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地貌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地貌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

地貌的不同,土壤所受外力因素也不同。如谷地的土壤主要受水流的影响,流水会不断侵蚀岩石,使其变为细小的沙石,在经过流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逐渐形成河床里的泥沙。如是山坡上的土壤主要受风的作用

1, 地貌形成的营力——内力和外力。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地表。
2, 构造运动形成的地球表面的形态,叫做构造地貌。按照构造地貌的空间尺度,可以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区域构造地貌和局地构造地貌。
3, 岩性对地貌发育有显著影响。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另外,岩石的节理、片理和层理,岩石的可溶性等因素对地貌发育也具有重要影响。
4, 时间因素。在其他相同条件的情况下,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亦会出现不同的地貌形态,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5,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岩石风化、土壤形成、水土保持及生物遗体经过地质作用后形成具有生物活动痕迹的各种地貌景观。
6, 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7,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地貌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 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对美国西南部山区土壤特性的考察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2. 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3. 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阳坡低于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


土壤的形成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1. 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响。如:岩石风化物包括残积物,坡积物;风积物;河流冲积物;黄土状母质。

  2. 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举例)

  3. 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

  4. 地形: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举例)

  5. 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

土壤是在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



(1)山地丘陵区
山地与丘陵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土壤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石质山地一般还有大量岩石露头,影响耕作,因此,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决策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坡度因素,坡度直接决定了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的方式选择,而且也与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密切相关;二是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由于分布具有一定的立体性,类型丰富多样,在土地资源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和山地立体生态经济系统;三是一般山地丘陵地区存在缺水问题,应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治理途径。
(2)平原
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平原区的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平原交通方便,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入较少,也是建设用地的良好场所。平原可分为山前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这些平原又各有其特点。
山前平原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一般是:出山口的扇顶物质较粗,坡度大,到扇的中、下部物质逐渐变细,坡度逐渐变小,面积逐渐变大,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由山前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山前平原一般地面平缓,具有一定的坡降,故地面排水良好,既有丰富的地表水,又有水量丰富、埋藏不深而便于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发展农业的水土条件均较为优越,故常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基地。
冲积平原: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松嫩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由于冲积平原的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故均为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

  • 试述地貌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答: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举例)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地形: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
  • 地貌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
    答:地貌的不同,土壤所受外力因素也不同。如谷地的土壤主要受水流的影响,流水会不断侵蚀岩石,使其变为细小的沙石,在经过流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逐渐形成河床里的泥沙。如是山坡上的土壤主要受风的作用
  • 影响研究区土壤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答:气候条件导致物理风化强烈,地表多为砾石和粉沙,沙尘暴频发。多年冻土普遍存在,影响土壤性质。3. 生物 生物通过生物化学作用改变母质组成和性质,影响土壤理化性状。研究区人口稀少,自然植被占主导,植被分布受水热条件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降水较好地区生长着高寒草甸植被,形成草甸土;北部气候寒...
  • 我要讲地理的地貌与土壤的关系,能帮我想一下吗?
    答:根据道库恰耶夫经典的土壤发生学理论,土壤发生发育受到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生物五大成土因素的影响,因此,地形是影响土壤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地表物质进行再分配,对地表物质接受能量的再分配。对于山地来说,山地地势高,坡度大,切割强烈,水热状况和植被变化较大,因此呈现出...
  • 影响研究区土壤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答:地势高耸与复杂的地貌类型对土壤形成、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山脉走向、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坡向、坡度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它们对大气环流产生重大影响,中小地形的变化对局部气候和小气候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植被与土壤的发育和分布。2.气候 研究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天气寒冷、多变,空气稀薄,日照强...
  • 土壤分别会对地貌,水文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对地貌的影响:土壤侵蚀:土壤的侵蚀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的作用,是风、水和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物质被剥离、输移和沉积的过程,能改变地貌形态,形成沟壑、峡谷等地貌。土壤植被覆盖:土壤的植被覆盖对地貌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植被能够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另一方面,植被的生长也会对地貌形态产生影响...
  • 土壤是万物之源,请试述土壤形成的过程和条件,并解释为何存在土壤的区域...
    答:地形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也有显著影响。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土壤形成过程和类型会有明显差异。山区土壤通常由于地形起伏而具有较好的排水条件,而平原土壤则可能因为排水条件差而出现盐渍化现象。时间因素在土壤形成中也不可忽视。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成千上万年。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土壤的发育程度...
  • 试分别简述气候、地貌、土壤与植被在景观形成中的意义?
    答:气候,地貌,土壤,植被与自然干扰是景观形成的5个自然因素,其各个干扰因素是相对应的。地貌影响着某地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水,营养,污染物和其他物质的数量,从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如坡度,海拔的变化。土壤的分布表现出与气候生物有关的地带性特征,由于成土因素,使生物,气候和地质因素都具有明显的...
  • 自然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答:土壤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和时间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的种类和理化性质限制了土地的利用方向。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土壤的承载力是关键,承载力大的土壤适合作为建筑用地,而承载力小的土壤则需要被清除。3. 地质因素 地质条件对土地利用及其生产力有显著影响。地表的岩性、矿物质组成和...
  • 新乐市土壤成因
    答:1、自然因素:新乐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属于山前冲积洪积扇地带。这种地形地貌使得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受到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较大。此外,气候条件也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新乐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这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和热量条件得以影响土壤形成。2、生物因素:土壤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