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作家协会的发展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内蒙古的发展史

  内蒙古的发展史
  ---------------------------------------------------------------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 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蒙古族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以谋求蒙古族的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蒙古族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乌兰夫等同志为代表的蒙古族先进分子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内蒙古的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歼灭敌军2万余人,缴获战马2万多匹和枪支l万多件,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5月1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蒙古民族的新的历史转折。内蒙古是实行区域自治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内蒙古作协主席是阿尔泰
3月24日,内蒙古作协六届四次全委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协主席阿尔泰受内蒙古作协六届主席团委托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的一年的工作,部署了2008年的重点工作安排。来自自治区直属机关和各盟市的六届作协主席团名誉主席、副主席和六届作协全委委员满都麦、孙丽萌、尚贵荣、纳·乌力吉巴图、策·杰尔嘎拉、白涛、阿拉腾格日勒、孙泉息、马英等20余人出席会议。
代表们认为,工作报告求真务实、振奋人心,并纷纷表示,要在新的一年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届全国文代会、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内蒙古文学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内蒙古作协常务副主席布仁巴雅尔主持会议。内蒙古作协专职副主席田彬宣读了六届作协主席团《关于六届作协全委会委员增补更替的报告》。

1956年12月,内蒙古文学工作者会议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会上宣布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1991年改称内蒙古作家协会)正式成立。选举纳·赛音朝克图为主席。1960年12月召开内蒙古作协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纳·赛音朝克图为主席。1980年召开内蒙古作协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敖德斯尔为主席。1988年12月召开内蒙古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扎拉嘎胡为主席。1998年12月召开内蒙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扎拉嘎胡为主席。2004年12月召开内蒙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阿尔泰为主席。
五十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一支由蒙、汉、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民族作家组成的文学队伍始终保持着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形式,活跃在内蒙古文学战线上。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特别是1949年建国以后,蒙汉各民族文学工作者创作出了一大批赞美伟大祖国、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作品,在全国产生过广泛影响。这些作家中有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韩燕如、安谧、贾漫;小说家有玛拉沁夫、扎拉嘎胡、阿·敖德斯尔、葛尔乐朝克图、杨啸、朋斯克、张长弓、安柯钦夫等。文革前,内蒙古作家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文革后,在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广泛吸纳了现代主义的一些技巧和手法,使现实主义创作更加深广开阔,使内蒙古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近二十多年来,内蒙古作家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更新观念,以开阔的文学视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文学园地里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自治区的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小说家诗人有:冯苓植、乌热尔图、阿云嘎、哈斯乌拉、里快、邓九刚、肖亦农、布和德力格尔、敖·齐达布日、冉平、萨娜;诗人有:阿尔泰、查干、齐·莫日根等。文学评论家有策·杰尔嘎拉、刘文斌、宋生贵等。
内蒙古作家协会成立五十多年来,是不断发现文学新人和不断扶植文学新人的过程。内蒙古作家协会始终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积极认真地开展培养新生力量的工作,将初露头角的青年作家积极推荐到中央文学研究所、鲁迅文学院,或选送到自治区内举办的大专院校文研班学习深造。这种培养方式成为内蒙古独特的培养方式,逐渐被社会各界和文学界所认同。
内蒙古作家协会不定期地召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作家和作品研讨会,以凸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来探讨创作的得失,寻求文学创作普遍规律与地域文学个性相融合的捷径。这种举措对培养我区的民族作家、“三少民族”作家和为繁荣蒙古文文学创作,起了极其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蒙古作协与有关部门、单位经常联合召开各类题材、体裁的作品研讨会或组织作家深入到生活第一线,实践证明,这是繁荣创作的另一条有利途径。
五十多年来,内蒙古作家协会还多次举办蒙汉文创作班、笔会。推荐自治区的一些优秀作品走向全国。经内蒙古作家协会推介,有71位作家和作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占首位。另有10余部作品获全国性的文学大奖。
内蒙古各民族作家始终把深入生活看作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五十多年来,内蒙古各民族作家坚持不懈地深入到农村、牧区、林区和大型工矿企业体验生活或采访采风活动。在东乌珠穆沁旗沙麦苏木等地建立了作家生活基地,并在锡林浩特市建立了内蒙古作协文学创作培训中心。此外,还多次选派作家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全国性采风活动,让作家更多地了解新中国各地风貌,加深对时代的感受和对人民生活的了解,增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957年5月以来,内蒙古作家先后有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巴·布林贝赫、敖德斯尔、扎拉嘎胡、乌热尔图、包明德、阿尔泰、力格登、哈斯乌拉、阿云嘎、冯苓植、贾漫、肖亦农等很多作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蒙古、朝鲜、罗马尼亚、巴基斯坦、日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内蒙古作协也曾组团到蒙古、马来西亚等国家访问。内蒙古作协先后接待过乌拉圭、意大利、蒙古、朝鲜、日本等多国作家。通过国际间的交流,扩大了内蒙古作家和内蒙古文学在世界的影响。
为使内蒙古的文学创作更加活跃,从五十年代至今内蒙古分别组织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学者来内蒙古讲学访问,先后邀请老舍、叶圣陶、曹禺、贺敬之、王蒙、冯牧、张炯、铁凝、陈忠实、叶辛、张贤亮、邵燕祥、从维熙、谢永旺、江曾培、舒婷等百余名作家来内蒙古指导创作。
新时期文学逐步走向市场,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内蒙古作协充分发挥西部地域优势,广开渠道,通过作家深入企业和基层单位,撰写和编辑报告文学、拍电视片等,或举办与企业的联谊活动,促进文企联姻,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以求得社会各界对文学的关注和支持,增强作协的活力。
内蒙古作协还通过拍摄宣传作家的专题片,建立内蒙古文学网站,自办《内蒙古作家》报,举办庆祝建党80周年大型跨区蒙古文诗歌朗诵会,参加抗击“非典”一线采访创作等多项活动,充分展示了内蒙古作协活力和发挥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 内蒙古作家协会的发展历史
    答:1956年12月,内蒙古文学工作者会议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会上宣布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1991年改称内蒙古作家协会)正式成立。选举纳·赛音朝克图为主席。1960年12月召开内蒙古作协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纳·赛音朝克图为主席。1980年召开内蒙古作协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敖德斯尔为主席。1988年12月召开内蒙古作协第...
  • 内蒙古作家协会的历任主席
    答:秘书长:安昕(女)内蒙古作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副主席 名誉主席:(以姓氏笔画为序)巴·布林贝赫 扎拉嘎胡 刘成 杨啸 哈斯乌拉 敖德斯尔 名誉副主席:(以姓氏笔画为序)丁茂 力格登 于富 巴·敖斯尔 冯苓植 布和德力格尔 孟和博彦 莫·阿斯尔贾漫 勒·敖斯尔 中国作家协会历届理事...
  • 纳·赛西雅拉图出生于哪里
    答:1986年,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为他颁发了“三十年来为繁荣和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文学事业做出显著贡献”的荣誉证书。他的一些诗歌还被译成汉文,如《天安门抒情》、《心中的天鹅》、《巴彦罕山》等诗作。著名蒙古族现当代诗人纳·赛音朝克图评论其诗歌创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明快的节奏感”。此外,纳·赛西雅拉图还擅长...
  • 贾漫简介
    答:自1954年起,贾漫在文学领域逐步晋升,先是在内蒙古文联创作室担任创作员,后来成为《草原》月刊的编辑和副主编。他在内蒙古文化局创研室担任副主任,并在内蒙古文联担任副秘书长职务,同时也在内蒙古作家协会中担任副主席。他的专业身份是一名专业的作家,已达到文学创作一级的水平。贾漫的文学创作生涯始于1...
  • 巴图宝音的文学贡献
    答:为了表彰其取得的成绩,内蒙古作家协会于1986年颁发“三十年来为繁荣发展内蒙文学事业做出显著贡献”的荣誉证书;国家民委于1989年授予其“长期从事民族工作”荣誉证书。培养了许多鄂伦春族干部、人才和党员,培养了各族业余作者。创作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叙事诗《勇敢的交通员》1957年获内蒙古文学创作奖;...
  • 博彦的人生经历
    答:他曾先后担任内蒙古文联党组代理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副主席。刚开始,他写歌词,写剧本,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主要写文学评论和理论文章。不但写的多,质量也高,他写的文学评论和理论文章,对当时内蒙古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迪和促进作用。1958年后,他继续写文学评论和理论文章的同时发表...
  • 巴图宝音文学贡献
    答:巴图宝音在文学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他的努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1986年,内蒙古作家协会授予他“三十年来为繁荣发展内蒙文学事业做出显著贡献”的荣誉证书,以表彰他的杰出成就。1989年,国家民委又因其长期在民族工作中的贡献,授予他荣誉证书。巴图宝音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卓有成效,他培养了众多鄂伦春族干部...
  • 内蒙古作家协会的介绍
    答:内蒙古作家协会是党领导下的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学术团体,是为内蒙古各民族作家联络、服务、倡导文学繁荣的机构。现拥有会员1361名(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1名)。
  • 伊德尔夫人物简介
    答:1944年1月19日出生。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人,祖籍内蒙古喀喇沁旗。于1960年参加工作,1963年参军,1981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1987年转业到包头市文联工作。现任包头市文联主席,包头市作家协会主席,《鹿鸣》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包头市政协常委。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当代...
  • 陈清漳作者简介请大家帮帮我。
    答:陈清漳民间文学搜集家,河北人。具体的出生地是在河北省新乐县渔砥村。1944年至1945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又在内蒙古文联工作,并在这里大展宏图,整理有蒙古族英雄史诗《嘎达梅林》(1953),并且是《内蒙文艺》的开创人。幼年辍学,但年少有为 虽然陈清漳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家里的条件原因,被迫辍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