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妈妈”到“妈”,暗藏4个心理变化,多数家长尚未察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宝宝牙牙学语时,叫出的第一声“妈妈”,对辛苦怀胎十月的母亲而言无异于天籁之音。

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一声声甜蜜的“妈妈”,突然就改了音节,产生了变化。

孩子突然改口,引妈妈心酸落泪

小林最近发现,女儿上了初中之后,明显发生了改变。

从小到大,女儿都特别黏妈妈。

女儿平时在学校里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儿,回来肯定第一个和妈妈分享。她看见什么好吃好玩的,也总是第一个惦记着妈妈。

小林还记得有一年自己过生日,女儿亲手给自己叠了几百只千纸鹤,每一只千纸鹤上都写着:

“我最喜欢妈妈了”。

而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后,小林的心都快暖化了。

可是最近,女儿好像突然变得有些“冷漠”了。

每次放学回家后,女儿总是第一时间把自己关进房间里,等到饭点了才出来。

不仅如此,女儿和小林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

小林有次想要问女儿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刚提了个话头,就被女儿不耐烦地打断了:

“妈,我挺好的,您能别没事儿老问我吗。”

听到这声有些冷淡的“妈”,小林心里“咯噔”一下,第一反应就是孩子烦她了,不愿意亲近她了。

女儿回房后,小林一个人站在原地,回想以前黏在自己身边“妈妈长”“妈妈短”的小不点,再想想刚才对自己不假辞色的大姑娘, 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孩子叫你从“妈妈”变成“妈”,暗藏4个心理变化,家长要引起重视

针对小林女儿的这种情况,有 育儿 专家指出,孩子对父母称呼的改变,背后其实暗藏了4个心理变化,需要家长引起重视。

1、孩子开始在意他人的看法

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发生变化,说明孩子开始在意他人的看法。

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心态开始发生变化。曾经有多黏爸爸妈妈,现在就有多不好意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方面心智逐渐发育完善。

而在中国内敛的文化环境下,向父母直白地表达“爱”和“亲近”,成为了一件很令人害羞的事情。

于是有的孩子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更改了对父母的称呼。

2、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大人带着孩子聚到一起,询问孩子们的年龄和姓名时,总是会先问孩子的家长,而不是直接问孩子。

我有次带儿子一起出门在小区里散步,在路上碰到一个邻居,就停下来和她聊了几句。

儿子不怕生,见人就打招呼,很招邻居喜欢。

即便如此,邻居也是问的我“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而不是直接去问他。

这说明在孩子小的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其他成年人,都把孩子默认为家长的附属,而不是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孩子渐渐长大后,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被人认可,尤其希望被大人视作独立的个体,希望自己能得到平等的对待。

而孩子对父母称呼的改变,就暗藏了这种渴望。

3、亲子之间可能产生隔阂

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发生变化,也可能是因为亲子之间产生了隔阂。

如果父母忽视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仍旧采用让孩子不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就很容易使亲子之间发生摩擦,产生隔阂。

而这个时候,孩子称呼的改变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抗议,是一种对家长表达不满的方式。

4、提醒家长,孩子进入成长新阶段

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发生变化,还意味着孩子已经进入了成长的新阶段。

自我意识觉醒、渴望独立、渴望得到认可、试图反抗父母的决定、在意他人的看法等等,这些都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到了青春期,父母就不能像以前一样,还把孩子当做小朋友来看待了。

新的阶段,家长应如何应对?

1、关注孩子发生的变化

面对孩子成长的新阶段,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关注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孩子进入青春期,将会迎来非常多的“人生第一次”。

而这个时候,父母要及时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2、适当调整教育方式

孩子成长进入新阶段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要做适当改变。

父母教育青少年的方式,和教育幼儿的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拥有自己的想法。

而父母也应该转换视角,用一种平等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交流。

3、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父母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一方面,这样能够让父母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这样也能够拉近亲子关系,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赖。

【 育儿 寄语】

其实,对于父母的称呼,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

在有的地方,“妈”反而是比“妈妈”更亲近的称呼。

因此也有的孩子,对妈妈的称呼会从“妈”变成其他称呼。

无论是哪一种改变,背后都暗含着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变化。

随着孩子不停地长大,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正视和适应这种变化,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以帮助孩子 健康 快乐地成长。

你的孩子平时在家又是怎么叫你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 孩子对你的称呼,从妈妈变成“妈”,暗藏这4个心理变化,别忽视
    答:对于爸爸妈妈称呼的改变往往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步,爸爸妈妈们无需担心。2、 亲子关系的冷淡 3、 孩子身心更成熟 随着孩子的身心更加成熟,孩子会开始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使用叠词称呼妈妈可能会被同龄人打上幼稚的标签。这对于孩子的自尊心来说是不允许的,因此孩子会有意识地选择单字来称呼母亲。
  • 孩子的称呼由“妈妈”变成“妈”,可能暗藏4个心理变化,要重视
    答: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反思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当孩子叫你“妈”, 就应该从权威者的身份转变成“朋友”了。多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谈心,教育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4)亲子间存在隔阂 如果亲子间存在隔阂,或孩子对父母心存不满,称呼时也会刻意表现出不亲近的感觉,直接喊“爸”或...
  • 当孩子对你称呼从“妈妈”变成“妈”,需注意别错过4个心理变化
    答:当孩子对你的称呼从“妈妈”变成了“妈”,说明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识,对父母的依赖变少,是长大成人的第一个标志。2、孩子到了叛逆期 从上述宝妈晓宁女儿的例子中,我们能知道,孩子不再叫妈妈可能是到了青春叛逆期,开始产生逆反心理,不想再跟父母亲近,而这也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之路,父母也不必觉得...
  • 孩子叫“妈妈”和“妈”存在啥区别?隐藏着四大心理变化,要留心
    答:最后一个心理变化是四个心理变化中最特殊、也是最严重的一个。当孩子对母亲的称呼从“妈妈”变成“妈”,很有可能是孩子和母亲之间发生了不愉快,从而产生了隔阂。因为心中有对妈妈的怨气,却不能发泄出来,所以只有通过改变称呼,叫父母时就刻意不那么亲近,故意喊“爸”或者“妈”,以此来表达自己强烈...
  • 从“妈妈”到“妈”,暗藏4个心理变化,多数家长尚未察觉
    答:孩子叫你从“妈妈”变成“妈”,暗藏4个心理变化,家长要引起重视 针对小林女儿的这种情况,有 育儿 专家指出,孩子对父母称呼的改变,背后其实暗藏了4个心理变化,需要家长引起重视。1、孩子开始在意他人的看法 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发生变化,说明孩子开始在意他人的看法。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 称呼从“妈妈”变成“妈”,孩子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变化?
    答:孩子从叫你“妈妈”变成“妈”,可能暗藏这4个心理变化:1、 自我意识的觉醒 自我意识的觉醒往往是孩子们最常见的改口原因,自我意识意味着孩子对自己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在随之发展。孩子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孩子会有意识地想让自己更加独立。对于...
  • 孩子从妈妈到妈意味着什么
    答:1、意味着孩子长大了。第一个心理变化:孩子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小时候孩子管孩子叫“妈妈”,是一种撒娇、依赖。可是等到了上初中后,孩子就会为了避免被同学嘲笑“幼稚、没长大”,大家都习惯于说“我妈怎么怎么样”,孩子听多了之后就习惯了,渐渐也会跟着改口叫“妈”。2、第二个心理变化:孩子...
  • 称呼从“妈妈”到“妈”,背后隐藏孩子的心理变化,值得家长重视_百度...
    答:不知从何时起,原本亲密无间的孩子,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称呼。原来叫“妈妈”,现在却叫起了“妈”。妈妈可能会很失落,觉得孩子好像忽然之间长大了,与孩子之间没有那么亲密了。“妈妈”变成“妈”,难道真的只是孩子长大的表现吗?其实,这种称呼的变化,往往隐藏着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转变,家长就要找到...
  • 从叫“妈妈”到“妈”,孩子背后的心理变化,父母要知道
    答:1、孩子开始想要独立 当孩子对母亲的称呼从亲昵的“妈妈”变成“妈”的时候,这说明孩子想要独立了,不想再什么事情都依赖这妈妈。孩子长大之后,就会萌发出独立的想法,不想要什么事情都受着父母的管教。2、亲子关系出现隔阂 当孩子对妈妈的称呼改变的时候,还有可能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了隔阂。比如,有的...
  • 称呼从“妈妈”变成“妈”引热议,称呼的转变暗示了孩子的哪些心理变化...
    答:很多小孩子出生以后学习到的第1个发音就是妈妈,这个声音也是特别的好听的。当小孩子从呀呀学语变成满地乱跑,其实他们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妈妈这个称呼。很多女孩子在成为了妈妈以后就感觉自己是一个超人,能够完成一切从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当听着她们的小孩在他们的身边喊着他们妈妈的时候,其实女孩子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