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召南·草虫》原文译文赏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国风·召南·草虫》


  先秦:佚名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译文】


  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块垒消。


  【注释】


  草虫:一种能叫的蝗虫,蝈蝈儿。


  喓(yāo)喓:虫鸣声。


  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阜(fù)螽(zhōng):即蚱蜢,一种蝗虫。


  忡(chōng)忡:犹冲冲,形容心绪不安。


  亦:如,若。既:已经。止:之、他,一说语助词。


  觏(gòu):遇见。


  降(xiáng):悦服,平静。


  陟(zhì):升;登。登山盖托以望君子。


  蕨:野菜名,初生无叶时可食。


  惙(chuò)惙:忧,愁苦的样子。


  说(yuè):通“悦”,高兴。


  薇: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似蕨,而味苦,山间之人食之,谓之迷蕨。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歌,和《周南·卷耳》一样,也有想象的意境。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写思妇秋天怀人的情景,第二、三章分别叙写来年春天、夏天怀人的情景。全诗表现了跨度很长的相思苦。


  首章将思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随蹦跳起兴,这是她耳闻目睹的,说是赋亦无不可。画面之内如此,画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时也许还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见到衰败的秋草,枯黄的树叶,大自然所呈露的无不是秋天的氛围。“悲哉秋之为气也”,秋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怎奈得还有那秋虫和鸣相随的撩拨,诗人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思:“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此诗构思的巧妙,就在于以下并没有循着“忧心忡忡”写去,而是打破了常规,完全撇开离情别绪,诸如自己孤处的凄凉、强烈的思念,竟不着一字,而却改用拟想,假设所思者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将会是如何的情景。诗云,“亦既见之,亦既觏之,我心则降。”见,说的是会面;觏,《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故郑笺谓“既觏”是已婚的意思,可见“觏”当指男女情事而言。降,下的意思,指精神得到安慰,一切愁苦不安皆已消失。古人质直,即使是女诗人也不作掩饰。这里以“既见”、“既觏”与“未见”相对照,情感变化鲜明,欢愉之情可掬。运用以虚衬实,较之直说如何如何痛苦,既新颖、具体,又情味更浓。方玉润说:“本说‘未见’,却想及既见情景,此透过一层法。”(《诗经原始》)所谓“透过一层法”,指的就是虚实相衬法。


  第二、三章虽是重叠,与第一章相比,不仅转换了时空,拓宽了内容,情感也有发展。登高才能望远,诗人“陟彼南山”,为的是赡望“君子”。然而从山颠望去,所见最显眼的就是蕨和薇的嫩苗,诗人无聊之极,随手无心采着。采蕨、采薇暗示经秋冬而今已是来年的春夏之交,换句话说,诗人“未见君子”不觉又多了一年,其相思之情自然也是与时俱增,“惙惙”表明心情凝重,几至气促;“伤悲”更是悲痛无语,无以复加。与此相应的,则是与君子“见”、“觏”的渴求也更为迫切,她的整个精神依托、全部生活欲望、欢乐所在,几乎全系于此:“我心则说(悦)”、“我心则夷”,多么大胆而率真的感情,感人至深。


  此诗虽是重章结构,押韵却有变化,首章一、二、四、七句用韵;而二、三章则是二、四、七用韵。另外王力《诗经韵读》认为各章第三句“子”与第五、六句“止”亦是韵脚。


  扩展阅读:国风历史发展


  《国风》产生的时间,考之于《诗经》各篇《小序》所说美刺某王、某公的本事,多数不足信,但也有一部分材料比较可靠,能够据以确定《风》诗大体为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作品。


  西周初的作品有《豳风·破斧》。《小序》说:“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诗中三章都写及“周公东征”事,时在周成王初年(公元前1140左右)。此诗当是《国风》中最早的作品。宋代刻本《监本纂图互注点校毛诗》插图


  东周初的作品有《召南·何彼穠矣》。诗中有“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句。朱熹《诗集传》引“或说”,认为平王即平王宜臼,齐侯即襄公诸儿,可见此诗作年。此外,《卫风·硕人》也是东周初期作品。《小序》说:“闵庄姜也。”《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诗中有“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句,可证《小序》之说是可信的。


  春秋中期作品有《秦风·黄鸟》。《小序》说:“哀三良也。”《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些记载与诗篇内容相合,则此诗为秦穆公死(公元前621)后,秦人为哀悼三良所作,当无疑义。此外,《陈风·株林》也是春秋中期作品。《小序》说:“刺灵公也。”陈灵公因*乱被杀,事见《左传》宣公九年、十年记载,《史记·陈世家》也载及。此诗当作于宣公十年(公元前599)以前,为《风》诗中年代最晚的一首。



  • 诗经《国风·召南·草虫》原文译文赏析
    答: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歌,和《周南·卷耳》一样,也有想象的意境。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写思妇秋天怀人的情景,第二、三章分别叙写来年春天、夏天怀人的情景。全诗表现了跨度很长的相思苦。首章将思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随蹦跳起兴,这是她耳闻目睹的,说是赋...
  • 全世界的你——诗经.草虫
    答:诗经原文 喓喓(yāo,虫叫声)草虫,趯趯(tì,虫跳跃)阜(fù)螽(zhōng,阜螽,蚂蚱)。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gòu,遇见)止,我心则降。陟(zhì,登)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chuò)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yu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 诗经|国风·召南·草虫
    答:草虫:蝈蝈儿。喓喓:虫鸣声。趯趯:昆虫跳跃之状。阜螽:即蚱蜢,一种蝗虫。忡忡:心绪不安。降:降下,引申为放心。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歌,和《周南·卷耳》一样,也有想象的意境。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写秋天怀人的情景,第二、三章分别叙写来年春天、夏天怀人的情景。前一刻还沉...
  • 草虫指的是么
    答: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注释】:出自【诗经·国风·召南】。1.喓喓(yāo腰):虫鸣声。草虫:一种能叫蝗虫,蝈蝈儿。2.趯...
  • 诗经中秋天的句子
    答:译文:落叶落叶往下掉,秋风吹你轻轻飘。诸位欢聚小伙子,我来先唱你和调。3、《小雅·四月》——先秦佚名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译文:秋日的风凄凄冷冷,百草凋零百花稀。颠沛流离痛苦深,何时才能回家里?4、《国风·召南·草虫》——先秦佚名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
  • 什么是草虫?
    答:出自【诗经·国风·召南】。[1]喓:音要,虫鸣。草虫:一种能叫蝗虫 [2]趯:音梯,昆虫跳跃之状 [3]惙:音戳,愁苦的样子 仲春采蕨,正是男女求爱季节 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作者小传】:《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 《诗经》国风·召南
    答:【国风·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
  • 趯诗经作品
    答:在《诗经·国风·召南》的篇章里,有一首描绘思念与期待的动人诗篇——《草虫》。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与情感变化。诗的开头,喓喓草虫的鸣叫与蚱蜢的跃动,仿佛是自然的乐章,唤起主人公的期盼。"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人通过草虫的活跃,表达出自己在等待...
  •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有那些
    答: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秦佚名《诗经·周南·关雎》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2、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先秦佚名《诗经·召南·草虫》译文: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
  • 国风·召南·草虫的介绍
    答:《草虫》,《诗经·召南》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七句。这首诗抒写一位妇人在丈夫远出在外时的忧念及丈夫归来时的喜悦。《毛诗序》谓“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则谓“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1《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