承认:她在当月初五从杨乃武手中得到砒霜,初九将砒霜下到桂圆洋参汤中毒死了葛品连。刘锡同在得到小白菜的供词后立即传讯了杨乃武,杨乃武则声称十月初九自己压根不在余杭县,所以根本就不具备任何作案时间。

这时刘锡同就打算用对待小白菜同样的方式逼杨乃武认罪,然而当时的刑律中有一条规定:不得对有科举功名的人用刑,于是刘锡同就向杭州府呈报了请求解除杨乃武的举人功名的公文。可就在他派出向杭州府呈送公文的衙役刚走当晚刘锡同就连夜对杨乃武进行了严刑拷打,可无论他怎么打杨乃武就是不招供。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锡同将自己认定的杨乃武与小白菜通奸合谋杀人的审讯结果上报杭州府并请求定案。

杭州知府陈鲁在接到刘锡同呈报的公文后做出了维持原判的决定,随即又将此案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濬,杨昌濬同样维持了原判决并将其上报刑部请求核准死刑判决。至此案件似乎已成定局,然而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和妻子詹氏始终对判决不服并坚持上诉,此后两年间各级官府层层袒护——根本没启动重审程序就宣布维持原判。换了其他人可能也就放弃了。

可杨乃武应该感谢他的姐姐,尽管一再碰壁却没令杨淑英放弃为弟弟的案件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杨淑英得到了当年和杨乃武一起检举揭发刘锡同的同年好友们的帮助,尽管这些人在政治上无权无势,但毕竟有科举功名在身,在当地多属大户人家,面对整个大清官场官官相护的局面他们也广泛发动自己的关系网制造舆论,终于有一个大人物被他们纳入到这个关系网中。

因协助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被授予官爵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家中有一个名叫吴以同的西席(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家庭教师),此人正是和杨乃武一同考取举人功名者,他对杨淑英矢志不渝的精神大为感动,于是就和胡雪岩谈了这个案子。胡雪岩尽管是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人物,可他毕竟是一个商人,虽被授予了官爵,但更多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对案件本身他是无法加以干预的。

不过胡雪岩好交朋友,事实上他能从一个小伙计一步步成为红顶商人离不开身边一群朋友的帮助,这时胡雪岩的朋友中不乏在京身居高官者。在这其中就有一位叫夏同善的时任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副部长)。夏同善在和胡雪岩就案件进行交流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杨乃武的妻子詹氏因上告失败反而获罪被拘,杨乃武的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

夏同善认为:无论杨乃武一案真相如何,詹氏不过是替自己的丈夫上诉,即使杨乃武有罪也与她无干,当地官府如此急迫想要定案莫非真是想掩盖什么。夏同善考虑一番后驳回了浙江巡抚呈报的判决公文,随后请得了命浙江三大宪会审的谕旨。夏同善的介入对案件走向造成了重大影响:首先他作为相当于国家副部级的高官级别足够高,其次他所任职的刑部正好管着这案子。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现官不如现管”。

在得知弟弟的案件被发回重审之后杨淑英怀抱侄儿去省城探视毕秀姑(也就是小白菜)。这次探视后毕秀姑随即翻供,这时从浙江巡抚杨昌浚以下的各级官吏为保护自己的颜面和顶戴下令用刑,试图以此阻止毕秀姑翻供,这一行为引起了在旁观审的浙江士绅的众怒,于是他们群起反对用刑。在这样的压力下杨昌浚不得不暂缓用刑。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深知杨昌浚在会审现场只是迫于众怒难犯而暂缓用刑。

可只要毕秀姑一押回牢房少不得又是一顿严刑拷打。这样下去毕秀姑未必不会屈打成招,那么自己好不容易才让毕秀姑翻供的全部努力就将前功尽弃。杨淑英想到这儿就赶紧去找杨乃武的同科举人们想办法,这时当初帮杨乃武的妻子詹氏伸冤的汪士屏联合了十八个同科举人联名向都察院控告。与此同时吴以同则将杨淑英引荐给胡雪岩,胡雪岩当即给了杨淑英一百两银子让她进京告御状。

来到京城的杨淑英前去拜访了夏同善,夏同善带着她一一叩见了在京当官的三十多名浙江籍官员。在夏同善的建议下杨淑英把自己的诉状分别投给步军统领衙门、刑部和都察院等多个衙门,从而尽可能扩大案件的影响力。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经过这番波折已拖了数年。此时同治皇帝已然驾崩,在慈禧的运作下光绪皇帝得以继承大统,而这时的夏同善正是光绪皇帝的师傅。

夏同善找到了光绪皇帝的另一位师傅翁同龢和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二人在了解案情后认为其中确有冤情,翁同龢随即跑到刑部衙门要求调阅案件卷宗。时任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部长)的桑春荣却不肯给他看,林则徐第三子林拱枢时任刑部坐办、主事、员外郎,他冒着得罪顶头上司的风险将卷宗调出来送到翁同龢的府中。翁同龢在查看卷宗后于次日早朝时请求两宫皇太后将案件责令刑部重审。

尽管夏同善时任刑部侍郎,又是皇帝的老师。可刑部的一把手毕竟是时任刑部尚书的桑春荣,他当场拒绝了翁同龢要求重审的建议。这时杨淑英投递在步军统领衙门和都察院的诉状发挥作用了。汪士屏的哥哥汪树棠正在都察院任职,于是他出面建议重审此案。当时光绪皇帝年幼,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两宫皇太后手中,而在两宫皇太后中慈禧则相对较为强势,那么当她面对这两派人马的纷争时如何处置呢?

事实上老佛爷真正所关心的并非杨乃武和小白菜这样两个小人物的命运,她所在意的其实是自己的权力。那么这样两个小人物是如何与老佛爷的权力挂钩的呢?我们不妨先看看当时的浙江巡抚杨昌濬的出身:杨昌濬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是湘军鼻祖曾国藩的同乡,他自己也是湘军的骨干成员之一。因为跟随曾国藩、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所以被封为浙江布政使,后来又升任浙江巡抚。

清朝的传统军制以八旗军和绿营军为主,然而这两支军队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都充分暴露出其腐朽不堪的本质,所以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湘军、淮军为首的地方团练武装势力开始做大。自身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时不得不倚重地方势力,不过清政府对地方势力的做大多少还是心存戒备的。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势力几乎控制了作为朝廷财赋重地的整个江南地区。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会让很多官员被革职的原因是,这里面牵扯官场中各派人物的争斗,是太后利用这一案子,沉重打击了湘系官员。

因为这个案子虽然小,但是暴露出了许多大问题,比如派系之争,这才是让很多官员被革职的原因。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晚清时期很有名的冤案,小白菜在严刑拷打中不得已承认了与杨乃武莫须有的奸情,这件案件持续了四年以后因为《申报》的影响引起重视才能沉冤得雪,这件案件设立到了很多官员最后被革职,

  •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案,为何牵连诸多官员?
    答:余姚县令因为自己的私怨,便想加害于杨乃武,就在小白菜和杨乃武否认杀害葛品连的时候,他私下做了很多工作。他首先就是买通了给葛品连验尸的人,接下来就是买通各级官员,再接下来就是对小白菜和杨乃武屈打成招,之后一桩冤案就这样成了,当事人被判了死刑。后杨乃武的姐姐知道弟弟蒙冤,便想...
  •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_百度...
    答:就在小白菜夫妇关系越来越僵之时,杨乃武高中举人,前途一片大好,一天葛品连准备去豆腐店,发现自己的腿使不上力,小白菜让他请一个帮手,在家休息几天,葛品连却没有同意坚持去豆腐店,过了两天葛品连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对劲,艰难地从豆腐店回到家中,小白菜细心地照顾丈夫,还找了医生给他看病,结果抢救无效死亡,葛...
  •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_百度...
    答:这两个人能够发生关系,主要是因为当时杨乃武是小白菜家的房东,小白菜嫁给做豆腐的葛品连为妻,此后就租在杨乃武家,做豆腐都是起早贪黑的活,跟武大郎卖烧饼是一个道理,古代的妇人在家没什么事做,小白菜就与杨乃武的妻子交好,因此,小白菜也经常到杨乃武家做客。在此期间,作为文化人的杨...
  •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后为什么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呢...
    答:作为湘军系在浙江的代表人物杨昌濬、胡瑞澜,清廷从一开始就料定他们会庇护底下的湘军系官员。所以翁同龢故意让这两人去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是要借此机会将盘踞浙江的湘军系一锅端掉,杨乃武和葛毕氏就这样成了清廷内部斗争的牺牲品。但是,湘军系这时已经不是一个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能扳倒的了,...
  •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_百度...
    答:这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奇案导致上百名官员掉帽子的原因,一是清政府为了整顿地方吏治,二也是为了削弱湘军体系在地方上的控制力。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杨乃武小白菜这个案件的流程。杨乃武本身乃是杭州余杭县人士,身有举人的功名,虽不是高门大户,但也家境殷实。而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因喜好穿绿色大褂,系...
  •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什么会导致那么多人下台?
    答: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导致一百多位清政府官员下台。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确实有不少官员在审案时徇私枉法,推诿搪塞,屈打成招,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最高权力掌管者,即慈禧,为了打压江浙的汉族官员,而借此案小题大作的清洗运动。杨乃武和小白菜之间的关系是否清白,只有他们二人知道。杨乃武是余杭一名...
  •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答: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杨乃武和小白菜 刘锡彤当即让人抓了毕秀姑,直接用刑迫使其招认,说杨乃武曾经到她家给了她一包能给葛品连治病的药,获得口供后,刘锡彤当即传讯杨乃武。杨乃武终究是个举人,不能动刑,所以刘锡彤上报杭州府革除了杨乃武的举人身份,连夜对其动刑,最终杨乃武受不住...
  • 清朝的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件中为什么牵涉了数百官员?
    答: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件影响非常深远,值得后人深思和研究的东西很多,例如大清朝的诉讼程序,官场的腐败和黑暗等等,而在这个案件当中,杨乃武刚正不阿的精神,和敢于为百姓弘扬的争议的精神,对官员的腐败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但在清朝的时候,杨乃武的这种行为是不会被官场所认可的,他这样的行为无疑是...
  •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桩小案子,为何一百多官员被革职?
    答:当时知县一开始就审错了,到后来官官相卫,牵涉的人越来越多。连巡抚甚至钦差大臣都牵涉进去了
  •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呢?_百度知 ...
    答:如果维持中毒定论,不仅会留下尾巴,还可能给浙江全省官员推脱责任的理由。如果定论葛小大是正常死亡,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浙江全省官员联手徇私舞弊、草菅人命、欺瞒朝廷!而这,恰恰是慈禧太后最想要的。到底是谁毒死了葛小大 杨乃武与小白菜有暧昧不是一天两天,很多周围的人都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