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系厄尔尼诺现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的热带海洋和天气发生异常,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西班牙语niño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 成因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吹东北信风,南半球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影响 1982年4月~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198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厄尔尼诺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 厄尔尼诺现象与全球气候 自从199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世界各地带来了异常气候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后,「厄尔尼诺」这个名字自此便为人所熟悉。现在,即使有一点异常天气,人们都不其然地把这些异常天气的出现归咎于厄尔尼诺现象。但姑勿论如何,厄尔尼诺现象能引致气候异常是无庸置疑的事。所以,科学家们都密切监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以防止厄尔尼诺出现时会为人们带来重大损失。而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个近年大家常常挂在口边的现象,这章将跟大家简单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本质和对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El Nino)的来历 其实,厄尔尼诺这「东西」并不是近年来才突然冒出的「怪胎」,其实早于十六世纪时,南美洲秘鲁人已察觉到有这个现象存在。而由于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令科学家开始了解到原来厄尔尼诺现象不单会为秘鲁带来重大影响,还会为全球气候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所以科学家们便开始经常提及这个名词。同时,由于1997-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所引起的灾害又对全球构成广泛破坏,影响世界经济,再加上传媒又大肆报导这次厄尔尼诺对世界各地所构成的影响,所以世人便逐渐了解到这个现象的存在。 早在十六七世纪,为于东太平洋的国家,秘鲁,由于受到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所以这个家便深深受到西班牙文化的薰陶,因此国民大多操西班牙语及信奉天主教。另一方面,由于秘鲁位处于太平洋海岸,因此有不少国民都依靠渔业为生。在秘鲁对开的太平洋,由于有一支清凉而富营养的海水从海底涌上来(见图二向上的箭头),使大量海洋浮游藻得以生长,并令渔类的繁殖十分旺盛。所以,秘鲁渔民在此捕鱼,他们多能获得丰富的渔获。而单单就这个海域而言,它便占了世界海洋捕鱼量的16%,故这区亦是世界上主要鱼场之一。 但好景不常,秘鲁渔民发现每隔大概三至七年,那里原来丰富的渔获会大大减少,而这对他们的影响可谓是灾难性的—不但影响了渔民的生计,还会影响到秘鲁的经济和民生。由于这现象通常出现于圣诞节期间,因此,受浓厚宗教思想薰陶的秘鲁渔民想信这个是一个神迹—而他们则把这现象称为「圣婴」现象。所以,每逢圣婴的出现,他们便会拜祭「圣婴」,以祈求他们的渔获早日恢复。而El Nino(厄尔尼诺)一词是西班牙文,是「天父之子」(Christ Child)的意思。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其实秘鲁海岸渔获减少的原因,是因为海水温度上升、令渔类及渔类爱吃的浮游藻(phytoplankton)不能在较暖的水温下生存之故。于是,鱼类会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而依赖鱼类维生的海鸟亦会因缺乏食物而数目大减。而在海洋学上,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秘鲁或厄瓜多尔附近海面上大约1000公里左右范围内,海面温度呈现增高2- 4℃的现象。 一般而言,太平洋中部及东赤道地区表面海温(SST)是摄氏15-21度,但厄尔尼诺出现时,海水温度则会上升摄氏2- 4度,达22℃- 26℃。虽然这个温度差别对我们而言并不算太显著,但却已足够对全球构成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地球的大气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水温度所影响。每当海水温度上升摄氏0.5度,其对上的大气温度便最高可增加达6℃,而这6℃的气温就足以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广大地区气候异常。 图二说明了在正常情况下的大气环流。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的关系,赤道一带受太阳加热的海水会因惯性关系而往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于是,太平洋西部会形成一广阔的暖水区域,称为暖池(warm pool)。这一广阔的暖水区域会促使其对上的空气便受热上升,并形成大量降水云团;上升的空气更会令赤道一带吹起一支由东向西的赤道太平洋信风,以补充该处上升的空气;同时,这西风更会加强海水的堆积作用,并令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比东太平洋高出不少于 20厘米。而且,由于赤道海水往西流的关系,赤道东太平洋会有一支从海底往水面流动的涌升流(upwelling)补充流走的海水。这涌升流会令不但会该区海水较冷,而且它还会把海底丰富的养份带到水面,令该区的海洋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另一边厢,在印尼一带上升的空气则会在赤道东太平洋下沉,并令该区较为干燥。因此,赤道西太平洋的降水云则会为澳洲北部及印尼一带带来丰富降水,而赤道东太平洋则会缺少雨水。这经向(东西向)的大气循环就是著名的沃克环流(Walker Circulation)。 然而,这经向的大气循环(即东西向的大气运动)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地理特征:印尼一带因充沛的雨水而形成热带雨林,而秘鲁一带则因空气下沉、再加上由南极往赤道方向流动的洪堡洋流(Humboldt Current) 所带来的冷海水令该区空气稳定、缺少空气的上升运动,并引致降水难于发生,令气候干燥。南美洲著名的亚塔卡玛沙漠(Atacama Desert)就此形成。    可是,基于某些原因,这支维持暖水在赤道西太平洋堆积的信风会突然减弱。这突然减弱的信风会产生一个名为开尔文波(Kelvin Wave)的海洋波动。开尔文波是经由赤道附近由西向东吹的海面风刮起来的。原本赤道太平洋的东风会令海水在赤道西太平堆积,但西风爆发(Westerly wind burst)会将暖水推向太平洋中部,而促使当地的海水温度上升;而且,信风的减弱会令在赤道西太平洋堆积的海水向东倾泻,并产生开尔文波,并迫使东太平洋的斜温层(海水温度有明显差别的层面)下降及令当地的海面温度增加。于是,赤道西太平洋原先暖水的区域会往东移,并同时使整个降水区域同时向东移。由于降水区的移离,因此会引致原先拥有丰富降水的澳洲北部及印尼一带发生干旱,但令一方面却又会为原先比较干旱的南美洲西部带来大量雨水,并令当地(秘鲁及厄瓜多尔一带)发生水灾及山洪暴发。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过程。 以上题到的开尔文波横越太平洋的时间约需两个半月。当它形成时,不论季节皆会向东传。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开尔文波都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的。 当开尔文波抵达南美洲沿岸时,它会向南和向北传至北美洲和南美洲。同时,它也会产生一个反弹的、向西传的罗斯贝波(Ros *** y Wave)。但是,罗斯贝波的传播速度只有开尔文波的三分之一。所以,要横渡太平洋便需九个月之久。罗斯贝波会将赤道西太平洋的斜温层压低,所以有人认为,罗斯贝波会令厄尔尼诺消散。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91803522
厄尔尼诺现象 圣婴现象(El Niño),又称厄尔尼诺现象,意思是「上帝之子」(Christ Child),是秘鲁、厄瓜多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成因 对圣婴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 印度洋、印尼与澳洲气压上升; 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 南太平洋的贸易风减弱或往东面吹; 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 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同时它令东面较干燥和有干旱的地方降雨。 影响 大型圣婴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790-93
1828
1876-78
1891
1925-26
1982-83
1997-98 近年来圣婴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986-1987
1991-1992
1993
1994
1997-1998
2002-2003
2004-2005
2006-2007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圣婴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圣婴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圣婴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公尺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公分。 1997年至1998年的圣婴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这次圣婴现象紧接1990-1994年发生,频密程度罕见,但规模较小。 同时,圣婴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阻止方法 罗斯贝波会将赤道西太平洋的斜温层压低,所以有人认为,罗斯贝波会令厄尔尼诺消散。
参考: me
就是hot的place变cold
cold的place变hot!
圣婴现象(El Niño),又称厄尔尼诺现象,意思是「上帝之子」(Christ Child),是秘鲁、厄瓜多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成因 对圣婴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 印度洋、印尼与澳洲气压上升; 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 南太平洋的贸易风减弱或往东面吹; 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 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同时它令东面较干燥和有干旱的地方降雨。 影响 大型圣婴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790-93
1828
1876-78
1891
1925-26
1982-83
1997-98 近年来圣婴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986-1987
1991-1992
1993
1994
1997-1998
2002-2003
2004-2005
2006-2007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圣婴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圣婴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圣婴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公尺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公分。 1997年至1998年的圣婴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这次圣婴现象紧接1990-1994年发生,频密程度罕见,但规模较小。 同时,圣婴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拉尼娜现象(La Nina) 拉尼娜(La Nina)一词,同样跟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是小女孩的意思。 在拉尼娜现象下,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会比正常冷。 由于拉尼娜所呈现的状态刚好与圣婴现象相反(在圣婴现象下,海水温度会比正常暖), 所以,她又可称为反圣婴(El Viejo)(El Viejo亦是一西班牙文,解作「老人」)、冷事件(Cold event/episode)。 和圣婴现象一样,拉尼娜现象所引起的异常气候均是由海水温度变化引起。 一般来说,南美洲西部对开的南太平洋水温为15° C - 21° C,至中太平洋时则达可达到摄氏 25° C; 在厄尔尼诺时,中太平洋的暖水区域会扩大,但在拉尼娜时暖水的区域会缩小,水温亦会下降摄氏 4° C。 这个水温的下降现是由于赤道东风增强所致,并令更多的暖水往赤道西太平洋漂移,并令更多的冷水从秘鲁对开的深海涌上来补充流走的海水。 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每三至五年便会发生一次,每次维持的时间大约九个月至两年不等。 跟圣婴现象差不多,它通常于年中开始出现,其极值则出现于年尾,并于来年消散。 然而,由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气候负面影响并不及圣婴现象那么严重,但通常拉尼娜会加强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例如一个本来潮湿多雨的地方在拉尼娜现象影响底下会更潮湿多雨。 所以,在拉尼挪现象下,东南亚、澳洲一带会较潮湿多雨,而中太平洋区域则会变得较干燥。 最近拉尼娜出现的年份为1950
1954
1970
1973
1975
1988
1995
及1998年。 --Anna49245 11:56 2006年12月13日 (UTC)Anna49245 圣婴现象的发生 其实秘鲁海岸渔获减少的原因,是因为海水温度上升、令渔类及渔类爱吃的浮游藻(phytoplankton)不能在较暖的水温下生存之故。 于是,鱼类会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而依赖鱼类维生的海鸟亦会因缺乏食物而数目大减。 而在海洋学上,圣婴现象是指南美秘鲁或厄瓜多附近海面上大约1000公里左右范围内,海面温度呈现增高2- 4℃的现象。 一般而言,太平洋中部及东赤道地区表面海温(SST)是摄氏15-21度,但厄尔尼诺出现时,海水温度则会上升摄氏2- 4度,达22℃- 26℃。 虽然这个温度差别对我们而言并不算太显著,但却已足够对全球构成很大的影响。 现象对全球气候之影响 厄尔尼诺对地球环境生态所构成的影响可谓是多方面。 但它最主要的影响却在于它会为不同地方带来异常多雨,干旱,异常高温或异常寒冷的气候,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 同时,它亦引致农作物失收,继而影响经济及令食品供应减少,令某些地方发生饥荒。 在1997-98年,厄尔尼诺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估计达一千亿美元,比起1982-83年的强厄尔尼诺所引起的损失还要大,而伤亡人数更是难以估计。 以下列举的是其中一些厄尔尼诺比较显著影响: 1. 秘鲁及哥伦比亚一带 位于南美洲西岸一带的国家是受厄尔尼诺影响最显著的地区。 每逢圣婴现象出现时,当地多会发生水灾及山洪暴发。 同时,水灾亦会引致霍乱、疟疾或登革热等疾病的病例增加。 另外,暖水会使南美的渔获量大减,影响以渔业为生的人的生计。 这是因为原有的食物链、生物习性遭到破坏之故。 2.印尼及澳洲 厄尔尼诺会引致此两地发生干旱,令农作物失收。 同时,干旱亦会引致山林大火一发不可收拾,其中1997年的印尼山林大火,更令东南亚一带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这次山林大火共使15000人因呼吸系统或眼部不适而要前往求诊。 长远而言,雨林面积的减少更会对全球气候构成不利的影响。 3.非洲 同样,厄尔尼诺亦会引致东非发生干旱。 而在1982-83的厄尔尼诺年,因干旱所引起的农作物失收更引致衣索比亚及中非的萨赫勒地带(Sahel)发生大饥荒。 但另一方面,它却又会使非洲中部发生水灾,而在1997-98年,厄尔尼诺便为苏丹及肯亚带来大雨,令农作物失收。 4.美国 厄尔尼诺能使美国东北部及西北部较正常温暖,而美国南部则较正常潮湿,而密西西比河则可发生洪水; 美国西南部热浪来袭,冬季风暴增多,但飓风活动则减少。
参考: zh. *** /w/index?title=%E5%8E%84%E7%88%BE%E5%B0%BC%E8%AB%BE%E7%8F%BE%E8%B1%A1&variant=zh-
圣婴现象(El Niño),又称厄尔尼诺现象,意思是「上帝之子」(Christ Child),是秘鲁、厄瓜多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成因 对圣婴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 印度洋、印尼与澳洲气压上升; 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 南太平洋的贸易风减弱或往东面吹; 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 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同时它令东面较干燥和有干旱的地方降雨。 [编辑] 影响 大型圣婴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790-93
1828
1876-78
1891
1925-26
1982-83
1997-98 近年来圣婴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986-1987
1991-1992
1993
1994
1997-1998
2002-2003
2004-2005
2006-2007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圣婴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圣婴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圣婴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公尺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公分。 1997年至1998年的圣婴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这次圣婴现象紧接1990-1994年发生,频密程度罕见,但规模较小。 同时,圣婴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5/5a/El-nino/300px-El-nino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1997年12月圣婴现象观测到的海面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比平常上升了五度以上。
参考: zh. *** /w/index?title=%E5%8E%84%E7%88%BE%E5%B0%BC%E8%AB%BE%E7%8F%BE%E8%B1%A1&variant=zh-

  • 咩系厄尔尼诺现象
    答: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的热带海洋和天气发生异常,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西班牙语niño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
  • 除左厄尔尼诺现象,仲有咩其他气候现象??
    答:1.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指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2. 反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3. 南方涛动:是指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西南太平洋两个区域的海洋表面气压变化呈反周期变动。4. 超级厄尔尼诺: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近几十年甚至历史记录的气候现象。5...
  • 谁能够给我一些有关空气污染的冷知识??
    答:例如:温度升高会导致农作物失收及更容易染上疾病、高温亦会令海水膨涨及冰川溶化,导致海水水位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天气转变,继而令海洋暖流改变,这种现象称之为「厄尔尼诺」。 回到页首 空气污染监测 无论空气质素好与坏,我们始终都要外出,都要呼吸。九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并没有完善的设施来测量及公布空气质素,港人...
  • 2012.12.21
    答:只不过是地球进入了光子带 但在完全进入的一瞬间 我们会在3天的0度空间中度过 当然这会死很多人 磁极颠倒 3度空间退到0度空间 无疑是毁灭 但迎来的是崭新的世界 有很多很多人会在那3天中存活下来 那3天 正是太阳系在光子带中发生的巨大的化学变化 人类体内原子也将重新组合 迎来了4度空间 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