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四马回岭庙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01

我的娘家在马回岭镇。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四至初六是马回岭镇赶集的日子,即庙会,我们当地老百姓也叫物资交流。

马回岭庙会始于清朝末年,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在马回岭镇马头村荆林街上有座闲居殿,俗称大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远近朝香者络绎不绝,来庙里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起始是商贩趁机摆摊设点,供应食品、茶点,后发展成交易农副产品、小型农具和日用品。经过百年的历史变迁和沿革,马回岭镇庙会从马头村荆林街转移到马回岭集镇,时间由二月初四一天延续到二月初六三天,由原来传统相邻县乡农副产品交流发展演变成皖、鄂、赣三省周边市县集农具木器、苗木药材、农副产品、工艺日用品、服装百货、汽车家电等产品交易以及美食、游乐、劳务中介等服务交易于一身节日型的商贸服务大集市。

二月初四庙会于我们小镇人而言,是一个跟过年一般重要热闹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都早早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招待回家的儿女以及邻乡邻县来赶庙会的亲朋好友。

庙会于我而言是一个亲切欢喜的日子。每年过年的时候,兄弟姊妹欢聚一堂,年假休完,各自都要离开家的时候,老妈总要嘱咐一句:二月初四你们有空就回来啊。

每逢庙会,无论是小学、中学学校都会放假三天,我们小镇的孩子有吃有玩有疯,个个欢天喜地,如同过年。

02

早早的就翻了日历,真不巧,今年的二月初四刚好是星期二,又回去不了。

想想,还是三年前的一个周末碰巧是二月初四,我毫不犹豫地回去赶了趟庙会。

记得那天,跟老公商量好了早点回去,不然人多,车开不到镇上。尽管早早出发,情况还是大大地出乎我们意料,不但人多,车还特别的多,一条车龙只排到山脚下。我们被迫把车停在了几里路外的山坡上,老公在停车,我没有等他,迫不及待地迈开腿一个劲地往镇上走去。

一路走来,迎着是春风,但是比寒风还要刺骨,吹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我的身边,一波又一波的人潮正喜气洋洋地从不同方向赶来,涌向小镇。

到了镇上,家家户户门口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个临时摊位。四面八方来赶庙会的商贩提前租住在镇上老百姓的家里,他们带来的商品异常丰富,应有尽有,好比是线下淘宝,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汽车和楼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这话一点不夸张。

记得小时候家里如果缺什么,妈妈就一一计划好,等到物资交流 的时候再买,因为有的东西只有交流的时候才买得到,而且也便宜些。

回到家里一看,果然不出所料,坐满了客人,一贯待人热情的老爸老妈正在厨房忙碌着。八十岁的老爸老妈为了招待客人,从几天前就忙开了,但是他们忙得高兴、累得开心,而且每年如此。

我前脚刚刚跨进家门,老公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很兴奋地跟我说:“你猜我看到谁了, 芳芳燕燕她们来了”。“真的,快邀她们一起来家里吃饭。”

我赶紧摞起袖子帮忙做饭,中午满满两桌客人,跟过年一样热闹。吃好饭,我们几个人就出去逛街赶集了。

逛着看着,突然我的双眼被一双冰凉的手紧紧捂住,接着是毫无顾忌的“哈哈哈”一阵开心的大笑声在耳边震动。挣脱那双手,扭头一看,原来是好久没有见过面的儿时玩伴。

逛着看着,时不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又一个久违的同学、朋友,我们都相互惊喜地打量着,热切地交谈着,彼此沉浸在短暂的欢喜中。

逛着看着,总能遇到不少从区里赶集摆摊的经营户们,跟正在忙碌的他们打着招呼,看着他们生意那么好,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毕竟这个季节是生意最清谈的时候,能在庙会上赚上一笔钱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虽说是赶集的日子,平时好久没有见面,没有联系过的同学朋友总会出其不意地来到你的面前,给你意外,是那么亲切,那般开心,好比聚会。

03

今年没有时间回家赶庙会,儿子刚好在实习,单位安排他们送科技下乡。清早,他们一行人伴着蒙蒙细雨出发了。

儿子趁中午吃饭的空隙去家中看望外公外婆。儿子告诉我刚进家门,“浓妆艳抹”的外婆穿着跳舞的艳装正准备出门,匆匆且高兴地告诉儿子:她要去参加演出,上午省长来了,下午市长要来。哈哈,儿子说外婆乐得像个孩子似的。

儿子顺便给我传了一些照片,我也搜集了一些,发出来,让那些忙于工作,身在异地,或者其它原因不能到庙会现场的小伙伴们看看,追寻那童年的乐趣。

近几年,镇党委政府为庙会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努力打造“”文化庙会、平安庙会,温馨庙会“。今年三个入口处都安排了锣鼓队,队员着盛装敲锣打鼓,欢迎四方来客。

镇党委政府牵头搭建了庙会大戏台,有山歌,黄梅戏,采茶戏,文曲戏,戏文戏,戏武戏等精彩节目,三天上演节目一百余个。接连三天每天晚上连放两场电影,让你感受露天电影不一样的美妙。

区农业局组织送科技下乡,为老百姓们答疑解难。他们还带去了优良的蔬菜瓜果种子,易家河的橘子树苗。

现场招聘会,咨询者络绎不绝。呵呵,他们谈得很融洽。

镇上的孩子很幸福哦,书都送到家门口来了,这可是我小时候的奢望!

春耕即将开始,做营养钵的老百姓需要的就是这些工具。

你想买的农活工具,锄头、铲子、柴刀、斧子、镰刀,样样齐全。

看着耙子摆在那儿卖,我们几个人眼睛一亮,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在还会有靶子卖。立马我们说起儿时上山耙松毛时的开心趣事。

相信各种实用性凳子总有一款适合你!

平时用习惯了搓衣板,棒槌,木砧板的人见到了一定会买回家,平时根本买不到。

马回岭镇是苗木大镇,需要买苗木花卉的来小镇准没错。

我那喜欢鸟的老爸每年都会买上一对这样漂亮的小鸟。每当给小鸟喂食的时候,由于手脚迟钝,稍不留意就会飞跑一只,老爸只好将另一只也放飞掉,留下空空的鸟笼。等到来年庙会再买上一对,乐此不疲。

名以食为天,庙会上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自然成了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汽车也来赶集,开一辆回家吧!

你们就是在实体店也没见过这么多这么全的葫芦丝吧。

这个肩挂手拿的小商贩最精明,小本经营,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漂亮的玩具都走不动脚,不买才怪呢。

油糍是我们小时候的美食,只要遇到赶集,就会买上几个解解馋。

小时候,我们就是穿着这种妈妈做的手工单鞋、棉鞋一天天长大,一针一线皆是情。

赶庙会赶的是集赶的是热闹,无论天气多么不好,刮风下雨,甚至下雪都阻挡不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人们。

小镇老百姓无论老幼都有庙会情结,百年庙会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小镇人的记忆。

庙会是伴随小镇人成长的热闹日子,是小镇人追忆美好童年的快乐日子。

对远在他乡的游子是一份美好记忆,是一份温馨回忆,是一份故乡情结。

二月初四庙会,小镇上的儿女常回家看看!

  • 二月初四马回岭庙会
    答:01 我的故乡马回岭镇,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至初六,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活动,始于清朝末年。当时,马回岭镇的马头村荆林街有一座闲居殿,亦称大庙,每年二月初四,朝香者络绎不绝,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贩们开始摆摊设点,提供食品和茶点,随后演变...
  • 二月初四马回岭庙会
    答:马回岭庙会始于清朝末年,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在马回岭镇马头村荆林街上有座闲居殿,俗称大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远近朝香者络绎不绝,来庙里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起始是商贩趁机摆摊设点,供应食品、茶点,后发展成交易农副产品、小型农具和日用品。经过百年的历史变迁和沿革,马回岭镇庙会从马头村荆...
  • 江西九江市有哪个县或镇有赶集的?
    答:九江县马回岭镇有,每年农历二月初四开始,持续三天。我就那地方的,绝对准确。似乎这种赶集(实际是庙会,后来演变为赶集买卖东西)有史一百多年历史。小时候每年都去,直到上了高中就没去过,到现在有八九年没去了。但赶集还有。真的还蛮怀念的!
  • 马回岭镇的介绍
    答:马回岭镇,即马回岭。坐落江西省九江市江州区南端,庐山南麓,东南与星子县泽泉乡为邻;西与德安县高塘乡接壤;北与岷山乡连界。是中国著名的庙会乡镇,马回岭庙会有着13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属丘陵山区,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全镇辖...
  • 马回岭镇的文化底蕴
    答:杨柳村王家冲溶洞(据说是当年朱元璋屯兵之处)。有万亩桃园,十里飘香的桃园胜境,每年3月——4月桃花盛开、十里花海、景色怡人。有九江县唯一的中型水库——马头水库,其水源来自庐山康王谷,集雨面积达32.9平方公里。有延续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马回领庙会——农历二月初四。
  • 九江马回岭庙会时间
    答:马回岭庙会还被列入了九江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整个赣北地区历史最悠久、文化蕴涵最丰富、辐射力最广泛的大型集体性民俗活动。相关传说:相传在马回岭镇马头村荆林街历史上有座闲居殿,俗称大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远近朝香者络绎不绝,来庙里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起始是商贩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