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的合肥之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合肥之战讲的是什么

详细回顾让孙权扬名立万的五次合肥之战,孙权为什么会越来越怂?

“五子良将”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相关介绍张辽(169-222年)字文远,本姓聂。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镇守合肥时多次击退孙权的进攻。222年去世,谥“刚侯”。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多年来随曹操南征北伐,屡立战功,勇猛果敢,常为先锋将领。后与张辽镇守合肥。218年去世,谥“威侯”。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人。原属鲍信,后归曹操,为将坚毅庄重,被曹操称赞可以比喻古代名将,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后被俘投降,归国后被羞辱至死,谥“厉侯”。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先后历仕韩馥、袁绍,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为将以巧变著称,为刘备、诸葛亮所忌惮,曾一举击破诸葛亮的北伐。后于木门道中伏而死,谥“壮侯”。

合肥之战,张辽战斗生涯中的巅峰之战,此一战张辽可谓威震魏吴,令孙权心有余悸,即便是在许多年以后,张辽已经年老体病,孙权仍称:“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①]
《三国志·张辽传》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于人屯合肥”。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合肥之战发生于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而在此之前曹操分别在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冬十月、214年秋七月、进攻过孙权,那么曹操是在哪一次进攻孙权之后留张辽镇守合肥的呢?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乐进曾“从征孙权”,之后曹操回师才“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而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公元212年曹操征孙权时,孙权曾向已入川的刘备求救,刘备在向刘璋告急时又提到“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由此可知,张辽、乐进、李典等应当是在公元214年冬十月曹操离开合肥时一同被留在合肥防守东吴的。除此之外,曹操还命温恢为扬州刺史,协助三人防守东吴。
公元214年五月,孙权进攻皖城,张辽率军求援不及,又马上返回合肥守备,并马上向遣使向曹操报告。曹操这时正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来不及救援合肥,于是写了一封密函派护军薛悌带至合肥,而且在这封密函上署上“贼至乃发”四字,要求张辽等人要等到东吴进犯时才能拆开来看。
这一年八月,也就在这封密函送到不久后,孙权就来了,“率十万众围合肥”。按照曹操的要求,众人一起拆封,阅读了这封密函。密函的内容,是曹操对此次抵御东吴进犯的人事部署,“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曹操要求张辽、李典出战,乐进负责守城,薛悌不参与战事。诸将皆不明白曹操为什么这样的安排,张辽大胆的说出了他对曹操这样安排的理解:“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素与张辽关系不和谐的李典也支持了这一看法,于是作战方案最终敲定,先战后守。当晚,张辽便从军中挑选了八百名志愿者组成敢死队,并杀猪宰牛大宴了一场,准备天一亮就动身大战东吴。
第二天一大清早,张辽便与李典一起率领着八百人的敢死队,杀向了东吴阵营。张辽身披盔甲,手持长戟,一如既往的发挥其勇猛向前的作战风格,率先攻进了东吴军营中,不仅杀了数十名兵士,还斩了两名将领级的人物。面对措手不及的东吴军,张辽是越战越勇,不仅奋力拼杀,还大呼自己的名字,不知不觉中冲杀到了孙权所在的中央大营。孙权对张辽突如其来的进攻毫无防备,大惊失色,周围众人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退到高处防御,“以长戟自守”。张辽见孙权依托高处及长戟防备,便挑拨孙权军,“叱权下战”,孙权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先观察清楚情势。由于孙权居于高处,很快便发现张辽所带领的部队人数并不多,于是便利用自身兵力上的优势,“聚围辽数重”。张辽的左右见状马上突击,打开一个缺口,张辽得以带领数十名亲兵突围出去。这时还有一部分敢死队队员被东吴军围困着,他们向张辽呼救:“将军弃我乎!”张辽闻声又反冲杀进包围圈中,并带领剩下的人员突出重围。
这一战,张辽与李典率领敢死队从清晨冲杀到中午,作为领军人物的张辽,表现是最突出的一个。面对张辽如此神勇的表现,《三国志·张辽传》用了九个字来形容东吴军队,“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因此,东吴军队士气大跌。反过来,合肥的守军则因此士气大振,对张辽更是佩服不已,全军上下一心一意修筑工事,坚守城池。值得一讲的是,张辽此次带出的八百人,不是曹魏擅长的骑兵,而是步兵,曹丕在后来追念张辽、李典的诏文里就清楚地写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
首先,对曹操战略意图的领会显示了张辽的军事才能。大战前曹操派人带来了合肥的防守方案,许多人对曹操要求张辽、李典出击这一方针疑惑不解,是张辽首先理解了曹操的战略意图:曹操远征在外,救援不及,所以必须“及其(吴军)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张辽正确的理解了曹操的战略意图,为后来合肥之战的取胜奠定基础,可见,张辽在战前已经先立一功。同时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张辽,已经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了。
其次,执行曹操出击战略显示了张辽的果断勇敢。先出击后守备虽然是曹操的战略方针,但要执行起来也是有相当难度的。第一点是兵力悬殊,当时合肥守备仅七千多人,而吴军则是十万之众气盛而来,守城尚且有相当难度,更别说出击。第二点是诸将疑惑,在兵力悬殊的形势下还要出击,难怪守城诸将会对出击的方针存有疑惑,虽然张辽有解释过原因,但仅凭纸上谈兵式的解释是难以完全让疑惑武将信服的。在这种情况下,张辽要执行这一战略不仅要果断,更需要十分大的勇气。
再次,两次出战过程都显示了张辽一贯的勇猛战风。第一次出战,张辽与李典仅带领八百人就对孙权十万之众发动了突击,而且在战斗之中张辽是冲锋在前,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杀得东吴人马披靡。观《三国志》,有几处会对某人某战有如此详细的描述,可见陈寿也为当时张辽的勇猛表现所折服。而第二次出战,虽然本传没有记载得像第一次那样详细,但从“几复获权”的记载字样也可以想象得出张辽作战时的勇猛。
合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三国志·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曹操又加封了张辽为征东将军,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攻东吴路过合肥时,还专门到沿着张辽奋战过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处“叹息者良久”。



这里把公元213年的濡须口之战和公元215年的合淝之战都说一下吧,因为这两次战役都非常精彩。毕竟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而是小说书,而且因为小说中贬低曹魏的需要,为了吸引读者会扭曲部分事实。

实际上是公元213年,东汉建安十八年的濡须口之战先发生(甘宁百骑劫曹营);
然后是214年,东汉建安十九年的皖城之战(吕蒙、甘宁攻克皖城);
再是公元215年,东汉建安二十年的第二次合淝之战后发生(张辽乐进李典大战孙吴主力);
公元217年,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在濡须口曹操和孙权又打了一仗,徐盛和周泰奋战,最后孙权因为曹操势大而向曹操求和,这是后话。合淝和濡须口这一线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曹操往南打不下去,孙权往北也打不上去,从大形势来讲在这一线上大家都僵持不下,这里不赘述。
这里按实际历史上的情况用白话文进行解释。若有不当的地方,希望请多包涵,望采纳。

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率领号称四十万的军队进攻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孙权率领七万多的军队迎击曹操,以濡须坞为据点,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此时曹操军中的重要谋士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公,于是曹操送了他一个空的食盒(意思是让他别再多说话了),结果荀彧忧愤而死(后来孙权自己的重臣陆逊也是这个结局)。荀彧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而且有智谋,喜欢推荐贤能的士人。因此,当时人对他的去世都很惋惜。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的前锋尚未安营,吕蒙组织军队发起突袭。孙权派甘宁率三千多人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与甘宁相比怎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

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杀得到数十个首级而还。孙权大喜,说到:“曹操有张辽,而我有甘宁,不必忧虑了。”(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可以无忧矣。)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臧霸跟随曹操讨伐孙权于濡须口,和张辽同为前锋,遇上大雨,前锋大军先至,看见江水增涨,敌船稍进,将士皆不安。张辽便欲退走,臧霸阻止张辽道:“曹公是那么英明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第二天,曹操果然发出撤军令。张辽以臧霸之言告诉曹操。曹操对臧霸加以赞扬,拜为扬威将军,假节。曹操军队攻破了孙权江西大营,活捉了孙权部下都督公孙阳。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南征至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解救,并命董袭率五楼船前住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

但董袭大怒说:“我受孙将军的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谁再说要逃走便立斩!”于是无人敢再干涉。当夜船沉,董袭淹死。孙权换上丧服参加葬礼,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看见孙权军队整肃威武,恐怕有诈,没有出战,喟然叹道:“生儿子就要像孙权这样英雄。刘表的儿子们和孙权相比就像猪狗啊!”(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儿,箭均船平,孙权安全返航。

曹操和孙权对峙了一个多月,双方都没有大的进展。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武器、士兵及部队的纪律整齐肃然。孙权给曹操寄了封信,说大家同为汉臣,曹公对江东动武不是仁爱之举,如今曹公占不到便宜,反而可能会重蹈赤壁之战的覆辙。

孙权还写了:“春汛要开始了(部队也可能会滋生疫病),请曹公尽快退兵。只要阁下还活着,我肯定是不得安稳的。”(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后大笑,说:“孙权说的是实话,不是欺骗我。”于是接受了孙权的信件并退兵。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的濡须口之战中的几件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未必也完全准确,但是这几件事情都是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的濡须口之战中发生的。

还有一种顺序是:从212年的荀彧病死开始。臧霸谏张辽、曹操军攻破江西营、甘宁百骑夜袭、孙权军打水战击败曹操军一部、董袭溺水身亡、曹操感慨孙权、孙权轻舟中箭、孙权写信给曹操双方罢兵。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春天,曹操派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皖城(今安徽潜山),大开稻田,生产军备又派间谍秘密过江,招募反对孙权的力量,妄图里应外合,夹攻孙权。吕蒙得知情报后,向孙权建议:“皖城一带,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势必增强,如果连收几季,必然酿成大患。依我之见,应该立即除掉。”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亲征皖城。孙权问计于诸将。大家都说,要攻下坚城,非堆土山,治攻具不可。吕蒙独排众议,说:“堆土山,治攻具,需费很多时日。等曹军援兵一到,攻下皖城就难了。唯一的办法是强攻,一举拿下皖城。”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攻城时,吕蒙亲自擂响战鼓助威。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士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获朱光。张辽闻皖城遇袭,率援军而至,到夹石(今桐城北),听说皖城已失,只得退去。战后评功,甘宁功居第二,仅次于吕蒙,被拜为折冲将军。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孙权乘曹操远征张鲁之机,率十万大军亲征合淝(今属安徽合肥)。

曹操在进兵汉中以前,命乐进、张辽、李典等将领率七千余人镇守合淝,并留下信函一封,上面写等敌人来了再打开来看。孙权军至,众将打开曹操的信函,上面写如果孙权来攻,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

有些将领对曹操的命令疑惑不解,张辽和众将解释说:“如今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队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信函上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李典也赞同张辽的意见,于是众人连夜招募了勇士八百余人,杀牛宰肉犒赏他们。

第二天一早,张辽身先士卒冲入敌阵,高呼着自己的名字,左右冲杀,连杀数十人,斩杀孙权部下两位将领,一直冲至孙权麾下。孙权遭此袭击大为震惊,部下手足无措,于是众人退向附近高坡,手执长戟自守。

张辽大声喝叱孙权下来对战,而孙权不敢和其当面交锋。孙权在高坡上看到张辽部下士兵不多,于是组织军队将张辽的部队团团围住。张辽毫不畏惧,左冲右突,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带着部下的数十人得以脱出。

但阵中尚有不少余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又再次杀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抵挡张辽。自清晨战至日中,孙权军锐气大伤。张辽在李典接应下撤回合淝防守,众人人心安定,并对张辽大为叹服。

孙权大怒,于是大军将合淝围住,连攻十余日,乐进和张辽李典指挥奋力防守,合淝防备设施齐全,守军也士气高涨,岿然不动。孙权见合淝难攻,军队又遇上疫疾,便命大军班师,自己则和一千多卫士与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各部队断后。

行至逍遥津北,合淝守军观察到孙权军队撤退,乐进和张辽李典率军出击,孙权发现合淝守军步骑齐出,于是派人去叫回先行退兵的部队,然而这些部队一时来不及返回,孙权军队面对曹军的迅猛反击陷入了混乱,孙权被困。

甘宁严厉地捶响战鼓,增强士气,凌统亲率三百多名士兵冲入重围,甘宁则引弓掩护,吕蒙、蒋钦死战拒敌。孙权手下将领陈武战死疆场,宋谦、徐盛军都不敌曹军的猛攻,士兵开始溃散,潘璋在后,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

凌统救出孙权,便回头又杀入阵中。孙权撤到岸边,却发现撤退路上的桥已被曹军所毁,丈余无板,当时孙权近监谷利在马后,叫孙权抓着马鞍、松开缰绳,谷利在后面加鞭,以助马势,孙权顺利跃马过河,与在津南率三千多人防备的贺齐会合,孙权才成功逃脱。

张辽问活捉的敌兵说:“之前看到一个紫红色胡子的将军,上身长下身短,能骑善射,那是谁啊?”回答说是孙权将军。张辽和乐进在战场上遇见说了这事,大家都大为叹恨,说早知道再努力追一下,搞不好就能抓到孙权。

而凌统甘宁等将领继续组织部队阻挡曹军,凌统部下三百多名士兵全部被杀,凌统自己也身受创伤,杀死数十人,知道孙权已安全,凌统才肯退下来,而桥断路绝,他就穿着铠甲偷跑出去。甘宁和吕蒙蒋钦等人组织部队边打边退,孙权在对岸知道这些,就让贺齐派船去把他们接回来,并让全军撤退,合淝之战告一段落。

已经尽我所能来回答疑问,若有不当的地方,希望请多包涵,望请采纳。

  • 合肥之战曹魏的指挥员是谁?是如何击败东吴十万大军的?
    答:张辽是率军击败东吴大军的关键性人物,所以更是合肥之战的指挥员。二、如何击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和曹操都是以合肥为目标来进行争夺,这一场战争是非常关键的,最终是曹操胜利了。第5次的合肥之战,东吴这一方准备的是非常完美的,因为东吴率领了10万大军,而曹操率领的军队人数比较小。在这一次合肥之...
  • 合肥之战中张辽的表现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果
    答:其实,趁对手立足未稳便迎头痛击的战术,一直是曹军的传统战术。早在赤壁之战后,双方争夺江陵的战斗中就上演过相同的一幕。当时周瑜率军攻打江陵,遭到了曹仁的激烈抵抗。曹仁见周瑜的前锋数千人刚刚到达,便招募了三百敢死队,让部将牛金率领进行反击。与张辽的合肥之战相同,牛金的三百敢死队被吴军包围...
  • 合肥之战最后是什么结果?孙权为何会失败?
    答:见《三国志 凌统传》记载: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合肥之战,张辽大获全胜,威震江东,孙权从此就对张辽恐惧到了极点,就算张辽生病了,孙权依然忌惮,江南的...
  • 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800人能战胜10万人,是如何做到的?
    答: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800人能战胜10万人,是依靠了天时、地利、人和做到的,三者缺一不可。在三国时期,魏国跟东吴两方势力围绕着合肥展开了多次争夺,也爆发了六次大的战役,其中小的战役不计其数,最终以曹操军团的胜利收尾,使得东吴的势力始终在淮南取得尺寸之功。合肥对东吴来说是绝对的战略要地,...
  • 合肥之战简介
    答:公元215年8月,孙权乘曹操用兵西北,率军10余万人进攻合肥。曹将张辽率部7000余人驻屯合肥(今安徽合肥北)御守。张辽不畏强敌,待敌云集合肥时,不消极防御,率精兵800人主动出击,挫败吴军锐气,然后回城固守。吴军围攻10余日,始终无法攻下合肥城,遂引兵撤退。张辽乘机追击,大败吴军于逍遥津(今安微...
  • 三国时期合肥的地理位置如何?孙权多次率领大军攻打是为何?
    答:此战,诸葛恪统率了20万大军,这几乎是东吴能够调动的最大兵力。对于诸葛恪,不仅也同意“守江必守淮”理念,也希望凭借这场战役来建功立业。可惜,这场战役以东吴失败而告终,甚至还为诸葛恪被杀埋下了伏笔。总的来说,在汉末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
  • 揭秘合肥之战的真实性 张辽八百破十万真的吗
    答:前言 我们在讨论三国武将时,即使是三国武将十大排名什么的,张辽都能够上榜。而张辽能够上榜,主要是以合肥之战,所谓八百破十万之战绩。但历史事实是不是真的以八百破十万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孙权率十万兵围合肥 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返,留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共守合肥,当时合肥只留...
  • 第一次合肥之战时,孙权选择撤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合肥之战是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孙权与曹操之间针对合肥的一场战役。俗话说,要想保住这条河,就必须保住淮河。要想在中原地区开拓进取,就必须以淮河流域为跳板。因此,江淮往往是南北之间的焦虑之地,这将永远导致双方军队的抵抗。因此,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城镇——合肥就是其中一...
  • 合肥之战的合肥之战
    答:合肥之战,张辽战斗生涯中的巅峰之战,此一战张辽可谓威震魏吴,令孙权心有余悸,即便是在许多年以后,张辽已经年老体病,孙权仍称:“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①]《三国志·张辽传》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于人屯合肥”。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合肥之战发生于...
  • 合肥之战的记载和概述是怎样的?
    答:《三国志•张辽传》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于人屯合肥”。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合肥之战发生于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而在此之前曹操分别在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冬十月、214年秋七月、进攻过孙权,那么曹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