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爆发,曹丕为什么不出兵攻吴或者灭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就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来看,东吴和蜀汉还是要结成联盟才能共同抵抗曹魏,所以如何瓦解他们这个联盟对于曹丕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后夷陵之战爆发对于曹丕来说应该是个绝好的机会,他完全可以选择联吴抗蜀,或者联蜀抗吴,但他并没有行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当时有人建议曹丕帮助蜀国攻打东吴,但曹丕拒绝了,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其中的原因,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之后,刘备为夺回荆州,于黄初二年(221年)率兵向东吴进军,夷陵之战爆发。值此之时,刘晔建议曹丕趁机攻打建业,和蜀汉瓜分东吴,但曹丕并未采纳。看起来,曹丕似乎错失了一次良机,实际上并非如此,曹丕之所以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是由于当时情况太过复杂,对于曹魏来说并非出兵之良机。

刘晔提出建议的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关羽与曹魏在襄樊交战自己,派兵袭取荆州,关羽被擒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于该年正月病逝,其子曹丕即位魏王。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曹丕篡汉称帝,是为魏文帝,汉朝至此灭亡。

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国号汉,属地传言汉献帝已经去世,于是刘备为汉献帝举行丧礼,尊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同年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数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得知刘备来攻,于是遣使求和,但被刘备拒绝。同年,刘备攻破东吴巫口和姊归两地。

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表示自己将出兵迎敌,并向曹魏称臣,侍中刘晔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臣,因而建议曹丕趁机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但这个建议被曹丕拒绝。

曹丕为何不趁机进攻东吴

对于曹丕拒绝刘晔的建议,大部分人认为曹丕乃是错失良机,不过,曹丕可能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原因之后,才放弃了出兵的计划。以当时的情况来讲,对于曹魏出兵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帝并存,曹丕不太可能和刘备联手。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此时的天下相当于拥有两个皇帝,而且双方都称呼对方为反贼,曹丕由于禅位应为正统,但刘备却拥有汉室宗亲的身份,而且以汉室继承人的身份自居,如果没记错,这种现象在三国之前是从未出现过的。这种情况下,曹丕根本不太可能与刘备联手进攻东吴。

2、东吴主动臣服,曹魏无出兵理由。早在曹操尚在时,孙权便已经向曹操称臣,曹丕继位之后孙权依然主动称臣。在两帝并存的情况下,孙权的态度本就很重要,孙权能够主动称臣,曹丕自然是极为高兴的,这种情况下,在敌人进攻自己臣子的时候,自己不去帮忙,反倒进攻臣子,非但于理不合,且师出无名。

3、曹魏内部不稳,曹丕不敢贸然出兵。曹丕刚刚篡汉不久,内部本就不稳,而他在军方又素无威望,要他贸然出兵,显然不太可能。曹魏内部矛盾本就比较严重,在曹操刚刚去世之后,许多矛盾便迅速冒出水面,正如《晋书·宣帝纪》所载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臧霸所部和青州兵擅自离去便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直到将军内主要骨干全部替换成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曹丕这才等于坐稳了位置。

4、军力调动困难,应对时间有限。从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曹军主力便来回折返于孙权和马超两线,尤其是汉中之战后,曹魏主力便一直驻扎在陈仓、长安一线,曹操发丧之后夏侯尚又带着中原之兵护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安葬,曹丕就算想要进攻孙权,西兵东调、北师南来,短时间内抽调大军也并不容易,贸然兴兵伐吴显然不太理智。

综上所述,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曹丕贸然出兵伐吴很有可能会将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况中,按兵不动或许会错失一次良机,但坐山观虎斗,寻找最佳时机,却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只是他或许没有料到,夷陵之战会结束得如此之快。



  • 吴蜀夷陵大战,曹魏为何没能及时出手呢?
    答: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刘晔认为孙权请和一是退曹魏之兵,二是借联合曹魏向蜀汉施压。魏国应该乘机伐吴。但是曹丕不听,他认为:帝曰:“人称臣降...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曹丕为何不趁火打劫伐吴国呢
    答:这场战争是刘备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蜀汉势力的转折点,而曹魏的态度和决策,则更加值得深究。曹丕未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伐吴,背后是其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对形势的谨慎评估。虽然从结果来看,这一决策使得曹魏错过了统一天下的大好机会,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信息局限下,曹丕的选择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曹操...
  • 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什么不趁机进攻吴国或者蜀国?
    答:回答: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我们最经常讨论的一本,里面很多人物都有着传奇的故事,其中当初的夷陵之战也让我印象深刻。 夷陵之战是当时刘备对吴国发起的一场战争。当时在一场战争后,曹操势力削弱,刘备势头强劲。而刘备想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一地,孙权趁关羽当时正在与曹军作战的时候,派遣吕蒙偷袭荆州,...
  • 夷陵之战刘备和孙权两方火热开战,当时曹丕为啥不出兵?
    答:有人问:蜀吴夷陵之战,对魏国大有利,为什么曹丕却没有发兵参战呢?这个问题可能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作为曹操优秀的继承人曹丕,如此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是不可能放过的。但是为何刘备和孙权夷陵之战打了这么久,曹丕却迟迟按兵不动呢?下面我们就好好分析分析:首先,夷陵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而...
  • 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曹丕为何没有把握好机会?
    答:(刘备是真英雄)其实是知道的,这就是后来为何曹魏不落井下石的原因,因为面子抹不开,情势不允许,还有就是曹丕魄力不够。下面我们分别看夷陵之战前魏国和东吴的工作。当关羽被杀,荆州全境归属东吴之后,魏国朝堂曾经开会讨论,刘备会不会出兵报仇当时会议情况是这样的。大多数人都说:“蜀小国...
  • 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何不动手呢?
    答:众所周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蜀汉和东吴之间的激烈较量,获利的无疑是虎视眈眈的曹魏。更为关键的是,在蜀汉和东吴的主力集中在夷陵之战时,曹魏不管发兵攻打哪一方,都有望获得较大的战果甚至消灭蜀吴中的一方。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什么不趁机进攻蜀汉或者东吴呢?一 首先,公元221...
  • 夷陵之战爆发,曹丕为什么不出兵攻吴或者灭蜀?
    答: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之后,刘备为夺回荆州,于黄初二年(221年)率兵向东吴进军,夷陵之战爆发。值此之时,刘晔建议曹丕趁机攻打建业,和蜀汉瓜分东吴,但曹丕并未采纳。看起来,曹丕似乎错失了一次良机,实际上并非如此,曹丕之所以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是由于当时情况太过复杂,对于曹魏来说并非出兵之良机...
  •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 曹丕为何不趁机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答:等到夷陵之战结束之后,孙权开始不把曹魏放在眼中,尤其是质子一事,更是提也不提,曹魏这边多次催促,最终等来的却是孙权并不愿意把质子送来,曹丕为此动怒,此事给了曹丕出兵伐吴的理由,毕竟出师有名是古代战争的条件之一。二、蜀远吴近和蜀国难取 相比蜀汉,吴国离曹魏更近,尤其是吴国的都城建业,...
  • 夷陵之战本是魏国南下好时机,为何曹丕会按兵不动?
    答:01、曹魏内部动荡不安在夷陵之战爆发的前一年,曹操去世,同时曹丕继位。在同年的10月份,曹丕又逼迫汉献帝禅位,并且建立了魏国。在曹丕继位之后是需要对朝堂进行清洗的,并且此时的曹丕位置也不是很稳定,如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就会被其他人给拉下来。其次,在曹丕称帝之后,朝中仍然会有一些人是忠于...
  • 曹丕在夷陵之战时本有机会一统,怎么一直没有出手?
    答: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孙权表示支持曹丕,也证实了其正统地位的合法性。如此一来,曹丕自然欣然接受。据《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当刘晔劝说他联蜀攻吴之时,曹丕却回答道:“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当然,曹丕也并非是很好忽悠的。他之所以在战前不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