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写的是做人之道,还是单纯的佛道之争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西游记》故事里,作者借唐僧和猪八戒之口,明确告诉世人,佛教的和尚与道教的道士,都是修行之人,都是行善劝善之辈,只是衣冠不同罢了。

  《西游记》故事里,太上老君与西天佛祖都是玉皇大帝的臣子,在作者笔下,人王律法才是从古至今最大的势力,任你有通天的本领,也得遵守,谁也不得违抗。



  《西游记》故事里,车迟国一站,作者借孙悟空之口,明明白白晓谕世人,想要国家昌盛,社会稳定,佛、道、儒,缺一不可,不可偏颇,能为我所用的,都是好的。

  有人说,就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而言,贬佛贬道比例差不多,可是电视剧拍出来一看,道家没好人,佛家没恶人。道教起源于中国,佛教起源于印度,拍《西游记》那伙人,是暗喻向西方洋人取经,贬低自我文化。

  有人说,《西游记》是道教著作,里面还提到太上老君到西域“化胡为佛”呢, 清代道教一直鼓吹《西游记》是全真教写的,因为《西游记》里面到处都是道教术语。



  有人说,儒家才是最牛的教派,就好比唐僧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取经,西方的人却问唐僧可是从那东土大唐而来,又说西方行善积德的人,都是为了投生到东土大唐,因为“中土难生”。

  实际上,《西游记》提倡的是《道德经》的道,是天道、大道本身。书中所说的访道求仙的“道”,既不是道教的道,也不是佛教的法,更不是儒家的礼,亦不是明清的心学。

  在悟空学道时,须菩提祖师问悟空想学什么的时候,有一段对话,须菩提祖师告诉孙悟空,“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接着又四批旁门,悄无声息地把“术”、“流”、“静”、“动”四门都批判了一遍。须菩提祖师告诉世人:



  “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不能长生!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静字门中,乃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也似‘窑头土坯’。动门之道,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

  《西游记》故事里,须菩提祖师主张的就是三教合一,他把阴阳家、墨家、医家乃至于儒、释、道三大教全部当成旁门批判了,说这些“道”字门中虽有正果,却不能长生。



  因为,修行乃是修心,与教派并无干系。比如李靖、魏征、关羽本来是儒家人物,在西游世界却都属于道教神仙,知名度十分高。比如西天如来佛祖与南海观音菩萨都是佛教人物,在西游世界却属于天庭的五分五老之一。

  就说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佛教三宝佛法僧,与佛家学说也是同理的。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弘传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被称为和尚,以和为尚,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有何区别呢?佛教的《金刚经》等著作,与《道德经》中的一些段落可谓是如出一辙。总而言之,《西游记》作者并无制造佛道之争的意思。




  有人说,《西游记》很现实,有后台的都没死,没后台的都死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去惹有后台的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这都是因为后人不解其意,看了几段电视剧,就胡猜乱想的结果。

  《西游记》原名《西游释厄传》,正所谓:“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开篇这十四个字,就明明白白告诉世人,这部书,单表东胜神州,说的是孙悟空这个心猿的修心之路,是一部教你做人的著作!有造化的人,才能读懂其中滋味!没造化的人,适得其反,争个不休,都只是些虚名罢了!



我认为这既是做人之道也是佛道之争,因为西游记里写了许多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也写了道家和佛家的争端,所以是两者皆有。

我认为西游记其实是在进行佛道之争,因为整本书其实都是在暗示人们佛教的伟大,反而对道教代表着的天庭进行极致的贬低。

我认为《西游记》中写的应该是佛道之争,因为《西游记》这部作品中基本上写的就是这两家,相对来说在为人上面并没有很明显的说明。

我玉帝皇.41兄弟姐妹

  • 西游记写的是做人之道,还是单纯的佛道之争呢?
    答:《西游记》故事里,作者借唐僧和猪八戒之口,明确告诉世人,佛教的和尚与道教的道士,都是修行之人,都是行善劝善之辈,只是衣冠不同罢了。《西游记》故事里,太上老君与西天佛祖都是玉皇大帝的臣子,在作者笔下,人王律法才是从古至今最大的势力,任你有通天的本领,也得遵守,谁也不得违抗。《西游记...
  •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面写的到底是什么?
    答:佛道本一体,道为佛之基我们常说:“佛修心,道修身,儒修人”,《西游记》就是一部佛修心的神话小说。从孙悟空的出生到历经九九八十一一难,完成西天取经使命,成为斗战胜佛,其实就是以代表心的孙悟空修佛成佛的心路历程。孙悟空作为人心的代表,大概可概括为生心、修心、放心、炼心、定心、渡心...
  • 西游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表达了人战胜自然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宣扬了惩恶扬善...
  • 孙悟空最经典的一句话 :短短14字却道尽为人之道,至今广为流传
    答:已至被师傅误会后,孙悟空仍不离不弃,最后用短短14字道尽为人之道,至今广为流传!孙悟空虽然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但在原著《西游记》中他也有祖籍。小说一开头就写到,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仙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之后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从山顶...
  • 四大名著的启示是什么?
    答:三.三国演义:要懂得生存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玩弄心术,奴颜婢膝,最终是玩火自焚,唾液千古.启示是:立志高远 诚实守信 厚德载物 人和同心 四.西游记:做人要无拘无束,要有的放失.斩妖除魔,责无旁贷.要有信仰,使人不至于没有精神寄托.启示是:人生道路漫长,坎坷\荆棘\挫折,都是人生过程上的磨难...
  • 西游记你认为作者想通过这本书想你告诉我们做人要什?
    答:可是,一部《西游记》通篇只讲一个“心”字。“人心如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很难统一到“佛”的教规中。所以只能教化众生,劝诫百姓。如果都能“安分守己”“顺其自然”,这个世界就安静了,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居心叵测,贪得无厌,甚至贪赃枉法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了,权贵们就失业了。 已赞...
  • 请就<西游记>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
    答:但是《西游记》不是证道书:佛以“空门寂灭”为目标,道以“采炼全真,希图不死”为目的,主张出世,主张无为,“惟知独善一身,以视斯世斯民之得失漠不相关”。《西游记》力写“奋斗”,决非“无为”;力主除妖、利民,决非独善一己之身而置“斯世斯民”之事于不顾。就是“普渡众生”的口号,作者在运用时也是...
  • 西游记:年少看神中年看佛
    答:舍,既是一种做人与处世的哲学,更是一种人生经营管理的艺术。请记住: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一部《西游记》,少年看的是神,中年看的是佛。 当有一天你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也许不再年轻。 但希望你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真心,即使未经西游,而心中...
  • 《西游记》读后感
    答:一说到《西游记》,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它的内容,它毕竟是四大名著之一嘛。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了解它,因为它是我的最爱。 《西游记》主要写了唐三藏、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一起上西天如来佛那儿取真经的事。师徒四人经过了重重磨难,取回了经,唐三藏脱了凡胎。 唐三藏一心向佛,对佛十分忠心,可是,...
  • 《西游记》的至高境界,看懂者寥寥无几
    答: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意思就是: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有人说,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 有人认为,《西游记》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 看似是打妖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