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有几个儿子?伯邑考和姬考是同一个人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姬昌姓姬,为什么他的大儿子叫伯邑考?

其实在看中国先秦以前的姓氏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儿子不随父亲姓?就像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为什么不姓姬而姓伯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伯邑考是姓姬的。伯邑考姓姬,单名一个考字,按现在人的思维,伯邑考的真名其实是叫“姬考”。这样一说虽然解决了伯邑考的姓氏和名的问题,但是“伯”和“邑”又分别表示什么呢?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先秦时期,人们喜欢用“伯、仲、叔、季、显、惠、雅、幼”来表示兄弟的大小,伯邑考作为周文王姬昌的长子,当然被称为“伯”了。

那么“邑”又表示什么呢?在先秦时期,姬昌作为商朝的一个诸侯王,那么当然有权利分封自己的子孙了,伯邑考的官职就是叫做“邑”。但是这个“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职,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综上所述,伯邑考其实可以简单来解释“姬昌的大儿子叫做姬考,他担任了邑的官职!”这样一解说是不是觉得很好理解了呢?其实先秦时期的名字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名字里面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信息,面对各种奇奇怪怪的先秦名字,不要感觉到很惊讶,只要慢慢地去分析,你就知道他名字所蕴含的意义了。

其实我个人倒是挺喜欢先秦时期的名字的,只不过稍微有点复杂而已,但是它将一个人的信息概括的很全面。有时候光是听见别人的名字,你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

  众所周知,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的哥哥,这两个人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按理来说,他应该被称之为姬考。然而他在众人嘴里的称呼却是“伯邑考”。为什么呢?其实啊,他确实姓姬,他广外人知的这个名字背后是有说法的,目前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伯是他的排行,他是嫡长子,按照古代长幼排列,他在伯位。至于邑,则有两说:一种说法是用“邑”来表明他世子的身份。另一种说法则是他当年被封为“邑”这个官职。伯邑的后面再加上他的名字,故名“伯邑考”。
  伯邑考生于周文王十三岁时,而他的弟弟武王则生于两年后。据记载,其人才貌双全,宽仁敦厚,不仅容颜俊美,还弹得一手好琴。放在现在,就是活脱脱的小鲜肉啊。他是伐纣之战中的第一个牺牲者。他忠孝,替父做人质,他正直,不为妲己所惑。他悲惨,因为妲己谗言被纣王烹杀成肉羹。
网络配图
  伯邑考一生为人正直,但是其一生经历却曲折迷离,充满了悲剧色彩,尤其是死的惨不忍睹,一代孝子,却落得那样的下场!
  我们常接触的封神榜电视剧中,对伯邑考的人生是这样解释的。
  商纣王听信谗言怀疑西伯侯姬昌要造反,他担心王权不稳,就将他召来囚禁在牢里,伯邑考很孝顺,为救他的父亲,亲自携带三样奇珍异宝,千里迢迢前往见纣王,请求把自己作为周国的人质,来换取父王回国。一片孝心感动天地,后来伯邑考在殷商时,被商纣王指派来驾马车。因为他外貌俊秀,又擅长琴艺,在一次出行中被妲己看上,一见钟情。妲己借学习琴艺之名,央求纣王请伯邑考教自己弹琴,一盘算盘打得响,不料却被伯邑考冷冷拒绝并痛骂一顿。在这里笔者要给伯邑考一个大赞,妲己的人品先不论,若论美貌称之为国色天香丝毫不为过,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一系列词语都可以从侧面诠释她的美貌。然而伯邑考就是不为所动,冷冷拒绝,还把她骂了一通。
 美人心眼小,被拒绝了自然不甘心,见他如此不识抬举,恼羞成怒,回身就去找纣王诉苦,反诬伯邑考对她心存异心,看她貌美就借着教她弹琴来轻薄她,简直禽兽不如,又诬陷伯邑考琴声中夹杂着对大王不满的意思,不思悔改,希望大王为她讨回公道。纣王对妲己宠爱至极,听见这个区区质子竟然敢调戏他的爱妃,愤怒不已,当即不疑有他,当然了,按照这位大王的智商也不会怀疑什么。随即就下令烹杀伯邑考!烹人啊,古代的酷刑简直骇人听闻。不过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网络配图
  之后,为了试探西伯侯,纣王下令将熟了的伯邑考制成肉饼,赐予西伯侯,并说:“不是都说姬昌是圣人吗?圣人应该不会吃亲生骨肉做成的肉羹。”姬昌满腔悲愤,却不敢得罪商纣王,忍辱吞声,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只能吃下。纣王笑话他:“谁说你是圣人?吃了你儿子的肉自己还不知道。”通过这件事纣王觉得这样的人,连自己儿子都算不出来,占卜之术也不怎么样,不值得他为他费心思,戏弄了之后就放他回国,此事告一段落。
  传闻西伯侯归来,刚刚踏上周国的土地,就一阵恶心,毕竟吃了亲生儿子的肉,谁不恶心啊。他在一个破庙中张口吐出三只白兔,这几只兔子蹦跳着跑进了宫殿。因为兔子谐音是“吐子”之意,就把自己的儿子吐出来。后来,这三只白兔被认为是他的三魂所化。
 关于兔子的归宿,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女娲娘娘命令将他们带到月宫中,后来也就伴随在嫦娥身边。一种说法是他的三魂被姜子牙封神,永远镇守北极。
网络配图
  那么作为嫡长子的他为什么从未被立过世子?通常的说法是,西伯侯认为长子被救回的希望渺茫,于是舍弃了他,直接立了他的弟弟为世子。后世对周文王这一做法说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周文王没有立伯邑考,是遵循殷朝的礼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伯邑考早早的死了,并不是文王废掉的,而是嫡长子死去之后,继而立的次子。
  伯邑考是《封神演义》中较为完美且悲剧式的人物,他知孝道,懂礼节,心性坚贞,擅长琴艺,形貌俊秀,就是放在如今也绝对是一个出色的人物,他是周王众多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位,却生不逢时,命运悲剧,最终惨淡收场。

姬昌,周文王,有传说文王有百子,但可考的只有17个,分别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召公奭(shì)、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聃季载、郧叔武、毛叔郑、毕公高、郇叔葡、伯廖、虞仲。

伯邑考:姬姓,名考。周文王长子,周武王之兄。“伯”为其排行,“邑”一说是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说是被封为“邑”这个官职(柏杨《帝王之死》),故称“伯邑考”。在文王之前去世,死因不详。

姬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创建者,姬姓,名发,谥号武王,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约前1050年文王死,他继承王位,沿用“受命”年。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

姬昌有99个亲生的儿子,第一百个是收养的,雷震子。

姬昌是周文王,姬发是周武王。

  • 传闻西伯侯姬昌有一百个儿子,他们都是谁呢?
    答:姬昌只有18个儿子。一、姬昌儿子列表:1、伯邑考(姬考):姬昌嫡长子,母太姒,早卒 2、周武王(姬发):即周武王,姬昌嫡次子,母太姒 3、管叔鲜(姬鲜):姬昌嫡三子,母太姒 4、周公旦(姬旦):即周文公,姬昌嫡四子,母太姒 5、蔡叔度(姬度):姬昌嫡五子,母太姒 6、曹叔振铎(姬振铎)...
  • 姬昌有几个儿子?伯邑考和姬考是同一个人吧?
    答:姬昌,周文王,有传说文王有百子,但可考的只有17个,分别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召公奭(shì)、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聃季载、郧叔武、毛叔郑、毕公高、郇叔葡、伯廖、虞仲。伯邑考:姬姓,名考。周文王长子,周武王之兄。“伯”为其排行,“邑”一说是...
  • 姬昌的三个儿子叫什么?其实不止这几个
    答:说道姬昌的三位儿子,他们分别是大儿子姬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伯邑考;二儿子姬发,也就是伐纣的周武王;三儿子姬安。其中成就较大,比较著名的是大儿子伯邑考和二儿子姬昌。大儿子伯邑考是史上记载着有名的大孝子;二儿子便是建立了周朝的开朝之君;而三儿子则是《封神榜》中杜撰出的角色,真实历史...
  • 姬昌有几个儿子
    答:22个。姬昌是周朝奠基者,史称周文王,共有22个儿子,姬昌同其正妻太姒只有10个儿子,这10个孩子就包括,姬考也就是伯邑考,嫡次子姬发,其他妾室生了12个庶子。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
  • 封神榜姬昌两个儿子,为什么二儿子叫姬发,为何长子却叫伯邑考?
    答:周文王姓“姬”,周文王的儿子当然也都姓“姬”。长子伯邑考,姓姬,名考,也叫姬考,“伯”是伯(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的排序,“伯” 或 “孟”为最长,“季”为最幼,伯邑考被封了个官就是“邑”,最后的“考”才是他的“名”,所以他叫伯邑考。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
  • 封神榜中姬昌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不姓姬?
    答:伯邑考,是单名考.他被封了个官就是邑,当时就叫伯邑,因为他叫考,所以是伯邑考 周文王姬昌的三个亲生儿子的全名:大儿子:姬伯邑考 二儿子:周武王姬发 三儿子:姬伯安 此信息来自傅艺伟版<封神榜> 三国里司马“八达”啊 伯 仲 叔 季 显 惠 雅 幼 是姬姓没错.伯夷考.伯是兄帝排名,说明他是...
  • 姬昌的儿子都有谁啊?
    答:这是正史里面的,前几位都出现于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中,姬昌第一百子是雷震子,是养子 长子 伯邑考(姬考):早卒 次子 周武王(姬发)[2] :即周武王 三子 管叔鲜(姬鲜)四子 周公旦(姬旦)[2] :即周文公 五子 蔡叔度(姬度)六子 霍叔处(姬处)七子 郕叔武(姬武)八子 卫康叔(姬封...
  • 姬昌有18个儿子,二儿子叫姬发,为何大儿子叫伯邑考不姓姬呢?
    答:这个其实一个误解,其实大儿子也是姓姬的。伯邑考实际为姬伯邑考,但是后人经常就直接说伯邑考没有管他前面的姬的字。因为伯邑考中的“伯”是他的排行而“邑”是他的官职所以人民就直接称为伯邑考。伯邑考当时想要称为一家之主可是无奈姬昌还活着,所以当儿子的根本不能做主,这也就是说他不能代表一家...
  • 原本姓姬的姬昌为什么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答:喜欢看封神榜的朋友就会知道,西伯侯姬昌有两个著名的儿子,大儿子叫做伯邑考,而二儿子叫做姬发,小说上伯邑考的结局是不幸的,他从小就聪慧贤良,是一名优秀的储君,但是为了营救父亲进入商都朝哥,成为纣王的马夫,却不幸遭到了妲己的陷害,最终被残忍的纣王做成了肉羹,让姬昌喝下。在正史当中,关于...
  • 也曾是商朝的臣子,姬昌的三个儿子分别叫什么?
    答:1、长子是伯邑考,次子是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姬鲜)。2、管叔鲜简介 管叔(?―公元前1039年),姬姓,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管国(今河南郑州)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