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什么——《司马光》听课笔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历史的浪潮中,有一朵浪花,熠熠生辉,他就是司马光,(出示图片)。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看,这么厚的一本《资治通鉴》就是他写的,这可是历代帝王的教科书,在《宋史·司马光传》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位伟大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出示课题。

3.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这是个什么姓?我们在一年级《姓氏歌》中就学到了。

4.一提到司马光,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5.大家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出示课文)  自己读一读,看看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简短、难懂 

小结:中国古代人们写文章时用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二、研读课文。

(一)读准确。

过渡:其实呀,文言文一点也不难,还非常有意思,路老师有秘诀给你们,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的,要读好这篇离我们已经很久远的故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反复诵读,请大家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生字表,也可以问同桌和老师,最少读三遍。

1.自由朗读文言文,指名读课文。

预设1:刚才有个字音有问题大家发现了吗?瓮:后鼻音。

预设2:你真了不起,第一次读古文就能达到这个程度,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字很难读,你发现了没有?(出示拼音),有没有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瓮、迸

2.瓮长什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生:注释

师:你真会学习,借助注释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方法(板贴)    字音问题我们都解决了,相信大家这次能把文章读准确。    齐读(二)读出节奏过渡:刚才大家字音读得很准确,也很整齐,但是都是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速度,我们古文讲究“断句”,原来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一些长句中,根据它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别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把笔拿出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了长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得慢一点,拖音也放长一些,明白吗?

1)师范读 

2)练读: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板贴:读出节奏)

3)指名读

(三)理解课文

1.文章读通顺了,那你读懂了吗?

2.老师刚才读课文没有发现司马光吗?

生:光就是司马光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注释师:看来你学会这种方法了。

小结:文言文很多时候会省略姓氏,只留单字名,这也是文言文的一个特点。这个故事里只有司马光吗?还有哪些人物?在文中圈画出来。

课件中圈画: 群儿  一儿  众  光  儿

2)这一群小孩子在做什么?“戏”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在庭院里玩耍是“戏于庭”,在树林中嬉戏呢?(戏于林)在公园中玩耍呢?(戏于园)引导想象:会玩些什么游戏?玩得怎么样?

师: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呀!

齐读:群儿戏于庭过渡:就在大家玩得正入迷时,突然,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怎么了?

指名答:一个小孩掉进了瓮里。

师:他为什么会掉进去?  登(是拿着梯子一步步登上去的吗?)——爬        他怎么掉进去的?  足跌(脚一滑)        掉进去爬出来就行了啊!    里面都是水,被淹没了。        这个字是淹没,所以读“mo”

师: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一眨眼的功夫哪!所以,这一句你不妨读得快、急。齐读

6.师:这么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生想象。有的......有的......有的......

7.师:所有的人都跑去了吗?

生:没有,司马光砸破了瓮

师: 文中怎么说? ——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砸的洞大不大?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1:水迸(联系上下文)

预设2:借助插图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预设3: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看看课本中的插图。

小结:借助插图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一个重要的方法 (板贴)

师:这么大的瓮砸出了这么大一个洞,他是怎么砸的?——有劲、快(评:情形紧急、做事果断)

师:那这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名

8.水涌出来了,结局皆大欢喜,在场所有的人都长舒一口气:儿——得活——

9.读到这里,司马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聪明、机智、沉稳、冷静(相机板书)回归全文,再读课文

1.指名读

(评价:连你都能背过来,看来文言文难不倒大家)

2.师生合作读:老师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大家都穿越到了千年以前,老师来讲故事,大家说出对应的原文。

3.对比文章:同样的一个故事,文言文仅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的内容讲具体了,看来古人的语言非常的精炼。

(五)以文代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解文言文的三种方法,还知道了文言文的特点,认识了一个勇敢、冷静、沉稳的司马光,真是太有收获了,像这样有趣的文言文还有很多,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孔融让梨》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读出节奏          众  弃去            聪明

借助注释          光  持石击瓮          机智

借助插图                                  沉稳   

。。。。。。。。。。。。。。。。。。。

罗才军授课实录

                一、通读课文,感知文言

师:请你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感觉读一读司马光,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我建议大家语速可以读得慢一些,但是要字字清晰,句句响亮。书声琅琅地让我听到,至少读三遍。自己读自己的。

生读。

师:谁愿意给大家来读一读《司马光》?

生读。

师:读得不错。字正腔圆。谁再来读?

生读。

师:不错,几个比较难读的词都读得很准确。

生读。

师:真好。读得干干净净。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

师:很好。文言文首先是读,能读得字正腔圆,字字响亮。这非常不错。

              二、理读课文,了解文意

师:读懂一句,也绝不嫌少。来,我们一句一句来。群儿戏于庭。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一群孩子在庭院里面玩耍。

师:同意吗?你怎么知道“戏”就是玩耍?

生:因为嬉戏嘛。

师:她用了什么方法来读懂这个“戏”?

生:把它带到一个词语里。

师:很好。在文言文的学习阅读当中,我们可以在不理解这个字的时候给它带到一个词语里。组个词,就能理解。戏就是嬉戏。戏于庭就是在庭院里嬉戏。庭是庭院,课文里说得很清楚,哪里说的?

生:注释2里标着庭是庭院的意思。

师:所以,古诗下面往往有什么?

生:注释。

师:有注释,我们要学着借助注释。很好。仅仅这一句,我们学会阅读文言的两种方法。(板书:组词、借助注释)接着谁来?

生:一儿登瓮的意思是,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瓷器里。瓮就是口小肚大的瓷器。

师:这是从哪里知道的?(注释)

师:直接说,哪个陶器是什么?瓮。我问问你,一儿登瓮里面哪里有不小心?有吗?(没有)她为什么加不小心?

生:因为她以为那个小孩是不小心掉进去的。

师:我们自己感觉的对不对?但他还没有不小心,还没有掉进去呢。你说?

生:足跌没水中。说明他不小心掉进了水里。

师:很危险,哪个字说明很危险?

生:跌。

生:没。没说明水已经淹过他的头顶了。

师: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得连起来解释。连起来,谁来说?

生:一个小孩爬到瓮上,不小心跌入水中,水没过了他的头顶。

师:不小心课文中有吗?没有。我们为什么会加上去?

生:这是我们的感觉。

师: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借助注释,还有根据自己的感觉,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体验来理解。(板书:联系生活经验)众皆弃去。谁来说?

生:所有的小孩都走了。

师:哪个字是所有的小孩?

生:众皆。

生:皆。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注释。

师:注释里面说得很清楚,皆是全都的意思。还是要借助注释。小孩们都弃去,谁知道弃去?

生:逃走。

师:哪个是逃走?(弃去。)不准确。

生:弃代表逃走。

生:去是走开的意思。

师:还是逃走了。害怕地逃走了,就是弃。那么“去”呢?你想象一下,你的同伴,一个小孩掉进水里了,你们拍拍屁股,赶紧走了。赶紧跑啊,让他去吧。

生:我觉得去是回家的意思,回家告诉大人。

师:所以,弃是弃。去是去。弃是哪种小孩儿的?哎呀,看到有人掉进水里,心里很着急很害怕,赶紧逃。还有一类小孩儿,干嘛去啦?告诉大人去了。一群小孩都跑开了,有的——

生:有的告诉大人去了,有的因为害怕而逃跑了。

师:是的,这叫众皆弃去。这时候谁还留着。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司马光拿着一块石头把瓮打破一个洞,水都流出来了。

师:司马光拿着一块石头把缸砸破,哪个是把缸砸破?

生:破之。

师:持石击瓮破之。这里面有两个瓮。一个瓮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了,另一个瓮化了妆,易了容的。是哪个字?

生:之。

师:前面那个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后面那个破之其实破的是什么?也是瓮。但是这个瓮化了妆了。所以我们中国的文言文有很多“之”。好,水流出来了,小孩儿得救了。

师:所以,我们阅读文言文有几种方法:一种可以借助组词,一种可以借助注释,还有一种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来读读《司马光》。

            三、悟读课文,积淀语感

师:课文中写到很多关于人的,第一句就有,哪个是?

生:群儿。

师:继续往下读,边读边圈出写人的那些词汇。

生:一儿、众、光、儿

师:所以在中国古代,姓可以做称呼,名也可以做称呼,直接叫他光。把写人的词汇一个一个往下找,一句一句往下读。

生读。

师:其中哪两个词汇说的是同一个人?

生:一儿、儿

师:还剩下两个词,群儿、众是一个意思,都是形容——

生:都是形容一大群孩子。

师:这两个词哪个形容的人更多?

生:群儿多。众少了一个掉进去瓮里的小孩。

师:你有发现,但是还不够准确。

生:群儿人更多。司马光留在那里了,众里面也不包括司马光。

师:群儿包括了司马光和小儿。众不包括他们。同样是小孩儿,你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对比。有弃的、有去的,但唯独有一个人既不弃又不去。他是谁?(光。)由此你发现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聪明的。智勇双全。

师:众皆弃去,而他做了什么?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这样的话来说一说司马光。

生:司马光真乃智勇双全之人也,只因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嗯,会说话。真好。

我想问一问,他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只是因为他留下来砸缸的举动吗?琢磨琢磨。当其他小孩着急地去找大人,他们想让大人干什么?

生:去救小孩儿。

师:怎么救?

生:把他捞出来。

师:这是大家都有的想法。把他捞上来,让他离开水。但是司马光不是这么想的,他没有想着把他捞出来,而是想了一个另外的方式——

生:让水离开他。他想着把瓮砸破,让水流出来。

生:让水离开那个小孩儿。

师:所以你看司马光不止是机智勇敢、不止是沉着冷静,而是他的想法——

生:与别人不同。

师:所以司马光真乃——

生:司马光真乃想法独特之人也

师: 这是我们认识的司马光。尽管文章很短,但我们从这个故事里面不仅读到了他的勇敢他的机智,而且发现他的思维方式、思想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一起带着这样的想法读一读《司马光》。

四、熟读课文,积淀语感

师:司马光的故事流传了很久很久了,有的是动画片里看到的,有的是奶奶那里听到的,有的是在历史书里看到的。老师却找到了这样的方式:出示图片,一起读。

师:看着这三幅图,读一读这三幅图表达的内容。现在请你回忆这三幅插图,一张一张往下看,往下记,(师读课文)现在能和老师一起看着课文,把这个司马光记下来吗?

生看插图,背诵。

                          听课后记

一、 建议年轻教师使用板块式备课,这样便于能够理清板块间的层级和逻辑关系。分清重点,规划时间,预设生成的后面要预设教师评价,借以规范教师课堂语言。

二、教文言文方法

文言文的方法两个老师都有重视,但是他们总结出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其中, 第一位老师使用的方法和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没有差别,都是借助插图和注释,所以在这篇课文上,学生掌握的方法并没有扩充。

同样落实方法,罗才军老师补充了组词的方法以外,还加入了联系生活实际,仔细思考联系生活实际生成的内容,”不小心”,其实是在交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就是对文言文的一些内容进行补白,也是完成课后题——讲讲这个故事的技巧点拨。

三、教文言文现象

教《司马光》,一定要教“人”,这叫落实文言文现象一字多义,且还要教出这些“人”的不同,这是要落实人文。

这个小文言文,共有多少人?一是司马光,一是没在瓮中的小儿,一是那群跑走的一群小儿(那群小儿跑走了,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害怕的跑到另外地方玩了,一类是跑着找大人了)不应该简单处理为所有的孩子都跑了就司马光懂得救人。其中,群儿、众是难点,只有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区别,才真正读懂了这篇文言文。

四、教思维过程

司马光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并不是司马光的人性光辉,要学习的是司马光的思维方式。司马光的智慧具体表现在

其他孩子救人的方式是惯性思维——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的思维方式——让水离开人,这是我们着力要引导的。

五、教背诵方法

背诵是要课内落实的,罗老师这样处理

1.借助邮票,强化熟读(图文并照);

2.借助插图,巩固背诵(培养文言语感,只有熟读成诵)。

  • 文言文司马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他出生于今山西省夏县,自称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考中进士,后逐渐晋升,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在宋神宗时期,他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离职,长达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三篇
    答: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篇三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
  • 20201227《司马光》教学设计
    答:《司马光》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全文30个字。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中的一则小故事。故事讲的就是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但和民间流传的《司马光砸缸》故事所不同的是,这一篇课文是文言文。 这是统编教材选编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此之前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第一篇文言文是《杨氏之子》...
  • 《司马光》教学策略
    答:      《司马光》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讲明白了。这正是引导孩子把一件事简单地讲明白的好教材。怎样体现呢?“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当然还得注意“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区别。所以强化的是“自己的话”,这就...
  • 文言文教什么
    答:3. 深化。就《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来说,题目就隐藏概括了文章的信息,但是就题目还可以展开很多提问:砸缸的是谁?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砸缸?通过题目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就对文章的理解做了深化。4. 分离。分离讲的就是对文言文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的理解,比如...
  • 文言文司马光
    答:1. 司马光文言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宋史》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
  • 司马光文言文如何上
    答:4. 文言文司马光 其中添加了一些内容。但把你那篇文章译全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
  • 文言文《司马光》怎么停顿
    答: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
  • 三年级文言文司马光评课
    答: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的语言是文言,比较凝练,刚读起来觉得很难明白其意思,只看注释,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我们学的其他课文描写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 望采纳谢谢。 4.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巜家是什么》评课 《家是什么》一文通过两个...
  • 小学文言文司马光
    答:J. 先一书遗操,诈云欲降。(司马光《赤壁之战》) K.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赤壁之战》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5.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姓名 1、《夸父逐日》选自《 史记》,是一篇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字》,是一篇民间传说.2、《木兰诗》是 (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