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对比的依据及方法综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3
地层划分、对比的原理及方法

针对郯庐断裂带沿线中、新生代沉积地层和火山岩的研究现状及发育的特点,工作中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生物地层为依据,结合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磁性地层学、元素地层学等多种研究手段,遵循多重地层划分的原理,较好地解决了地层的精细划分和对比问题。
1.岩石地层清理
岩石地层划分是根据岩石体的岩性或岩相特征及其地层关系所进行的地层划分,目的在于将其划分为能反映岩性特征或变化规律的单位(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在国土资源部各系岩石地层清理的基础上,经对郯庐断裂带沿线70条中生界典型剖面的考察和综合研究,理清了不同地区不同地层名称的相互关系,对各有关地区的岩石地层名称进行了取舍,对其年龄属性进行了厘定,提出了符合地层规范的岩石地层系统。
2.生物地层研究
生物地层划分是指依据所含的化石进行地层划分,即将这些含化石的部分划分为能反映具有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单位。生物地层单位的术语泛称生物带,包括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富集带等。
工作中在研究过程中系统采集古生物化石和收集生物地层资料,北起辽宁北部铁岭,南到苏皖地区,西起太行山,东至黄、渤海的广大区域,获取大量生物地层资料。经对化石大量细致的分析鉴定,总结了断裂带两侧的轮藻、介形类、孢粉、叶肢介、双壳类等主要古生物门类的纵横向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生代5个重要化石门类的动、植物群。包括轮藻化石4个组合、2个化石带和1个亚带,介形类化石12个组合,孢粉14个组合,叶肢介化石5个动物群,双壳类化石8个组合。根据各门类化石的分布时限及对比关系,提出该五个化石门类与国际接轨的划分对比关系,总结了断裂带两侧各地区、各组段的生物地层特征,为地层的精细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
3.同位素年龄测定
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我国东部火山岩,进行了多次测年研究。辽西地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强烈发育,形成了多层火山岩,并且常与沉积地层成互层关系,可以相互对比,因此,其年代学研究尤受关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辽西地区相继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其火山岩时代研究更是成为热点。随着测试仪器的进步和更新,测试数据越来越接近,这些数据对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工作中在郯庐断裂沿线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共采集火山岩样54块,由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用K-Ar法测定同位素年龄。本次通过对辽宁、山东、安徽等地区野外露头和井中火山岩K-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结合前人火山岩年龄测定数据,获得了郯庐断裂沿线不同地区中生代各层位火山岩年龄。本次研究火山岩同位素测年精度较高,明确了以前争议较大地层单元的时代归属,如济阳坳陷“西洼组”和鲁西南地区八亩地组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14~122Ma和114~125Ma,辽西地区沙海组为110~120Ma,均主要相当国际地层表的早白垩世中期的巴雷姆期或更早。莱阳地区青山组与其相当,但所获年龄值略偏新。
同时,考虑到火山旋回是非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手段,课题组在同位素年龄测定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及综合分析,首次将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地区中三叠统至上白垩统划分出9个火山喷发旋回、10个次级旋回,以及30余次大的火山喷发期,其年龄数据可作为中生代地层地质年龄确定和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辅助手段。
4.磁性地层划分
磁性地层学是根据地层剩磁特征对地层进行研究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地磁极性变化规律具有全球性,同时期形成的地层剩磁应当相同,因此用地磁极性年代表为参照,可以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也可提供不同时期古板块所处地理位置。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研究者建立了磁性地层年代表,使地区性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进行全球对比成为可能。
方大钧等(2005)建立了济阳坳陷桩107井、桩98井、沾北3井、义136井中生界磁性地层柱,提出了相关地层的时代意见。桩107井、桩98井的样品取自西洼组,沾北3井样品取自蒙阴组。桩107井2796m处的反向带锆石SHPIMP年龄为(128.5±1.4)Ma,因而将这个反向带与国际海洋极性年表M5的反向带对比(Harland et al.,1989),获得桩107井极性序列是从M4~M10,古地磁年龄为131.5~126.5Ma,时代属早白垩世Hauterivian阶。桩98井极性以正反交替极性为特征,与早白垩世Berriasian极性相似,古地磁年龄为144~137Ma。沾北3井反映了单个极性持续时间较长,正反极性带上下较宽阔的明显极性特征,相似于Kimmeridgian至Tithonian的极性特点,1634m以下的地层可能已属于Oxfordian期。
然而,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和同位素年代的精确度,以及人们对极性柱划分的不同认识,都对古地磁磁性地层的研究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其研究精度。所以,本次在中、新生代地层划分中,对前人磁性地层研究成果仅作了部分参考。
5.元素地层划分
在自然界的迁移、沉积过程中,沉积物与水介质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化学平衡关系,由于各元素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同,某些元素在脱离母岩迁移再沉积时发生分异。如果在地质时期环境相对稳定,其元素间的分异平衡也相应地保持稳定,直到环境的改变(如物质来源、迁移距离、气候、生物活动、大地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之后,则会建立另一种与其相适应的新的化学动态平衡,即不同时期沉积岩中存在不同元素丰度及组合特征,它们可以作为地层划分的参考依据。
本次应用元素地层学原理对济阳坳陷中生界进行了划分,系统分析了济阳坳陷中生界各地层元素变化特征,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手段,提高了地层对比的精度。
济阳坳陷中生界Sr/Ba比值均小于1,Ca/(Ca+Fe)比值均小于0.85,B元素含量小于80%,为明显的淡水沉积。但是,中生界内部不同层位之间元素含量及其比值也有微小的变化。侏罗系坊子组(J1+2f)多以河漫滩沼泽相沉积为主,沉积物粒度相对河流相沉积细,粘土矿物含量较多,B元素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5.76ug/g,受到水动力条件弱的影响,Fe元素易于沉积而Fe/Mn比值较大,Ca/(Ca+Fe)比值较小;侏罗系三台组(J1+2s)以曲流河相沉积为主,沉积物多为红色细砂岩、砂岩、砾岩,粘土矿物含量较少,水动力条件较强,B元素含量较少,Fe/Mn比值较低;蒙阴组(K1m)与三台组(J1+2s)虽然同属于河流相,但是,蒙阴组(K1m)的沉积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火山凝灰岩矿物,沉积物内部铁含量较多,致使Fe/Mn比值较高,而Ca/(Ca+Fe)比值较低;西洼组(K1x)多为河流冲积扇相沉积,常含火山物质(安山岩、凝灰岩、玄武岩矿物)致使Fe/Mn比值较高,经过沉积后构造作用的影响,地层内部裂缝发育,后期地层水改造,裂缝中充填了方解石矿物,致使Ca/(Ca+Fe)比值较高。

就是划分原则吧
生物地层学原则
气候地层学原则
地貌学方法
比较岩石学方法
年代学方法
古人类、古文化及历史考古法

地层的岩性变化,岩石中生物化石门类、科、属等的演变,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岩层中含有的特殊矿物及其组合等,都客观地记录了地壳的演变过程、涉及范围及延续的时间。这为分层以及把油区内相距很远的地层剖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

地层对比方法很多,包括岩性对比、测井曲线对比、地震反射特征对比、岩相对比、古生物化石组合对比、重矿物组合对比、构造对比等多种多样的方法。

◎岩性对比:是小范围内常用的对比方法。其依据是:沉积成层原理以及在沉积过程中相邻地区岩性的相似性、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利用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旋回性等特征进行岩性分层,进而作井间地层的对比。岩性变化必然导致测井曲线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测井曲线间接地进行岩性对比。

◎测井曲线对比:是根据同层相邻井曲线的相似性,或根据几个稳定的电性标志层作控制,且考虑到相变来进行的。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对比的优越性在于:它提供了所有井孔全井段的连续记录。尤其重要的是,它的深度比较准确,并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岩层的属性。常用的对比曲线有视电阻率曲线和自然电位曲线 (标准测井或对比电测,比例尺1:500)。此外,自然伽马曲线、中子测井曲线等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材料。

◎岩相对比:对于岩性和厚度变化剧烈、有不整合以及经受过强烈构造运动的地区,或在井眼稀少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岩相对比法。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形成的地层中,相邻井所处的沉积环境是相近的,在成因上是相互联系的。为此,要观察与收集岩心的环境标志,建立微相剖面,并且利用能反映岩性组合特征的测井曲线划分地层单位,进行井间岩相剖面的对比。

◎地震反射特征对比:利用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地层对比的依据是,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波阻抗 (即岩石密度和波速度的乘积)。当相邻地层的波阻抗不同时,在分界面处便存在波阻抗差,界面上将发生波的反射,反射波的强弱与界面性质有关。剖面上反射波同相位的连线称为反射波同相轴,同相轴的形态反映了地下反射界面的起伏。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如反射波振幅、波形、频率及反射波组的相位个数等。根据这一特征,沿横向对比追踪出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也就实现了对同一地质界面的对比,反射波对应的地质层位是根据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来标定的。当地层发生错断或尖灭时,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也会相应地发生错断和中止,而且在断面处可能伴随一些异常干扰波。地震反射波的记录可以在长距离内追索一个地层界面或构造层面,并建立良好的对比关系。

◎古生物对比:是研究岩心 (或岩屑) 剖面上生物组合的演变,根据古生物化石组合划分地层单元。它是对比的一个有力依据,在建立分层的时间概念上是极为重要的。

◎重矿物对比:与古生物对比相似,但它局限于取心井段,按重矿物组合的变化分层。重矿物对比有助于对古地理的了解,特别是对物源区的识别。

◎构造对比:是利用地层之间的构造接触关系 (例如不整合和假整合标志,因其具有区域特征),可用来划分和对比地层。地壳运动的结果必然引起沉积条件的改变和古生物特征及其组合特征的变化,因此利用不整合面划分和对比地层,实质上与重矿物法、古生物法是一致的,它可以作为分层和对比的依据之一。

应当指出,随着分析化验手段的日益增多,很多分析指标都可以与地质条件相结合,用于地层对比,如超微体化石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 地层对比的依据及方法综述
    答:◎岩性对比:是小范围内常用的对比方法。其依据是:沉积成层原理以及在沉积过程中相邻地区岩性的相似性、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利用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旋回性等特征进行岩性分层,进而作井间地层的对比。岩性变化必然导致测井曲线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测井曲线间接地进行岩性对比。◎...
  • 地层综述
    答:笔者以1:500比例尺所测易县-涞水中、新元古界剖面和曲阳中、新元古界剖面分别位于太行山东缘的北段及中段,共厚5747.66m,平距约120km(图2—29),观察了二剖面之间的保定西山苑岗-狼牙山一带的中、新元古界剖面,有关二剖面地层层序,主要岩性、接触关系参看表2—5。 表2—5 太行山中北段中、新元古界对比表 图...
  • 地层区划是什么?
    答:本书根据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和地层发育演化特征,对中国地层典中的15个地层区划进行综合,分成5个大阶段分别进行区划:①太古宙—古元古代地层区划;②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层区划;③古生代地层区划;④中生代地层区划;⑤新生代地层区划。现对各区划综述如下。
  • 地质背景综述
    答:岩石地层划分基本根据曾庆銮等(1987)、湖南区调队(1986)及汪啸风和陈旭等(1996),但此次在湘西北划分出了大田坝组、舍人湾组等,并对桃花石组等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进行了重新厘定(参见第八章)。 表1-1 上扬子东南缘奥陶系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表 三、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 已有的研究表明,奥陶纪时...
  • 可可西里地层分区
    答:3.巴颜喀拉山群时代讨论及区域对比 调查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厚度巨大,几乎全由砂岩、泥岩(板岩)组成的地层,难见顶、底,岩性简单,颜色单调,缺少标志层,化石稀少。对本次所建立的巴颜喀拉山群砂岩板岩组、板岩组和砂岩组等3个非正式组的时代厘定,主要依据本次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相邻区的化石资料来综合分析。 笔者在...
  • 松辽盆地白垩纪介形类生物地层学内容提要
    答:特别强调了建立的17个化石组合序列的独特特征,以及它们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还集中于油层中介形类化石的生物地层学特征,以及这些化石如何帮助细化油层层序,为古生物地层划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书还分析了白垩纪介形类的古生态,通过化石揭示了当时的生态环境。作者进一步划分了生物相...
  • 羌塘地层分区
    答:2.地层综述 雁石坪群在调查区内出露零星,岩性以灰绿、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灰岩和钙质泥岩,主要发育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偶见小型交错层理,厚度803 m,代表离物源区较远的、环境较稳定的海相沉积。3.时代讨论 此次工作未采集到化石。该群在调查区以南含丰富的双壳类、腕足类及...
  • 华东地区“十五”地质大调查成果综述及“十一五”展望
    答:在1:25万杭州、南京、南通和上海等幅区调工作中,注重了厚覆盖区第四纪地质研究,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到第四纪地质研究中,采用“基准面旋回”的概念,结合岩石地层、气候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方法,.建立了区内等时地层格架和对比依据。并从标准孔的研究入手,通过古土壤、古暴露面及...
  •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综述
    答:由于地质工作能准确厘定各类岩石、地层的空间展布、详细描述其生成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等特征,建立在地学基础上的土壤母质分类将更具准确性。依据分类原则,建立了36个土壤母质类型,划分了118个土壤地质单位,编制了新的浙江土壤母质图;并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壤矿物学、土壤磁性等方面的研究,从成土母岩、土壤母质及...
  •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综述
    答:庐山的地学景观以伸展构造为主,独特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地质风貌。新构造运动塑造了庐山孤山独立、大构造雄伟壮观、小构造千变万化的景象。庐山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尤为引人注目,其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的对比性使得庐山南麓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成为了地质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