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身为三大才子之首,为啥会落得被处死的下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3
明朝大才子解缙不贪、不坏,还有才华,为什么会被处死?

解缙被称之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专门负责各种史书的修订。从小就被人称之为神童,可是在47岁那年,却被朱棣杀害。他是否担得起才子的名头呢?这位才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得罪了朱棣?

01解缙饱读诗书,却没有忠义可言。明惠宗朱允炆时期,也不是每个人都像铁铉、方孝孺这些忠臣,为了故主舍身就义的。解缙就是其中一个,当时解缙是朱允炆的首辅大臣,虽然是刚刚被提拔上来,却也已经有了辅佐朱允炆的石锤。既然是建文帝的旧臣,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大臣,解缙按道理应该要向朱允炆誓死效忠才对。
可是解缙毫不犹豫地就投入了朱棣的门下,一点也没有留恋朱允炆的意思。我觉得从这件事就能看得出,解缙纵然才华盖世,却没有任何忠义可言。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
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略曰:臣闻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锄根剪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终始如一者也。---《明史》
很多人故意忽略这个历史细节,可是我觉得这件事不应该被忽略。当时解缙到底是什么态度?为什么朱棣一进城,解缙就成了朱棣的大臣?他到底有没有反抗过呢?让一个文人反抗,的确是有些为难了,可是他的气节在哪里?我们看不到任何记载。如果他曾经反抗过,我认为历史上不可能没有留下一点记录。由此我们可以相信,解缙肯定是主动投降了朱棣。
可以说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没有什么主张的人。儒家讲究忠君爱国,既然解缙是大才子,这些道理应该是读得滚瓜烂熟了?可是解缙却没有任何忠君爱国的表现,实在是可惜。我认为解缙此刻的表现,其实跟他的死也是有关联的。正是因为他现在没有任何气节,所以才会被朱棣所看轻。
我们看李世民是如何对待魏征的呢?魏征当年可是李建成的部下,后来宁死不降,在李世民的多番劝说下,才变成了李世民的谏臣。而解缙压根就没打算成为魏征这样的人,也就享受不到魏征的待遇了。

02朱棣嗜杀如命,跟他老爹一个德行。朱棣完美地遗传了朱元璋嗜杀如命的性格特点,我们会发现,那些在南京曾经阻挡过他的人,全部被他给诛杀了。曾经写过讨伐朱棣檄文的方孝孺,全家十族都被朱棣杀得一干二净。铁铉曾经在济南保卫战多次击败朱棣,迫使朱棣绕道而行。
等到朱棣打下南京以后,回过头来把铁铉全家诛杀,铁铉本人更是遭受酷刑而死。可以说朱棣杀的人,完全不比朱元璋少,他也相当于是个开国皇帝了,这个江山也算是他一手打下来的,难免会沾染不少血迹。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明史》
对于解缙,我很难找到一个理由,朱棣会不杀他。因为他稍微触怒了朱棣一下,被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时朱棣认为解缙是在挑拨他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关系,所以将他关进了大牢。过了足足五年时间以后,朱棣忽然想到了解缙,就顺口问了一句,解缙还活着呢?结果他的手下就明白了朱棣的意思,回头把解缙给做了。
难道是手下人会错了意?当然不是,其实朱棣杀解缙,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这就是朱棣的本色。他完全没有必要为解缙这种人大发慈悲,可以说朱棣压根就没有所谓的慈悲心肠。解缙这是撞到了朱棣的枪口上,给他多活几年已经是万幸了。

03解缙本以为站好队了,结果出了事。经历了建文帝以后,解缙似乎明白了政治是怎么一回事,跟对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解缙进入朱棣集团以后,立刻就站在了太子朱高炽这一边。可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朱棣居然更加偏爱皇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是个优秀的皇子。
这个时候解缙发挥了他站队的水平,他告诉朱棣,太子朱高炽是个贤德的人,而且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将来可以成为下一代优秀的君主。朱棣听了以后非常高兴,也就确定了让朱高炽登基的打算。可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件事被朱高煦给知道了,解缙也就成了他的眼中钉。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明史》
当时朱棣将朱高煦的待遇提拔得跟太子朱高炽一样高,这是那些善于玩弄权术的皇帝,都喜欢做的一件事。解缙得知以后,立刻再次发挥了自己站队的水平,跑到朱棣面前严厉斥责朱高煦不应该这么做,应该比太子待遇低才符合规定。几次牢骚过后,朱棣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就把解缙打发出城了。
等到解缙下次回来以后,却直接去太子府上汇报工作,随后才到朱棣这里来。这件事被朱高煦给得知了,他立刻去告解缙的状。一告一个准,解缙就这么被朱棣给关进了大牢,后来就悲惨地死去了。他没有等到太子登基的那一天,实在是可惜。

总结:解缙最大的错误,就是卷入了继承人之争。我们看看解缙日常的工作是什么,负责编纂《永乐大典》,修补历代史书,基本都是跟文字打交道的事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这么一个文人,其实对政治的敏感程度,压根就不高。所以解缙根本就不可能感受到争夺皇位的残酷程度。
历朝历代,但凡参与夺嫡的臣子,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其实朱棣时期皇子的争斗,跟孙权的儿子们争斗是很相似的。孙权也是立了太子,又把鲁王孙霸给扶持得地位很高,跟太子相抗衡。结果陆逊掺和进来,为太子说话,被孙权被逼死了。解缙自然远没有陆逊的能力强,不过解缙也是遭遇了相同的政治危机。
他误以为效忠太子那就是效忠朱棣。其实朱棣所需要的就是两个皇子之间的平衡,也就能够达到朝中大臣们的一种平衡。解缙这个只会读书的家伙,当然看不懂朱棣的这波操作,最终掉进这个政治旋涡之中,也就不奇怪了。如果解缙当初就一心修订史书,可能会成为司马光那样的史学大家,可惜好才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参考资料:《明史》

说起解缙这个人,我的第一感觉是口无遮拦。人人尽皆知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低,在认识李善长之前,是属于那种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一的文盲。至正十二年,在定远人李善长的悉心教导下,这才知晓汉高祖刘邦是自己隔壁县的人,这才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榜样!

有明代萧何之称的李善长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以进士的身份,有幸得到庶吉士的职位。在其位不谋职则是尸位素餐,这一点与解缙不仅无缘还是对面。有一日他在御书房,看到书桌上放着《说苑》、《韵府》等娱乐书籍。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喷薄而出,苦谏朱元璋道:“《说苑》是西汉刘向所写,内容为战国阴谋家的言论,《韵府》为元代阴姓人所编,记录的是妖魔鬼怪。均对治国毫无用处,如果陛下想看书,我愿意搜集明君良将的故事给您看。”
口无遮拦的解缙
对朱元璋他都是毫无顾忌,至于其他的大臣则是随心所欲。他曾去兵部拿人,与兵部尚书沈溍吵得是面红耳赤。其后又胆大包天竟用王国的身份,为李善长写了大部头的辩白。那时的明朝规定,天子近臣的父亲皆能入宫朝觐。长期为解缙口无遮拦所累的朱元璋,借口他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十年后再来必定堪任国家栋梁。最终只得脸上无光的与老父回乡,不想这一走就是八年!
解缙是内阁预机务的第一批
接上文的说,掰着指头数日子,总算是熬过了八年能回京城,可惜的是母亲不幸走了孝服还没脱,再加上老父已是九十岁高龄的人,委屈的被贬谪到了河州担任卫吏一职。话说当时明惠帝的身边有一人叫董伦,早年与解缙是掏鸟捉虾的玩伴。抓住空闲时间写了分奏疏,内容有两点:一自己愿意为国奉献,二指出削藩必须抓紧。董伦将奏疏转交给了朱允炆,看完奏疏的那一刹那,茅塞顿开的感觉飘向全身,大笔一挥将解缙提拔为翰林待诏。

明成祖朱棣
文渊阁早先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主要负责打印文件等事项。可在永乐二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年首先是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其次是他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俱被赐文渊阁大学士,并加入了权力决策圈。
冰天雪地冻死大学士由他始
可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话用来形容解缙相当准确。朱棣有三个儿子,长子是朱高炽大腹便便,二子是朱高煦身材魁梧,三子是朱高燧无甚名气。永乐朝的太子争位主要发生在长子与二子之间,靖难之役时朱高炽屡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胜利后曾表示想立朱高煦为储君,只因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而落空,从此两人的梁子就算结下了。

汉王朱高煦
毕竟外人不间骨肉亲情,在朱高煦的谗言轰炸下,朱棣越发觉得儿子们的不合,都是解缙从中挑唆的缘故。永乐八年,朱棣北征是给了朱高煦报复的机会,他污蔑解缙见太子不跪拜无人臣礼,怒火中烧的朱棣将解缙打入了死牢。永乐十三年,锦衣卫首领纪纲将在押犯人的名单交朱棣审核,不想看到了解缙,责问他怎么还活在世上,纪纲遂将他灌醉埋入雪里冻死,年四十七岁,家人被发配辽东为奴!

公元1415年,锦衣卫的都指挥佥事纪纲给成祖朱棣呈上了在押犯人的花名册,朱棣看到了解缙的名字后,淡淡的说了句:缙犹在耶?

虽然皇帝仅仅是简单问了句,但纪纲却明白了成祖的意思。回来狱中,他立马请解缙喝了一顿酒,醉酒后的解缙被纪纲让人埋在了雪中,没几个时辰就被冻成了冰棍。

解缙去世后,他的妻儿均被流放,家产也被全部抄没。回顾解缙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解缙却是大明官方承认的明朝第一才子,位列明代三大才子的榜首,可见他的才华并非浪得虚名。

那么他最后为什么被处死了?历史君认为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解缙正是死在了他的才华上。

才华出众,却恃才傲物

解缙是明初的三朝老臣,曾侍奉过太祖、建文帝和成祖三位皇帝,而且这三位帝王都很欣赏解缙的才华。

早在洪武21年,解缙就考中了进士,因此受到太祖朱元璋的倚重。太祖曾对解缙说道:“朕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这句话一下子就让解缙飘了起来,第二天解缙就呈上了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没过多久,他又献上《太平十策》,建议施行仁政。不仅如此,他还以汉朝七王之乱的典故,对太祖分封藩王的做法提出质疑。

要说在这个时候,其实朱元璋就有点不高兴了。虽然解缙有大才,可是如此不识时务,把一帮重臣都贬的一无是处就算了,还敢指责皇帝的施政得失。

但太祖并没有重处他,只是以“缙以冗散自恣耶”把他贬到了江西,本来是想让他反省自察,但解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李善长被诛杀后,王国用觉得李善长死的有点冤,可是他又不敢直言进谏。于是找到解缙一番奉承后,解缙真的替王国用起草了奏疏,替李善长鸣冤。

要说解缙真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别人不敢做的事,哄一哄他就心甘情愿成了出头鸟。

同时,解缙又为夏长文起草弹劾袁泰的奏疏。要知道,夏长文自己就是御史,想弹劾别人又不想惹麻烦,最终找来了解缙这个冤大头,袁泰因此受到处罚,从此对解缙怀恨在心。

如此一来,解缙不仅是得罪了皇帝,连同朝的权贵几乎都得罪光了。但太祖念他年少轻狂、缺少涵养,需要闭门思过,所以把他打发回家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解缙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是个在政治上十分幼稚的人,仗着自己的才华,把该做的不该做的事都做了,得罪了不少人,皇帝无奈只得让他回家修身养性。

过于耿直,陷入储位之争中

永乐三年,成祖朱棣就太子问题想问问解缙的意见。当时成祖还是比较倾向于朱高煦的,但解缙却直谏:“为长,古来如此。皇长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为了说服朱棣,解缙还说了一句“好圣孙”,才让朱棣改变了想法,并让解缙起草立储的诏书。

这一切虽然是一个直臣该做的事,但是解缙的谏言方式太过直白,惹得朱高煦从此恨上了他。不光如此,在争储行动中失败的朱高煦,后来又因为礼制不合亲王标准被解缙弹劾,这一次,不仅朱高煦对他咬牙切齿,连朱棣都斥责解缙离间皇家骨肉亲情。

在太祖一朝解缙就曾因为得罪太多同僚而被罢黜,朱元璋把他赶回家就是希望他能改正,但到了成祖时期,他这个毛病不但没改反而愈发严重。

比如有一次,成祖朱棣请他评判朝臣的功过是非,解缙是个实在人,一五一十的写下了对各位大臣的评语:

蹇义天资厚重,中无定见。夏元吉有德量,不远小人。刘俊有才干,不知顾义。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确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戆直而苛,人怨不恤。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宾簿书之才,驵侩(即牲畜交易经纪人)之心。

在解缙的笔下,这些重臣一个个都有不少毛病,似乎都不如自己。所以这一次解缙又得罪了不少同僚,顺带得罪了成祖朱棣,自己重用的都是一帮无能之辈,岂不是说朱棣眼光不行。

从此之后,朱棣对解缙的不满越来越多。

大祸临头,解缙依然我行我素

按说一个久立朝堂的老臣,大多深谙帝王心术,可是解缙永远像个刚入官场的后生,而且对政治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于权谋之术,而他最后正是死在了这点上。

成祖朱棣五次北征期间,都是由太子朱高炽监国。虽为监国重任,但朱棣对朱高炽的行为多有限制,对他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尤其是限制官员单独进见太子,解缙却不以为然,犯了大忌。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缙下诏狱,拷掠备至。

这段来自《明史.解缙传》中的记载,还原了解缙被捕下狱的全部原因。明明有规定大臣不得单独见太子,加上朱高煦的进言,成祖就难免要怀疑太子与解缙之间的“密谋”了。

如此一来,解缙这次的不法行为成了压倒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他为自己的恃才傲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光牵连了汤宗、李贯等一帮太子亲信,还让自己的家人跟着受苦。

结语

要说解缙的才华那是毋庸置疑,主持《永乐大典》的编撰就是很好的例子,太祖成祖都曾因为他的才气而重用他,成祖更是给过“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的极高评语。

但解缙仗着自己的才华,谁都不放眼里恃才傲物,认为凭着自己的才华可以随心所欲、不拘小节,最终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说到解缙的死,其实他并没有犯什么严重过错。只是不懂为官之道,也过于耿直,得罪了太多人,最终在私见太子一事上触犯了皇帝的底线。

像解缙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委实不少,有很多人依仗自己有一些技术学问,就开始看不起身边的人,不屑于处理人情世故。对于这类人历史君只有一点小小的建议:

才华能过解缙者少之又少,才如解缙尚且如此,况凡人乎!



  • 解缙本是明朝三才子之一,为何最终葬身雪地?
    答: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最后被埋雪地身亡,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懂做人,不懂做事,不懂得为官之道,不懂得伴君如伴虎。解缙这位大名永乐年间的第一大才子,虽然智商爆表,但是情商却为负数。他深陷官场却不知官场相处之道,才致他艰难的一生,最后被害致死。最欣赏解缙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欣...
  • 解缙身为三大才子之首,为啥会落得被处死的下场?
    答:解缙去世后,他的妻儿均被流放,家产也被全部抄没。回顾解缙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解缙却是大明官方承认的明朝第一才子,位列明代三大才子的榜首,可见他的才华并非浪得虚名。那么他最后为什么被处死了?历史君认为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解缙正是死在...
  •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解缙替三代帝王效力,为何最后却被活活冻死?
    答:解缙作为一代才子,最后却被活活饿死,这主要还是归因于他自己。在朱棣当政时期,他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站错了队和朱棣的意是相左,遭到了另一位太子竞选人朱高旭的记恨,被朱高旭抓住把柄陷害入狱。最后阴差阳错被活活冻死在大雪之中。解缙十分博学,被许多文人墨客尊称为当时的...
  • 解缙作为明朝三大才子,最后为何会被活活的冻死?
    答:解缙是明朝初期有名的大才子,那部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解缙为主要撰写的,可见解缙十个名副其实的才子,能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点都不为过。然而解缙最后却没得善终,最后是被锦衣卫埋在雪中活活冻死的,这不禁让人觉得惋惜,这样的才思敏捷的人却没有个好下场,...
  • 明朝大才子解缙不贪、不坏,还有才华,为什么会被处死?
    答:解缙过于刚直得罪了朱棣父子导致被杀解缙虽然才华横溢,重义轻利,但为人过于刚直,不够圆滑,并不适合混迹官场。上文说了朱元璋赏识解缙的才华,这点不假,解缙任翰林学士期间备受朱元璋赏识,曾上书对政事提出建议,得到朱元璋的赞赏。不过朱元璋对解缙也不全是赏识,朱元璋也曾批评过解缙,原因正是因为解缙...
  • 两朝重臣解缙,最后为何没有得到善终?
    答:解缙是两朝重臣,在朱元璋洪武年间一战成名,在朱棣永乐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参赞军机,奉命主编《永乐大典》,与青藤道士徐渭、写过“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解缙的结局是被埋在雪地里冰冻而死,至于是否朱棣授意我们无从得知,落得如此下场与解缙为官期间的不当行为脱不开关系,莽莽分析有...
  • 解缙作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的结局是谁造成的?
    答:解缙最后会落得被活活冻死的结局,其实是朱高煦造成的。且说解缙这个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拥有“神童”之称。相传,解缙在五岁时便能记住只听过一遍的诗文,七岁便可自己写文,十二岁便通读四书五经。因为才情出众,解缙与徐渭、杨慎二人被世人合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 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解缙,为何落得如何悲惨的结局?
    答:三.因口无遮拦,屡遭贬黜,直至被害 满腹经纶的解缙,其政治嗅觉却不够敏锐,又因太过自信与同仁的关系也不和谐。这直接导致了他屡遭贬黜,结局凄惨。早在太祖时期,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朱元璋处死,解缙就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
  • 为啥明朝的大才子解缙会被埋入雪堆冻死?
    答:可就是这样一位朱元璋和朱棣的两朝宠臣,如此聪明的一位才子,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被埋入雪堆中而冻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解缙之所以落得如此惨的下场,就在于他真的太聪明了。有一句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解缙这种人。解缙为官以后,常常因为学识渊博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在与...
  • 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答:大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解缙迎来了其政治生命的巅峰,被提拔为内阁首辅。身居高位的解缙正是在此期间跌落神坛。登基之后的朱棣一直在由于太子人选,当时的太子是朱高炽,虽然朱高炽并无过错,但却是一个大胖子,身体素质并不好,因此,朱棣不是很中意,朱棣比较中意的是汉王朱高煦,朱高煦跟朱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