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琅琊的历史沿革

春秋之前,琅邪大部分地区属于莒国。春秋之齐国置有琅邪邑,在今山东省青岛市琅琊台西北。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王勾践迁都琅邪。秦朝,置琅邪县(治在青岛市琅琊镇夏河城),为秦时琅邪郡治所。西汉琅邪仍属琅邪郡。晋朝省(省,意同废)。隋大业三年(607年)又复置琅邪县,治所在夏河城。唐武德初,琅邪县省入诸城县。 秦统一六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三十六郡,析齐东沿海置琅邪郡,辖琅邪、不其、即墨、黔陬县等地,郡治琅邪,郡境为山东东南部。西汉,郡治东武,并增琅邪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辖五十一县,涵盖山东之海阳、即墨、崂山、胶州、黄岛、临沂、沂水、莒南、莒县、日照、五莲,及江苏赣榆等地。置有铁官、盐官。王莽新朝时曰填夷,属徐州刺史部。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有铁官。下辖五十一县、侯国。新朝天凤四年(17年)郡人吕母、樊崇、逢安等相继起义于此。东汉,建初五年(公元80年)置琅琊国,自此改治开阳(今临沂城)。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省临沂地区大部,东至黄海。南朝宋,琅琊复为郡。北魏,移治即丘(今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故县)。隋朝开皇中废,改沂州,大业初,复改沂州为琅琊郡,治所在临沂县。辖7县,即: 临沂:596年(开皇十六年),分即丘县设临沂县。治所在汉开阳故城(今临沂中心城区)。大业初,并即丘入临沂。 费县: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移治祊城(今费县费城镇南侧),后迁阳口山。583年(隋开皇三年),回迁祊城。 颛臾: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改武阳县为颛臾县。 沂水:隋开皇初,废东安郡,置东安县(治所在今沂水县),为莒州治所。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606年(大业二年)改属琅琊郡。 东安县:汉置盖县。北齐省,其地并入新泰县。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改东安县(治所在今沂水县沂水城)为沂水县,另在盖县故城置东安县。治所在今沂源县盖冶村。 莒县:旧置东莞郡。后齐废,后置义塘郡,开皇初废。 新泰:治所旧址在今新泰市市中办事处新泰城。 唐朝621年(武德四年)置沂州,治所在临沂。742年(天宝元年)改为琅琊郡。758年(乾元元年),复改称沂州。辖5县:临沂、费县、沂水、承县(621年改兰陵县为承县,在其地置鄫州;另置兰陵、鄫城2县,属鄫州;627年废鄫州,省兰陵、鄫城入承县,改属沂州)、新泰。五代因之。宋朝,置沂州,治所在临沂。在州名之外,还附加郡号。《宋史·地理志》就有“沂州、上、琅琊郡”的记载。这里“琅琊郡”只是沂州的一个字号,不是宋代仍存在郡级政区。至宋徽宗宣和年间,辖5县,即:临沂、沂水、费县、新泰、承县。另一处东晋侨置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 琅琊国,西汉始置之诸侯国,古作琅邪。国治在临沂。建立与废除汉吕后(吕雉)七年(前181年),吕后析齐之琅邪郡为琅邪国,封汉高祖刘邦从祖昆弟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吕雉死后,刘泽与齐王刘襄等合谋诛杀诸吕,至长安与诸将相共立刘恒为帝。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文帝对拥立齐王之事心有忌恨,徙封刘泽为燕王。刘泽徙封燕王后,琅邪国除,其地归齐。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刘秀之子刘京被封为琅琊公。建武十七年(41年),再立琅琊国,刘京进爵为琅琊王。琅琊国辖有琅琊等十三城。建初五年(80年),刘京上书汉章帝,愿以琅琊国的华县、盖县、南武阳县、厚丘县、赣榆县,换取东海郡的开阳(今临沂城)、临沂(今临沂城北),并将国都从莒城迁至开阳。琅琊国地域广大,属县众多,赋税甚高,其宫殿华丽,都城坚固,具有重要军事地位。汉献帝初平年间(190年~193年),琅琊国废。西晋,以琅琊郡立琅琊国,封司马伦琅邪王,当时隶属徐州刺史部。琅邪国统县九个,户二万九千五百。 辖开阳、临沂、阳都、缯县、即丘、华县、费县、东安郡、蒙阴。泰始元年(265年)丁卯,晋武帝封司马伦为琅邪王。三年(267年)八月癸亥,徙东莞王司马伷为琅邪王,琅邪王司马伦为赵王。琅邪王司马伷死,司马觐嗣位。觐薨,司马睿嗣位,后来移镇建邺。西晋亡,琅琊王司马睿称晋王,东晋建立,次年称帝。琅琊国由中央委派官吏镇守,即琅琊内史(也作琅邪内史),是中央在琅琊国任命的最高的官吏。历代琅琊国君刘泽:初封营陵侯,吕后时封琅琊王。刘京:光武帝之子,谥“孝”。刘宇:琅琊孝王刘京之子,谥“夷”。刘寿:琅琊夷王刘宇之子,谥“恭”。刘尊:琅琊恭王刘寿之子,谥“贞”。刘据:琅琊贞王刘尊之子,谥“字”。刘容:琅琊字王刘据之子,谥“顺”。刘熙:琅琊顺王刘容之子。曹敏:樊安公曹均之子,出继范阳闵王曹矩。初封范阳王,后徙封句阳王,再改封琅琊王,谥“原”。曹焜嗣:曹敏之子,袭琅琊王。司马伦:司马懿之子。司马炎代魏后封琅琊王。咸宁三年改封赵王。司马伷:司马懿之子。司马炎代魏后封东莞王。咸宁三年改封琅琊王。谥“武”。司马觐:司马伷之子。袭封琅琊王。谥“恭”。司马睿:司马觐之子。袭封琅琊王。后即位为帝,即东晋元帝。司马裒:司马睿之子。建武元年封琅琊王。早夭。司马焕:司马睿之子。封琅琊王。是日薨。司马焕:初封显义亭侯。太兴元年进封琅琊王。司马昱:司马睿之子。永昌元年封琅琊王,后曾改封会稽王。后即位为简文帝。司马岳:咸和二年由吴王改封琅琊王。后即位为帝,即晋康帝。司马丕:晋成帝司马衍之子。康帝即位后封为琅琊王。后即位为帝,即晋哀帝。司马奕:即废帝海西公。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哀帝即位后封为琅琊王。司马道子:简文帝之子。咸安二年封琅琊王。后改封会稽王。司马德文:太元十七年封琅琊王。后即位为帝,即恭帝。高湛:北齐武成帝第三子。初封东平王。高恪:嗣封琅琊王。琅琊王歌辞《古今乐录》曰:“琅琊王歌八曲,或云‘阴凉’下又有二句云:‘盛冬十一月,就女觅冻浆。’最后云‘谁能骑此马,唯有广平公’。”按《晋书·载记》:“广平公,姚弼兴之子,泓之弟也。”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於十五女。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长安十二门,光门最妍雅。渭水从陇来,浮游渭桥下。琅琊复琅琊,女郎大道王。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客行依主人,愿得主人强。猛虎依深山,原得松柏长。懀马高缠鬃,遥知身是龙。谁能骑此马,唯有广平公。——右八曲,曲四解 建制与废除1912年3月,山东巡抚改称山东都督,行政体制仍沿用清末省、府、县三级制。翌年1月8日,北洋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规定:地方行政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各道道员改称观察使,置观察使公署。公署内设内务、财政、教育、实业4科;将清朝所设有直辖地方的府、州改为县,无直辖地方的府予以裁撤。沂州府奉命裁撤,其原辖各县除日照县划归胶东道外,其余6县均划归岱南道;各县行政长官一律改称为县知事,其行政机关则一律改称为县知事公署。1914年5月23日,北洋政府颁布《道官制》,其中规定各道观察使改称道尹,观察使公署改称道尹公署。同年6月3日,岱南道改为济宁道。1925年10月22日,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下令新建琅琊道,辖区即沂州府旧治全境,治所驻临沂县。道公署设道尹1人,内部机构设第一、二、三科,各科设科长1人,3个科共设科员10人。1928年,琅琊道撤销,各县直隶于省。历任道尹王铭珍(1925年10月任职)、周仁寿(1926年2月任职)、张金录(1927年10月任职)。

沂州

商朝,沂源地属“人方”。
周朝,先后属鲁国和纪国的浮莱邑和盖邑。
秦朝,属琅琊郡之莒县。
汉朝,属兖州泰山郡盖县。
三国时,属东莞郡之东莞县。
西晋至中华民国时期,沂源地域先后分属于东莞郡和东安郡盖县、东安郡、莒州、东安、沂水、赢、新泰、淄川、蒙阴。
1940—1944年4月,先后分属中共新蒙、博莱、沂中、沂北县委,行政区分属蒙阴、新泰、沂水等县。
1944年5月,由临朐、沂水、蒙阴三县割出部分地域始建沂源县,隶属中共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县名因沂河发源地而得。
1945年8月,沂源县隶属鲁中行政主任公署所辖的沂蒙专区。1950年5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沂水专区撤销后改属临沂专区,1978年7月,临沂专区改称临沂地区,沂源县属之。
1990年1月1日,沂源县划入淄博市。



  • 沂源县的历史沿革
    答:1944年5月,由临朐、沂水、蒙阴三县割出部分地域始建沂源县,隶属中共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县名因沂河发源地而得。1945年8月,沂源县隶属鲁中行政主任公署所辖的沂蒙专区。1950年5月,改属沂水专区。1953年8月,沂水专区撤销后改属临沂专区,1978年7月,临沂专区改称临沂地区,沂源县属之。1990年1月...
  • 沂源历山海拔多少米
    答:历史沿革 夏朝,沂源地属"奄",兖州辖。商朝,沂源地属人方。周朝,沂源地先后属浮莱邑和盖邑,鲁国和纪国辖。秦朝,沂源地属琅琊郡莒县。汉朝,沂源地属兖州泰山郡盖县。东汉,盖县改属琅琊郡。三国,沂源地属徐州东安郡东安镇。隋开皇四年(584年),废东安郡建东安县,沂源大部地域属琅琊郡东安...
  • 淄博五区三县名称是什么?
    答: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淄博特区与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工矿部合并,成立淄博工矿特区。1950年5月,淄博工矿特区与清河专区合并,成立淄博专区。1953年7月,撤销淄博专区,设立淄博工矿特区(地级)。专署驻淄博市。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特区,设立淄博市(地级);淄博成为继济南、青岛之后...
  • 沂水历史沿革
    答:1940年以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原沂水县境除中部改为沂中县外,西南部划为沂南县,南部划为沂临边联县,东南部划为沂东县,东北部划为莒沂边县,北部划为沂北县,西北部划为沂源县,而后又几经分合,归属不一,现将沂中、沂北、沂东、莒沂边县的沿革分述如下:1943年8月,沂中、沂东县属山东省行政委员会(省...
  • 沂源县乡镇村地名的来历
    答:历史沿革 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沂河 沂河又名沂水,发源于沂源县徐家庄乡龙子峪,流经沂源,沂水、沂南、河东、兰山、罗庄、苍山、郯城等县区,由郯城县吴家道口村入江苏省境内,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732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坟河、蒙河、柳青河、祊河、谏河等。年径流量为35.1亿立方米,河床最宽处1540...
  • 南麻镇的历史沿革
    答:南麻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据史料考证,殷商时期即有村落,原名东、西庄子,后有黄氏在村南种麻地定居,形成村落,称南麻地,1644年始称南麻,1945年5月始为沂源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元至清代,南麻镇大部为沂水县西北区,少数为蒙阴县北乡。民国时大部为沂水县八区,少数...
  • 沂蒙指的什么地方 沂源是 沂蒙的吗
    答:沂蒙指的是沂蒙山区,沂蒙山区主要包括临沂、沂源、沂水、沂南、临朐等老革命山区。沂源属于沂蒙山区。^_^我是沂源人 历史沿革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
  • 山东省历史
    答:【历史沿革】[史前时代]沂源县发现的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为直立人在中国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东境内发掘的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汉字的较早发掘品目前追溯到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片.先秦时代 (参见...
  • 沂州详细资料大全
    答:领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共6县1州。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沂州 外文名称 :yizhou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临沂地区 著名景点 :琅琊八景 地理范围,建制由来,历史沿革,北周建制,大隋,大唐五代,大宋,元代,大明,清朝升府,民国改制,沂州四大古寺,沂州八景,沂水拖蓝蓝几许,泥沱双月映古今,苍山叠翠翠...
  • 淄博市有几个区县
    答:分别是张店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博山区、高青县、桓台县、沂源县。此外,还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淄博的历史沿革:淄博历史悠久。距今8000-4000年间,淄博出现了后李文华、北新、大汶口、龙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在夏商时期,出现了双氏、蓟州氏、裴伯龄氏、蒲谷氏等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