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思想评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关于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军国民教育
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他认为"军国民教育者与社会主义背驰",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但他认为当时"强邻交通,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即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用武力自卫,这就要实行军国民教育。就国内而言,为了打破当时国内封建军阀拥兵妄为的局面,就要"行举国皆兵之制","以平均其势力",也要进行军国民教育。后来,他把军事体育发展成为普通体育。他认为体育是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重要环节,他说:"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如果
一个人的身体不健康,精神上也必感痛苦。他要求学生"各就所好,多多运动",以发达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
2、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实利主义教育主要给人以各种普通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进行实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增强国家的财力,这样才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今之世界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且武力之半,亦由财力而孳乳。"同时,他还指出"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甚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他把实利主义教育,当成富国强民、发展国家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
他认为实利主义教育,不仅可以使人学到文化科学知识,还可以便人的思维"臻于细密",例如学习算学,既可以增加知识,又可以便脑力反复运用,使人的思维日趋细密。
3、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认为军事体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虽是"强兵富国"之道,但是,仅有两者还不够,还必须有公民道德教育。
"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日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皆尽于是矣。"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观念。他提倡这种道德观念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相对抗,并企图通过这种公民道德教育使人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改变被封建道德束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提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反封建的重大进步意义 。
4、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教育属于实体世界,是"超轶乎政治的"。他认为世界观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超轶乎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其现象世界间所以为实体世界之障碍者,不外二种意识,一,人我之差别,二,幸福之营求是也。"通过世界观教育,就可以使人破"人我之差别”,泯"幸福之营求",人也就达于最高的精神境界,人生也就变得更有价值。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并认为世界观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这点是值得重视的。当然,他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教育分为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观的基础上的。然而,他的目的是引导人们去追求真理,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这表示了他对当时封建传统教育的否定,具有重大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5、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蔡元培首创。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是引导人从现象世界过渡到实体世界的津梁。他指出,引导人们从现象世界过渡到实体世界不能用"旦旦而聒之"的方式,也不是"枯槁单简之言说"就能实现的。"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
他认为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美育可以陶养憾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

关于 "展个性,尚自然"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主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他说教育者应"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就象农家对待植物那样,"千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为此,他极力反对违反自然、束缚个性的教育。他指责旧教育"是教育者预定一目的,而强受教者以就之;故不间其性质之动静,资束之锐钝,而教之止有一法,能者奖之,不能者罚之。"
为了能"尚自然、展个性",在教学方法上,他重视启发式教学,提倡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他说教书并不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自动的求学。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功课时,再去帮助他。他说"在学校不能单*教科书和教习,讲堂功课固然要紧;自动自习,随时注意自己发见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更为要紧。"他的"展个性、尚自然"的思想是一贯的,他任南洋公学教习时,就提倡"学生自己读书"以展个性。他任北大校长时提出"改良讲义"和"添购书籍"两个计划。提出讲义只列大纲,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教师口授,或自己参考,以期学有心得。

蔡元培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蔡元培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蔡元培对于学生的希望: 一、自己尊重自己。 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 四、有计划的运动。蔡元培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蔡元培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蔡元培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蔡元培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蔡元培、黄炎培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展个性 尚自然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方法上,蔡元培着力提倡自由主义的教育。他认为中国旧教育束缚儿童个性,违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新教育应该是发展儿童个性,尊重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他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他说:“普通教育则象一所房子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小学教员在社会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责任比大总统还大些。”蔡元培主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他说教育者应“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就象农家对待植物那样,“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他极力反对违反自然、束缚个性的教育。

在教学方法上,蔡元培强调学生学习中的“自动”、“自学”和“自觉”。他认为:“学校教育注意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习自动。”他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掌握基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搞注入式,而采用启发式。他说:“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 蔡元培的人物介绍
    答: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人物成就 蔡元培对近代与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一、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
  • 蔡元培简介及他的成就
    答: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悄然离京。5月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于5月13日向政府齐上辞呈,支持蔡元培。1919年6月15日,民国八年蔡元培52岁时,在他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
  • 蔡元培的人物生平
    答:1927年3月28日,蔡元培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主席,对吴稚晖提出的弹劾共产党表示附议,主张“取消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之党籍”。4月2日,蔡元培再次担任主席,蔡元培再次附和吴稚晖关于弹劾共产党的文告,并拿出了《共产党祸党证据及共产党在浙祸党之报告》。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最初两年内,蔡元培在政治上仍然站在蒋介石...
  • 蔡元培的一生是怎样的?
    答:蔡元培以爱国女学校作为革命同志的接洽机关,并提供教员资格给徐锡麟、陶成章、杨笃生、黄兴等革命同志作为革命活动的社会身份。 同年,章太炎出狱,可是邹容却病死狱中。在邹容追悼大会上,蔡元培当众演说,痛诋清廷的暴虐,蔑视人权,听者无不动容。邹容墓前纪念塔落成,蔡元培又作演说,演辞特别警策,陈英士闻而感惜,返里变卖...
  •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介绍
    答:1、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2、1916年至1927年任...
  • 清华大学创始人蔡元培的资料
    答: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
  • 蔡元培的著作
    答:蔡元培的著作主要包括《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哲学大纲》等。蔡元培,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他的著作不仅涵盖了哲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还体现了他对于教育、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在《蔡元培自述》一书中,蔡元培以...
  • 蔡元培是谁
    答: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革命家和政治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和引领者。蔡元培,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他早年就积极投身反清革命,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但他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身份,可能是他作为教育家的身份。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
  • 关于蔡元培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
    答:〔中国〕演说者蔡元培(1868~1940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的学术思想。1931年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著作有《蔡元培哲学论著》、《蔡元培荚学文选》和《蔡元培教育文选》等。
  • 蔡元培在教育上主张什么?
    答:第二,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背景:蔡元培把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经济发展当做富国强兵的手段,他认为除了要有军事实力,武力也更需要财力的支持。但是人民失业,国家贫穷,因此除强兵以外就是要富国。曾经考过一句话:“普通教育应该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第三,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