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崧舟老师语文课几点感想与收获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4
1、教师的教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要素,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教学,不要总想着如何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如何能别出新意、追求亮点,过度的渴望出彩、功利化,而偏离了教学核心。王老师的几节课都是紧紧围绕单元核心素养,依托教学策略与单元交流平台为指导来设计。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始就设计找时间节点、划分段落、理清思路。《城南旧事》就出示表格找故事主人公、离别时间、地点、方式,简化概括梳理小说结构。

2、课堂导入要更实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不需要铺垫时就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这几篇几乎都是如此导入,直接读题,走进教学。但如果需要导入,一定是与课文关联紧密,不急不躁,慢慢浸润,使导入不仅在此处做到了铺垫,在后面的教学中又起到了升华作用。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门见山进入文本后对李大钊资料及为人评价的拓展补充,了解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先驱。《爱莲说》开始运用大量的铺垫,让学生读懂每种花的象征意义,为文本理解莲的君子品格做了很好的铺垫。《城南旧事》开始由歌曲《送别》导入,了解词、曲作者,还耐心听完全首歌,谈感受,才走进小说。之所以如此,原因是这首歌在这部小数出现了多次,歌曲所表达的也是小说的感情基调,因此,这样的导入不仅仅起到了激趣导入的作用,更起到了提纲挈领升华主题的作用。

反思:回想我们以往的导入:绞尽脑汁、大肆渲染、看似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实则无病呻吟、多此一举。既浪费宝贵时间,又对后面教学无多大实际意义。

3、教学设计要纵观全局,从大眼着手,针对不同课型不同设计。如《好的故事》因为文中大多词语难懂,就改变以往先读文、再认词的顺序,先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词语意思,再走进课文朗读。《爱莲说》是通过三种花的描述,借物喻人,表达作者的君子品性。王老师就从局部再到全诗,先分别认识三种花,读懂三种花的寓意,再聚焦莲花,识花之特点,再品花之品性,最后引申诗人之君子品格。《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将课文写作顺序、理解字词、课后习题、朗读指导等都巧妙有机融合在一起。《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难文浅教,先简化概括整本书思路,在聚焦人物性格,抓住几次离别,感受影子成长。

4、围绕语文要素,深度挖掘,不蜻蜓点水,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度思考的好习惯。小到一个题目、一个注释,都要提醒学生反复读、仔细看,引导捕捉到更多信息。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让生仔细观察题目,不断追问,从而弄清作者、主人公、写作时间、主人公逝世时间、两人之间关系,引出时代背景等。《红楼春趣》中通过注释,知道文章作者、出处、题材等。

另外,无论时让学生质疑提问题时,还是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时,不急于叫停或只限于听取一种答案,充分听取每一个孩子,深度发问,多维思考,引导孩子打开思维。特别是读句子谈体会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不断追问,反复反问,使孩子的思考更深入,理解更全面。如《红楼春趣》中,宝玉细心看后,看是一个美人风筝,做的精致,一阵欢喜,大声说道:放了他。就反复引导学生通过“仔细、美人、精致、欢喜、大声”等词语,品出宝玉的不同性格。在理解之后的感情朗读时,王老师也能巧妙引导学生一遍遍反复读,多角度读、挑生读、男女、师生对读。。

5、善于运用反向思维,联系生活,对比思考比较,从而更深感受人物的独有品质。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让学生找李大钊的反常表现,即与常人不同的表现,让学生还原人性:一般人怎么做?他是怎么做?从而让李大钊的形象更鲜明。《红楼春趣》中同样,当宝玉没有得到大鱼和螃蟹风筝时,让学生设想别的公子哥会什么反应,从而感受宝玉的善良、随和……

6、教师课堂上要具备幽默的潜质。对学生的错误、课堂插曲不急躁,不批评,巧妙转化,

如:面对不认真听讲、重复别人答案的孩子,教师没有及时打断批评,反而能寻找契机,给孩子契机,提供三种可能让孩子选一选(1、没听清2、觉得他说的不完整想补充、3、觉得很重要想再强调,)孩子选了第二种,老师适时让生给掌声,孩子热泪盈眶,老师讲原因,学生不爱发言,为这次发言鼓掌。还有如《枫桥夜泊》中当出示了几个诗人都共同写到钟声的诗句时,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实则想让生回答,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都要写寒山寺的钟声呢?可当一个孩子说“这钟会不会被敲烂?”这显然是一个很离谱的问题,但老师却幽默的说:啊,你这个担心可能有些多余哈,不过也正说明,你对这个钟是十分挂念、情有独钟哦!不但巧妙化解课堂尴尬,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又引向了主题。

8.教师要博览全书、丰富阅读,善于扩展资料深化主题,才能达到高度,超越文本。要想让你的课堂深深地吸引学生,不仅仅是讲课本上有的,更要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超越课本,深化文本。如《好的故事》中大量背景资料的拓展补充,《红楼春趣》中脂本和程本的认识了解。《爱莲说》中对作者周敦颐事迹的介绍,《城南旧事》后记中作者写这部小数的真正意图等,都需要教师要有丰富的阅读知识储备量和历史文化积淀。

听王老师的语文课,真是——听君一堂课,唤醒十年书!

  • 听王崧舟老师语文课几点感想与收获
    答:1、教师的教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要素,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教学,不要总想着如何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如何能别出新意、追求亮点,过度的渴望出彩、功利化,而偏离了教学核心。王老师的几节课都是紧紧围绕单元核心素养,依托教学策略与单元交流平台为指导来设计。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始就设计找...
  • 【菊言菊语】听王崧舟老师讲课的几点感悟
    答:19日到21日,三天共听王崧舟老师的六节网络课。被他的诗意语文深深折服,王老师不愧是名家,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把握掌控课堂的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和蔼可亲的课堂教态,让听课的学生在轻松舒服中获取了知识,连听课老师也在轻松舒服的状态中,收获颇丰。一,课件制作简约不简单 从《好的...
  • 观王崧舟执教《墨梅》有感
    答:今天上午语文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听了一节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墨梅》。特级教师王崧舟提倡诗意语文课堂,在他的课堂上。妙语连句,金句频出,整个课堂让学生徜徉在诗意的海洋中。教学语言,以及引导语感染力非常强,利于学生想象力,思维发散力的发展。课堂不是老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
  • 听王崧舟《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随笔
    答:尤其是显在策略中说到:落实语文要素一课一得;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三位一得要得得相连王老师从一课一得,得不离境,三位一得,得得相连四点结合案例去解读,整个课程理论与具体课程相结合,让老师们真正了解在自己的教学中要如何准确理解和具体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
  • 聆听王崧舟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答:培养核心素养的显在策略为一课一得、得不离境、三位一得、得得相连。王崧舟老师强调围绕语文要素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得准、学得头、用得活,一课一连,得得相连,就能逐渐形成语文关键能力。      王崧舟老师的分享拨开了我心中的云雾,对统编教材的...
  • 立足语文教学视野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什么读后感
    答:立足语文教学视野《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什么》读后感“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让自己的思考沉下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初次阅读《美在此处》时,我就对这句话印象深刻。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以逻辑支撑的理科学科,它更多的取决于教师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因此想要获得正确的教学方向,...
  • 王崧舟老师《荷花》听课反思
    答:让我生发出一种“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的感慨,王崧舟老师的课听起来很过瘾,除了这种感官上直接给人的享受之外,他的课堂评价语言及教学智慧总能引人深思,我知道王崧舟老师是一个阅读量很大的人,之所以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徜徉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上,是基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
  • 步不停步,处于高处寻高处——观王崧舟《爱上语文》有感
    答:” 听师一席话,唤醒十年书,也重新唤醒了我对语文的热爱和激情。回到家后,我便迫不及待为自己列了学习计划和清单,然而总是各种繁杂的事情总让每一次的学习都有始无终,只能断断续续、零零星星地学习,至今虽并未读完,但已收获颇多。说起语文,一篇篇传诵千年的名作,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词,承载...
  • 王崧舟的“爱上语文”带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答:王崧舟老师认为学语文学的是文化,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语言文字背后所存在的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蕴。这个观念我很赞同,但是他把大雁这个意象的学习放在这一课里我觉得有待商榷。 王崧舟老师在秋天这一课里边增加了大雁这个意向的学习内容。他的目标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语言文字背后所存在的几千年积...
  • 【因师音思】细微之处也动人——观王崧舟课例有感
    答:近日有幸通过网络公益课堂,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几节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城南旧事》《红楼春趣》《枫桥夜泊》《爱莲说》《好的故事》,可以说堂堂课都设计巧妙,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美的熏陶中得到提升。而我,也从另一个角度,从那些点点的细节中,再一次感受到王老师的教学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