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炀帝建造的大运河,是如何成为古代帝国物流工程的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说起隋炀帝,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不怎么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他与周幽王一样是个有名的昏君。但是也有人说,隋炀帝还是有点功劳的,他谥号里面的“炀”字确实是评价有误。总的来说,隋炀帝这个人,不仅废除了连坐、大力推行科举制,而且还建造了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这对于提升古代中国的物流能力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条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海河、黄河五大彼此独立的水系给连通成为了统一的河运网络。

而这条大运河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统一。那么问题来了,这不过是一条人工修建的运河而已,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呢?下面,我们就来学隋炀帝一样下一回扬州,探究一下这条古运河究竟都有着怎样的魅力吧!

隋炀帝杨广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两条非常著名的大运河,它们分别是隋唐大运河和元代时期修建的京杭大运河,不过在扬州,它们有长达125公里的重合。当你在扬州买下一张船票,便可以向数百年前的隋炀帝一样,开启下江南之旅了。当你沿河南下,临近长江的时候,你便会看到河中间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沙洲,一眼看上去的话还有点破败荒凉的感觉。尽管在沙洲上面有一座白墙黄瓦的牌楼,但整体看上去也十分普通。不过,就在这极其普通的牌楼后面,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作四个赤色大字——“瓜州古渡”

对于这四个字,你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并且还会使你回忆起某个诗人。没错,这就是王安石笔下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瓜洲,同时也是陆游笔下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瓜洲。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如此一个不起眼的瓜州渡,为何会引来这些著名诗人的关注呢?

隋朝大运河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再转回到一千多年前的隋朝。当时的扬州就好比是当年的大上海,而这瓜州便相当于是上海港。那些南来北往的货物,都经由大运河运输,而这瓜州就是那时中国最繁忙的物流中转站之一。古人在评价瓜州时,常说这里“每岁漕船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涉之人,往还络绎”。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漕船都在这里经过,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会到这里来了,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其实总的来看的话,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物流工程”。我们知道,在蒸汽机出现之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运输系统便是漕运,也就是水运。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陆路运输主要依靠的是马车,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运输成本非常之高。比如运输的距离为1000公里,粮食的耗损就要超过60%,为何呢?关于这一点,在《孙子兵法》中就有着明确的记载,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我们知道,古代打仗,运粮是件大事,如果战线比较长,出发时带十车粮食,运到前线时就只能给两车,为何呢?因为有四车被运量的人给吃掉了,还得留下四车给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吃。当然了,如果路途比较近的话,所消耗的自然要少一些,不过想要足量运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相比之下的水运就不一样了。为何呢?

隋炀帝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唐朝政府在运送粮食的时候,一般会选择一支30艘大船的船队,只需要一千多人押送就可以运送360万斤大米。但如果换成陆运,我们按一辆马车运送500斤粮食来计算的话,那就得需要7200辆马车才能运送。此外,就算是一辆马车只由两个车夫轮番换班押送,那么光人力就需要14000多人才能完成。当然,这还不计运送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在修完大运河之后,杨广才有了三次出兵辽东,攻打高句丽的强大底气。据记载,当时隋炀帝共动用的人力高达上百万,而这些兵源和军备物资大都来自于江南地区。而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主要依靠的就是大运河运输高效率的特点。

而所成就瓜州度地位的,就是隋炀帝杨广。不过总的来说,在很多人眼中,关于杨广从来都只有一些负面评价,什么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毫不体恤民间疾苦等等。而杨广之所以被称为“隋炀帝”,这实际上是唐朝皇帝给他的称号,这个“炀”字,是残暴的意思。当然了,我们不否认这里面有着一定的政治因素,但无论怎样,这种盖棺定论的评价对于杨广本人来说确实伤害还是很大的。

古代时,很多人都说杨广之所以要修建大运河,其目的就是为了要去江南寻花问柳。但严格来说,这一说法确实没多大的说服力。要知道,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往东南到杭州,往东北则到北京,北京那时候还是边塞,杨广如果只是单纯的去扬州享乐的话,那么为何还要将运河修到边塞去呢?所以这样说来,杨广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前往江南寻花问柳,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那么,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大运河

杨广之所以要修建大运河,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真正的“大一统”

当然了,也许你会说,杨广从父亲杨坚那里继承过来的不就是一个已经实现大一统的国家吗?其实,这种统一只是表象而已。要知道,在隋朝统一之前,中国已经分裂了三百多年。从东汉结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此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统一的感觉是怎样的了。所以等到隋朝统一之后,也只是简单的版图统一,而精神尚未得到统一。所以等到杨广继位之后,他所要考虑的并非是版图统一的问题,而是精神统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广在继位之后,将首都从长安迁到了洛阳。然后以洛阳为中心修建大运河,将杭州之地和北京之地给连接起来。除了形成物流运输系统,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家的分裂问题,从而完成精神上的统一。

可问题是,仅依靠一条大运河就能实现上述这些功能吗?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来看一下这项工程的特点。

隋炀帝杨广——剧照

大运河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巨大的投入。当然,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过好在杨广的老爸懂得勤俭持家,在位时期攒下了不少资本,等到他去世的时候,大隋的国库已经堆满了钱和粮食。而这些钱和粮食足以支撑杨广启动规模如此浩大的工程。

其二便是杨广的强烈动员能力。从杨广策划大运河的修建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国家各级官员和士绅百姓等,数百万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共同来修建这条大运河。

从这两条我们不难看出,隋王朝当时的国家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了,这也很好地展现了杨广个人的领袖魅力。等到大运河竣工之后,杨广便开始了他的“扬州之旅”。当然了,在一些人看来,杨广劳民伤财修建大运河,等到修建完成之后大摆排场的下扬州享乐,只有昏君才会做出这些事情来。

但其实,杨广下江南本身就是一场国家级的公关秀,而浩浩荡荡的船队就是很好的威慑力,那些江南的世家大族则是被公关的对象。在下扬州期间,杨广恩威并施,到了江南以后还设宴款待这些世家大族的领袖代表,互相联络感情,从而很好地做到征服人心,让他们全心全意给隋王朝效力。虽然在隋朝之前,中国也有水路运输,但是那些水路都是分裂出来的独立网络,各种资源和人口只能在一个个独立的小网络里进行交换,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大网络。

大运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广首次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从南到北串联成一个整体,并由此启动了两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从而来促进帝国的统一。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杨广连隋朝的统一都没法继续,大运河所带来的这些作用又有何意义呢?

当然了,我们不否认杨广最后还是被自己的穷兵黩武给弄死了,但实事求是地说,他建造起来的大运河所带来的整合力量无疑是很强大的。即便是在隋朝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往后的各朝代中,大运河的作用都极为突出。隋炀帝动用上百万人力资源,努力疏浚贯通的大运河,不仅打通了中国五大自热水系并将其很好地连接起来,同时它还让扬州成为了古代中国的物流枢纽。此外,大运河作为一个高效的运输系统,同时也是帝国版图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关于这些,隋炀帝杨广功不可没!



  • 浅谈隋炀帝建造的大运河,是如何成为古代帝国物流工程的呢?
    答:不过好在杨广的老爸懂得勤俭持家,在位时期攒下了不少资本,等到他去世的时候,大隋的国库已经堆满了钱和粮食。而这些钱和粮食足以支撑杨广启动规模如此浩大的工程。 其二便是杨广的强烈动员能力。从杨广策划大运河的修建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国家各级官员和士绅百姓等,数百万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共同来修建这条大运河。 从...
  • 隋唐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该运河是如何建造而成的?
    答: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杨广离开都城长安,到洛阳考察。大业元年(605年),他下令进行两项重大工程:一是建设东都洛阳;二是在杰出的工程专家宇文恺的指导下,招募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它主要开辟了同济运河和永济运河。超过200万的民工被用来挖掘连接黄河和淮河的蓟运河。同年,10万名民工被用来疏浚...
  • 隋炀帝如何通过大运河和军事扩张影响历史?
    答:首先,他迁都洛阳并大规模建设东都,开凿了连接五大水系的大运河,这不仅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还使得大运河成为了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对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大运河的开凿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完成,全长2700公里,穿越多个省份和水系,体现了他的魄力与决心。在行政管理上,隋炀帝推行合理政策,...
  •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大运河?大运河有什么经济价值?
    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是: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就是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统一,是隋炀帝有征发几百...
  • 隋炀帝开大运河的根本原因
    答:1、隋炀帝开大运河的根本原因:随朝时江南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能为政治、军事中心的北方提供充足的粮食物资,因而运河的开凿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 繁盛一时的隋朝隋炀帝为什么能通大运河
    答: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广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
  • 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大运河大约从今天的河南省到江苏省,是中国古代最巨大的工程之一,十九世纪铁路运输发达之前,一直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运河的开凿工程极为艰巨,隋炀帝却不顾一切,强课重税,动员全国人力,在短短的六年内完成,好供他游幸江南。当时百姓所受之苦,不下秦始皇时代。隐伏在民间的怨恨极大,最后隋炀帝也...
  •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时间,意义(作用)隋炀帝为什么开通大运河
    答: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另一方面,隋炀帝想南下娱乐。意义: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
  •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答:一、稳定政权根基隋炀帝在继位之后,就选择了修筑大运河。当时的隋炀帝都城在北方,他对于南方的了解不够多,而且控制权也不够多,所以他迫切的需要开辟一条能够连接南北双方的道路,这一条道路就是大运河。南方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印象中的鱼米之乡,不仅风景好,而且物产丰富,是一个全国性质的大粮仓,...
  • 隋朝为什么能完成大运河这样大的工程
    答:因为是举国兴建,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并且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