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火把节传说古时撒尼(彝族支系)百姓为了反抗一个暴虐的土司而起义,为了庆祝胜利,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2、补年节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
每当农历二月初十这天上午,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然后由家庭主妇给自家男子敬一杯酒,接着全家共进午餐。到中午时,男人不论大小都集中到两位“麻公巴”家喝酒。
“麻公巴”据说是祖先打仗时首领的化身,人们在他家只喝酒不吃饭。第二天,男女老少都集中在舞坪上,由两位“麻公巴”领头,按“拉么”(老主人)和“萨南”(开腔人)划定的路线跳铜鼓舞。
舞毕,“仰巴”(吹五笙的人)再吹一阵五笙,接着人们就地吃午饭,大家互相敬酒,共庆佳节。
3、庆年节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

扩展资料: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其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在滇池、邛都(现四川西昌东南)等地生息繁衍。其中一支以“昆明”为名,在今云南洱海周围从事农牧生产,于8世纪前后建立了“南诏”奴隶政权。
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已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文字总数达一万多个,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大约形成于13世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宇宙人文论》用问答形式论述自然观,是彝族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论著;
《西南夷志》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还有被译为多种文字并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梅葛》、《查姆》、《阿鲁举热》等史诗。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
彝族服饰形式众多,男子喜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宽大长裤,缠包头,并在包头右前方扎一细长锥形的“英雄结”;女子喜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有的系围裙和腰带,缠包头;
男女外出时,喜披“擦尔瓦”,“擦尔瓦”形如斗篷,长可及膝,下端缀以长穗,用羊毛织成,多为黑色。住房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凉山地区多为土木结构,俗称“瓦板屋”。云南则平顶土房较多,俗称“土掌房”。广西是形似“干栏”式的住宅。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
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八人广席,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
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在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彝族

1、火炬节
火炬节 - 彝族狂欢节:“火炬节”通常在农历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这是彝族的盛大节日。那时,要杀牛,杀羊,牺牲祖先,还有一些地方也要牺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并希望收获粮食。
火炬节通常庆祝3天。整个家庭在第一天聚集,在2天后,举行各种活动,如摔跤,赛马,斗牛,比赛和拔河比赛。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并陶醉在夜晚。
2、彝族年份
在彝族,这句谚语被称为“库斯”,“库”是年,而“斯”是新的,意思是新的一年。这是凉山彝族的传统仪式和庆典节日。 “库斯”通常选自农历10月,即收获作物的季节。彝族年份为3天。
彝族的第一个晚上叫做“焦罗基”,春节的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做“朵博”,第三天叫做“阿普机”。
3、花脸节
花脸节流传于丘北县境内,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3天。节日期间,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欢聚一堂,杀猪宰鸡,备办酒肉饭菜,先敬神灵,再以最好的酒肉请老人先吃,尔后众人才团团围坐,互相敬酒、吃肉。饭后,就到村头寨尾,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一直抹到满脸满身见黑,笑够累够方休。花脸节即由此得名。
抹花脸,除男女青年互相对抹外,其余的人按年龄、论辈分也相互对抹,认为抹得越黑,抹的人越多,那一年才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节日期间,村民都不准劳动,不准春碓、推磨。

4、朵博
它表示该月的第一个月(即该月的第一天)。早上,鸡叫做主人起床做心肺,心脏和肺部被打碎。将油放入锅中,放入水中,加入豆芽并晾干。新鲜的竹笋等,制成三个新鲜的汤。早上,全家人将享受三种新鲜汤的美味。早上,妇女们将组织整个村庄献祭果树和“社交日”仪式。
5、阿普机
它意味着送走祖先的灵魂,在下午烹饪猪肉肠和蔬菜,女性将庆祝新的一年,男性将在家里接受新年的团队。在为期三天的结束后,彝族人将携带大件猪肉衬衫(一般分为三,五或七件),酒,糖,蛋糕,炒面,鸡蛋等给岳父、岳母,十月的整个彝族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拜姑爷 、开新街、祭罗节、巴乌节 、黑井灯会、祭秋架 、赶地母会、叫饭魂、二月七、二月八、拜主会、插花节、祭神树节、祭石神 、马樱花节、叫五谷魂、护山节、搭清节、串会节 、小火把节、鲁止、采药日 、都阳节 、底拉 、祭荞地 、大火把节 、祭稻田、祭族树节、勒苏花街 、拉麻节 、祭中柱 、尝新节 、拜祖节 、弥勒祭山抻 、老年 、白兴诺 、封工具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拜姑爷

拜姑爷节是云南省峨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该节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届时,人们把近三五年内本寨嫁出去的姑娘连同姑爷一起接回本村。之后,先给各家姑爷送大红拜帖,然后由寨子组织狮子、龙灯、花鼓队以及大头和尚,到各家去拜耍。姑爷们必须点燃鞭炮欢迎。并拿出糖果糕点相送。有些地方还要把全村寨的所有姑爷都请到一起进行团拜,让各家姑爷在这种集体场合里显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团拜时,姑爷们除了摆出鞭炮、糖果、瓜子外,有的还要贡献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如各种高产作物的种子等。拜姑爷节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彝族的传统节日——开新街

开新街是云南省峨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后的第一个赶街日。旧时峨山一带的彝族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烧香祭神后,各家就互不往来,直到正月初二或初三各寨举办民间灯会、龙会、虎会、地会时才相互往来。待开了新街后,人们才下地干活。开新街这一天,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吹奏起各种古老独特的民间乐器,耍着龙灯、虾灯、狮子灯、彩船灯,跳着热烈奔放的花鼓舞,从各村寨朝指定街子上涌去.街场上,待三声地炮一响,便有一位年高望重的长辈讲话,他祝愿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娱乐活动。晚上,年轻人还要燃起篝火,继续歌舞娱乐。富良棚、塔甸一带,还有在松毛席上吃“开新街饭”的习惯,开新街期间,人们还要在货摊上购买春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生活用品。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罗节

祭罗节又称“祭倮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一带彝族支系花腰人传统节日,时间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属马日。届时先挑选八个人去村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挑水,再选两个人去捡拾各种树叶,并把树叶塞进芦瓶里给每家送一个,同时还送给各家一个饭团,一小块鸡肉和一小块猪肉。然后,从挑水、捡树叶的十人中选出两名有妻的、三年中没送过丧的男人替放在村寨龙树上的鹅卵石(阿罗的化身)洗身。之后,进行祭龙仪式。祭龙时,妇女不得参加,而且每户只参加一个男子。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

巴乌节是云南省鹤庆县东、西山区一带彝族支系黑活人民间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巴乌”即打猎归来的意思,原是一项欢庆狩猎凯旋的祭祀仪式。过去,每逢寨中猎人捕到猎物时,都要跳“巴乌”舞。跳舞之前,猎人要在歌舞场当众开剥猎物,把兽头交给狩猎的组织者或指挥者,兽皮交给打死野物的人。将肉收拾干净后交给主持祭祀活动的“阿布”,“阿布”再让助手拿到火堆上烧烤。

彝族的传统节日——赶地母会

赶地母会是云南省漾濞县龙潭区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晚。届时,人们汇聚在富丁乡山背后的地母庙,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其中以打歌最为热闹。打歌时,一、二人到场地中央,一边吹芦笙、竹笛或弹奏月琴,一边跳舞,充当“打歌头”,并负责指挥打歌活动,其他人则围成圆圈随着乐曲的节奏边歌边舞。歌词内容以叙述历史故事和抒发爱慕之情为主。

彝族的传统节日——黑井灯会


黑井灯会是云南省牟定县黑井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由于黑井一带盛产井盐,龙灯会的第一个节目便是“耍龙”,龙有九节,分别代表九眼出盐水的井,以祈求盐水更咸。此外还有三打、进贡、媒婆、水族、耍狮、嫁女、得利等娱乐性节目。最后是“合井太平”。由两盏彩云灯以及盐灯、白鹤灯、鲤鱼灯组成,取彩云灯助龙上青天,盐灯喻盐业兴旺之意。在鹤灯上架一“井”字,取“合井太平”之彩头。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秋架

祭秋架亦称祭星星,云南省昆明西山区谷律一带彝族支系黑彝人民间宗教节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当地彝族相传,古时候人世间人烟稀少,彝族的始袓非常孤单,一到夜幕降临时便哭泣,哭泣声惊动了星神并为之感动,于是变成美女下凡和始袓一起玩荡秋架,天一亮便返回天上。彝族始祖曾请求星女和他一起住在人间,星女不同意,而且从此不再下凡。为了感谢星女的恩德,彝族就以祭秋架来纪念她,每到这天就荡秋架。祭秋架用的祭品由全村共同负担,集体杀一头猪,每家得一份肉,各自煮熟后,和米酒一起在月亮升起时端到秋架下,还要点香叩头,行祭祀之礼。

彝族的传统节日——叫饭魂

叫饭魂是云南省巍山县天空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从农历二月初五开始,期限不定。节前,全村男子将附近的路整修一次,并在经常有人行走的路口扎上刺条,村子周围的大路口还要挖坑,以防止路人通过和进村,故民间有“二月初,阻大路”的俗语。人们认为节日期间祖宗们要回来,他们不高兴见到生人。又说叫饭魂时,路上有饭魂行走,若有生人出现,会吓跑饭魂。参加叫饭魂活动的人,须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指定。叫饭魂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名“老丑”,装扮得奇丑无比,手执牛尾,驱鬼开路。紧跟着是由两个小伙子装成的“新郎”“新娘”,让他们迎接和侍奉饭魂。
彝族的传统节日——二月七

二月七是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军屯镇一带彝族节日,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七日。据说,过二月七兴于明朝末年,目的是求神灵保佑全镇男女婴儿无病无灾。节前,人们要精制神轿三顶,两顶有轿顶,一顶为座椅式;有顶的抬圣母、土主祌,座椅式的抬财神。二月初六晚上,由一绅老到圣母殿将三尊小塑像请下座位,供于大殿供桌上,名为“暖寿”。初七早上,军屯镇所有当年出步的孩子,都要穿着干干净净的节日艳装,由父母亲抱着,肩上扛一面纸糊竹做的有两面小旗子的“枷”,并抱公、母鸡一对,到菩萨座下领生,领生时先把枷上的小旗子取下让孩子拿着,然后把枷烧掉,父母便抱着孩子和鸡回家,到家后再把鸡杀了煮熟,用盘子装着去圣母殿还愿。人们还完愿后,便开始接神。军屯镇分为上截、中截、下截、街截四段,接神时这四段按次序轮流当头。当头者要杀猪宰羊,准备酒席,并开出“抬香老人”的名单,按规矩,凡满五十岁的男子都有吃香饭(即参加宴会)的资格。

彝族的传统节日——二月八

二月八是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节期三天。有关二月八节日来历的传说有多种,其中一说是纪念在十分危急的关头,智斗强敌的民族英雄密枯。二月初八日,全村男子来到寨旁最高大最古老的树——“密枯树”前,每户向密枯树供祭一碗米、一块盐及茶、酒等物,再由毕摩主祭,并杀猪作为祭礼缅怀密枯的丰功伟绩。祭毕,参祭者食用烧猪肉和猪血稀饭。剩余猪肉按户平均分配,各户用这些肉祭祀祖先和阿儒比女神。在节日期间,人们还举行踏歌、摔跤、打秋千等娱乐活动。初十日,男女青年成群结队,上山祭祀本字神,并举行野餐和篝火晚会,互吐心曲,寻求意中人。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神树节

祭神树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山塔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二月初八日。节日早晨,人们将村里所有的通道路口,都用荆棘拦扎起来,并栽上一棵一丈多髙的松树,在树尖上插一个羊头,同时把二只猪赶到村后的“神树”前等候宰杀。杀猪前,要砍来三杈青松一段,用红布条栓铜钱,挂到树杈上,闰年挂十三条,平年挂十二条,再用松木刀砍来六棵柳树,拿红布连接起来,由六个男子抬着,形成一顺儿的三道门。人们拖着猪在这三道门下走三次后被宰杀。杀猪时,将镇血接在一个盆里后,倒入煮稀粥的锅中用松木刀搅拌,名曰做“红稀饭”。另外杀一只红公鸡和一只羊,杀鸡时要将鸡血洒在神树根部,并粘上一些鸡毛。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石神

祭石神是云南省峨山县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举行。彝族由于生活在山区,到处都是石头,在他们的多神崇拜中,也包括对石头的崇拜,认为石头会保佑他们免受疾病折磨,庄稼不被偷盗。届时,要在两棵“龙树”前各放一块椭圆形的石头,象征雌雄二性。祭祀要用鸡或猪做供品,连祭二天后,大家就在树下会餐。祭祀的第二天,要由两个已经成婚但还没有孩子的男青年各抱一块石头围“龙树”绕圏,其他人则往他们身上泼水,以祈求石神保佑他们能生儿育女。这天,每家还在供奉的石神前面插松枝三条,象征人丁兴旺。代表石神的石头当地活叫“米金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彝族的传统节日——拜主会

拜主会又称朝山会、赶庙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景东等县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或十四日举行,也有的在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相传这个节日是为纪念一位舍身救村民的英雄而来。届时,村民们都汇集到村中土主庙里,向这位英雄祈祷,请他保护村民。青年男女们在土主庙周围谈情说爱,尽情欢乐,如意者便可以以身相许。

彝族的传统节日——插花节

插花节是云南省昙华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这天,人们要在路边、树旁、寨口搭起花碑坊,并用采来的鲜花插满房屋、畜厩的周围。据传说,插花节是昙华山一带彝族为了表示对咪依鲁的怀念而沿传下来的。很久以前,昙华山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名叫咪依鲁,她能唱许多彝家调子,会绣各种花草鸟兽。后来,咪依鲁和善良诚实、本领高强的小伙子朝列若在山上对歌时相爱,并订下了终身。昙华山有个土司,经常以选美女到他家天仙园伺候仙女为名,糟蹋各寨美女。

彝族的传统节日——马樱花节

马樱花节是云南省楚雄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日。届时,人们把马樱花摘下来,插遍牛厩、羊圈、鸡屋和猪舍,还要举行跳脚、唱山歌、杀鸡会餐等活动。传说很久以前,洪水滔天,最后只剩下兄妹两人在世界上。金龟老人想方设法让他们结为夫妻,然后生下一个不成人形的肉团。金龟老人用剑将肉团劈成了五十个童男、五十个童女,然后用剑把带血的肉皮挑到旁边的一棵小树上,这棵小树便开出了红彤彤的马樱花。

彝族的传统节日——叫五谷魂

叫五谷魂,彝语称咱哈咕,云南省弥勒县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届时,各家各户用青冈栗和黄栗树枝扎成一捆,作成扁担,挑着鸡、酒等食品到田地边献祭,并请毕摩念经叫五谷魂,尔后将供品置于供桌上。叫五谷魂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年有余粮。其他一些地区的彝族,则在每收割完一块或一坝田之日,举行叫五谷魂仪式。叫魂时,主人站在田头,口念祷词,祈求五谷魂随同收获的庄稼回到家中居住,以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念毕,一边返回家,一边不停地呼唤五谷魂。

彝族的传统节日——护山节

护山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日举行。在护山节期间,任何人不许上山砍树木打柴草,也不能把畜群赶到山上放牧。这天,各个村子还要组织“打猎”活动,一般都是青年人参加,届时有人装扮成动物,到傍晚后出现在“猎人”们面前,“猎人”们的武器是竹炮,“打猎”归来后要举行庆祝活 动,大家围火歌舞,通宵达旦。

彝族的传统节日——搭清节

搭清节是云南省曲靖市白水区大德地方彝族妇女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马日。这天的家务全由男子料理。妇女们精心打扮后,带上食物来到当地的密集山上,挖好火塘,然后生火煮饭做菜。饭菜做好后,大家席地而坐,先给长辈妇女敬酒,再给小女孩挟菜。之后大家一边品尝饭菜一边唱调子,直到明月当空,才扶老携幼,相继离去。这天,附近的汉族妇女也有应邀来参加的。搭清节犹如汉族的踏青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串会节

串会节是云南省漾濞县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届时,人们聚集到一起,在场院上举行歌舞活动。由许多人组成的打歌队伍,围着三堆篝火,围成一个大圆圈,在四支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跳舞时伴以对歌,气氛异常热闹。

彝族的传统节日——小火把节

小火把节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彝族民间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因为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称“大火把节”,故四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就称为“小火把节”。其活动内容与彝族大火把节相同,参见“大火把节”条。

彝族的传统节日——鲁止

鲁止又称米孙叭,彝语意为“祭龙”,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一、二、三、四月间择日举行,彝族民间认为:人间之水皆为龙门所喷,云行雨降皆龙所为,因此,每个村寨都选萚一个旺水源头或一天然大水池,作为龙潭,成为永久性祭龙场所。并选择水源旁或水池边的一棵参天大树,作为龙的象征,俗称龙树。届时,以村褰为单位举行祭龙仪式,由老人筹办祭祀用的香烛茶酒等物,并将按户轮流饲养的猪作为牲礼牵往龙潭边,其余每人手持一碗米,一小块盐。人们焚香明烛,杀牲献祭,行祭祀之礼,祈求龙神及时降雨,保佑五谷丰登。

彝族的传统节日——采药日

采药日是云南省小凉山一带彝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节日中主要是采、卖药材。这天,天刚朦朦亮,男女老少便肩扛药锄、身负药筐,到高山、深涧、低谷去寻采各种草药。有些人家还要把采到的草药拿到集市去卖。当地彝族认为,五月初五这天采集的草药,治病效果最好。

彝族的传统节日——都阳节

都阳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一带及金沙江沿岸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个节日是彝汉两族人民团结、友谊的象征。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彝家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起山来,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

彝族的传统节日——底拉

底拉是云南省元江县一带彝族民间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届时,村中集体杀牛,各家杀鸡,再准备桃、梨、石榴等水果作为祭品。然后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人们将各种水果拌在大门上,再摆上酒肉等祭品,焚香明烛,下跪叩拜、行祭祀之礼,祈求祖先保佑人平安,五谷丰登。祭毕,人们开怀畅饮,载歌载舞,尽兴方散。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荞地

祭荞地,当地彝语叫“果迷峨索波底”,直译为“祭祀荞王天地爷”。云南省富民、武定等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密且人多居住在山上,荞麦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届时,各家各户在自己的荞麦地头,铲出一小块平地,铺上松毛作为祭坛,在上方插一棵三叉的松树枝,再插三枝青苗,点上三柱香,供上三碗饭和一杯米酒、一只活鸡。主人祈祷,烧纸钱,奠酒,之后掷卦,再把鸡杀了,涂些鸡血在松树枝上,把鸡完整地蒸熟后,还要再祭一次,这回要插双筷子在鸡身上。所有祭祀仪式结束之后,把祭品就地吃干净。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族树节

祭族树节是云南省富民县、武定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八月十五日举行。祭族树是密且人的一件大事,届时,由族内的一户作主持人,这户人家需要准备羊肉、酒、香、黄钱纸等,也有的密且人是按户凑钱。谁家新添了子女,要多交一些酒。届时,族长领全族成员聚在族树下,铺松毛,插一棵三叉松枝,点三柱香,供三碗米、一杯酒、一杯茶,烧红铁器蘸水,用“嘶嘶”声来避邪。然后牵羊到族树下,、族长率大家祷告,烧纸杀羊,挂羊角于族树上,将羊蒸熟后,再祭一次,然后,全族老少男女坐下吃族饭。祭族树意在求袓先保佑全家族平安兴旺。

彝族的传统节日——大火把节

大火把节是贵州省黔西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村村寨寨皆要杀牛,然后按人均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打粑粑,或待客,或送礼。夜晚时分,男女老幼皆手持火把,绕村寨游行,最后在田边或地头举行象征性地扑杀害虫的仪式。贵州省六枝一带中寨的彝族,将其称为“火草节”。这天,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并汇集在一起跳“铃铛舞",唱“出嫁歌”。尔后散隐在树荫下或花丛中找异性对歌,吐诉爱慕之情,双方中意者可互送信物。此日,老人和孩子们则要备好礼物,走亲访友。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稻田

祭稻田,密且语叫“且迷峨索波底”,直译为“祭祀水田天地爷”。云南省富民、武定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这一天的中午,各户人家要到自家的稻田边铺上松毛作祭坛,在坛上插一枝带三个叉的松树枝,三枝青苗,再点三柱香,供上三碗米饭、一杯酒和一只冼净了头脚的活鸡,主人用密且语祷告,然后烧纸奠酒,掷卦杀鸡,在松树枝上涂些鸡血,把鸡蒸熟后,在鸡翅上插双筷子,再祭祀一番,做法与前一次相同。
彝族的传统节日——勒苏花街

勒苏花街又叫“赶花街”,是云南省峨山、新平、双柏三县交界处的彝族支系勒苏人节日。每年两次,时间分别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节日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过去,一位汉族姑娘与一位勒苏小伙相爱了,但因民族不同而受到舆论迫害。他们相约在绿汁江畔的大西山顶殉情。为纪念这对情人的坚贞,人们便汇集到大西山顶的草坪上进行歌舞活动,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成了勒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跳舞娱乐是花街的主要活动,人们尽情歌舞,谁也不受拘束。大家祝愿青年男女幸福欢乐、永远相爱;也预祝地里的庄稼免遭虫害,获得丰收。勒苏花街,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伴侣的好时机。

彝族的传统节日——拉麻节

拉麻节是彝族支系黑话人传统节日,“拉麻”彝语,意为贺牛神,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位于云南省鹤庆、剑川两县间的西山上,有个牦牛洞,洞口上方的石壁形如牛头,据说它是牛神的化身。每当节日清晨,人们便手举白栗叶,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他们将各自带来的食品,摆放在牛石头下的供案上,然后爬到牛头上高声呼唤“牛王、牛神醒来吧!”再把白栗叶堆放到石洞内,然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白栗叶点燃,人们围着火堆歌舞。随后,在洞外草坪上举行“拉麻”仪式:草坪中央点一堆火,一人头戴牛头面具、身披棕衣扮演牛王,围绕火堆摹仿牛的各种动作。一人拿着牛绳套,做出准备拴牛的样子。还有人拿着竹筒象征钻到牛腹下挤牛奶,以讨吉利。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中柱

祭中柱是云南省弥勒一带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中旬由各家各户自行择日举行。届时,将一只白公鸡宰杀,祭于自家堂屋左侧中拄,柱上插青冈栗树枝,并粘上白鸡毛,请毕摩前来家中念《中柱经》。据说中柱附有神灵,严禁扶摸或碰撞,也不准在此柱上挂任何物品。祭中柱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家泰人安。

彝族的传统节日——尝新节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一带的尝新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开镰收割稻谷之际。节前,家家户户都要通知至亲好友前来参加。主人家要准备好丰盛的食品,有的还要杀猪宰羊。吃节日饭之前,先把舂出的新米煮成熟饭,舀三碗配以鸡,羊,猪肉之类的菜肴祭祀神和祖宗,以表示对冲和祖宗赐恩的回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就餐时,主人和客人要相互敬酒,客人称赞主人的勤劳,并预祝来年丰收,主人则感谢上天赐福,感谢亲朋好友的真诚相助。有的主人或客人还要吟诵事先编好的顺口溜。吃新米时,先敬席间长者,以示尊老,再给小孩,以示爱幼,最后给中年和青年。大家在席间必须先尝新米饭,再饮酒叙谈。

彝族的传统节日——拜祖节

拜祖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天空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节日前,先把出嫁的姑娘和被别家招婿的儿子接回来和家人团聚。拜袓的当天早晨,先以户为单位祭祀祖先,早饭后,则以家族为单位,带上各种供品,赶着共同凑钱买的猪羊,到祖公树下。阿闭念完经后,将猪、羊、鸡全部宰杀,祭奠大树;还要将鸡血抹在祖公树上。待肉煮熟后,点上香,摆好八大碗肉食和其它供品,在场者全部跪下磕头,家族中的老人要念诵祷词,表示对袓公的酬献,请祖公保佑,阖族众家,人丁兴旺,有财有福。祷告结朿后,大家饮酒娱乐,尽兴而归。

彝族的传统节日——弥勒祭山抻

弥勒祭山抻是云南省弥勒一带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四日举行。届时,人们纷纷前往密枝山上,宰杀一头黄牛和两头雄鸡作为供品祭祀山神。祭祀时人们还要焚香燃烛,叩拜祈祷,祈求山神保佑。祭毕,将牛肉和鸡肉分给各家各户。

彝族的传统节日——老年节

老年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山塔、龙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除夕日举行。节前,家家户户要杀猪宰鸡,做糯米面、磨豆腐、擀面条、酿白酒等,备好节日食品。节日当天,各家各户纷纷张灯结彩,贴门神和春联,并在院子中心栽一棵枝叶茂盛、高三四米、有三排树枝的松树,名曰“天地棚”。然后在树干上扎:把松毛,将香柱插在松毛上。树下置一供桌,桌上置一碗清水,燃灯作天地神灵位,再摆上腊猪头和煮熟的全鸡等祭品,祭献天地神灵。

彝族的传统节日——白兴诺

白兴诺,彝语为祭山神,云南省富民、武走一带彝族密且人民间节日。分为这期和不记期两种,定期的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日晚上举行。届时每户都要前往村寨中的山神庙前杀鸡祭祀,然后再返回自己家里过除夕。密且人认为在众多的神抵中,山神是最重耍的,祭祀山神是祈求其保佑庄稼丰收、人丁兴旺,狩猎多有收获。如果村寨中发生瘟疫和灾难,还要举行不定期的祭祀。届时全村人宰猪杀羊祭祀,有的家庭还要前往庙中许愿、还愿。

彝族的传统节日——封工具节
封工具节是云南省富民、武定等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晚举行。密且人认为各种家用工具,一年到头为人们服务,十分辛苦,就象人需要休息一样,也应给各种工具安排休息的日子。春节期间,人们都不劳作,工具也应该轻松几天。所以,除夕晚上,各家都要把红符封贴在锄头、镰刀、犁、砍刀,耙、磨、箱、柜、仓、囤、箩、簸、斗和称等用具上,不到开封之际不得动用。直到正月初五那天,人们要开始生产活动了,工具才可启封。



  • 彝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彝族的8个传统节日
    答:1.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这个节日不仅是彝族人民的狂欢节,还是一个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宰杀牛羊,进行祭祀,并相互宴请,享用坨坨肉,共同祈求丰收。火把节为期三天,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后两天则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如摔跤、赛马、斗牛、划船和拔河,最后以一个...
  •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答:彝族的传统节日有拜姑爷 、开新街、祭罗节、巴乌节 、黑井灯会、祭秋架 、赶地母会、叫饭魂、二月七、二月八、拜主会、插花节、祭神树节、祭石神 、马樱花节、叫五谷魂、护山节、搭清节、串会节 、小火把节、鲁止、采药日 、都阳节 、底拉 、祭荞地 、大火把节 、祭稻田、祭族树节、勒苏花街 、拉...
  • 彝族的传统节日
    答: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赛装节、补年节、“打歌”、“换裙”仪式等。1、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
  • 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答:彝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彝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传说的:古时候,彝族在抵御外族的战争中,将火把绑在羊角上,驱赶羊群冲入敌阵,击溃了前来侵犯的敌人。从此人们过火把节是纪念和庆祝战争的胜利。彝族过火把节,要举行摔跤...
  •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都有哪些节日
    答:大家互相敬酒,共庆佳节。3、庆年节: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特别说明:通过以上关于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都有哪些节日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都有哪些节日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 彝族传统节日是什么
    答: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农历新年后的二月初十和十一日庆祝补年节,也称为“麻龙火”。这个节日以祭龙活动最为重要,人们带着食物聚集在一起祭祀,之后共同进餐。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社区聚会。4. “打歌”“打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种歌舞形式,不仅彝族,其他民族如白族和纳西族也有相似的传...
  • 彝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彝族的8个传统节日
    答:3、赛装节,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4、密枝节,密枝节也叫“祭密枝”,彝族民间传统节日。密枝节流行于滇南彝族地区,特别是石林的彝族撒尼人的重要祭祀性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
  •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答:阿扎人十分敬重陪伴自己祖先寻路长途跋涉迁徙的役马,并希望瞒能一直陪伴庄稼,所以每年旧历八月选属马或属鼠日过草马节,红河弥勒东山和西二等地的彝族都有这个节日。5、祭龙节 因地域等原因,各地举行日期不尽相同,但多半在二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举行。祭龙分大祭和小祭,小祭即杀猪宰鸡,...
  •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答: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此外,黔西...
  •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答:麻公巴”领头,按“拉么”(老主人)和“萨南”(开腔人)划定的路线跳铜鼓舞。舞毕,“仰巴”(吹五笙的人)再吹一阵五笙,接着人们就地吃午饭,大家互相敬酒,共庆佳节。3、庆年节: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