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整理之心肌电生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深入理解心肌细胞的工作原理,首先必须关注的是它们的基础电位——静息电位(RP)。这是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其显著的电位梯度源于细胞内外钾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的差异,以及细胞膜对这两种离子的特异性通透性。值得注意的是,自律心肌细胞的RP具有独特的自动去极化特性,预示着它们的自主节律性。


动作电位的多样性


动作电位(AP)根据细胞类型,可分为快反应细胞(如心室、心房和浦肯野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如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它们的表现各有特色。快反应细胞的AP呈现出五个阶段,而慢反应细胞的去极化过程缓慢,缺乏明显的1期和平台期。心肌细胞的分类主要依据O期去极化速度和4期的自动去极化状态,将它们划分为自律与非自律两种类型。


非自律细胞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迅速,而4期没有自动去极化;相反,慢反应自律细胞的O期去极化相对较慢,但4期存在自动去极化的倾向。慢反应非自律细胞则沿袭了这一模式,O期去极化缓慢,但4期不具备自动去极化的能力。


心脏兴奋性周期的秘密


心肌兴奋性周期的三个阶段——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是心脏节律的关键调控机制。有效不应期分为绝对不应期(钠通道失活)和局部反应期(钠通道部分复活),这是心肌对刺激的最初反应和后续恢复期的划分。相对不应期阶段,细胞的兴奋性下降,容易产生期前兴奋,阈强度有所提高。


超常期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此时细胞的兴奋性高于常态,阈强度降低,为下一次兴奋提供了可能。这样的周期性变化确保了心肌的交替收缩与舒张,避免了强直收缩的发生。有效不应期的长度尤为重要,它决定了心肌在高刺激频率下仅能产生期前收缩,而不会形成持续的收缩状态。


期前收缩与代偿


当发生期前收缩时,心脏会在预期的下一个收缩前提前收缩。代偿间歇是紧随其后的舒张期,此时窦性节律会暂停,直到下一次自然的刺激信号。这种机制确保了心脏的正常节律,防止了心律失常的发生。



  •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整理之心肌电生理
    答:深入理解心肌细胞的工作原理,首先必须关注的是它们的基础电位——静息电位(RP)。这是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其显著的电位梯度源于细胞内外钾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的差异,以及细胞膜对这两种离子的特异性通透性。值得注意的是,自律心肌细胞的RP具有独特的自动去极化特性,预示着它们的自...
  • 应用心理学文科生如何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
    答:我上这门课的时候,就只是书本的,没有想象中的实验,解剖什么的。这个肯定比高中的生物要简单。在我们学校也就三个学分,没有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统计,测量重要和难学的。它里面的知识分的章节蛮多的,课里面的东西不是特别细的,能看懂。因为还和身体有点关系,加上老师为了好讲都会和实际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