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的思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中海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李玉艳
(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摘要 地质资料汇集着在各种地质工作中形成的纸电介质及岩心、岩屑等海量信息资源及其载体。进行地质资料汇交,开发利用好其信息财富,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将通过中海油近年来地质资料汇交的情况,介绍汇交管理工作建设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资料汇交 纸介质 电子介质
0 前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是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资料利用者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所属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具有形成成本昂贵、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应用范围广泛、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巨大、可重复利用等诸多特点。对一个国家而言,保管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进行地质资料汇交,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并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仅可避免日后重复的工作和投资,亦可显著提高当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既有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也更有利于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并且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而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按国家相关要求及时进行地质资料的汇交。
本文将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年来完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应用、硬件设施投入与资料开发利用等方面,浅谈中海油在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建设取得的进展及其成果,并通过分析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中海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资料管理和资料汇交手段也随之发展并更加现代化。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更新管理理念,以适应新时期的地质资料汇交要求,这也要求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要不断更新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以便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利用好现有地质资料成果。
1.1 汇交管理制度建设
目前,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现行依据是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2003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以及《油气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汇交细则》(国土资发〔2007〕237号)和《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2〕24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依据上述管理条例和工作规则,并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开发技术档案管理规定》以及《关于海洋石油科技档案资料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结合中海油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制定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地质资料管理规定(试行)》,对中海油地质资料所有权、资料汇交范围、地质资料的披露、出售与交换、资料汇交管理职责与分工、资料汇交程序与汇交时限和资料汇交要求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划分。规定指明中海油勘探地质资料所有权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授权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负责中国近海所辖矿区以及海外油气勘探区块勘探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实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各分公司分级负责的原则。地质资料汇交实行“分区实施、集中管理、统一汇交”的汇交原则。适用对象范围包括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内部的地质资料上交管理和向国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地质资料汇交职责、汇交范围和具体汇交要求,做好中海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于2012年特制定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细则》,此细则明确规定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及各分公司和研究总院的地质资料汇交的职责分工、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和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年报等各项工作要求(表1)。特别明确了资料受托保管单位制作汇交项目须经研究总院检查验收合格后统一汇交的管理制度。依据这些具体要求、工作细则和格式要求等,在成果地质资料制作、装订和质量检查以及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等具体工作流程中就有了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

表1 中海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职责分工表

1.2人才队伍建设
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要求其具有扎实的科技理论知识,特别是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技能。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要求,就要摒弃过去落后的资料档案管理观念,与时俱进,重视资料管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总公司要求,中海油各级受托单位均成立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项目组。为更加切实有效提高资料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好中海油的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所有地质资料管理人员除每年积极参加国土资源部和全国地质资料馆举办的理论技术培训外,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每年也在海油系统内部,不定期举办地质资料管理培训班和技术交流会议,宣讲地质资料管理相关条例,培养职业道德和标准化意识,总结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情况和要求,汇总各分公司在资料汇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统一认识,严格要求。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系统内外的技术交流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软件以及委托保管软件的培训等举措,使整个中海油系统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资料汇交的成果质量、人员素质也不断得到提升。目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已占到整个中海油地质资料管理队伍的90%以上。所有地质资料汇交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并能使用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资料汇集统计及资料汇交工作。
1.3 新技术应用
地质资料类型复杂,门类众多。既包括探井地质成果报告、油气成果报告和储量报告等成果地质资料,也包括各类勘探的原始数据、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报告等原始地质资料,还包括与成果地质资料相符的探井钻井取心、岩屑等实物地质资料。汇集着在各种地质工作中形成的纸介质、电子介质、岩心、岩屑等以文字、图像、声音和矿物质等形式记录的海量信息资源及其载体。其整理汇总工作烦琐,劳动强度大,重复劳动多。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具有友好操作界面的信息管理平台来管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海量地质资料。这样才能发挥计算机的现代化管理优势,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资料汇交周期,提升资料汇交质量,及时方便地解决地质资料汇交中出现的问题。为满足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中海油各级资料汇交单位均统一安装并使用《成果地质资料制作浏览系统V2.2》制作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项目,生成统一的汇交清单便于汇交;使用《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V1.1》实施对汇交矿权的下发以及原始、实物资料的入库汇交统计等;还安装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V2.0》将汇交矿权的成果、原始和实物资料数量信息及时上传至国土资源部以便进行汇交凭证的发放;并使用《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信息报送系统》对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年报进行报送汇交等。同时,也及时对汇交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更新。这些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使用,使得地质资料成果的形成、利用和开发、公共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与现代化办公体系有效衔接起来。提高了地质资料的整理汇总的效率、资料汇交的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满足了国家标准化的相关要求。
1.4 硬件设施建设
中海油在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先进管理理念和新技术引进与发展等软实力加强的同时,也重视地质资料保存保管和维护保障等硬件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地质资料保存设施建设及保管和维护条件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资料档案库房、资料借阅利用和管理办公三分开。各级受托保管单位库房建设均符合各类地质资料保管要求。所有库房全部配备了齐全的安防、环境控制等设施,满足档案库房的“八防”要求。为满足未来几年对地质资料的保管和维护要求,仅 2013年度新增岩屑库房面积就达1500m2。并对已有库房进行了改造,面积达2300m2。中海油地质资料库房总面积现已达17000千多平方米。其中,成果资料库房面积3000 多平方米,原始资料库房面积近6000 平方米,实物资料库房面积近8000平方米。同时,自主研发岩心扫描仪1台,便携式岩屑扫描仪1台。随着便携式岩屑扫描仪的研发成功,实现了岩屑在井场的现场图像采集。提升了岩屑图像的采集质量和采集的及时性。目前,使用的实物采集仪器包括岩心扫描仪、岩屑扫描仪、便携式岩屑扫描仪、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岩心切割机、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等。使用的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台式电脑总计近百台。其他外设设备包括磁带机、普通复印机、普通扫描仪和打印机若干台。资料库房专用设备包括升降平台、叉车、专用空调、灭火器、除湿机等。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中海油地质资料成果的形成、保存和维护、资料的管理和汇交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成果应用及社会服务
中海油自2004年开展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以来,经全体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已完成78个矿区共415口井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取得国土资源部发放的资料汇交凭证89个。自2010年起开始进行油气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4家分公司全部通过国土资源部的检查验收取得地质资料委托保管资格。已完成78个矿区的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入库汇交工作。同时,中海油也不断加大信息共享服务网站数据的更新力度。目前,在线资料目录已做到了与馆藏成果地质资料入库同步。表2所示为截至2013年底已向国家完成的资料汇交情况统计,表3则为截至2013年底地质资料利用情况统计。近几年,地质资料成果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譬如,为国家重大专项“南海北部深水区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与评价”项目提供62口井的曲线、28口井的分层数据、301件电子文档资料;为“ENI公司申请利用2012公开招标区块50/34资料”项目提供LT35-1-1、YC8-1-1、YC8-2-1、YC14-1-1、YC7-4-1、YING6井地质成果资料共186份;为“壳牌公司申请利用62/02合同区外LD22-1-7井资料”项目提供LD22-1-7井井地、井化、钻完井总结报告、井场调查(定位)报告共115份等。成果利用事例不胜枚举。
这些成果不仅在油气勘探开发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为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今后开展地质资料的其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表2 地质资料汇交情况统计表(截至2013年底)


表3 地质资料利用情况统计表(截至2013年底)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地质资料门类多、范围广,在资料汇交时既需要较强的责任心,也需要细致的工作态度。根据中海油近几年的地质资料汇交验收情况,发现了一些经常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成果地质资料制作不符合要求。成果地质资料有报告缺页或装订倒置现象。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是折叠成270mm×190mm,但有些资料附图折叠不规范,宽度超出A4纸且宽窄不一。大部分资料没有双面打印;多数资料及附图册封面没有盖单位公章;有些成果报告无摘要、储量报告缺评审意见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的资料汇交人员工作责任心还不强,对相关规定和要求理解还不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国家汇交管理制度和管理软件系统培训力度,使有关人员熟知汇交制度法规,熟练使用汇交管理软件。希望资料汇交人员不仅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也要不断地提高职业素养。同时,也要对资料管理人员经常进行适当的专业科技普及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并建议加强资料管理人员年度培训,集中汇总问题,明确整改要求,讨论汇交中的难点,抓典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制作电子文档的办公软件版本不统一。经常导致电子文档中的图件出现打不开的现象,影响资料成果二次再利用。建议主管部门限定各单位均采用一致的办公软件版本。
3)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运行不稳定。出现总公司下发矿权后分公司接收不到,或者是分公司已经入库的资料目录而总公司看不到的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建议有关单位要及时加强与国土资源部及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沟通,及时解决资料汇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张业成 赵晓青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我国拥有海量实物地质资料,如何保管这些实物地质资料是困扰地质资料管理的难题。笔者认为,按照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即使建设再多的实物库也无济于事。解决的途径是在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分类分级的基础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选馆藏实物,与此同时,通过建设数字实物馆和虚拟岩心库,最大限度地减少实物保管数量,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前亟待制定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标准以及筛选、销毁、埋藏制度,研究数字实物馆与虚拟岩心库技术。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模式;信息化
一、保管是制约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最大问题
1.我国存有海量实物地质资料,且逐年增加
据2010年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有478个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1346个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共存有47345个钻孔的803×104m岩(矿)心、17×104袋岩屑、982×104件副样、30×104件标本、66×104件光(薄)片;另有460处露天堆放点,存放岩(矿)心180×104m、岩屑1×104袋、副样2.7×104件。
除了历史积存的海量实物地质资料外,每年还要产生大量新的实物地质资料。据有关资料,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持续发展,每年实施的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达到1000×104m以上,加上区域地质调查和化探等工作,每年至少产生几百万米的岩(矿)心以及几十万件副样和上百万件标本、光(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
2.现有实物库不堪重负,新建实物库困难重重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地质工作蓬勃发展,为了管理实物地质资料,地质勘查单位和矿区都建设了岩心库或标本库、副样库,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工作比较规范。但伴随实物地质资料的逐年增加,保管能力日渐不足,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多数地质勘查单位陷入困境,实物地质资料库破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有名无实。
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在这些规范文件支持下,各级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但至今进展缓慢,特别是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步履维艰——目前只有安徽省已经建成,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刚刚开始筹划,还有一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尚无着落。另外,地质勘查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更是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地质勘查单位的岩心库早已破烂不堪,且缺少维修更新能力。
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用地和经费,对于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质勘查单位而言,这两个问题在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因此按照地质资料分级管理制度,建设覆盖全国的实物库尚需一定时间。
3.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再多的实物地质资料库也无力承担保管工作
长期以来,规范我国岩(矿)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原地质矿产部发布的《岩(矿)心管理规定》和《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32—92)。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文件的有关岩(矿)心的现场管理工作得到较好执行,但其他方面的要求——库藏管理以及缩减、埋藏等均被废弛。之所以如此,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者缺少保管设施,没有保管能力;与此同时,由于规范性文件只有入库保管的规定,而没有销毁、更新实物地质资料的明确规定,所以不敢处置无力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只能随意堆放,任其自然销毁,因此使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名存实亡。
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质工作单位分级保管制度,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具有甲级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都应建设符合要求的实物地质资料库。
如上所述,在短期内我国难以建成覆盖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库。除此之外,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按照传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模式,即使以后建成了实物库体系,也无力承担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任务。首先,从国家层面看,2004年建成的实物库大约可容纳约60×104m岩心,2005年开始接收实物地质资料,至2011年底,入库岩心约17×104m,平均每年入库量近3×104m,按照这一速度,大约再经过15年(到2025年前后)将满载,以后又将如何?已建成的安徽省实物库和正在筹建中的省级实物库一般可容纳(20~50)×104m岩心,有效使用期20~30年。就地质勘查单位而言,已有(或新建)岩心库的规模更是有限,一般容量是岩心(1~5)×104m,大者容量不超过岩心10×104m,而许多地质勘查单位每年钻探工作量达(1~3)×104m,多者超过5×104m,地质勘查单位岩心库仅能容纳1~5年产生的岩心。因此,在传统模式下,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将是永远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新的管理服务模式是解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问题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库无力承担实物地质资料保管责任,而且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即使建设再多的实物库,也无法满足保管需要。那么,究竟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那就是改变传统的以大量保管实物为主的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数字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向或发展目标是: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社会服务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和虚拟岩心库为核心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体系。
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1.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实物保管压力
根据保管利用价值,将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大致分为4类。
Ⅰ类:永久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这类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特别显著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或获取难度很大,特别稀少,具有特别重要的保管意义或利用价值。这类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汇交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或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长久保管,或者交由国家和省级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委托保管机构长久保管。
Ⅱ类:长期保管和短期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其显著特点不在于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而是对地质勘查、科学研究以及专业教学、科学普及等有一定利用价值。这类实物地质资料应予以保管,但当其基本失去利用价值,或者有更适合的替代物时,予以清除或更替。这类实物地质资料除少量汇交到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保管外,主要保存在地质工作单位,主要供本单位利用服务。
Ⅲ类:只保留信息的实物地质资料。这类实物地质资料目前难以确定其利用价值,但不排除在今后时期对某项工作可能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对这类实物地质资料不保存实物,但建立由实物图像、文字描述、测试数据等组成的实物信息档案,然后按要求将实物埋存。
Ⅳ类:清除的实物地质资料。这类实物地质资料在满足本项目需要后,无明确的再利用价值或长期保留意义,项目验收后,对此类实物地质资料就近埋藏清除。
在上述4类实物地质资料中,Ⅰ类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科学钻探、大洋调查、极地考察、航天考察等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的实物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非能源矿产的大型、超大型矿床以及新发现矿种或具有其他特殊意义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特别重要科研价值及档案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这类实物地质资料数量最少,估计不超过实物地质资料总量的1%。Ⅱ类实物地质资料估计为实物地质资料总量的10%~20%。Ⅲ类实物地质资料估计为总量的30% 左右。Ⅳ类实物地质资料估计为总量的50%~60%。
按此分类处理,可以大大减轻各级实物地质资料馆的保管压力,从而把分级保管责任落实到位。
2.改变实物地质资料高度集中保管的方式,构建合理的保管体系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质工作单位分级保管制度。如前所述,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类型多样,数量巨大,即使通过分类处置后,仍有相当数量的实物地质资料需纳入国家和省级实物库保存。为了使国家实物库和省级实物库能长久承担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任务,除了严格精选,控制入库数量和建立藏品更新机制外,还应更新拓展集中保管的含义——无论是国家实物库还是省级实物库,并不限于一个高度集中的库房,它们可以是几个或更多库房;这些实物库可以是分散在不同区域的地区分库,也可以是受国家或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委托库。如此形式多样的保管方式,加上分散在各地的基层实物库,构成覆盖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缓解或解决高度集中式保管的问题。
3.通过建设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和虚拟岩心库,转变传统的以实物为重心的管理模式,实现实物管理与信息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局限于实物保管和提供观察取样。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岩心扫描、标本照相和网上服务等工作,但仍然没有改变以实物为重心的管理服务模式,因此实物地质资料馆不仅保管压力巨大,而且社会服务受到很大的限制。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建设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和虚拟岩心库。
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是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手段,采集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并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服务利用,从而实现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享。
虚拟岩心库是数字化的岩心资料数据库,它主要保存岩心、标本、光(薄)片等实物图像数据以及结构构造数据、岩性及矿物成分数据、物性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等;虚拟岩心库还是基于互联网的实物信息服务工具,通过虚拟岩心库的服务网,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建设数字实物馆和虚拟岩心库,不仅是工作方法的提高和发展,而且是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的转变——由传统的以实物保管为主体的模式变为以实物为基础、以信息加工集成为导向的管理服务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开发、贮存的数字化实物信息资源,基本不受库容量限制。因此除了建立永久保管的馆藏实物的数字信息外(即实物地质资料分类中的Ⅰ类实物信息),还采集长期保管和短期保管以及埋藏实物的信息(即实物地质资料分类中的Ⅱ类、Ⅲ类实物信息)。另外,这种模式将大大方便用户利用实物地质资料,并且促进全国范围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
三、当前需要开展的工作
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关键,同时又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应本着总体筹划,逐步推进的原则加以解决。根据发展需要和可能,当前应着力开展下列几方面工作: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推进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分级管理与委托保管相结合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
为了落实实物地质资料分级管理责任,使有限的库藏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合理划分各级、各类实物地质资料馆的管理责任,确定各自的保管范围,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库布局。
笔者认为,科学规划的要点主要包括:第一,各级实物馆(库)和各类实物馆(库)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定位,避免相互雷同,浪费库藏资源;第二,淡化高度集中的保管模式,也就是说不一定把那些特别重要的实物都集中到国家实物库和省级实物库保管,而是通过建立分库以及委托保管的形式,分散于不同地区甚至基层地质工作单位,按照国家实物库或省级实物库的要求予以保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国家库和省库的保管压力。
另外,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地质工作单位的情况和能力千差万别,所以尽管各级实物库建设应该有统一的基本要求,但具体的实物库数量、规模、结构等应因地制宜,不宜严格统一。
还有,由于建设实物库需要土地、资金等,所以在短期内难以完成省级实物库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维修旧库房、租赁库房以及代管等方式,解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问题。
总之,采用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部署和实施实物库建设,经过5~10年的努力,可望在全国形成布局合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
2.制定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标准以及筛选、缩减、更新、埋藏技术方法与工作制度,为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提供基础保障
如前所述,落实实物地质资料分级管理,首先要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分类处置。而要落实分类处置,必须首先研究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的分类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原则、筛选依据、筛选细目和筛选方法、工作制度等,指导和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
应该强调的是,在研究制定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和筛选方法与工作制度时,应本着少而又少、精而又精的原则,严格Ⅰ类(永久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标准,避免数量过多,造成国家实物库和省级实物库不堪重负而无力履行正常职能。
在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缩减、更新和清除、埋藏制度。也就是说,即使属于应予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在入库前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缩减,把长期保管的实物减少到最精华的部分,进一步减轻库藏压力。另外,即使入库的实物地质资料,如果已经失去长期保管意义,或者已经有更好的予以替代,也可以进行更新和清除,通过吐故纳新,减轻库藏压力,增加实物库活力。
对于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和管理而言,埋藏制度同样重要——没有埋藏,就没有保管,也无需筛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埋藏技术方法不完善,埋藏工作制度不明确,所以埋藏工作极不规范,绝大多数地质工作单位怕承担责任,不明确实施实物埋藏工作,而是任其自销自毁。基于这种情况,在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保管工作的同时,必须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埋藏制度,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①埋藏依据和埋藏范围——哪些实物、什么时候可以埋藏;②埋藏要求和埋藏方法——埋藏地点、埋藏方式、登记存档等;③埋藏工作程序——申报、批准等。在研究和制定实物埋藏制度时,应尽量简化工作制度,缩短时间,并尽量就近埋藏,做到该埋即埋。
3.研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推进虚拟岩心库和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
如前所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尽可能地减轻实物保管压力,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服务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其中,最关键的措施是建设虚拟岩心库和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由于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所以应立即启动研究工作,尽快形成可行的技术方法。
研究的目标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已有实物扫描照相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功能强大的扫描图像分析系统,包括高清彩色图片获取以及岩石结构成分、岩性及蚀变分析、光谱元素分析等技术;二是在原有实物信息服务系统基础上,研究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实物信息数据库及网络服务工具,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四、结语
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是制约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和汇交的重要因素,因此是困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以实物为主转变为以实物信息为主。按照这一发展方向,今后在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过程中,同时实施实物地质资料销毁、埋存和更新、清除;在管理技术方法与制度建设方面,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以及筛选方法与工作制度;在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方面,除因地制宜地推进实体实物库建设外,应着力研究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和虚拟岩心库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彻底解决实物保管问题。

王黔驹

(全国地质资料馆)

摘要 本文总结了全国地质资料委托保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后工作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委托保管 现状 建议

0 引言

地质资料又称地质档案,是地质工作的重要记录,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环境保护、国防建设、重大工程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把地质资料分为成果、原始和实物三类进行管理,其中,原始和实物地资料数量巨大,主要由地质工作单位自行归档保管;成果地质资料则实行国家统一汇交,部省两级馆藏机构负责接收保管和提供利用。目前,部省两级馆藏机构保管成果地质资料40多万种,全国分散保管原始地质资料超过了上亿件,实物有千亿米。随着2002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条例实施办法的相继出台,实现了成果、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同时考虑到部分地质资料的特殊性,规定放射性矿产地质资料、油气、天然气、极地、海洋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可以由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进行保管和提供利用。地质资料委托保管是国家与受托单位建立一种行政委托的法律关系,也是国土资源部在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机制上的一大创新。

1 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现状

从2004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就积极探索开展油气等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直到2009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2号)出台,标志着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体制和机制正式启动。目前,已有中国石油大庆分公司等35个单位获得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资质,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油气、海洋等受托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也必将促进油气、海洋等地质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1.1 地质资料委托保管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

从《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出台至今,油气等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机制基本成形(表1)。一是出台了油气等地质资料委托保管的相关法规制度,包括确定委托保管工作规则、委托保管单位受托资质认定等内容;二是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油气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汇交细则》和《油气成果地质资料计算机著录细则》等相关标准规范;三是通过法规和标准建立了油气等成果地质资料与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分散保管、信息共享的机制。

表1 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相关法规制度一览表

1.2 地质资料委托保管机构现状

1.2.1 机构及人员

35家委托保管单位分为3种:一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下属的油田单位共32家,其中中石油16家、中石化12家、中海油4家,基本包括三大石油公司所有油田企业;二是延长油矿,属于陕西省重点企业;三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2家事业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委托保管单位共计有人员553人,平均每家单位约16人,其中多于16人的有18家单位,最多的为江汉油田40人,最少的为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1人。

1.2.2 库房面积

35家委托单位总库房面积约66404m2,平均每家单位约1897m2,大于平均值的有9家单位,其中,库房面积最大的是塔里木油田,库房总面积为9600m2;面积最小的为青岛海洋所,库房总面积为120m2

资料排架(柜)总长度约为96512m,平均长度约为2458m,大于平均长度的有4家单位,其中,最长的为塔里木油田,总长为75350m;最短的为玉门油田,总长为12m。

实物地质资料库房总面积约为144067m2,平均面积为4116m2,大于平均面积的有9家单位,其中,长庆油田的最大,总面积为25783m2;最小的为中石油煤气层公司,面积为300m2

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可容纳总岩心3716489m,平均为112621m,大于平均数的有12家单位,最长的为长庆油田972000m。

1.2.3 设备情况

35家委托保管单位共计有台式电脑1016台、服务器85台、工程复印机11台、普通扫描仪128台、实物扫描仪54台。其中,有3家单位还没有服务器,6家单位没有工程复印机,2家单位没有普通扫描仪,15家单位没有实物扫描仪。

1.3 油气等地质资料委托保管的资料馆藏及服务情况

根据地质资料委托保管相关法规,只有汇交范围内的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才是受托资料。

1.3.1 馆藏及利用

截至2013年底,35家委托保管单位原始地质资料总馆藏量为514213件,其中纸质的有365776件,电子的有175882件,共计有7619人利用委托单位馆藏的原始地质资料62331份次、162166件次。

受托单位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包含3856口油气钻井的156231.1m岩心资料;2280口井的2253280袋岩屑资料;8口井共计1232颗井壁取心资料;还包括2093件薄片。馆藏资料已被6692人利用了1407324件,共计总质量约为1448928 g。

1.3.2 建立了纳入全国目录服务体系的服务系统

为了实现油气地质资料方便、快捷、全方位、专业的地质资料查询服务,研发了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服务系统,该系统主要设计了系统门户、地质资料服务、系统后台管理三大功能模块。最有特色的是资料服务功能,能实现按馆藏机构、盆地、行政区、矿权、图形等多种查询。目前,共整理发布33万条目录数据,并纳入了全国地质资料目录服务中心。

1.4 油气等地质资料汇交现状

油气等地质资料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成果地质资料向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实行委托保管,受托单位应用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实现委托地质资料目录方便快捷的上报。近年国土资源部组织建设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油气等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模块已经完成开发和培训工作,即将开展成果、原始和实物三大类资料的在线监管以及验收合格后汇交凭证的统一发放。

2 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努力,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我国地质资料现代化与智能化的管理需求以及“传统借阅”与“知识服务”并重的服务需求,在管理与服务规模、质量、效率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突出的问题如下:

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阶段,法律法规不能适应委托保管工作要求,欠缺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办法、第三批委托挂牌通知等法规,导致仅仅推进了三大石油公司和延长油矿油气地质资料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资料的委托保管,《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的委托保管范围内的放射性矿产地质资料以及很多涉海单位形成的海洋地质资料尚未实现委托保管。

2.2 体制机制不完善

现有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突出体现在受托单位都是在已有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挂牌,没有建立独立的委托保管业务运行体系,导致委托保管工作与其本单位业务交叉重叠,职责不易分清,不利于委托保管工作。

2.3 服务工作不到位

委托保管单位服务不到位,分析其原因:一是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未全覆盖,受托单位抵触将保管资料提供给存在利益竞争关系的非委托单位;二是缺乏受托地质资料服务相关办法,现有服务规定不能完全满足受托单位开展服务工作的需要。如受托单位是否可以办理涉密借阅证书? 受托单位如何收费?三是多数受托单位没有建立对外服务系统提供浏览、下载等网络在线服务。

2.4 基础条件需提升

需进一步加强委托保管单位的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人才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尤其是提升地质资料汇交的信息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加快委托保管资质评定、考核机制建设。

3 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受托地质资料汇交

利用监管平台以及年度会审制度,做好新形成资料的及时和完整汇交。为防止上报数据不完整,根据受托单位承担的地质工作项目名录或采矿权范围、探矿权核减或退出范围内的储量报告和探矿权年检报告等资料,开展每年新上报数据的核查工作,可以与年报会审一并进行。

3.2 加大受托单位服务监督,加快制定服务办法

对已挂牌单位开展考核及加强服务监督,加快制定受托地质资料服务办法,建议针对油气和海洋地质资料分别制定服务办法,一方面是各单位性质不同,另一方面是地质资料涉及的保密及敏感性信息不同。

3.3 推进油气等地质资料委托资质认定及挂牌工作

一方面对于国土资源部油气储办保管的油气地质资料,最佳办法是将资料移交给全国地质资料馆,提供给社会利用,否则要求国土资源部油气储办提供资料给社会服务。

二是对形成并保管有放射性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海洋等地质资料的单位分步推进委托保管资质认定和挂牌工作。

三是通过开展年报会审、定期评分考核、从业人员资格认定来解决上述问题。全国地质资料馆每年组织一次全体受托单位进行业务培训,每个单位总部也可自行组织本系统内的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均颁发培训证书。



  • 创新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几个问题的思考
    答: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03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1 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在贯彻实施《条例》及《实施办法...
  • 浅谈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几点体会
    答:《办法》规定了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作为四个不同层级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的主体,有利于形成明确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资金渠道,在经费上保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库硬件设备...
  •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探讨
    答: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差甚远。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国家已颁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本文浅谈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目的、意义,工作内容,分析了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现状 对策 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
  •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之我见
    答:本文旨在总结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现状、分析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部建设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论述当前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重点工作,并提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远期发展建议。 二、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介绍 1.监管平台基本情况介绍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提高...
  • 地质资料监督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的探索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_百度知...
    答:摘要 本文在对地质资料的属性及内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地质资料现行管理工作体制及存在问题,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依据及其必要性,加强对市、县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监督管理,市、县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及要求,创新机制、提供保障、推进各市、县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法律责任、行政处罚及建立奖励制度等方面...
  • 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答:但 2009 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摸底调查情况表明:目前实物地质资料有保管资金投入的占 41.6%,有永久库房的占 39%,有专人看管的占 58.3%,全部保存的占 27.6%,保存完好的仅占 8.6%。 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如此,纸介质与电子信息的管理同样不容乐观。 承担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单位分布在地调局...
  •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最新进展与工作建议
    答:摘要 根据全国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报送的2013年度地质资料管理情况年报,同时,参考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检查报告,总结了2013年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实物库建设进展,汇总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接收、保管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省级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 进展 建议 1 省级实物...
  • 贯彻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措施建议
    答:为了加强地质资料管理,2002年国务院公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3年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了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以及汇交、保管、利用办法。2006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列为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
  • 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
    答: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的信息统计、分析,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及时了解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现状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具体困难,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规划、增加经费投入、解决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基础信息,以便尽快改善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从根本上...
  •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指导思想与措施建议
    答:2011 年 6 月 16 日又印发了《关于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1]78 号)。按照这些文件要求,在进一步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同时,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将全面开始启动。但是,由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涉及筛选、保管等诸多困难,所以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实物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