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民治维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导语:历史从来不允许假设,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让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为何在海战中败的一塌糊涂?举国之力打一场自卫反击战竟然迅速落败?日本,这个”东瀛倭国“何时变强?民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历史课本上都有讲过,可是同样的工业革新运动,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大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改良(改革)自救之路。

在中国,是洋务运动;在日本,是明治维新。

应该说,中国和日本都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开展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的洋务运动,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标志,宣告破产;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启动了近代化进程,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清朝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4年),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因为清军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的信心,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在西元1860年代到1880年代间,以维新志士所建新政府为核心的民族统一主义与西化改革运动。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这次改革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慈禧皇后与日本天皇

第一个小故事:

1892年7月,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号、“镇远”号两舰抵达日本横滨访问。

“定远”号、“镇远”号两艘军舰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军舰。日本社会对这两艘军舰产生了极大的恐慌。明治天皇决定,建造先进的军舰。

第二个小故事:

慈禧太后虽支持洋务运动,但着重点不同,对洋务运动及现代化变革的认识不足,盲目自大的活在天朝上国的梦中。1894年,慈禧太后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调拨600万两海军军费,大肆操办生日盛会。

第三个小故事:

1892年开始,皇室主动省吃俭用,每年拿出30万日元,用于海军建设。同时,文武百官必须拿出十分之一的薪俸,来弥补建造军舰不足的部分。

更为疯狂的是明治天皇为了鼓励士气,竟然采用饿肚皮的方式——他一天只吃一餐饭。结余的费用,全部拿来购买建造军舰!

结果对比

日本: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31艘军舰和24艘水雷艇。其海军舰队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了中国,跃居为亚洲第一。

清朝: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共拥有大小舰船78艘,鱼雷艇24艘,虽在舰艇数量上、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军费不足导致定远号、镇远号年久失修配备落后,单个舰艇的战斗力(吨位、航速、弹药量)及各式装备大幅度落后。

写这篇文章,一是出于对甲午战争阵亡的将士们的尊敬,都是中华铁血男儿,可惜当时清朝上层智慧及战略眼光不足,导致战败。二是警醒各位同胞,切不可盲目自大,虚心学习,强我中华。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区别很大。
看得出在向近代化进步中,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清朝的政治文化本质,而明治维新已使日本脱胎换骨。
这种影响可以说一直延续到今天。

如果清朝赢了清朝在二战时会和日本一样被美国和苏联逛虐。

  •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
    答:洋务运动 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与外国的沟通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但它具有的封建性质,对外国的强依赖性和其管理的腐朽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答:所以洋务运动的本质就是对西方文明中所谓奇技淫巧的外在形式学习。2、日本的学习西方文明是彻底的理解了文明的内涵基础上真正的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学习,他们彻底的把握住了文明的精髓,从而开始了全方位的从半开化到文明社会的升级改造:日本维新变法的核心在于四民平等、土地私有化、鼓励和扶持私人企...
  • 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答: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利用西方先进武器对付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以维护日益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而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前夕推翻了封建没落的幕府统治,从而为改革扫清了道路.二、两国领导力量之比较:中国为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其势力主要不在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他们对当时掌握清政府实...
  •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答:洋务运动主要引进西方技术和文化,而明治维新则更加注重西方制度和思想的学习和借鉴。洋务运动主要关注国内问题的解决,而明治维新则将目光投向了国际舞台,试图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两种运动都对中国和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区别及其启示
    答: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为以后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都并非是偶然。现在的中国,也在积极进行制度改革与革新,明治维新的成功告诉人们要有彻底改革的决心与毅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 初中历史比较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
    答:1、洋务运动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维新胜利而成功。启示:只学先进技术而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的洋务运动是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2、同:都采用新技术、都建立了新式海军、都派遣留学生出国、都兴办了近代军工和民用企业、异:日本不但学习技术也学制度 ...
  •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的比较思考(简洁,提示:明治三杰与洋务三子...
    答:洋务运动纯粹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购买了一些先进武器,舰船但军队人员大多懒散,日本参观团在登上中国的铁甲舰看到中国军队在甲板上立起竹竿晒衣服,大炮上面一层灰后,不久就发动了甲午海战了。中国的官员极度腐败,慈禧太后私自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反观日本明治天皇节衣缩食,减少皇室费用,...
  •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做比较?
    答: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
  •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维新运动几乎同时发端,为什么结果不同
    答:而中国依然实行重本抑末,发展小农经济为本的经济体制,闭关锁国,文化上依旧是八股取士与文字狱。虽然在后来进行了百日维新与洋务运动,都宣告破产,一个是革命方法不对,时机尚未成熟,封建专制过于强大,另一个是治标不治本。关于这两国在各方面的异同,上面已经列出,差别是明显的,中国封建制悲哀啊...
  • 如何评价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民治维新?
    答:在中国,是洋务运动;在日本,是明治维新。应该说,中国和日本都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开展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的洋务运动,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标志,宣告破产;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启动了近代化进程,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