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北洋水师失败原因

1、纵观中国历史上战争的失败,几乎100%被归结于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武器落后。

2、这是由于分析者的的素质及视野高度决定了的,使用如此简单的理由来分析一个决定了中国近代史走向的战役,太草率了。

3、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不胜枚举,落后武器、落后制度、落后生产力、人数稀少的武装击败强大对手的事例也非常多,匈奴、突厥、吐蕃、蒙古人、西夏党项、辽金、满族对于中原政权的打击,人所共知。

4、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总结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这场战争,是无法了解战争的真谛的。

5、太平天国起义实际上清政权就已经垮了,亡国只是时间问题了。政府军——八旗军、绿营军的战斗力等同于零。结果出了个曾国藩,他最早实行了现在传销机构广泛使用的老鼠会的制度。在团练勇营中,你能拉到100个下线就当哨官,能拉到300人当营官,说是政府武装,但实际上属于军官私人财产,连军队的番号都是烙上私人的印记“庆字营”、“铭字营”……这些军队的长官就是所谓的军阀。

6、北洋舰队说是清政府的海军,还不如说是李鸿章私人舰队。只听命于李鸿章一人。而私人拥有军队不是用来打仗的,军队只是一个实力的象征,你有多大的实力你就可以拥有多大的官职、享受多大的特权、获得多大的利益。

7、所以军队的训练、战略战术、武器更新保养、战斗意志……什么都不重要了,只要有规模,能唬住人就可以了。所谓北洋舰队,真只是纸老虎而已。

8、在大东沟,从出发到遭遇,北洋舰队始终都是不想作战的,道理同上——北洋舰队不是用来打仗,只是李鸿章争权的一个重要砝码。所以自始自终,北洋舰队都是消极避战的。

9、北洋舰队一开战就是采用舰头对敌的雁行阵,优势:减少被敌人火力击中的概率。缺点:只有舰首火炮可以射击,火力仅有三分之一能发挥。原因:只想保命,不想作战。

10、旗舰首次开炮,就震垮舰桥,导致统帅丧失指挥能力,简直荒唐透顶。说明:旗舰可能是糊的、旗舰的火炮从来没有使用过,或者几乎没用过。可见整个舰队的训练何其低下!

  一、纪律败坏。北洋水师成军时,聘用的高级顾问琅威理十分敬业,北洋海军的纪律和训练都是很好的,但琅威理的管理触犯到管带们的尊严和利益,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管带们在1890年以“争旗事件”赶走了琅威理。琅威理走后,北洋水师纪律越来越差。据军官们甲午战争后披露:平时练习,多为应付,把靶都调到炮首的方向,命中率自然很高,但没有什么意义。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一名叫何天爵的美国外交官在目睹了北洋水师的现状后,感慨地说道:大清国用一天的钱就可以买一天海军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大清国不能在任何市场上,购买到有素质的军官和有纪律的士兵。
  二、内部不团结。朝中的主战派与洋务派是水火不容,两者矛盾重重,主战派以清流派为主,清流派处处为难洋务派,而北洋水师是听从于洋务派,打起仗来,洋务派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左思右想,生怕被清流派捉住痛脚,这对清军是很不利的。同样,各级的将领也十分不配合,打仗时不要说默契,连调动兵力的权力都没有。不仅是将领没有这个能力,连光绪帝的圣旨都没有权力,光绪下令南洋水师调去北洋抗敌,南洋水师却以南洋也需防御给回绝了。这样的后果,形成了以北洋一师抵敌一国的可笑局面。
  三、观念落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人活动的主要空间在陆而不在海,特别是“禁海”后,所以,国人在甲午战争时对制海权一窍不通。另外,许多大臣对海军都没有太大的认识,把它视为辅助陆军的兵种,却不知道19世纪是海洋时代,早在日本明治天皇登基时就说了“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莫属”。两国的海权认识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四、海军并未中央化。清廷虽没有海军衙门,但全国的海军事务仍为各地区的督抚。北洋水师中的提督,管带都是李鸿章的人,自然是听从李鸿章的命令。就是说是北洋水师属于李鸿章的私人所有。
  五、军费滥拔滥用。南、北洋水师每年的经费是400万两,可是由于兴修颐和园,光绪大婚典礼,以及黄河修堤、赈灾等巨额开支,海军军费经常被挪用,清廷也不再向北洋水师提供购买枪炮的资金。
  六、选帅失当。毫无疑问,丁汝昌并不是北洋水师提督的合适人选,他原是骑兵将领,将一个陆军将领硬调到一支新式海军的统帅位置上,他对海军的认识并不高。黄海之战,他的战术部署不到位导致了北洋水师未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七、实力对比。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水师相比具有的优势:

  (1)参战船只数量: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水师 1.2:1

  (2)火炮总数: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水师 1.549:1

  (3)速射炮: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水师
97:5

  (4)总吨位: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水师
1.301:1

  (5)平均航速: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水师
1.129:1

  (6)总兵力: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水师
1.767:1
  当然,北洋水师在个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铁甲舰和重炮方面就是呈压倒性优势,但敌方的速射炮优势足以使北洋水师尝尽苦头。总体来说,北洋水师是处于劣势。对此,英国斐利曼特海军中特曾评论说:“比较两军实力为计,但以参与黄海战斗之军舰相对照,已可得出正确结论矣。是役也,无论吨位、负兵、航速或速射炮、新式舰,实以日本舰队为优。该国军舰除赤诚外,性能约略一致,舰体大小由二千二百吨至四千二百吨,俱为甫竣工之新锐舰。中国方面,虽有定远,镇远二巨舰,吨位各七千四百吨,其次经远,来远两舰,吨位亦各二千九百吨,但不过虚具装甲巡洋舰之名而已。其余各舰,或吨位小,实力弱,或舰型不称,装备不当。”

第一,技术问题
中日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参战的是14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是12艘战舰,中国海军在数量上占优势,可实际上日本都是新船,跑得快火力猛。“致远”巡洋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定远”,下令撞沉日舰“吉野”号,感人肺腑,实际是徒劳的。因为吉野是日本舰队中航速最快的巡洋舰之一,“致远”根本追不上。
中方参战的10艘舰艇原本平均航速为15.5节,而甲午海战中实际平均航速只有10.8节,其中“定远”、“镇远”两舰由原来的14. 5节下降为12节,最严重的如“超勇”、“扬威”两舰原航速由15节下降为6节。而日本第一游击队各舰,原平均航速为19.4节,实际平均航速为18节,其他大队各舰平均航速也达14节以上。
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日舰装备的速射炮,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
日本采用了法国进口的炮弹,这种炸药杀伤能力强,但太不稳定,哪怕金属一碰都会引起爆炸。1891年,日本人下濑雅允就通过仿制,研制出灵敏度极高、燃烧能力极强的苦味酸炸药“下濑炸药”。与北洋海军炮弹使用的黑火药相比,完全是划时代的差距。
中国的炮弹打到人家船上能砸个打洞,却不爆炸不起火,杀伤力小得多。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频繁出现炮弹击中日舰不炸的现象,而且弹药不足。
在丰岛海战中,济远舰用150毫米口径火炮发射炮弹,击中日舰速度最快的吉野号右舷,击毁舢板数只,穿透钢甲,击坏其发电机,坠入机舱的防护钢板上,然后又转入机舱里。可是,由于炮弹为穿甲弹,所以击中而不爆炸,使吉野侥幸免于沉没。在黄海海战中,吉野号又中弹不少,但终未遭到毁灭性打击。据一位细心的观察家统计,在定远和镇远发射的197枚12英寸(305毫米)口径炮弹中,半数是固体弹,不是爆破弹。
第二,后勤保障问题
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的后勤保障差,军舰装备陈旧、修缮不济、弹药奇缺和弹药质量低劣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作为军舰燃料的煤也严重供应不足。供应北洋海军的煤炭不仅缺斤短两,而且到急用之时,还催不到。1894年6月底,朝鲜半岛正紧张备战之时,急需煤炭,丁汝昌竟收到电报称“矿局下次实难送煤”。矿局不仅不向朝鲜送煤,连威海基地的煤也供应不足。甚至到了8月24日中日战争早已爆发,丁汝昌还要向煤矿发电报催煤。
史书记载,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所带炮弹不足,大多数军舰一直打到弹尽力竭。战至最后,定远、镇远弹药告竭,分别仅余12英寸口径钢铁弹3发、2发,(参见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6-139、343、152、164页)
第三,国家层面的问题
我们在讨论中日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时,很少从国家层面分析。中国是一个中世纪国家,日本是一个近代国家。中国虽然是大国,但没有建立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预备役制度,中国是养兵制度,养多少兵上多少人,临时招募的老百姓是不能打仗的。几乎没有一支近代军队。而日本却有完善的国家动员机制。打起仗来,日本军队可以不断补充兵员,成了大国。而中国反倒成了小国,在每一个战场上,中国军队在人数上都处于劣势。
当时中国的情况是:国家军队不打仗,体制内的八旗军队不打仗;绿营也不能打仗,其主要职责是警察,维护治安。
北洋陆军机动兵团在第一梯次全部投入朝鲜作战,被人数、重火器装备都优于自己的日军击败,为应对颓势,李鸿章不得已又把大量留驻炮台要塞的守军也投入野战场,结果仍然无法在战力上超过对手。同时守军抽调后空下的炮台防务,被迫招募新兵填充,结果在敌军临境时,仓促募集、缺乏训练的新军根本无法发挥先进武器的作用,导致重镇接连失守。
朝鲜失守后,中国陆军武装都快打光了,以致京师只有一万多人,山海关有一万多人,在别处找不到兵了。光绪皇帝看到国家的武备情况时才说要停止这场战争。所以如果国家体制存在大问题,只靠一支军队或者军人是打不赢战争的。
再看看清政府主力陆军的北洋沿岸驻军的后勤保障情况。清政府并不负担供养,而是李鸿章左支右挪负责养兵,由于地方财政无力维持过多的军队,不得已而一再裁撤。清政府在言官们预防地方督抚拥兵自重的议论中,对此也乐得默认,此刻一旦大敌临头,国家供养的常备军完全置身事外,而要责成地方供应的勇营部队冲先锋,申饬起来并不是很理直气壮。所以,当言官们看到李鸿章有关陆军兵力不足的报告,并没有人敢于指责平日国家不修武备,同样只是空洞地批评李鸿章用人不当,指责其不敢使用陆军是畏敌如虎。
在兵站、野战通信、军队医疗、情报收集和媒体宣传等方面,日本也都建立了一整套近代化的系统。而大清国内,后勤体系却仍处散乱无序的状态中,有的仍在沿袭旧有的八旗和团练系统,要么干脆就付之阙如。一句话,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
第四,内耗削弱了北洋水师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说: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于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看来,皆是空言。言官必多参更变之事,谋国者又不敢举行矣。”。
甲午战争过去多年后,周馥入京接受慈禧太后召见,言谈之间慈禧问起甲午战败的原因来,周馥得以将心中积郁许久的话全部道出。
“太后问及前败军之故,余将户部掯费、言者掣肘各事和盘托出。并将前密告李相国之言办奏及。且谓李鸿章明知北洋一隅不敌日本一国之力,且一切皆未预备,何能出师?第彼时非北洋所能主持,李鸿章若言力不能战,则众唾交集矣,任事之难如此。太后、皇上长叹,曰不料某(翁同龢)在户部竟如此……”
“在户部竟如此”,一条自己人绊马索,做到了日本人在战场上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1. 中国政府不想打战争,一切为了老佛爷过寿。

  2. 北洋水师当时舰船威力大但是速度慢,而日本恰恰相反

  3. 日本不宣而战,清政府手忙脚乱

  4. 李鸿章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想自己消耗

    其实但是清军实力根本不弱,所谓的吉野号是清在法国挑剩的舰船,但是日本贵在出奇,正面消耗战胜负很难说,黄海大海战虽然致远舰被击沉,但是日本同样损失不少,但是政治上输的不是一点半点的,李鸿章心疼自己一手打造的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而日本则是一种报仇的心态。这就是差距。



主要是体制问题,落后的封建体制没法充分发挥一支近现代舰队的威力,况且,中国主力舰服役之后,世界海军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速射炮,而中国海军一门也没有装备,日本海军的新式舰艇却因晚于中国海军舰艇制造从而得以大量装备,而且当时的鱼雷命中率没有那么高,加上操作不力,没听说有鱼雷命中日舰。加之是日舰有准备的袭击,结果不言而喻。

主要是体制问题,落后的封建体制没法充分发挥一支近现代舰队的威力,况且,中国主力舰服役之后,世界海军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速射炮,而中国海军一门也没有装备,日本海军的新式舰艇却因晚于中国海军舰艇制造从而得以大量装备,而且当时的鱼雷命中率没有那么高,加上操作不力,没听说有鱼雷命中日舰。加之是日舰有准备的袭击,结果不言而喻。

1、纵观中国历史上战争的失败,几乎100%被归结于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武器落后。

2、这是由于分析者的的素质及视野高度决定了的,使用如此简单的理由来分析一个决定了中国近代史走向的战役,太草率了。

3、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不胜枚举,落后武器、落后制度、落后生产力、人数稀少的武装击败强大对手的事例也非常多,匈奴、突厥、吐蕃、蒙古人、西夏党项、辽金、满族对于中原政权的打击,人所共知。

4、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总结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这场战争,是无法了解战争的真谛的。

5、太平天国起义实际上清政权就已经垮了,亡国只是时间问题了。政府军——八旗军、绿营军的战斗力等同于零。结果出了个曾国藩,他最早实行了现在传销机构广泛使用的老鼠会的制度。在团练勇营中,你能拉到100个下线就当哨官,能拉到300人当营官,说是政府武装,但实际上属于军官私人财产,连军队的番号都是烙上私人的印记“庆字营”、“铭字营”……这些军队的长官就是所谓的军阀。

6、北洋舰队说是清政府的海军,还不如说是李鸿章私人舰队。只听命于李鸿章一人。而私人拥有军队不是用来打仗的,军队只是一个实力的象征,你有多大的实力你就可以拥有多大的官职、享受多大的特权、获得多大的利益。

7、所以军队的训练、战略战术、武器更新保养、战斗意志……什么都不重要了,只要有规模,能唬住人就可以了。所谓北洋舰队,真只是纸老虎而已。

8、在大东沟,从出发到遭遇,北洋舰队始终都是不想作战的,道理同上——北洋舰队不是用来打仗,只是李鸿章争权的一个重要砝码。所以自始自终,北洋舰队都是消极避战的。

9、北洋舰队一开战就是采用舰头对敌的雁行阵,优势:减少被敌人火力击中的概率。缺点:只有舰首火炮可以射击,火力仅有三分之一能发挥。原因:只想保命,不想作战。

10、旗舰首次开炮,就震垮舰桥,导致统帅丧失指挥能力,简直荒唐透顶。说明:旗舰可能是糊的、旗舰的火炮从来没有使用过,或者几乎没用过。可见整个舰队的训练何其低下!

  • 清朝末年,强大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失败
    答:4.士兵的训练水平的差距 由于北洋水师经费有限,平时的训练和战时的保障都大达折扣;而日本则倾全国之力于海军,官兵长期有针对性的刻苦训练,双方的作战水平不言自明,黄海海战中方的命中率只有日本10%.5.装备保养不利 由于经费不足,北洋水师的装备保养维护很差,在开战之初,丁汝昌就是因为主炮射击时震塌...
  • 北洋水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如下:一、纪律败坏。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二、内部不团结。。朝中的主战派与洋务派是水火不容,两者矛盾重重,主战派以清流派为主,清流派处处为难洋务派。三、观念落后。禁海后,国人在甲午战争时对制海权一...
  •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
    答: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有:1.清朝腐败,贪污军款。清末,满族中央政权的衰弱,汉族官僚李鸿章等人纷纷崛起,清政府落后的专制体制,由此产生的腐败政治,在军队中也形成不良风气,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曲意取宠,一味迎合,追逐个人利益。2.装备劣势,火炮原本质量就不行,火炮,战舰节速都比不过日本。...
  • 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北洋水师失败的启示
    答:第三,火药落后,当时日本用的是威力较大的下濑火药,而北洋依旧在使用威力不足的黑火药和栗色火药,所以难以贯穿日舰装甲,第四,指挥不当,黄海海战北洋与日舰遭遇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下令以雁翎阵迎敌,
  • 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
    答:一、纪律败坏。北洋水师成军时,聘用的高级顾问琅威理十分敬业,北洋海军的纪律和训练都是很好的,但琅威理的管理触犯到管带们的尊严和利益,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管带们在1890年以“争旗事件”赶走了琅威理。琅威理走后,北洋水师纪律越来越差。据军官们甲午战争后披露:平时练习,多为...
  • 军事历史:为什么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会失败
    答:主要原因就在于我方军舰不如日本、大炮不如日本、炮弹不如日本、煤炭不如日本、锅炉不如日本...具体分析如下:1、中国北洋水师采用的是开滦煤矿有烟煤(而且是最差的五槽煤),日本采用的是威尔士无烟煤,中国舰队浓烟滚滚,在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2、中国舰队舰船下水时间较早,导致锅炉超期服役(户部...
  • 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答:史书记载,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所带炮弹不足,大多数军舰一直打到弹尽力竭。战至最后,定远、镇远弹药告竭,分别仅余12英寸口径钢铁弹3发、2发,(参见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6-139、343、152、164页)第三,国家层面的问题 我们在讨论中日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时,很少从...
  • 中国近代史上的北洋水师号称当时亚洲最强的舰队,却全军覆没了,分析原 ...
    答:北洋海军另一个技术缺陷是缺 乏与日本联合舰队抗衡的快速巡洋舰。航速太慢对北洋海军的影响,交战开始时表现为队形转 向不利,难以协同作战。北洋水师备战不足。所缺乏穿甲 爆 破 弹 (也就是所谓的开 花 弹 )一直被 存放在旅顺、威海基地的弹药库里。还有 弹 药 不足 、炮 弹 击 中敌舰...
  • 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舰队,为何最后会遭遇惨败?
    答:北洋舰队之所以打不赢日本舰队有以下六个原因:第一,指挥出现失误。在黄海海战刚开始不久后,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舰的舰桥因为年久失修,被火炮的后座力给震塌。北洋舰队总指挥丁汝昌从舰桥上摔落受伤,而不能继续指挥战斗。北洋舰队群龙无首,而且很快信号舰也被击毁,各舰只好各自为战,陷入混乱。被...
  • 北洋水师失败原因?
    答:失败原因:1、 清朝高层挪用60亿海军军费。甲午战前北洋的军舰以及炮就落后日本一截了。2、物资供应质量极差。北洋舰队的煤,都是那种次品,燃烧值不高,而且烟雾极大,导致日本舰队提前1个小时发现北洋舰队。弹药,中国户部禁止进口外国的东西,而国内,比如天津机器局只能生产那种无法爆炸的实心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