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7
关于《周国平散文集》的读书笔记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一分钟读懂周国平散文

周国平曾经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和重要的思想启蒙者。他的书大部分我都读过,在那段青涩懵懂的岁月里给了我许多精神上的慰藉与启发。
   心灵上的共鸣首先来自于性格上的相似。同样是内向而又敏感,所以常会对他的想法深有感触,有着虽然素昧平生却可以灵犀相通的默契。不过,另一方面,也因为爱看他的书,性格变得更加内向自闭,喜欢独处。这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
   周国平的散文大多是他的哲学感悟。哲学从死亡开始。当混沌的心触不及防地被死亡震撼到,一种巨大的无力感与悲伤开始翻腾,从此留下一片再也挥之不去的阴影。作为一枚硬币的另一面,随着对死亡的感伤的加剧,对生的疑惑也不断扩大。而这时,周国平用他的哲学视角给了我许多启发。
   “中西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西方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活?或者说,活着有什么根据,什么意义?这是一个人面对宇宙大全时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它追问的是生命的终极根据和意义。所以,西方的人生哲学本质上是灵魂哲学,是宗教。中国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活?或者说,怎样处世做人,应当用什么态度与别人相处?这时一个人面对他人时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它要寻求的是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所以,中国的人生哲学本质上是道德哲学,是伦理。”(安静)
   这一番中西的对比,表现出我们国家历来对灵魂的漠视。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周国平作为一个有性灵的人,和我们分享他的内心世界,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对灵魂的探寻与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我。
   周国平还热诚地把他喜爱的人推荐给我们:蒙田,尼采,爱默生。由此我开始了解西方哲学。现在还记得他引用的一句爱默生的诗,大意是在安慰一个失恋的小伙子“你应当知道/半人半神走了/神就来了”一次失恋的挫折也可能引发一个人内心的觉醒。多么美妙的句子。
   当然,最令我扼腕感慨,也是周国平最为喜爱并且极力推荐的人还是尼采。这个超越了他的时代,宣布“上帝死了”的世人眼中的异端。他的结局一直是深埋在我心中的隐痛,每每触碰到都会让我欲哭无泪,黯然神伤。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马车夫在狠狠地抽打着一批老马,突然情绪失控冲上前去抱着那匹马痛哭不已,从此精神失常,再也没有作品问世。十年后,这个痛苦的灵魂终于安息了。这个天赋异禀,思想深邃,目光锐利的人,终生都在思考着如何才能启蒙普通大众,却不被周围的人理解,饱受孤独与痛苦的折磨。这是作为先知的悲哀。也许死对他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不知道在他疯了之后,终于不再思考那些问题时,是否感受到了一丝幸福和来自人间的温暖?如果我可以穿越时空,来到他面前,我一定会抱住他,就像那天街头他抱着那匹马。我会用我的体温温暖他,即使他已经没有了意识。
   最后谈谈周国平的不足之处。不知道是因为性格上的相似还是已经被他的思想同化了,看到他的标题便可想见他的观点,因此觉得他有些老生常谈。一开始被深深地吸引,看多了不免觉得有些缺乏新意。而且我不太喜欢他谈论爱情与婚姻。因为爱情本来就是人的激情的产物,非要上升到理论便觉得有些迂腐,就像诗一分析就无味一样。婚姻则更多涉及到责任,而他对婚姻的看法完全暴露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尤其是一个普通男人的弱点,他的评论就像在为男性开脱。
   和别的作家相比,比如他提过的爱默生,他的散文确实太散了。文字的凝练度和思想深度都逊色很多。大家毕竟是大家。周国平的文字在爱默生面前顿时变成了生活小感悟。和同时代的另一位致力于向大众传播哲学的傅佩荣相比,又不够有逻辑性。可能与周国平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哲学,全靠自学与自身的悟性有关。傅佩荣则接受过系统的哲学训练,所以他认为应该:“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我觉得他的观点更全面而有条理。
   我从周国平的书里吸取了许多精神上的养料,是他带我走进哲学的世界,给了我寻找自己的勇气。这个世界是没有尽头的,从远处而来的光亮照耀着我,指引着我继续前进。
  
  

  •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答: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1 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答: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周国平 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无奈,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答: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 喜欢回忆过去,因为好像那逝去了的,都是最美好的。 逝去了的湿地,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天我都可以毫无顾忌的采摘阳光;逝去了的场院,那是我儿时的战场,每到麦收时节,我们都会拥一身麦香甜甜的睡去;逝去了公交车外的风景,那是我儿时的电影,总在景物的流转中放飞思绪…… 买车也有三年了,好像开车...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答: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周国平《安静》 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义与精髓所在。人从出生时的懵懂无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现在,若没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里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没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处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积累,点点滴滴地发展。 时常回头看...
  •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答:读周国平散文有感1 我对哲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是通过阅读周国平的散文精粹集意外获得的,周国平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我近期阅读的散文集《守望的距离》是其代表作之一。书中包含了周先生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所写散文十二辑,内容主要是哲思和人生寓言、以及关于幸福、自我、生死、智慧等心灵感悟体会。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答:心灵上的共鸣首先来自于性格上的相似。同样是内向而又敏感,所以常会对他的想法深有感触,有着虽然素昧平生却可以灵犀相通的默契。不过,另一方面,也因为爱看他的书,性格变得更加内向自闭,喜欢独处。这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周国平的散文大多是他的哲学感悟。哲学从死亡开始。当混沌的心触不及防地被...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答:喜欢xxx平的散文,他的散文多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最喜欢他的这本《爱与孤独》,属于他的情感体验卷,或许因为人都是感性的动物,爱情、友情、亲情都更接近生活,更容易产生共鸣。“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凡降于我们身上的苦难,不论是疾病、精神的悲伤还是社会性的挫折,我们都必须自己...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答:周国平说:新年伊始,我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我希望在离城市很远的地方有一间自己的屋子,里面只摆几件必要的家具,绝对不安电话,除了少数很亲密又很知趣的朋友外,也不给人留地址,我要在那里重新学会过简单的生活。周国平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也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虽然,这种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
  •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答:《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1 我比较喜欢看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第一次看他的文章,是因为他的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守望的距离》,买了下来。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找他的书看。 《妞妞——一个父亲的扎记》,也是在这种意识下买的。周先生一般都是写散文,但是发现他写的一本小说(但是又不能说它是小说,因为它...
  • 读《周国平散文》之《悲观·执着·超脱》
    答:这篇文章应该是我第二次读了,上面有勾画的痕迹。悲观,是持厌世的态度,觉得人生短暂,终将走向死亡,终将两手空空,又有什么意思呢?而执着,是一种占用,对名利、成功的执着追求,对财富的占用,把人生看成一种占有物,实际上大部分人确实如此,不见棺材不落泪。而真到了暮年回首一生,真正抓到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