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我有好长时间上厕所大便后感到肛门好疼,有时还伴有便血,请问是不是内痔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0
救命!为什么我便血,好了几天后,又开始,而且肛门处痛

便血

病因症状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鲜为特征。多见于上消

化道溃疡出血、胃肠息肉、小肠出血、肿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

性传染药、寄生虫等。此处指的是由于痔疮破损、肛裂、肛窦炎、直肠结肠粘膜损

伤引起的便血。大便软而成形或硬结,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

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鲜红,也有的黯红混浊。血量多时淋漓不尽,大便后肛口疼痛

加重。

中医认为便血是肠中积热(夹湿),或者脾气虚损,不能统摄血行所致。可用清肠

热、止血和补气摄血方法治疗。

自疗注意事项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

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云南白药,每次0.3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

(2)脾约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3)脏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2.验方自疗法

(1)大黄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2)茄子叶瓦上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米汤吞服。

(3)旱莲草60克,煎汤代茶。

(4)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12克、赤小豆30克、防风炭10

克、大黄炭10克、黄柏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肠中积热夹湿、

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者。

(5)灶心土30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姜炭10克、升麻炭10克、

炒芪12克、阿胶9克(另烊)、甘草6克,每日1贴,分2次煎服。用于脾气虚

弱、面色苍白、疲倦无力者。

3.饮食自疗法。

(1)猪大肠250克、鲜槐花15克,煮食喝汤。

(2)每日食数只柿饼。

(3)白木耳10克、红枣15克,小火炖烂服。

(4)金针菜30克,红糖适量,煎汤服。

(5)生姜、艾叶各15克。艾叶同生姜煎浓汁,每服1杯。艾叶温经止血,生姜

祛寒,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主治粪后下血。

(6)醋5碗、赤豆3碗,煮熟晒干为末,每次服5克。本方主治肠痔下血。

4.外治自疗法

(1)熏洗。阿胶加醋浸没软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开,

加热烧开后先熏后洗肛门,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肛裂、痔疮出血者。

(2)涂药。清凉油拌珠黄散2支,涂肛门内外。

(3)野艾(蒿子叶)捣烂如泥敷肛门口。

(4)鸡蛋黄油涂肛口。(适合肛口粘膜干燥破裂者。)

鸡蛋黄油制法;取熟蛋黄数只,放非铁器餐具内小火翻炒,待油渗出过滤即得。

5.其他自疗法

(1)揉腹。每日早晚(醒后睡前)两次揉摩腹部,逆顺时针各100次。

(2)提肛。每日2-3次作缩肛动作,每次30-50次。

避免误诊

过去无肛肠疾病突然出现便血,或者少量黯红混浊便血时有出现,经久不愈;或者

便血中带有坏死腐败组织、浓性分泌物,患者不可疏忽大意,应赴医院检查。

由于怕大便引发疼痛,就忍耐排便,反而会造成大便秘结,热毒内生,加重便血症

状。

未婚女青年月经期必须注意休息,必须重视阴部清洁卫生,否则容易导致肛门粘膜炎症,破裂出血

便血

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和隐血便,现将常见病因分述如下。

1 鲜血便: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 柏油样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

3 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

(二) 救护措施

救护措施与呕血基本相同。安静卧床,减少活动,观察出血量,适当使用止血药,发生晕厥、休克及时送医院急救。

如何挂号就诊

1.肛肠外科:便后有鲜红色血,或排鲜红色血便,一般不伴剧烈腹痛的病人,应挂肛肠外科。

2.普通外科:便鲜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

3.肠道门诊:急性起病,排脓血样便的病人,应挂肠道门诊。

4.消化内科:排黑便、暗红色血便,或有慢性结肠炎史,经常排鲜红色血便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

5.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挂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6.肾内科:原有肾炎史,又出现血便者,应挂肾内科。

7.传染科:便血出现在发热之后,并有疫区生活史的病人,应挂传染科。

血液从肛门排出称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时滴血、喷血或大便带血。一般来说,肉眼可见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与直肠)出血。出血部位离肛门越接近颜色越鲜红。

人们一般认为,便血都是痔疮所致,这是不正确的。痔,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痔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必须指出,临床上常将具有便血症状的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腺瘤、直肠癌误诊为内痔。因此确定痔的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对便血病人进行指检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较少为血性。因疾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较为可靠。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1.便血。

2.脓血便和粘液血便。

3.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排便不尽等。

4.大便形状改变。

5.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

对便血病人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直肠及低位乙状结肠癌,必要时行全大肠镜检查。对大肠癌必须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前病变:

1.腺瘤:腺瘤属癌前病变已得到公认,常见症状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瘤体脱出肛门外、腹痛等。应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

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是便血、排便次数增多、腹痛。

其他:

1.全身病变:如血液系统疾病。

2.肛门损伤等。

总之,出现便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耽误病情。(
便血:血从肛门而出,或随大便挟杂而下,或下纯血。

《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伤寒论》称“圊血”;《金匮要略》称:“下血”,并依下血与排便之先后,提出“远血”和“近血”的名称。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肾。……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后世医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浊,立肠风,脏毒之名。《证治要诀》云:“血清色鲜红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医学入门》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者,称“血箭”。

本症应与下痢脓血相鉴别。下痢脓血者,多呈脓血杂下,并有明显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而本症表现则为大便时血自下,而无脓样物,且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常见证候」

胃肠实热:大便下血,兼见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饮,齿龈肿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湿热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鲜红,大便不爽,肢困脘胀,纳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脾胃虚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杂,或下纯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脘腹隐痛,纳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肝阴虚:大便下血,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失精,腰酸肢倦,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

痔疮便血: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红苔黄,脉弦数。
参考资料:小儿便血||粪便颜色异常
便血的辨别诊断要点:
合并症 可能的诊断
排便时喷射状排血,或便后滴出鲜血,血与粪便不混合,出血量不等,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猛感疼痛 痔疮
便血量较少,色鲜红,呈丝状覆盖粪便,排便时有疼痛感,便后也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肛裂
间歇性便血,一般便血量不多,血液附于粪便表面,呈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有时粪便变细呈细条状,或一侧有凹陷 直肠息肉或结肠息肉
随病情发展便血量增多,常伴有腹泻、体重减轻、贫血、大便常混浓性黏液,有特殊腥臭味 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者
大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脓血样或有黏液血液。 结肠癌
发病急骤,伴有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便血量不多,常与粪便相混,大便频数,有里急后重感及腹压痛 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
出血常呈间隙性,便血量较小,且粪便中含有脓血或粘液,多伴有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感 溃疡性结肠炎
出血量较少,且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柏油样便,常伴有呕血 为上消化道出血特征症状,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溃疡
大便颜色无改变,仅潜血试验呈阳性 潜血便,多由消化道小量出血引起

大便带血主要应考虑哪几种疾病?
大便带血,是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肛门部出血的一个特殊症状,提示肠道有器质性病变,必须十分重视,及时明确诊断,抓紧治疗。大便带血时应考虑下列疾病:
(1)肛门疾病
①血色鲜红无疼痛者,多见于内痔,Ⅰ期痔核以便血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点滴不已,或一线如箭,或仅在手纸上带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脱出肛门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剧。
(2)直肠疾病
①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呈间歇性,色鲜红,一般量不多,这种病常见于儿童。
②直肠癌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粘液及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便血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恶臭粘液,体重减轻,应高度重视。
③放射性直肠炎也可大便带血,但应有放射治疗史。
(3)结肠疾病
①结肠息肉:a.幼年性结肠息肉病,平均发病年龄是6岁,无家族史,主要表现是大便带血,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生长迟缓,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脐疝和脑水肿等;b.家族性幼年性结肠息肉病:有家族史,症状以大便带血、直肠脱垂和生长迟缓为常见特征; c .Cronknite� Canda综合征(CCS):为错构瘤息肉综合征,至成人发病,大便带血,多有腹泻,排便量大,并可含有脂肪,兼见腹痛、厌食、乏力、呕吐、性欲和味觉减退。几乎总有指(趾)甲的改变、脱发及色素沉着。
②结肠癌:常见于左半结肠癌,患者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见大便次数增多,癌肿破溃时,可使粪块外面染有鲜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脓液。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见便血,且多与粘液或脓液同时排出,伴有腹痛。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其大便呈酱红色,粘液多,且有恶臭味。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表现为急性起病,伴发热,腹泻,可有进食腐败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此外,1岁以内小儿应注意肠套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症状。

便血
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和隐血便,现将常见病因分述如下。
1�鲜血便 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柏油样便 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
3�隐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
(二) 救护措施
救护措施与呕血基本相同。安静卧床,减少活动,观察出血量,适当使用止血药,发生晕厥、休克及时送医院急救。

便血就是内痔吗?
便血是内痔,特别是早期内痔的一个典型症状,但不能据此就认为便血就是内痔。便血是一个常见症状,临床中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便血。
①各种肠炎:因炎症作用,破坏了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出现便中混杂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类肠炎所特有的症状。
②肛乳头炎及其肥大:在齿线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见出血。
③肛裂:便时疼痛剧烈,便后鲜血滴沥。
④直肠癌:常有出血和大量分泌物,最易误诊、漏诊。手诊时,指套可染血,并可及形状不一、表面粗糙不平、边缘不齐的坚硬病灶,需作病理组织活检,才能确诊。该病出血,也可引起贫血。
⑤直肠腺瘤或绒毛乳头状瘤:该病常常出血,每次排便时,粪便上带有血丝,偶尔也有大量出血。但该瘤长而有蒂,肛门镜检查,直肠内可见肿瘤、色红,可带蒂。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
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肛裂,痔疮,直肠息肉,溃疡性结直肠炎,结直肠肿瘤等均可导致便血。

痔疮出血:特点,为鲜血,呈滴血、射血,无痛性,
肛裂:特点 便后纸擦带血或滴血 为鲜血伴便时便后肛门疼痛不适,
结直肠炎:出血多为粘液血便 多伴有腹痛腹泻等不适,
结直肠肿瘤:出血多为暗红色血或血块,早期多伴有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进行等等。

为了避免误诊误治,建议你先到当地肛肠专科医院就诊或就近到正规医院肛肠外科就诊,做必要的直肠指诊及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电子肠镜检查。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次咨询我,祝您身体健康。

应该是

内痔

根据内痔发生的部位,分原发性内痔(母痔)及继发性内痔(子痔)。这与血管分支有关,直肠上动脉主要终末分支布在右前、右后及左侧正中的直肠内。该3处并行的直肠上静脉比较屈曲,称内痔静脉丛,如右前、右后及左正中3处内痔静脉丛扩张、迂曲和充血,即成为原发性内痔。继发性内痔可有1~4个,常与右后及左正中母痔相连(因该处静脉又再分支)。而右前母痔处静脉多不再分支,故常为单个发生,无限痔并发(图1)。但母痔及子痔的益也有变异,有的孤立,有的数个连在一起,若母痔及子痔都脱出肛门外,呈梅花状者,称环状痔。若内痔脱垂水肿不能回纳,称嵌顿性内痔,若有血循环障碍,称绞窄性内痔。

图1 三个母痔的部位

小图为直肠上动脉的分支与母痔的关系

一、分期

内痔分4期。第1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粪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痔块不脱出肛门外。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见直遥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第2期:排粪时间歇性带血、滴知或喷血,出血量中等。排粪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粪后自行还纳。第3期:排粪时内痔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亦脱出。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必需用手托入,或卧床休息后方可还纳。出血量较少。第4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由于肛垫多纤维化,不大出血,痔发展到后三期多成混合痔,因脱出痔块较大,已涉及痔内、外静脉丛其表面为直肠粘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因此,混合痔是痔不断加重的后果。

二、临床表现

一便血

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便血多因粪便擦破粘膜或排粪用力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轻者多为大例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二痔块脱垂

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块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三疼痛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四瘙痒

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难受。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内痔的诊断,主要靠肛管直肠检查。首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其次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最后做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块,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内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到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内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不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四、治疗

目前对痔的治疗有下列看法。

1.痔无症状不需治疗,只需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剏症的发生。只有并出血、脱垂、血栓形成及嵌顿等才需要治疗,痔很少直接致死亡,但若治疗不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亦可致命。因此,对痔的治疗要慎重,不能掉以轻心。

2.内痔的各种非手术疗法的目的都旨在促进痔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生的肛管直肠粘膜固定在直肠壁的肌层,以固定松弛的肛垫,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3.当保守疗法失败或三、四期内痔周围支持的结缔组织被广泛破坏时才考虑手术。

根据以上观点,内痔的治疗宜重在减轻或消除其主要症状,而非很治术。因此,解除痔的症状较痔的大小变化更有意义,并被视作治疗效果的标准。

内痔的治疗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病情来选择。

一注射疗法

用作注射疗法的药物很多,但基本上是硬化剂及坏死剂两大类,由于坏死剂所致并发症较多,目前多主张用硬化剂,但硬化剂若注入量过多,也可发生坏死。注射疗法的目的是将硬化剂注入痔块周围,产生无菌炎性反应,达到小血管闭塞和痔块内纤维增生、硬化萎缩的目的。常用的硬化剂有5%石炭酸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5%盐酸奎宁尿素水溶液及4%明巩水溶液等。用5%石炭酸植物油做大剂量注射,有以下优点:①用5%浓度,总剂量可注射10~15ml,一般无不良反应。而用其他硬化剂,小剂量疗效不佳,在剂量可引起粘膜坏死或溃疡。②植物油配制溶液易吸收,且反应小,而用其他矿物油配制药物不易吸收,并可致不良后果。③石炭酸本身有杀菌作用,有益于肛门易被污染部位。④注射后局部产生瘢痕较少。注射疗法通过10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人体无隐蔽性损害,已成世界公认的疗法。

1.适应证 无并发症的内痔,都可用注射疗法。一期内痔,主诉便血无脱垂者,最适宜于注射疗法,对控制出血,可达到一针止血,效果明显,有很高的两年治愈率。二、三期内痔注射后可防止或减轻脱垂,痔术后再度出血或脱垂仍可注射。对年老体弱、严重高血压、有心、肝、肾等疾患者,都可用注射治疗。

2.禁忌证 任何外痔及有并发症的内痔(如栓塞、感染或溃疡等)均不宜行注射疗法。

3.方法(图2) 病人在注射前排空大便,取侧卧位或膝胸位,经斜头或圆头肛门镜,在注射处消毒后将针尖剌入齿线上痔块根部上方粘膜下层约0.5cm,刺入后针头能向左右移动即证明在粘膜下层,如刺入太深,进入粘膜肌层或括约肌,针尖部不易左右移动,应将针头拔出少许,经抽吸无回血,即可注射。针头不应刺入痔块中心静脉丛内,以防硬化剂进入血循环,引起急性痔静脉栓塞。注入5%石炭酸植物油,依粘膜松弛程度和痔块大小而定。一般每一个痔注入2~4ml,如粘膜很松弛可注入6ml。注射3个母痔,总量为10~15ml。将药液注入粘膜下层内,使注射部成为淡红微带白色的隆起,在隆起表面有时可见微血管,这种现象称为“条纹征”。若注射太线,可立刻见到注射处粘膜变成白色隆起,以后坏死脱落将遗留一浅表溃疡;若注射太深,刺入肠壁肌层,可立刻引起疼痛;若注射在齿线以下,也可立刻引起剧痛。因此注射的深浅度,关系到本疗法成败。前正中处不宜穿刺注射,因易损伤前列腺、尿道或阴道。注射完毕,拔针后应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若有出血,可用无菌棉球压迫片刻即能止血。通常当肛门镜取出后,括约肌收缩,即可防止针孔流血或硬化剂由针孔流出。每隔5~7d注射1次,每次注射内痔不超过3个,1~3次为一疗程。第2次注射的部位应较第1次低些。若采用10%石炭酸植物油或5%鱼肝油酸钠,每次注射不得超过1ml,最好用结核菌素注射器注射。

图2 内痔注射治疗

4.注射疗法的注意点 ①首次注射最重要,如注射足量则疗效良好,以较少量多次注射为佳。注射针宜用9号长的穿刺针,因太细药液不易推入,太粗易致出血。②注射中和注射后,都不应有疼痛,如觉疼痛,往往为注射太近齿线所致。因此,针尖刺入处,绝不能在齿线以下。③注射后24h内不应大便,以防痔块脱垂。如有脱垂,应告诉病人立即回纳,以免发生痔静脉栓塞。④第2次注射前,先做直肠指诊,如痔块已硬化,表明粘膜已固定,则不应再注射,或经肛门镜先以钝针头试探,如痔核表面粘膜松驰,则再进行注射。⑤若注射部位过深,均可导致局部坏死,疼痛或脓肿形成。⑥注射后应卧床休息片刻,防止虚脱等反应。

5.并发症 用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治疗内痔很安全,很少发生并发症,如发生多是注射深度不正确所致。如注射太浅,可致局部坏死及溃疡;注射太深,可致损伤,如为男性注射右前内痔,若注射太靠近前正中处,可损伤前列腺及尿道而致血尿;注射到直肠外,可伤前列腺及尿道而致血尿;注射到直肠外,可致狭窄、脓肿及肛瘘。因此,要重视注射技术。

6.结果 Marti(1990)报道用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1~2期内痔治愈达75%,Kilbourne(1934)复习25000例,估计3年内复发率为1.5%。

(二)枯痔钉疗法

其原理是将枯痔钉插入痔块中心引起“异物刺激炎症反应”,使痔组织液化、坏死,逐渐愈合而纤维化。适用于二、三期内痔或混合痔内痔部分。但在肛管直肠在急性炎症时,不宜用此疗法。枯痔钉分有砒和无砒两种,目前多采用黄柏、大黄制成的“二黄枯痔钉”,既有枯痔钉疗效,但无砒中毒之弊。

方法:取侧卧位,按常规消毒、铺巾,用吸肛器将内痔缓慢吸出。术者用左手食、中二指固定痔块,再消毒内痔表面粘膜。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枯痔钉后段,与肛管平行或不超过15°,稍用力将枯痔钉刺入内痔粘膜后,轻轻旋转插入,一般深约1cm,以不超过痔块的直径为宜。将剩余在内痔粘膜外的枯痔钉剪去,使剩余的钉高出粘膜0.1cm。钉与钉的间隔约0.2~0.4cm,钉与齿线的距离约0.2cm。插钉多少按痔块大小而定,一般每个痔一次插4~6根,先插小的内痔,后插大的内痔。插毕将内痔送回肛内。术后24h内禁止大便,以防药钉脱落出血和内痔脱出,引起水肿、嵌顿及疼痛。每次大便后需行热高猛酸钾溶液坐浴。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给予止血、消炎、通便的中西药。

(三)胶圈套扎疗法

其原理是通过器械将小型胶圈套入内痔的根部,利用胶圈较强的弹性阻断内痔的血运,使痔缺血、坏死、脱落而治愈。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但以二期及三期的内痔最适宜。不宜用于有并发症的内痔。

内痔套扎器械有拉入套扎器(图3)及吸入套扎器(图4)两种。以拉入套扎器为例说明。套扎器用不锈钢制成,分3部分:①套圈前端为套扎圈环,直径1cm,有内、外两圈,内圈套入小胶圈(特制或用自行车气门芯胶管代用)后,以圈套痔块,外圈能前后移动。②杆部:为一长20cm带柄的金属杆,分上、下两杆。上杆与外圈相连,按压柄部时,可使外套圈向前移,将内圈上的小胶圈推出,套住痔块根部。下杆连于内圈,不活动。③扩胶圈圆锥体,为将小胶圈装入内套圈之用。

图3 内痔行拉入式套扎治疗

1.内痔拉入到套扎圈内;2.小胶圈已套在内痔上;3.内痔套扎完成; 4.痔坏死脱落

图4 内痔行吸入套扎

1.方法 患者取膝胸位或侧卧位,插入肛门镜,显露需套扎的内痔,局部消毒后,助手固定肛门镜,术者左手持套扎器,右手持痔钳(或弯麦粒钳),从套圈内伸入肛门,钳夹痔块,将其拉入套扎器圈内,再将胶圈推出。套扎于痔块根部,然后松开痔钳,并与套扎器一并取出,最后取出肛门镜。一般一次可套扎1~3个痔块。如无套扎器也可用两把血管钳替代(图5)。

图5 内痔行血管钳套扎法

2.注意点 ①当钳夹痔块病人诉痛时,说明钳夹处靠近肛管皮肤,此时要重新向上钳夹。Keighley(1993)建议在齿线上1.5~2fcm处套扎,可减轻疼痛,甚至不痛。②每个痔块同时套2个胶圈,以防胶圈断裂。胶圈不宜高压消毒,以免增加脆性,丧失弹力。③一次套扎以不超过3个痔为宜,这可减轻肛门部不适感。环状痔可以分期套扎。④套扎后24h内不宜大便,以防痔脱垂,造成痔水肿、嵌顿或出血。⑤若套扎处靠近齿线,或套扎混合痔,可先在局麻下行“V”形剪开处痔两侧皮肤,向上剥离外痔组织,然后将剥离的外痔与内痔一起套扎,这可减轻术后疼痛及水肿。⑥术后行热高猛酸钾溶液坐浴。

3.并发症 ①出血:一般在内痔脱落时有少量便血,但个别病例在套扎后7~16d内发生继发性大出血。若在套扎后痔块内注入少量4%明矾液,可防止术后出血,还能防止胶圈滑脱。也有人在痔块内注入少量麻醉剂,可减轻疼痛。②肛周皮肤水肿:多发生于混合痔及环状痔。预防方法是行高位套扎,远离齿线,可减轻疼痛及肛周皮肤水肿。套扎混合痔时,宜先将外痔行“V”形切开。

本法优点是操作简单、迅速、术前不需特殊准备,如病例选择恰当,套扎方法正确,可以达到无痛,很少感染及出血。缺点是偶有疼痛、水肿及出血,复发率较手术切除为高。Marti(1990)曾综合分析4位作者的套扎病例2025例,痊愈69%~95%,症状有改进10%~25%,无效1%~10%。

(四)冷冻疗法

应用液态氮(-196℃)通过特殊探头与痔块接触,达到痔组织冻结、坏死、脱落,以后创面逐渐愈合。适用于一期及二期内痔。本法如能正确掌握冷冻深度及范围,疗效良好。缺点是术后较长时间内,肛门持续有粘液流出,疼痛时间较长,伤口愈合缓慢,复发率高。若先行胶圈套扎,然后冰冻已套扎的痔块,则可减少组织损伤、坏死和分泌物。Keighley(1979)曾比较冷冻疗法,胶圈套扎疗法及高纤维饮食疗法,三者有效率各为38.9%,65.7%及24.3%。认为冷冻疗法并不比高纤维饮食疗法为优,而胶圈套扎疗法对控制症状明显有效。因而不推荐冷冻疗法。

(五)红外线照射疗法

通过红外线照射,产生粘膜下纤维化,固定肛垫,减轻脱垂,达到治愈痔的目的。适用于一、二期内痔。

方法(图6):侧卧位,肛门镜显露痔块,用红外线器照射3个母痔的基部,视痔的大小,每个痔照射4点,每点照射1~1.5s,每次脉冲可产生直径3mm、深3mm的坏死区。本法优点是方法简便,疗效快,无疼痛,可以多次治疗。Ambrose(1985)曾比较红外线光凝疗法与胶圈套扎疗法,认为二者疗效相似,但是前者副作用较少。Ambrose还同时比较了红外线疗法与注射疗法,认为注射疗法的再需治疗者少。Keighley认为红外线疗法只对一、二度痔有益,对三度痔不能治愈。

图6 内痔行红外线照射治疗

(六)肛管扩张疗法

Lord(1969)认为痔的存在于直肠下端及肛管出口处狭窄有关。正常大便时,肛管括约肌能自动松弛,在不太增加直肠内压的条件下,粪块易排出。若括约肌处有粘连不能完全松驰而致肛管狭窄,粪块只能在压力下挤出,压力过高可致痔静脉丛充血,从而产生痔。痔块又进一步阻塞肛管,形成“充血——梗阻——充血”的恶性循环。若用肛管扩张法将狭窄处扩开,或做内括约肌切断术,可打断恶性循环,从而治愈痔。此疗法适用于肛管高压,静息压>9.8kPa(100cmH2O)或疼痛剧烈者如绞窄性内痔。不宜用于老年人、肠炎和腹泻者。方法:见第三节肛裂。局麻扩肛后,需定期用扩肛器扩肛,连续数月。并发症有肛管皮肤撕裂、粘膜下血肿及暂时性肛门失禁。长期随访、复发率高。Keighley(1979)曾用肛管扩张治疗年轻男性(<45岁)痔有疼痛及出血的肛管高压患者37例,经1年随访,无症状11例,有改进14例,有效率为76%(25/37)。无效5例,改用其他治疗4例,失访3例。并发症:出血4例,脱垂2例,失禁1例。Keighley等还比较了肛管高压患者行肛管扩张、内括约肌切断术及高纤维饮食3种疗法的结果,认为肛管扩张术远优于内括约肌切断术,以后Keighley就再不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内痔。

(七)手术疗法

适用于二、三、四期内痔,特别是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1.外剥内扎法 即外痔剥离和内痔结扎。步骤(图7):①侧卧位,局麻后用组织钳夹住痔块部位皮肤,向外牵拉,暴露内痒。在痔块基底部两侧皮肤用小剪刀作“V”形切口,注射只剪开皮肤,不要剪破痔静脉丛。②夹取皮肤,用包有纱布的手指钝性分离外痔静脉丛。沿外痔静脉丛和内括约肌之间向上分离,并将痔块两侧粘膜切开少许,充分显露痔块蒂部和内括约肌下缘。③用弯曲管钳夹住痔块蒂部,在蒂上用7号粗丝线结扎一道,再贯穿缝合一道,防止结扎不牢出血,最后剪除痔块。若痔块较大,也可用2-0络制肠线连续缝合痔块蒂部。皮肤切口不必缝合,以利引流。④用同法切除其他两个母痔。一般在切除的两个痔块之间,必须保留一条宽约1cm的正常粘膜和皮肤,以免发生肛门狭窄。创面敷以凡士林纱布。

图7 混合痔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

2.痔环形切除术 适用于严格环形痔或内痔伴有直肠粘膜脱垂者。优点是一期将环形痔全部切除。缺点是手术创面较大,若术后感染将形成肛门狭窄,并发症较多,因此目前不常采用。

方法(图8):腰麻或骶管麻醉后,截石位,扩张肛管,选一口径与扩张后肛管相适应的特制软木置入肛管内,用大头钉将痔块固定其上,在齿线附近做环形切口,尽量多留肛管皮肤以防将来粘膜脱出,细致分离所有曲张静脉团,并予以切除,边切边缝。注意切断直肠下端粘膜时,前、后侧的粘膜长度要一致,以防术后粘膜外翻。粘膜与皮肤用3-0铬制肠线间断缝合。如有出血,可在粘膜切缘处加缝数针。切口愈合后,应做直肠指诊,如有狭窄倾向,需定期扩肛,以防术后肛管狭窄。

图8 痔环形切除术

⑴插入软木塞,拉出环痔并用大头针固定于软木塞上;⑵在齿线上环形切开粘膜;⑶锐性分离痔核;⑷在痔上1cm处再用大头针将粘膜固定于软大塞上;⑸在上排大头针的下方0.5cm处边切边缝;⑹痔核切除后外观。

3.急性嵌顿性内痔的手术治疗 内痔脱出嵌顿,特别是环状痔急性脱垂嵌顿(又称急性痔病),有广泛血栓形成及水肿,过去不敢用手术治疗,因担心感染扩散而产生门静脉炎等并发症,常用保守疗法。缺点是治疗时间长,病人痛苦大,有时还可发生坏死,感染等后患。近年来认为痔急性水肿,是由于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并非炎症所致,即使痔有溃疡形成,但炎症多在痔表层,不在深层组织并不影响手术。同时肛周组织对细菌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应行急症痔切除,并发症并不比择期手术高,术后疼痛及水肿大为减轻或消失。若病人不宜行痔切除或痔套扎,可行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以解除疼痛。De Roover报道用内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急性痔病25例。结果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水肿、血管栓塞和脱垂于术后数日内逐渐好转,平均住院3天(0~13天)。25例中,20例作单纯侧位内括约肌切开,另5例在数月后行痔结扎。随访26个月(1~56月),23例非常满意,2例较满意。De Roover认为本手术优点是较内痔切除简单,可即刻消除疼痛、住院日期短,一次手术即可,仅少数术后需加结扎治疗。

内痔的治疗方法很多,由于非手术疗法对大部分内痔有较好的效果,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已较少采用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对大部分内痔有良好效果,特别是出血痔,应作首选。脱垂性内痔可用胶圈套扎治疗。由于手术疗法有一定的并发症,适应证要严格掌握,手术应只限于保守疗法失败或不适宜保守疗法者。

五、并发症

不能错误地认为痔切除是一种小手术,若掉以轻心,稍一不慎,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大的悲剧。Buls(1978)曾分析连续500例的痔切除,其并发症如下:肛瘘0.4%,肛裂0.2%,肛管狭窄1.0%,肛门失禁0.4%,皮垂6.0%,粪块嵌塞0.4%,血栓性外痔0.2%及尿潴留10%。

1.出血 内痔术后出血的原因有早期及晚期两种。前者由于线结不紧,滑脱所致;后者发生在术后7~10d左右,由于结扎处感染所致。由于肛管括约肌的作用,血液多向上反流入肠腔,而不流向肛门外,故临床上不能发现“染红敷料”的现象。因此这种“急性出血”常不易早期发现。凡有下列现象应考虑是“隐性出血”的早期征象:①有阵发性肠鸣、肠痛及急迫便意感;②病人伴有头昏、恶心、出冷汗及脉快等虚脱症状。凡出现上列情况,应立即在止痛情况下进行直肠指诊或镜检,以便及时诊断和处理。确诊有出血应及时止血。若肛管直肠内积血较多,看不清出血点,可先用气囊压迫止血(图9)。如无气囊,可用30号肛管,外裹凡士林纱布,两端用丝线扎紧,外面再涂麻醉软膏,塞入肛门内作压迫止血(图10)。一般应用此法都可止血。若找到出血点,可用缝扎止血,并全身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

图9 氧囊压迫止血

图10 肛管压迫止血

2.狭窄 细致的手术操作及早期肛管扩张,可以预防肛管狭窄。狭窄可在肛缘、齿线处或齿线。肛缘处狭窄主要由于肛缘的皮肤及粘膜切除过多,致伤口收缩造成肛缘狭窄。瘢痕处常伴有肛裂,由于排粪时造成撕裂所致。用手法及器械扩肛多无效,常需多次手术治疗。齿线处狭窄可发生于闭式痔切除术后,齿线上狭窄由于痔基底部结扎过宽,后者可用多个小的结扎来代替大块结扎。肛管扩张常有效,不行则需手术矫正。

3.尿潴留 尿潴留是痔或其他肛管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6%需行导尿术(Crytal 1974)。预防尿潴留,可用下列措施:①指导病人在术前及术后当天12h内限制饮水,以造成轻度失水状态。有人认为这是一重要措施,因在麻醉未消失前,膀胱过早膨胀,常致尿潴留。②术后镇静剂尽量少用。③早期起床活动。④首次排尿应急起去厕所小便,引起条件反射。⑤最好采用局部麻醉。⑥肛缘皮肤伤口尽量不缝合,术后直肠内尽可能不置肛管或大块纱布作压迫止血用,可减少术后疼痛及原发性尿潴留。

六、结果

Keighley(1993)曾收集8位作者的痔切除术(Milligan-Moragan)的远期疗效(6个月~7年)共543例,病人很满意及大部满意占93%~100%。说明痔切除疗效较高。

便血

病因症状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鲜为特征。多见于上消

化道溃疡出血、胃肠息肉、小肠出血、肿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

性传染药、寄生虫等。此处指的是由于痔疮破损、肛裂、肛窦炎、直肠结肠粘膜损

伤引起的便血。大便软而成形或硬结,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

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鲜红,也有的黯红混浊。血量多时淋漓不尽,大便后肛口疼痛

加重。

中医认为便血是肠中积热(夹湿),或者脾气虚损,不能统摄血行所致。可用清肠

热、止血和补气摄血方法治疗。

自疗注意事项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

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云南白药,每次0.3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

(2)脾约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3)脏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2.验方自疗法

(1)大黄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2)茄子叶瓦上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米汤吞服。

(3)旱莲草60克,煎汤代茶。

(4)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12克、赤小豆30克、防风炭10

克、大黄炭10克、黄柏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肠中积热夹湿、

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者。

(5)灶心土30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姜炭10克、升麻炭10克、

炒芪12克、阿胶9克(另烊)、甘草6克,每日1贴,分2次煎服。用于脾气虚

弱、面色苍白、疲倦无力者。

3.饮食自疗法。

(1)猪大肠250克、鲜槐花15克,煮食喝汤。

(2)每日食数只柿饼。

(3)白木耳10克、红枣15克,小火炖烂服。

(4)金针菜30克,红糖适量,煎汤服。

(5)生姜、艾叶各15克。艾叶同生姜煎浓汁,每服1杯。艾叶温经止血,生姜

祛寒,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主治粪后下血。

(6)醋5碗、赤豆3碗,煮熟晒干为末,每次服5克。本方主治肠痔下血。

4.外治自疗法

(1)熏洗。阿胶加醋浸没软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开,

加热烧开后先熏后洗肛门,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肛裂、痔疮出血者。

(2)涂药。清凉油拌珠黄散2支,涂肛门内外。

(3)野艾(蒿子叶)捣烂如泥敷肛门口。

(4)鸡蛋黄油涂肛口。(适合肛口粘膜干燥破裂者。)

鸡蛋黄油制法;取熟蛋黄数只,放非铁器餐具内小火翻炒,待油渗出过滤即得。

5.其他自疗法

(1)揉腹。每日早晚(醒后睡前)两次揉摩腹部,逆顺时针各100次。

(2)提肛。每日2-3次作缩肛动作,每次30-50次。

避免误诊

过去无肛肠疾病突然出现便血,或者少量黯红混浊便血时有出现,经久不愈;或者

便血中带有坏死腐败组织、浓性分泌物,患者不可疏忽大意,应赴医院检查。

由于怕大便引发疼痛,就忍耐排便,反而会造成大便秘结,热毒内生,加重便血症

状。

未婚女青年月经期必须注意休息,必须重视阴部清洁卫生,否则容易导致肛门粘膜炎症,破裂出血

便血

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和隐血便,现将常见病因分述如下。

1 鲜血便: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 柏油样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

3 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

(二) 救护措施

救护措施与呕血基本相同。安静卧床,减少活动,观察出血量,适当使用止血药,发生晕厥、休克及时送医院急救。

如何挂号就诊

1.肛肠外科:便后有鲜红色血,或排鲜红色血便,一般不伴剧烈腹痛的病人,应挂肛肠外科。

2.普通外科:便鲜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

3.肠道门诊:急性起病,排脓血样便的病人,应挂肠道门诊。

4.消化内科:排黑便、暗红色血便,或有慢性结肠炎史,经常排鲜红色血便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

5.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挂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6.肾内科:原有肾炎史,又出现血便者,应挂肾内科。

7.传染科:便血出现在发热之后,并有疫区生活史的病人,应挂传染科。

血液从肛门排出称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时滴血、喷血或大便带血。一般来说,肉眼可见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与直肠)出血。出血部位离肛门越接近颜色越鲜红。

人们一般认为,便血都是痔疮所致,这是不正确的。痔,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痔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必须指出,临床上常将具有便血症状的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腺瘤、直肠癌误诊为内痔。因此确定痔的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对便血病人进行指检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较少为血性。因疾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较为可靠。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1.便血。

2.脓血便和粘液血便。

3.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排便不尽等。

4.大便形状改变。

5.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

对便血病人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直肠及低位乙状结肠癌,必要时行全大肠镜检查。对大肠癌必须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前病变:

1.腺瘤:腺瘤属癌前病变已得到公认,常见症状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瘤体脱出肛门外、腹痛等。应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

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是便血、排便次数增多、腹痛。

其他:

1.全身病变:如血液系统疾病。

2.肛门损伤等。

总之,出现便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耽误病情。(
便血:血从肛门而出,或随大便挟杂而下,或下纯血。

《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伤寒论》称“圊血”;《金匮要略》称:“下血”,并依下血与排便之先后,提出“远血”和“近血”的名称。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肾。……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后世医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浊,立肠风,脏毒之名。《证治要诀》云:“血清色鲜红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医学入门》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者,称“血箭”。

本症应与下痢脓血相鉴别。下痢脓血者,多呈脓血杂下,并有明显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而本症表现则为大便时血自下,而无脓样物,且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常见证候」

胃肠实热:大便下血,兼见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饮,齿龈肿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湿热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鲜红,大便不爽,肢困脘胀,纳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脾胃虚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杂,或下纯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脘腹隐痛,纳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肝阴虚:大便下血,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失精,腰酸肢倦,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

痔疮便血: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红苔黄,脉弦数。
参考资料:小儿便血||粪便颜色异常
便血的辨别诊断要点:
合并症 可能的诊断
排便时喷射状排血,或便后滴出鲜血,血与粪便不混合,出血量不等,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猛感疼痛 痔疮
便血量较少,色鲜红,呈丝状覆盖粪便,排便时有疼痛感,便后也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肛裂
间歇性便血,一般便血量不多,血液附于粪便表面,呈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有时粪便变细呈细条状,或一侧有凹陷 直肠息肉或结肠息肉
随病情发展便血量增多,常伴有腹泻、体重减轻、贫血、大便常混浓性黏液,有特殊腥臭味 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者
大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脓血样或有黏液血液。 结肠癌
发病急骤,伴有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便血量不多,常与粪便相混,大便频数,有里急后重感及腹压痛 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
出血常呈间隙性,便血量较小,且粪便中含有脓血或粘液,多伴有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感 溃疡性结肠炎
出血量较少,且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柏油样便,常伴有呕血 为上消化道出血特征症状,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溃疡
大便颜色无改变,仅潜血试验呈阳性 潜血便,多由消化道小量出血引起

大便带血主要应考虑哪几种疾病?
大便带血,是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肛门部出血的一个特殊症状,提示肠道有器质性病变,必须十分重视,及时明确诊断,抓紧治疗。大便带血时应考虑下列疾病:
(1)肛门疾病
①血色鲜红无疼痛者,多见于内痔,Ⅰ期痔核以便血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点滴不已,或一线如箭,或仅在手纸上带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脱出肛门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剧。
(2)直肠疾病
①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呈间歇性,色鲜红,一般量不多,这种病常见于儿童。
②直肠癌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粘液及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便血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恶臭粘液,体重减轻,应高度重视。
③放射性直肠炎也可大便带血,但应有放射治疗史。
(3)结肠疾病
①结肠息肉:a.幼年性结肠息肉病,平均发病年龄是6岁,无家族史,主要表现是大便带血,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生长迟缓,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脐疝和脑水肿等;b.家族性幼年性结肠息肉病:有家族史,症状以大便带血、直肠脱垂和生长迟缓为常见特征; c .Cronknite� Canda综合征(CCS):为错构瘤息肉综合征,至成人发病,大便带血,多有腹泻,排便量大,并可含有脂肪,兼见腹痛、厌食、乏力、呕吐、性欲和味觉减退。几乎总有指(趾)甲的改变、脱发及色素沉着。
②结肠癌:常见于左半结肠癌,患者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见大便次数增多,癌肿破溃时,可使粪块外面染有鲜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脓液。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见便血,且多与粘液或脓液同时排出,伴有腹痛。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其大便呈酱红色,粘液多,且有恶臭味。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表现为急性起病,伴发热,腹泻,可有进食腐败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此外,1岁以内小儿应注意肠套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症状。

便血
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和隐血便,现将常见病因分述如下。
1�鲜血便 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柏油样便 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
3�隐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
(二) 救护措施
救护措施与呕血基本相同。安静卧床,减少活动,观察出血量,适当使用止血药,发生晕厥、休克及时送医院急救。

便血就是内痔吗?
便血是内痔,特别是早期内痔的一个典型症状,但不能据此就认为便血就是内痔。便血是一个常见症状,临床中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便血。
①各种肠炎:因炎症作用,破坏了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出现便中混杂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类肠炎所特有的症状。
②肛乳头炎及其肥大:在齿线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见出血。
③肛裂:便时疼痛剧烈,便后鲜血滴沥。
④直肠癌:常有出血和大量分泌物,最易误诊、漏诊。手诊时,指套可染血,并可及形状不一、表面粗糙不平、边缘不齐的坚硬病灶,需作病理组织活检,才能确诊。该病出血,也可引起贫血。
⑤直肠腺瘤或绒毛乳头状瘤:该病常常出血,每次排便时,粪便上带有血丝,偶尔也有大量出血。但该瘤长而有蒂,肛门镜检查,直肠内可见肿瘤、色红,可带蒂。

什么是痔疮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
对一般人而言,痔疮并不可怕,也不会造成其他严重的危害。内痔早期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症状就是无痛性便血,特点是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或附于大便表面,或手纸染血,也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若长期便血可引起贫血;内痔进一步发展,排便时会有痔核脱出,轻者便后自行还纳回肛门,重者需用手上推还纳。当内痔脱出没有及时还纳时,会出现嵌顿水肿、血栓形成、溃疡或感染,将有剧烈疼痛。外痔一般无任何症状,偶有肛门坠胀不适,但当出现血栓、水肿时则会疼痛。混合痔则具备内痔、外痔的共同特点。此外,肛门异物感、污染内裤、局部瘙痒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痔疮易造成哪些危害

痔疮最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和脱出,大便时反复多次的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铁的丧失量很微小,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铁的丧失量不超过2毫克,而便血的患者,若每日失血量超过6~8毫升则丢失铁3~4毫克以上。正常人体男性含铁总量为50毫克/每公斤体重,女性约为35毫克/每公斤体重,若长期便血,丢失大量的铁,使体内含铁总量低于正常,能引起缺铁性贫血。

因痔疮失血而导致的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较重或进展较快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有人认为是细胞内含铁酶缺乏所致。以上这些症状均可通过纠正贫血、治疗痔疮后消失。因此若发现患有痔疮,应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上述症状,使治疗复杂化。

痔疮的另一个主要症状是内痔脱出。脱出于肛门外的内痔,受到括约肌的夹持,静脉回流受阻,而动脉血仍不断输入使痔核体积增大,直至动脉血管被压闭,血栓形成,出现痔核变硬、疼痛,难以送回肛门内。传统的看法称“绞窄性内痔”。但临床所见外痔,形成血栓的更多见,故多伴有疼痛,当痔核脱出不能送回时,亦称为“嵌顿痔”。长时间的痔核嵌顿,还会出现下列病理改变:

(1) 坏死:痔核嵌顿于肛门外,由于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使局部代谢产物积聚,进一步加重了肛门局部水肿,加重了痔核的嵌顿,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内痔嵌顿日久,必然出现坏死。此时的坏死常局限在痔核的粘膜部分,但亦有侵犯人体其它部分的情况。国外曾有报道:痔核内的血栓向上扩散,坏死区扩展到直肠壁,结果在盆腔内引起严重的脓血症。此种情况虽属少见,但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2) 感染:痔核嵌顿后,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出现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明显等症状,此时感染多局限在肛门局部,如果强力复位,容易使感染扩散,引起粘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肠窝脓肿,若脱落的带菌栓子沿静脉上行,加上抗生素使用不当或未用任何抗菌药物,则会形成门静脉菌血症甚至脓毒血症,亦可形成肝脓肿。国外曾有报道因痔核嵌顿伴发的致死性门静脉败血症。

总之,痔疮对人体有诸多危害,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认真对待每一个痔疮患者。痔疮患者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能够早期治疗和适当处理,均可避免以上严重合并症的发生。

有痔疮时怎样护理
我国素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表明痔疮的发病率是相当的高。
治疗和预防痔疮的主要措施是保持大便的通畅,因此必须让病人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以防大便燥结而损伤痔部皮肤引起出血。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便秘时可服用缓泻剂,或口服蜂蜜,使大便通畅。

解完大便后可和40℃的温开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即pp粉)溶液坐浴。目的有二,一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二是保持肛门皮肤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劝告病人务必戒酒,不食或少食葱、辣椒之类的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引起直肠和肛门局部的充血。

本病好发于从事久坐、久站、久蹲体位的职工和相对活动较少的人,为预防痔疮,这些人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应进行工间体育活动,以减轻肛门直肠部充血。

血栓性外痔时会突然有较剧烈的疼痛,但大部分病人经休息、热水坐浴或热敷疗法及外涂消炎止痛膏,一般1-2周后可自行消失,不需手术。如血栓较大,也可手术取出血栓,换药后即可回家。

出血较多的病人,应及时劝其去医院诊治。

如痔核脱出形成嵌顿痔时,应立即用手轻柔地把脱出物推回到肛门内,复位后必须俯卧半小时,防止痔核再度脱出。如复位困难,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妇女妊娠期间出现的痔,只要注意适当休息,食少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后洗净肛门,外涂痔疮膏等方法护理,产后一般都能恢复。

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痔核切除术。特别是较大的孤立的出血性痔以手术切除为妥。

对长期有粘液血便并伴有血块者,应陪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直肠肿瘤和其他肛门疾病。常有些直肠肿瘤病人一直当痔疮医治,待发现时肿瘤已处晚期,故应高度警惕。

痔疮及其种类

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以女性的发病率为高;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其发病原因颇多,久坐、久站、劳累等使人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体位,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而引起痔疮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运动不足,肠蠕动减慢,粪便下行迟缓或因习惯性便秘,从而压迫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导致痔疮发病率增高。据临床观察及统计普查结果分析,不同职业患者中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临床上机关干部、汽车司机、售货员、教师的患病率明显较高。

痔核位于肛门里面黏膜的称为「内痔」,位于肛门口内侧附近称为「外痔」,二者都有的称为「混合痔」。痔疮的症状是患处作痛、便血、严重时,痔块会凸出肛门外(脱垂),排便后才缩回。

痔疮与性生活也有关系

痔是消化道末端的一种肛门疾病,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一个在“前门”,一个在“后门”,似乎彼此无关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男性生殖科和肛肠科医生发现,房事过频和经常忍精不泄的男士易患痔疮。这是什么道理呢?

性生活时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尤其是盆腔和臀部肌肉持续收缩。这就会增加肛门周围血液循环的阻力,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并一直持续到性生活结束。而痔疮,则是肛门周围的静脉丛突出于粘膜外(内痔)或肛门外(外痔)。若性生活过频,肛门静脉丛常发生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曲张、瘀血,突出于粘膜或肛门外,以致不可逆转,这就发生了痔疮。同样道理,经常忍精不泄,臀部肌肉群持续收缩,也会影响肛门静脉丛的血液循环,形成痔疮。俗语说“十男九痔”,痔疮之所以好发于男士,恐怕与房事过频和忍精不泄有一定的关系。

为了预防痔疮的发生,减轻痔疮的程度,应节制房事,改掉忍精不泄习惯。

【防痔小窍门】

1.收缩肛门。每天有意识地做3-5次肛门收缩,可增强括约肌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按摩肛门。肛门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痔的发生。
3.坐浴。便后用热水坐浴,既可以洗净肛门皮肤皱折内的污物,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保持肛门部的清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痔疮的治疗】

痔疮的治疗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饮食应粗细搭配,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少进辛辣食物,以减少对肛管的刺激。便后要温水坐浴,局部应用痔疮栓或痔疮膏。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注射治疗、冷冻治疗及物理治疗。严重者可手术治疗,包括结扎法、胶圈套扎法、痔切除等。
不同痔不同治
糖尿病患者得痔疮后,应将痔的轻重与糖尿病的轻重结合考虑治疗。最好是等待病情稳定后再选择适宜的治痔疗法。
中风病人因病后肢体活动功能受限,久卧久坐易生痔疮。对于轻度瘫痪或半瘫痪在拐杖帮助下可下地活动者,采用早期预防和治疗的原则,如适当运动和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疗法等;对于重度瘫痪完全卧床的患者,不论痔的症状的轻重,均以内服、外用药物保守治疗为宜,如凉血地黄汤煎服、麝香痔疮膏外敷。
小儿痔的发病率低,治疗宜采用中药外治等简便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平时多注意调整饮食,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后或临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部,以改善肛门血液循环。
老年人由于肛门部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等都已松弛无力,极易患痔疮。治疗时尤为棘手。最好是采用内服润肠化痔的中药,同时外用中药熏洗或涂上治痔的膏或栓等保守疗法。

【痔疮常用偏方秘方】

[方一]
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本方为邹桃生方,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方二]
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
本产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方三]
乌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参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本方为凌朝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痔疮。
[方四]
浮萍适量。水煎,趁热擦洗患处。
本方适用于痔疮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本方为黄洪坤方,功能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方六]
柞树叶30克。捣烂敷患处。
本方源于《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适用于痔疮。
[方七]
刘寄奴、五倍子备等分。研为细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本方源于《类编朱氏集验方》,治痔疮。
[方八]
生豆腐渣,锅内炒干为末,每服9克,白砂糖汤下,日3次。
本方源于《危氏方》,适用于血痔。
[方九]
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6克。
本方主治肛门久痔。

哎,自己看吧:

http://www.zcbj.com

大便(粪便)是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部分。

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从肛门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粪便的形成

食物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结肠不产生酶,只有细菌起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多种细菌,大肠杆菌70%,厌氧杆菌20%,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芽胞和酵母。另有极少原生动物和螺旋体。肠细菌的重要作用是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如食物缺乏维生素时可在肠内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1、B2、维生素H、维生素B12、B6、蔚酸,叶酸和消旋泛酸。也能产生吲哚、粪臭素、硫化氢使粪有臭味。如长期用抗生素则不易合成维生素而不能吸收,引起维生素缺乏症。食糜通过回盲瓣到盲肠每24小时约500~1000毫升。主要在右半结肠吸收,主要吸收水和钠,每日能吸收460毫当量的钠和350~2000毫升水。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胆酸和药物。直肠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牛奶和药物。肠功能障碍、肠炎和感染时可影响吸收。腹泻时肠蠕动增强,吸收减少,严重时可丢失大量维生素、水和电解质。如果正常则在乙状结肠内形成粪便,等待排出。

粪便的形成与食物无重要关系,禁食和正常喂养的动物粪便无显著区别,只是粪量减少。粪便组成都一样。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结缔组织、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胆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和细菌。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类粪便组成常是一致的,即65%水分,35%固体。固体部分细菌最多可达50%,但大半细菌排出时己死亡。另外2~30%是含氮物质,10~20%是无机盐(钙、铁、镁)。脂肪占10~20%,有2种,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末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细菌和上皮残片而来的。另有胆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维生素。正常粪便是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重100~200克。食用蛋白质的粪便为棕黄色或黄色,有臭味,硬而成块,含有很多革兰氏阳性细菌。食用碳水化物的粪便为棕绿色、恶臭味、软或半液体状、酸性、含有很多革兰氏阴性细菌。正常粪便稍有棕色,这是因有粪胆素和尿胆素,粪便颜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药物可改变颜色。正常便为碱性,其高低与在结肠存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稀便是酸性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疼痛。食用辣椒或饮酒可引起肛门直肠反应性充血使痔疮急性发作。

结肠内气体约100毫升,60%氮、10%二氧化碳、25%甲烷、5%硫化氢和少量氧气。气味因食物和气体组成而不同,如硫化氢过多可引起硫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为肠源性紫绀。这些气体的来源,主要是随饮食和呼吸吞入的空气,占70%。另外是细菌对碳水化物发酵而产生的,豆类、白菜、葱头产气较多。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有的能燃烧,氢高达20.9%、甲烷7.2%,电灼时可引起爆炸应注意。肠内气体可使结肠轻度膨胀,帮助蠕动,气体越多肠越活动,腹内有微细的噼啪肠鸣。气体过多使肠壁扩张,牵拉神经从而致疼痛。继续扩张可使肠壁血管受压妨碍吸收进一步胀气,形成恶性循环。肠气向上打嗝由食管排出,向下由肛门排出,在肠内吸收到血循环内而感结直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分泌碱性粘液保护粘膜,滑润粪便,帮助排便。越是远段分泌越多,直肠分泌量就更多。化学和机械性刺激可增加粘液分泌,如直肠绒毛乳头状瘤,常排出大量粘液。肛腺也分泌腺液潴留于肛窦内,当排便时被挤出滑润粪便以利排出。有的细胞分泌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能刺激肠液分泌,松弛肠肌。

排便

粪便形成后,由于结肠蠕动使各部结肠收缩,将粪便推向远段结肠,这种蠕动常由肝曲开始,每日2~3次,以每分钟1~2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到左半结肠,到乙状结肠贮留。但在进食后或早晨起床后由于胃结肠反射或体位反射而引起结肠总蠕动,以每小时10厘米的速度推进,如乙状结肠内存有粪便可使粪便进入直肠内,蓄积足够数量时(约300克左右)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则引起排便反射。

排便反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动作,它包括不随意的低级反射和随意的高级反射活动。通常直肠是空虚的。当粪便充满直肠刺激肠壁感受器,发出冲动传入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便意。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增强,产生排使反射,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同时还须有意识地先行深吸气,声门关闭,增加胸腔压力,隔肌下降、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力,促进粪便排出体外。如环境不允许,则由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传出冲动,随意收缩肛管外括约肌,制止粪便排出。外括约肌的紧缩力比内括约肌大30%一60%,因而能制止粪便由肛门排出,这可拮抗排便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直肠内粪便又返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这种结肠逆蠕动是一种保护性抑制。但若经常抑制便意,则可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逐渐失去其敏感性,对排粪感失灵,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硬,产生排便困难,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排便是可以随意志而延滞的,所以应当而且能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当人们早晨起床产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饭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都可促进结肠集团蠕动,产生排便反射。因此,早上或早饭后定时排便符合生理要求,这对预防肛管直肠疾患是有很大的意义。应该形成起床后或饭后排便的正常反射,除非环境不允许,就不应当有意识地抑制排便。当排便反射弧的某个环节被破坏,如切除齿线上4~5厘米肠段,腰骶段脊髓或阴部神经受损伤,肛管直肠环断裂等,就会导致排便反射障碍,产生大便失禁。

参考资料:

粪便的组成怎样?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其中一部分水分和电解质等被大肠粘膜吸收,经过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 ,即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粪便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粘膜碎片和大量细菌,还有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如粘液、胆色素、粘蛋白和消化液等。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类食物,粪便组成常一致,即水分65%,固体35%。固体部分细菌最多,可达总量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当排出粪便时,大部分细菌已死亡。另有2%~3%的含氮物质,10%~20%的无机盐,如钙、铁、镁盐。脂肪占10%~20%,一种是未被吸收的分解脂肪,另一种是由细菌和上皮残片而来的中性脂肪,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嘌呤基和维生素。

正常排出粪便是园柱形,长10~20cm,直径2~4cm,重量100~200g。正常粪便为碱性,其碱度高低与在结肠存留的时间长短有关,存留越长,碱度越高;相反稀粪便存留时间短,常呈酸性, 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一般正常粪便呈棕色,这是由于粪内含有粪胆色素和尿胆素。因吃食物不同,粪便亦有改变,如吃含蛋白质丰富食物的粪便,有臭味、稍硬、成块,色稍淡呈棕黄或浅黄色,含细菌以革兰氏阳性为多;吃碳水化合物丰富食物的粪便,呈棕绿色,恶臭味,软或半液体状,酸性,细菌以革兰氏阴性居多。某些药物也可改变粪便颜色。

排便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排便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排便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直肠在正常情况下是空虚的,但当集团运动推进粪便进入直肠时,如容积达150~200ml, 直肠腔内压力升至7.3kPa时,可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及其附近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盆神经、腹下神经到达S2~4的排便低级中枢,由该中枢发出的冲动沿盆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传出,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由低级中枢神经传出的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低级反射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直肠感受器产生的冲动除传给低级中枢外,还传给脊髓丘脑束上行达丘脑,最后至大脑皮质进入旁中央小叶,丘脑下部及脑干的排便反射高级中枢,并引起便意。排便反射的高级中枢可以加强排便低级中枢的活动,还可使腹肌、膈肌等收缩,增加腹内压,帮助排便。然后,腹肌松弛,肛门括约肌收缩,夹断一节粪便,因粪便重量自然下落。此后肛管再次闭合,肛门皱皮肌收缩清除剩在肛门周围的粪便渣。粪便排出后,内括约肌松弛,肛门周围皮折变浅,又可清除皮肤皱折内存留的粪渣。这一排便活动完毕后,可再开始另一排便活动。正常排便时可排空降结肠、结肠脾曲或更上部的结肠,也有人即便是直肠的内容物,也不能完全排空,至于能把全部结肠内容物排空的则属罕见。

排便时大肠纵肌的收缩很重要。大肠纵肌收缩,可使大肠缩短,还可消除结肠远端与直肠之间的角度,此时直肠内压力升高,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可使腹内压增高达13.3~26.7kPa,促使粪便排出。排便时盆膈横纹肌支持腹腔内脏,并能防止直肠和肛门脱出。

排便感觉是由各种冲动引起,有精神的或机体的。另外有由外来对直肠壁压力引起的假排便感觉,如前列腺肿瘤、膀胱结石、分娩儿头压迫直肠等。

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达到此阈值时,即产生便意。当100ml粪便将直肠充盈25%时,或者直肠内压力达到约2.4kPa时,就可产生便意。要达到非排便不可的程度,直肠内容物和压力须增加3倍。但是否排便最后还取决于排便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作用是抑制还是增强。

排便次数和习惯因人不同,一般每日1次,早饭后排便。也有的3~5日或更长排1次,却不感排便困难。排便后有舒适愉快的感觉。因此,不能只按排便次数多少确定便秘、腹泻或排便的规律改变,应按各人的排便习惯来确定。

排便是怎样节制的?

由于人的排便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因此意识可控制排便。肛门部保持一定紧张力,使肛门紧闭,阻止粪便、液体、气体漏出,这种作用叫排便节制作用。排便节制作用,由感觉、反射、肌肉活动共同完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可归纳为两种。

(1)储存器节制作用(结肠的节制机能):结肠的节制机能不依赖于括约肌作用。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具有适应反应,这种反应可调节肠腔内的容积和压力,肠腔容积的改变压力随之改变, 有防止压力过高,延迟肠内容物通过的作用。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的阻力、弯曲和皱折能延迟粪便进入直肠,保持直肠平时处在空瘪状态。左侧结肠能蓄积一定量的粪便,如超过一定数量时,可刺激结肠,使粪便进入直肠。乙状结肠造口术病人,如饮食调理适当,每日灌肠,可形成排便习惯,即是由于结肠的节制机能。

直肠是一种既有感觉又能扩张的贮器,对容量有最大的耐受性,能蓄积粪便和液体。直肠瓣能使粪便在直肠内螺旋形活动,使粪便压力均等,避免了粪便堆积在直肠下部,并防止直行通过直肠,对排粪起到相应的节制作用。

(2)括约肌节制作用:是肛门括约肌抵抗结肠蠕动向前推进力的作用。括约肌的收缩力必须胜过结肠推进力才有节制作用。如不能胜过推进力,则是肛门功能不良。内括约肌是抵抗排便的最重要因素,常处于持续紧张收缩状态,控制排便活动;外括约肌也常处于收缩状态,闭合肛管。外括约肌的紧缩力比内括约肌高30%~60%,因此能制止粪便从肛门流出。如外括约肌已失去紧张力,可发生肛门功能不良。

在节制排便活动中,随意肌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提肛肌功能与不随意肌内括约肌和纵肌功能有相互关系,联合作用。如对抗排粪和排气要求,外括约肌收缩可抑制内括约肌对逼肌收缩的反射性松弛,称为随意抑制作用。同时提肛肌的底袢收缩牵紧和抑制纵肌收缩,耻骨直肠肌收缩使肛直角的角度变小,直肠下段压力增加,阻止粪便进入肛管,起到控制排便的作用。

因为意识可控制排便,所以正常人对排便具有节制能力。如果环境条件不许可,有排便感觉而不能排便时,排便的高级中枢下传冲动抑制低级排便中枢,使括约肌收缩增强,肛门象节制闸门一样紧闭,并反射地引起乙状结肠舒张,直肠内的粪便即返回乙状结肠,使便意暂时消失。但如果经常或长时间抑制排便,可使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被吸收过多而使其干燥,可产生便秘。

哪些因素能影响排便反射?

影响排便反射产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进入直肠的粪便量过少,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不足,致使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不产生冲动,因而亦无排便反射产生。这种情况多见于进食过少及进食过于精细者。

(2)直肠对肠腔内的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不能产生冲动。这种情况见于长期不及时排便、经常灌肠或滥用泻剂者。

(3)神经或脊髓受损,如多发性神经根炎、截瘫等病,使传导冲动的神经受损,不能产生排便反射。

影响排便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排便过程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首先是影响便意产生的因素,另外是影响直肠排空的因素,前者已在“影响排便反射产生的因素”一题中作了介绍,不再赘述,有关影响直肠排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大脑皮层对便意的抑制,如工作紧张、外出旅行、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及过度劳累等均可使便意受到抑制,另外直肠的局部病变如痔疮、肛裂会引起大便疼痛,从而使大便受到大脑的抑制。

(2)排便无力,如老年人、久病体虚者,由于膈肌、腹肌、肠平滑肌均收缩无力,缺乏推动粪便的力量。

正常人的排便有何差异?

正常人的排便差异很大,这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2~3天一次(只要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均属正常),但大多数人(约占60%以上)为每天排便一次。

中医对正常人排便次数亦有论述:“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 ”

大便的不同性状能反映什么疾病?

了解大便的次数和时间及大便的量、色、质、气味、便时感觉和伴随症状等,对诊断消化系疾病有重要意义。大便秘结,伴见高热烦躁者,为肠热证;伴见面色苍白、脉沉迟者,属冷秘,为肠寒;老人便秘,脉细数者,属脾阴虚;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者为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脘闷嗳腐为伤食;情志抑郁,腹痛作泄,排便不爽,为肝郁乘脾;黎明前腹痛泄泻,为脾肾阳虚。排便时肛门灼热,属大肠湿热;里急后重,见于痢疾、脱肛,属湿滞大肠或脾虚中气下陷,大便下血,色鲜红为近血,为病在大肠或痔疮出血;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状为远血,多属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

肠道易激综合征表现为大便坚硬如羊粪状,伴有阵发性腹痛,可在排便后暂时缓解,粪便中含有粘液无脓血;大肠癌粪便形状持续变细,粪便表面可有鲜血;先天性巨结肠见于新生儿,表现为出生后排解胎粪减少,或者有持续性便秘、腹胀。

你得痔疮了
在山东济南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根除痔疮,无需手术,首选黄金痔宝”
上厕所时间不要太长.
去医院看看

  • 我上厕所大便时总是恶心干呕吐,这是怎么回事呢?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呢...
    答:回答:病情分析: 多为胃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可以口服奥美拉唑+达喜,每天喝一碗小米粥,慢慢来调养,生活中以清淡素食为主,不要过食辛辣 意见建议: 总之胃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药物只能是辅助,养胃才是根本。
  • 我于两天前上厕所后,到现在肛门一直疼疼,麻烦专家解答这个问题,谢谢...
    答:2,不要久站久坐,适当增加运动,特别是提肛运动.3,每天定时大便,(没有大便也要定时到厕所做排便条件反射训练),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4,便前便后坐浴熏蒸,保持肛门的清洁.5,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喝一杯温...
  • 上厕所蹲时间长,喜欢死劲掰屁股拉大便,这样有什么坏处
    答:回答:问题分析: 你好,长时间久蹲,而且大便时非常用力,这样腹部压力增高,容易造成肛门长痔疮。 意见建议: 你这种上厕所的习惯很不好,建议还是尽量的缩短上厕所的时间,大便时不要太用力。
  • 长年便溏,大便粘腻,(四年左右)饭后偶尔腹痛想上厕所,便不净,总有水便...
    答:大便便溏的原因是这样的:1.脾阳虚,导致水湿难以代谢,所以拍出来的大便比较湿。2.脾阳虚久会导致肾虚,所以腹痛大便更加厉害出现便水样。3.一般情绪紧张或者饭后会有这种情况,平时身体乏力沉重,舌头胖大有齿痕,是脏腑出...
  • 求求各位帮帮忙!我大便每次只拉一点点,其他的就拉不出来,现在肚子涨死...
    答:--平时饮食调节:平时每天适量吃点红薯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不用太多,太多容易胃胀泛酸),暂时不要吃辛辣食物,青菜可多吃。喝水要够量勤喝,不要等口渴才喝。--大便习惯调节:每天早上定时上厕所,最好是起床后喝杯水再...
  • 上大号的时候剧痛!上厕所肛门巨痛是为什么?要怎样才会好才会不痛?最...
    答:肛裂,肛裂应该注意饮食。1.肛裂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及热性食品。2.不宜食用香燥煎烤的食物,如油煎的食物及炒货等。3.不宜食温补之品,而宜食滋补之品,如核桃、莲子、大枣等。4.肛裂饮食宜食用纤维素较为丰富...
  • 大便不好,几天不拉。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答:运动,听轻音乐,在凉台上呼吸……下面是一些转载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正常人食物进入胃肠,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将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大约需要24~48小时,两次大便间隔时间一般是1~2天。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
  • ...不住身体脑子里一想有些事情就上厕所要蹲很长时间
    答:从你的反应来看,紧张的过度了。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第一,转移法,通过劳动等一些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紧张关注点转移出去;第二,分享自己的快乐,多和对方交流,熟悉了,就不会紧张了,当然,这需要时间。
  • 有的人认为大便的时间越长越好,那么排便有时间限制吗?
    答:2、便秘。久坐上厕所可能是在玩手机,会分散排便者的注意力,导致便意变慢或没有便意,长期这样会造成便秘。3、诱发痔疮。近代医学研究证实,蹲便时间过长可能直接导致直肠静脉曲张淤血,进而诱发痔疮,大便时间过长也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