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医院协商医疗纠纷?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和医院协商医疗纠纷的技巧

一、协商前要做好充分准备1、充分考虑不利后果,找出不足,逐一做好应对准备。2、注意收集保管各种证据。3、尽到一定告知义务,如病历及实物的封存、尸检权的告知等。4、说明诉讼相关费用,请患方做出理智选择。二、协商时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稳情绪2、慎重选择参加协商人员,避开当事科室,以3人为宜。3、注意协商礼仪。4、注意语言,不必伶牙利齿、妙语连珠,但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清晰明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做到克己敬人。语言深度要适合对方认知水平,尤其是对专业问题的解释要力求让对方充分理解。三、分阶段采取不同策略:初始阶段,倾听对方叙述和发泄。做好记录,关键部分适时追问强调,以显示重视态度。适当表示同情,有利化解激奋情绪。对不能认同的地方暂不作辩解,始终如一保持不卑不亢、平和真诚的姿态,不可过早亮明态度,激化矛盾。要给对方足够时间接受现实,稳定情绪。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消磨对方过激情绪,防止暴力及其他意外发生。要特别警惕对方人员中的老人及孕妇因情绪激动而发生意外,必要时可安排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给予医疗性保护。第二阶段,解释说明。此时往往会遭到对方的种种质问,要在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谨慎回答。可利用倒水、记录、核实、汇报等间隙周密组织语言,力求完善并留有余地,无法当场作出答复者不可勉强。第三阶段,分配责任。对己方责任不能无限制的回避;对患方责任也要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协商难以推进时,可分别请出对方成员单独沟通,摸清底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四、争辩要讲究艺术性:1、协商解决以和为贵。为达和目的,有时需做一些让步,但不能无原则一味迁就,所以争辩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院方应先礼让三分,克制争辩的欲望和情绪;争辩时要尊重对方,不贬低对方人格,以平和态度对待其过激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向其讲明制约患方的法律法规,导之以矩。2、争辩时语气要自然果断,发言快慢相间,舒缓有致,自会不怒而威。偶有语误也不必当即纠正,自乱阵脚,过一会再重提该话题以作自然更正。语言组织简单明了,不可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言多必有失,不可被对方抓住语言漏洞。3、注意抓住对方错误予以反驳,以理服人。综上所述医疗纠纷协商技巧固然重要,但在协商过程中,医院方面如果可以做到平等对待患者,不推卸责任,可以更好地完成协商的过程。在实践运用中,应以各解为目的,尽量心平气和就事论事,但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和毫无原则,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医疗事故要经过,医疗机构的申请或患者的报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再次鉴定的申请,申请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处理或向法院起诉,调解,裁决或判决等比较复杂的过程。

医院遇到医疗纠纷时的处理方式有:1、协商,医患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签订协议书;2、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并处理;3、向人民法院起诉。医疗纠纷可以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医疗纠纷中发生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一、 如何协商 1、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特定的第三人参加。 2、卫生行政部门主持针对 医疗纠纷 达成调解协议。这种办法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向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医疗纠纷双方达成协议。 3、当争议进入 诉讼 程序后,可由人民法院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该协议一经送达立即生效,具有 强制执行 力,并不得上诉。 二、 协商的另外的办法 1、 人民调解 委员会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共同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后者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如果没有法定撤销事由,就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2、 律师 参与或见证的医疗纠纷协议。这种办法是指在一方或者双方的律师参与的情况下,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其好处是能够制作较为规范的协议书 三、 签订协议 1、首先,应严格奉行我国《 合同法 》的一般原则。笔者建议,签订过程最好经过公证程序。 2、其次,应做到“意思表示真实”。这就需要医患双方实事求是地对医疗行为进行认定,不妨先在协议书上各自列明观点,然后再写明双方一致认同的事实。 3、由于纠纷争议发生后,双方多处于对峙状态。有些医院会认为达成的协议是受到患方的胁迫。其实并非如此,我国《民法》规定,只有在自己或自己的近亲属受到胁迫时,才属于胁迫。 4、许多协议还规定“患者不得就此事以任何理由起诉”,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做法。因为,当事人的起诉权是民事 法规 定的权利。所以,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共利益。否则,将导致纠纷协议无效。如果协议签订后,医方担心患方再次起诉,不妨约定“医患双方放弃基于该 债权债务 关系的一切诉讼权”,或约定“因该医疗纠纷引起的一切债权债务关系就此终了”。 5、赔偿数额的确定是协议的重要内容。《条例》规定的赔偿项目及计算方法,是协商确定赔偿问题的“尺度”。如果医患双方明确了纠纷争议构成侵权或 医疗事故 的,最好约定为“赔偿”,没有认定的则可用“补偿”的字眼。最后,由于纠纷事实构成协议的主要条款,欠缺将导致合同无法实现。所以,对纠纷事实的认定最好不要省略,包括对纠纷原因、性质的认定,均应详细地写入协议。

  • 医疗纠纷怎么和医院谈判
    答:3、医务科接到科室报告或家属投诉后,应及时做好登记,并向当事科室了解情况,与科室主任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如果患者能够接受纠纷投诉到此终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请患者就问题的认识和要求提供书面材料,医务科调查落实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分管院长汇报,与患者协商处理意见,如患者接受,处理到此终止。4...
  • 和医院协商医疗纠纷的技巧
    答:3、注意协商礼仪。4、注意语言,不必伶牙利齿、妙语连珠,但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清晰明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做到克己敬人。语言深度要适合对方认知水平,尤其是对专业问题的解释要力求让对方充分理解。三、分阶段采取不同策略:初始阶段,倾听对方叙述和发泄。做好记录,关键部分适时追问强调,以显示重视...
  • 遇到医疗纠纷按什么流程处理
    答:遇到医疗纠纷,应首先与医院或医生进行沟通协商,如无法解决,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投诉或起诉。建议在处理过程中咨询专业律师,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无法解决,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投诉或起诉。具体流程如下:与医院或医生进行沟通协商:在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与医院或医生进行沟通协商,了解情况并...
  • 医疗纠纷的协商方法有哪些
    答:法律客观:协商解决医疗纠纷方法有哪些:首先,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特定的第三人参加。这种协商简单明了,但容易造成矛盾激化,特别在双方法律知识欠缺,协议书漏洞较多的情况下,往往达成协议后双方再起争端。其次,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达成调解协议。这种办法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向卫生行政机关提出...
  • 医疗纠纷家属谈判技巧
    答:1、依法收集相关证据,然后与医院和平协商;2、请第三方调解解决;3、协商不成的,理智分析情况,全面掌握事件进度,考虑合理的解决方式;4、可以适当地提出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
  • 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如何调解
    答: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3、处理后果 如系一般医疗纠纷,在调查后,则可由医务部(处,科)与病人协商解决。如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则将调查结果报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一般医院都有医疗投诉办公室,可以向其反应,如其搪塞,...
  • 医疗纠纷怎么跟医院谈?
    答:医疗纠纷和医院协商及要素 发生医疗纠纷首先要考虑协商的可能性,要取决于我们对于目前的损害结果是否认为很确定了,比如说发生死亡或者重度残疾这样的损害结果。要了解到医院有没有过错,以及这个错误和我们的损害结果是不是真的确实具备因果关系。明确这个案子本身对于我们来说是否有维权的必要性。取决于医院...
  • 滨州医患调解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答:滨州医患调解处理的方法有:自行协商、行政解决、司法裁决等。当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及时拨打相关专线报案电话,由电话中心向当地医调委转报案;由医调委安排调解员及时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将医患纠纷由医院内引导到医院外解决;根据需要组织评鉴会或合议会对纠纷进行定性、定责、定损、定赔。1、自行...
  • 如何与医院协商医疗纠纷?
    答:一、 如何协商 1、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特定的第三人参加。 2、卫生行政部门主持针对 医疗纠纷 达成调解协议。这种办法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向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医疗纠纷双方达成协议。 3、当争议进入 诉讼 程序后,可由人民法院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该协议一经...
  • 医疗纠纷出现后,该如何调解和起诉
    答:法律分析:医疗纠纷大多数都会先进行诉前调解,患方在咨询完专业的医疗律师或者专科医生后,认为医院确实存在过错的,可以把医院的医疗行为及其过错写成书面材料,并附上索赔要求与医院进行交涉。如果患方不会书写,可以咨询律师或者委托律师代为书写。并可以让律师代为或协助自己与医院进行交涉。医院愿意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