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推理的四大基石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理论,它描述“是什么”而不是“应该如何”;二是社会的高度规律性(使得对社会进行研究成为可能);三是研究对象为总体而非个体;四是社会研究是以变量语言进行组织的,包含了对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为了说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张力,作者比较了四组辩证关系:个案式与通则式解释、归纳与演绎理论、定性与定量资料、抽象研究与应用研究。

社会科学的范式、社会理论的组成。范式是“用来组织我们的观察和推理的基础模型或是参考框架”。如果说范式提供视角,那么理论就在于解释,它指的是“用来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概念(concepts)是建构理论的基本单位,而变量(variables)是某种特别的概念,由多个属性构成。公理(axioms)是理论所依据的基本主张,构成了理论的基础。从公理中可以发展出命题(propositions),是对于来自公理的概念之间关系的描述。从命题出发,可以得到假设(hypotheses),假设能够被检验。

理论和研究是如何结合的?作者通过对演绎和归纳两种模式的解释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演绎模式中,研究被用来检验理论;而在归纳模式中,理论是从研究资料的分析中发展出来的。作者还指出,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理论和研究还有很多不同的关系。例如,理论只是实证研究的背景;引用实证资料来支持理论;用不到理论的民族志研究。

社会研究中的伦理和政治。首先介绍了一些伦理原则,自愿参与、对参与者无害、匿名与保密、研究中不得不进行的“欺骗”以及事后的报告、分析与报告中的坦诚、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其次,作者通过两个研究实例提出了社会研究中有关伦理问题的争议,包括欺骗在研究中是不是可被接受的,实验法中对实验对象造成的伤害是否必要。作者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这显示了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通常是复杂的,模棱两可的。最后,作者指出,社会研究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虽然科学的规范无法迫使科学家放弃个人价值观,但是“科学互为主观性却可以防止科学成为个人偏见的产物”。



第1章“人类研究与科学”通过对何为“真实”的前现代观点、现代观点和后现代观点的探讨,引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在没有办法了解‘真实’的情况下,可以研究人类并解决他们的困难”。

作者认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理论,它描述“是什么”而不是“应该如何”;二是社会的高度规律性(使得对社会进行研究成为可能);三是研究对象为总体而非个体;四是社会研究是以变量语言进行组织的,包含了对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为了说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张力,作者比较了四组辩证关系:个案式与通则式解释、归纳与演绎理论、定性与定量资料、抽象研究与应用研究。

第2章主要介绍了社会科学的范式、社会理论的组成。范式是“用来组织我们的观察和推理的基础模型或是参考框架”。如果说范式提供视角,那么理论就在于解释,它指的是“用来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概念(concepts)是建构理论的基本单位,而变量(variables)是某种特别的概念,由多个属性构成。公理(axioms)是理论所依据的基本主张,构成了理论的基础。从公理中可以发展出命题(propositions),是对于来自公理的概念之间关系的描述。从命题出发,可以得到假设(hypotheses),假设能够被检验。

理论和研究是如何结合的?作者通过对演绎和归纳两种模式的解释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演绎模式中,研究被用来检验理论;而在归纳模式中,理论是从研究资料的分析中发展出来的。作者还指出,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理论和研究还有很多不同的关系。例如,理论只是实证研究的背景;引用实证资料来支持理论;用不到理论的民族志研究。

第3章探讨了社会研究中的伦理和政治。首先介绍了一些伦理原则,自愿参与、对参与者无害、匿名与保密、研究中不得不进行的“欺骗”以及事后的报告、分析与报告中的坦诚、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其次,作者通过两个研究实例提出了社会研究中有关伦理问题的争议,包括欺骗在研究中是不是可被接受的,实验法中对实验对象造成的伤害是否必要。作者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这显示了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通常是复杂的,模棱两可的。最后,作者指出,社会研究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虽然科学的规范无法迫使科学家放弃个人价值观,但是“科学互为主观性却可以防止科学成为个人偏见的产物”。

第二篇:研究的建构

第4章阐述了研究设计的维度和方法。作者首先明确了提出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一个设计完好的问题本身,就包含了它的答案”。如果能够掌握提出有价值的、明确的研究问题的技巧,那么自然能够选取出最好的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设计应当明确研究的目的:探索、描述还是解释,或是几者兼有。需要确定分析单位,但要明确分析单位不等于观察单位,为了达到目的,有时并不直接“观察”分析单位。作者在这里指出了有关分析单位的两个错误推理:区位谬误和简化论。区位谬误指的是在只对群体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错误地得出个体层次上的结论。简化论是用一组特别的、狭窄的概念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研究设计中还要考虑时间维度的问题,是进行截面研究、历时研究,还是近似历时研究。作者具体介绍了三种历时研究:趋势研究、世代研究和专题群体访问。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设计研究计划的过程。从阅读、观察或参与开始,确定研究目的;进行概念化;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方法,操作化;确定研究总体,进行抽样;收集实证资料(观察);处理资料;分析、应用;回顾研究设计。

第5章介绍了概念化、操作化与测量的具体过程。概念化可以赋予概念一个明确的意义,而这个过程由确定指标、维度来完成。概念的定义有真实定义、名义定义和操作定义。只有操作定义精确地规定了如何测量一个概念,也是我们在社会研究中需要明确的。

不过,操作化的过程并没有系统化的过程可以遵循,即在实际研究中,变量是有变异范围的,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需要测量变量的哪些属性以及测量的精确程度。具体操作化中,需要注意确定变量的哪些维度对研究更重要,变量属性的完备性和互斥性。

构成变量的属性代表了不同的测量层次。由低到高排序,分为定类、定序、定距、定比测量(注意辨析定距和定比,定距测量中,0不代表没有,如温度;定比测量中,0就是没有,如收入)。特定的定量分析需要变量满足最低测量层次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自然科学里面,都有一些定理和公理,这是构成这些学科的重要基石,那么在社会学或者人类关系里面也有着一些在某些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一定成立的公理呢

  • 社会学推理的四大基石是什么?
    答:社会学推理的四大基石分别为:概念定义:定义概念是社会学推理的第一步。它是一个精确定义和描述特定概念的过程,以确保在后续的推理过程中,人们对该概念的理解是一致的。变量测量:变量是在社会学研究中被测量和操作的概念。变量测量指的是将变量定义为可操作的实体,并将其测量为数值数据。这样就可以...
  • 社会学推理的四大基石是什么?
    答: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理论,它描述“是什么”而不是“应该如何”;二是社会的高度规律性(使得对社会进行研究成为可能);三是研究对象为总体而非个体;四是社会研究是以变量语言进行组织的,包含了对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了说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张力,作者比较了四组辩证关系...
  • 健康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维护健康四大基石:平衡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健康。
  • 健康生活方式如何正确理解?
    答:在现代日益紧张的生活中,怎样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参照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特色,健康四大基石可归纳如下:合理膳食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指每日饮一袋牛奶,可有效改善我国膳食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现象。“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
  • 理工农医类的内容及分支
    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3.数化类: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 什么是健康
    答: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