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哪一句话符合三顾茅庐的典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三顾茅庐的典故

[编辑本段]【典 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礼贤下士,三请诸葛亮。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南阳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出山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果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1、《弟子规》里的这句话:“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2、翻译:有才能的人,他的威信和声望自然会大起来。
人们佩服这些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会说,说得天花乱坠。
3、事例联系:诸葛亮,他的威望大,因此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来帮助定天下。

弟子规中哪一句话符合三顾茅庐的典故?
答: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不言 ?

弟子规中: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不言 ? 这句话符合三顾茅庐的典故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不言 ?

  • 弟子规中哪一句话符合三顾茅庐的典故?
    答:1、《弟子规》里的这句话:“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2、翻译:有才能的人,他的威信和声望自然会大起来。人们佩服这些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会说,说得天花乱坠。3、事例联系:诸葛亮,他的威望大,因此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来帮助定天下。
  • 有关礼仪的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小说诗歌寓言故事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绘画...
    答:”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
  • 谁来解释下忠孝礼仪?
    答: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
  • 国学经典读后感
    答:比如: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不计前嫌,与他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见他待人诚恳,心中有志,辅助他建立了蜀汉王朝;管仲和鲍叔牙互相帮助,真诚相待,后人常用“管鲍之交”来称赞他俩的友谊。 在颂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这些“真善美”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给予了我许许多多的鼓励与启发,鞭策我在...
  • 礼仪之邦的古代礼仪
    答:《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
  • 古时候讲文明的人是怎么讲文明的?
    答: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
  • “礼义之邦的出处
    答:《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
  • 毕业设计答辩演讲稿
    答:这类例子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三、《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成因 分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两个方面。1.表层原因:主要是指《三国演义》“三复情节”源自三国史书、平话小说及“三国戏”,例如史书:《蜀书.诸葛亮传》载:“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就这么一句话,这便是“三顾茅庐”的最初...
  • 古人在接待人物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
  • 以德报怨的意思(这才是以德报怨的真实意思)
    答: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以德报德的典范。孔子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又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弟子规》中有句话,“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今年的新冠肺炎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