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码头文化的历史简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绵延近百公里,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是天然港口。有港口就有码头,水运便利,重庆的码头文化因此逐渐兴起。

自古以来,重庆就因处于两江相汇,而水域通达,从朝天门码头到新建的寸滩集装箱码头,重庆码头一直是长江流域水运往来的要地,早年间重庆的“巴渝十二景”中与码头相关的就有五处之多。

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重庆就因处于两江相汇,而水域通达,从朝天门码头到新建的寸滩集装箱码头,重庆码头一直是长江流域水运往来的要地,早年间重庆的“巴渝十二景”中与码头相关的就有五处之多。

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水深浪平,是天然港口。有港口就有码头,船来人往,成群结队的搬运夫肩挑背扛,喊着响亮的号子。这座城市孕育的独特码头文化久而久之便闻名起来。

清朝巴渝十二景中的"字水宵灯",指的是当时重庆万家灯火的场面,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灯火是来源于船户。当时的重庆到了夜晚,最热闹、灯火通明的就是云集在码头边的这些船只,船上的人家聚在一起,或吃火锅,或聊天、赌博,灯火将长江照得通明,成为最早的“重庆夜景”。

码头文化的起因或许是为了抱团发展,更好地在严苛的环境下生存下去,推杯换盏割头换颈的江湖义气是最初的文化血脉,发展至今的码头文化再历经了工业时期、重庆开埠时期与陪都时期后也有了重新的定义,这个时代的码头已不单单只是交通的一个环节,而成了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平台。

重庆码头的众生百态

重庆的码头上主要活跃着三类人:商贩、纤夫及搬运工。常年生活在码头上的少有富人,大多是贫苦劳力者,条件稍好一点的大概就是码头上的商贩们。码头上有两类商贩,一类是流动小商贩,他们一般是在家做好吃食,用篮子或筐子装好,手挎着、肩挑着到码头上找块空地放下就开卖;还有一类是固定商贩,他们在码头上有固定的店铺,例如茶馆、酒馆、面馆等等。

纤夫是拉纤人的统称,居无定所,常年行走于与重庆通航的大小码头之间。纤夫也分行船纤夫和滩头纤夫,行船纤夫会随船工作,除了拉纤以外,起锚、摇橹、撑篙都是他们的活儿,同时他们必须得熟悉江河里哪里有漩涡,哪里有礁石等。重庆的峡江滩险水急,过滩时需由船上的纤夫下到岸边拉纤,拉纤不仅是力气活儿,也是技术活儿,纤夫之中又分头纤、二纤、三纤……“拣碗”等。

“棒棒军”是重庆的一张名片,他们肩上扛着根一米左右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尼龙绳,走街串巷,沿途揽活,爬坡上坎替人搬运货物,现在“棒棒军”的队伍虽不如前些年庞大,但也还能在市区里看到他们的身影。

“棒棒军”的前身有二,一个是挑水夫,以前重庆市区自来水管网还不完善时,上半城区水源稀缺,需靠人力从长江、嘉陵江挑水,还有一个就是码头上的搬运工。不像现在的货运码头上有集装箱、传送带、大吊车,成吨的货物轻轻松松就顺利装卸;那时的重庆码头上下货物,全靠人力搬运,很多穷人便到码头上当搬运工下苦力挣钱谋生。

搬运工最初是流动分散的,没有组织也没有固定的雇主,被称为“脚夫”,后来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脚夫”们开始一帮一帮的划占地盘,形成了有组织的行帮,什么“西南帮”、“百花帮”、“同运帮”等,都是当时较为有名的行帮。明末清初时,重庆码头的搬运管理权掌握在“王爷会”、“土地会”等神会组织手里,后来“袍哥”帮会代替了神会组织。

“袍哥”帮会在当时的四川地区(包括重庆)势力巨大,不加入“袍哥”,想在社会上混口饭吃都难上加难,据说民国年间,四川地区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年男子都加入了“袍哥”,电视剧《哈儿师长》的人物原型——范绍增就曾加入过“袍哥”,并且辈分甚高。“袍哥”分仁、义、礼、智、信五堂,搬运工属礼字堂口的成员,所以当时想在码头上当搬运工,只有加入“袍哥”才能顺利地揽到活儿。



  • 重庆码头文化的历史简介
    答:自古以来,重庆就因处于两江相汇,而水域通达,从朝天门码头到新建的寸滩集装箱码头,重庆码头一直是长江流域水运往来的要地,早年间重庆的“巴渝十二景”中与码头相关的就有五处之多。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重庆就因处于两江相汇,而水域通达,从朝天门码头到新建的寸滩集装箱码头,重庆码头一直是长江流域...
  • 为什么都说重庆有着厚重的「码头文化」?
    答:“码头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忙的商贸港口。重庆地处长江上游,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南北货物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这里的人们很早就形成了一种以码头为生活中心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码头文化”。“码头文化”...
  • 码头文化是什么意思
    答:码头文化即巴渝文化,它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战争,总...
  • 鎏嘉码头的文化背景
    答:从“莺花渡”到“刘家台”,看上去只是一个地名的变迁,却反映了重庆城市、人文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历程。鎏嘉码头不仅仅是在“修建”码头,也在着力为嘉陵江塑造风景、为重庆人带来时尚生活。所谓的码头文化在此也有了最新的诠释——那就是CBD时代的码头文化。因为码头文化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单一的,也...
  • 重庆码头叫什么名字
    答:2. 朱老大码头的历史 朱老大码头最初建于1957年,当时只有4个泊位,起初仅负责运输重庆和四川的货物。后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在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之一,拥有36个泊位,可同时停泊船只120余艘。3. 朱老大码头的作用 作为重庆市内河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朱老大码头拥有着巨大的物流作用。它不仅...
  • 重庆火锅的来历
    答:大部分人都认为重庆火锅是由码头文化延伸出来的。关于重庆火锅起源众说纷纭,其中大众接受度最高的一个说法便是重庆火锅来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嘉陵江江边的纤夫,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码头文化”。当时,纤夫处于社会最底层,靠出卖自身的劳动力为生。他们不管酷暑还是严寒都在江边拉纤,为了果腹,他们捡拾江边...
  • 为什么许多人说重庆是一个没文化的城市?
    答:回答:首先,我本人非常反对以任何立场出发的地域歧视,不管是那座城市,是否是当地人,都不可以过于贬低一个地方。我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狭隘的看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文化。城市是通过人来分割开来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是突然出现。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意义。 不...
  • 简介 重庆——山城与码头文化兼容并蓄的大都市
    答:有江河就有码头,在码头的吞吐历史中造就了重庆这座城市。这座城是火辣的,重庆的麻辣火锅久负盛名。我们品尝了重庆火锅,难忘那份火辣的记忆,留在唇齿间久久不能消散,让你忍不住思念回味。据说重庆火锅最初起源于朝天门一带,涮的鸭肠、鸭血其实起始于码头工人生活的贫困与忙碌,他们买不起贵重的美食...
  • 重庆码头文化的其他相关
    答:尹明善说,商业文明的重庆就是码头文化的重庆,重庆是一个因码头而生的城市。他说,其实掘之下,重庆特有的巴文化、陪都文化、红岩文化,甚至还有三峡文化中都包含着码头文化的一些因素。尹明善认为,码头上船来船往,码头文化的开创性,本来就有包容吸纳的特征,由此形成了开放文化,重庆开放不排外,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