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的三国,为什么魏国灭蜀国的时候,吴国却见死不救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吴国为什么在蜀国将要灭亡时,见死不救,两个国家不是邻国吗?

我觉得可能也不是不想救,只是因为当时蜀国就快要灭亡了,大厦将倾,当时蜀国向吴国求助的时候,吴国想要去救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而且不久之后蜀国就投降了,吴国又怎么会不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可是谁让蜀国还没有等到吴国的救援,自己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呢,这件事只能怪蜀国自己。

其实在三国鼎立时期,当时魏国的兵力又很强大,吴国和蜀国为了抵抗强大的魏国,让两个国家都能有生存下去的一线生机,而且两个国家本来就是邻国,所以这两个国家经常联合起来一起抵御魏国的进攻,因为他们的配合,所以瓦解了很多次魏国的进攻计划,两个国家也得以保存性命。

其实在诸葛亮死了之后,蜀国的实力就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让魏国操心的地方了,蜀国之前已经把自己国家的兵力财力都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可以说蜀国的灭亡是早就注定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魏国只要在打仗的时候跟蜀国拖一拖时间,蜀国就会坚持不下去了,这件事其实当时吴国和蜀国都有担心过。

可是不巧的就是在魏国对蜀国发起攻击的时候,偏偏原本应该出手帮助的吴国这时候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说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管蜀国这一大摊子的事情,吴国内部的君王被小人蒙蔽,朝廷内部各方势力更是呈现水火不容之势,甚至出现了一些人叛变,吴国又何尝不想去救蜀国,只是真的脱不开身啊。

蜀汉求救的信息是十月份送到东吴,但下个月刘禅就投降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东吴来不及救。
大势所趋。
在三国时期,南北差异明显,赤壁之战后蜀国+吴国+荆州三地人口,和经历黄巾之乱之前的州冀州三分之一人口相仿。所以东吴才那么多投降派,并非完全是胆小怕事,而是真的底子差距太大。北方虽然经历黄巾之乱和多次内部征战后人口大大减少,但后期魏国遵循防守反击政策休养生息,国力已经逐步恢复。
所以诸葛亮才不得不九伐中原拖住魏国,不让魏国充分恢复,进行损人不利己的焦土战术,因为魏国一旦充分恢复蜀国就彻底没机会了。但魏国硬是活生生抗下了,反而拖得蜀国干涸了。魏国甚至推出了“围城百天投降无罪”和“九品中正”制度来收买地方士族的心,蜀来了这些城池就拖,然后拖不住了就投降,蜀国只有道义算优势也不敢下死手,然而蜀国一旦撤退,这些地方大员就立刻回归魏国怀抱——围城百天投降无罪嘛,所以蜀的进攻就跟打在棉花堆里一样,如陷泥潭难以打到实处。进入三国末期,蜀内部都厌战情绪严重,国力接近崩溃,面对魏的宽容政策,大多数大家族都想着投降。
后来姜维面对邓艾等人的魏军部队,大战于强川口,只一个月就被击败。姜维被迫退守阴平,邓艾部队得以深入蜀中。大势已定,官员想投降,军队想解散,人民想停战,刘禅能怎么办?他看不见赢得希望,人口有差距,人才有差距(三国时北方是文化中心)马和铁有差距(陇右西凉两大产马地,蜀国怎么打都打不下,后期蜀全国骑兵不超3千还大多是矮种马,而魏骑兵随意一支骑兵部队都以万论)是可以勉强打,但这样的意义是什么呢?还不如趁现在尚有资本求一个好下场。对官员,百姓和自己都有好处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古代还好,现代因交通发达尤为如此。基本上就是拼国力的对耗游戏,蜀国的陌路非战之罪,是国力强弱的本质差异。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增强人才培养和工业化发展程度,增强综合国力,古代交通信息堵塞尚可以凭借计策和血勇以弱胜强,而现代战争视野全开交通发达,完全就是综合国力的互怼战,几乎没有多少计谋可以施展的余地,我们要吸取教训增强以科技和工业化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以避免近代中国落入蜀国的陌路

三国走到后期我们基本熟知的大将和谋士都已经凋零,蜀国已经是到了第二代刘禅手中,魏国就更夸张了已经传到了第四代曹芳的手中因为曹芳年幼被权臣司马懿把持朝政。此时的蜀国经过诸葛亮北伐已经是穷兵黩武,国力严重的衰弱。反则魏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人口在实力上已经远胜蜀国。

这样的背景下魏国改变了以往的守势掌握的主动权开始谋划攻取蜀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授意下魏国集结二十万大军讨伐魏国这一年是公元263年的夏季。其中主将就是魏国后期的名将邓艾和钟会他们都算得上司马懿的学生典型的司马一党,所以司马师也放心把兵马交给他。这一战也被称为灭蜀之战。它的意义在于拉开了三国结束的序幕,最终在蜀国名将姜维的拼死抵挡下也无济于事蜀后主刘禅直接投降,蜀国也由此灭亡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被打破。   这上面发生的事情在当时的时代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作为吴国是知道自己身处的地位的,蜀国和魏国打的热火朝天的为什么没有去救援呢?其实这个真的是大家误会吴国了,不是吴国不想救而是救援不及。原因也是让人感到无语就是刘禅投降了,败得太快导致吴国的援兵还没到蜀国就投降,再去蜀国的话就毫无意义可能还会又危险。 这个事情在三国志中就有着明确的记载。得知魏国进攻蜀国的第一时间,吴国就开始讨论怎样去救援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救不救蜀国大家已经非常的清楚。一共制定了三个方案,一路进攻魏国的城池使得魏国必须回兵救援;第二路从永安方向进入蜀国腹地;第三路直接进入汉中。方案制定的是非常完善并且吴国也是倾国之力在帮助蜀国击退魏国。可是最后怎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这主要是魏国的大将邓艾的杰作,他带领大军一路无往不利却在剑阁和带着蜀国主力的姜维对峙。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这个时期对于魏国来说是形式及其的危险。邓艾就想着单独带领一直偏军偷偷渡过阴平奇袭了成都,本来刘禅坚守成都等姜维回兵救援就可以万无一失,可是刘禅却选择了投降。老大都投降了姜维带领着主力属于孤军被困在剑阁也无济于事最后蜀国灭亡。吴国的救援也没有了作用,所以我们只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哪怕吴国真的国泰民安、朝政廉明,它也无力去逆天改命,去帮着蜀国赶跑魏国侵略军,更不可能去颠覆掉蜀国政权,若如此,也不过是能略微延长一下鼎立相持的时间,但是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

肯定不会救的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呗,应该还挺高兴的,毕竟少了一个对手

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 孟达见死不救。孟达后来还投降了曹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魏国灭蜀国的时候为什么东吴见死不救?只怪蜀汉灭亡的太快

  • 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理论,为什么三足鼎立后,他还北伐呢?
    答:3.南方已定,兵甲很足,缺少的是将领。通过北伐,选取出新的人才。而且最好是益州人士,这样也可以缓和荆州和益州两方势力的矛盾。这是诸葛亮北伐的第三个原因。把蜀汉的内部矛盾转移到对曹魏的战争上,同时锻炼,选取将领!所以,从228年春至234年冬,诸葛亮六出祁山,对曹魏发动五次战争。最后身死...
  • 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理论,为什么三足鼎立后,他还北伐呢?
    答:首先,三国鼎立之初,在这三国当中的蜀国是国力最弱的国家,当时魏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那么,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军事上、人口上都与魏国有很大差距。要想生存,唯有吴国和蜀国联合,才能与魏国进行抗衡。因此才有了蜀吴联盟,因为蜀吴联合却各怀鬼胎,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所以很难结成真正的盟友。
  • 诸葛亮死后29年,蜀汉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历史演绎小说三国演义中,还是在三国志中,诸葛亮这个人都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诸葛亮那么三国鼎立的局势也就不会长久下去,而真正的历史的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诸葛亮死后的29年,魏国的钟会和邓艾以及诸葛绪三人联手灭亡了蜀国。有一点我们必须...
  • 三国演义魏蜀吴,三个国家哪一个最先阵亡
    答: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
  •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答: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
  • 魏国灭吴为何比灭蜀多用了那么多时间呢?
    答:最后魏国以雷霆之势灭亡蜀国,最后经过十年积蓄又灭亡吴国,建立大一统的西晋。在这个过程当中魏灭蜀和灭吴有着天壤之别,为何魏灭吴用了如此长的时间?一:三足鼎立,雷霆之势灭蜀1:三国格局,相互牵制,相互斗争在了解司马氏掌权下的魏国灭亡其他两个之前,我们先来简要的了解一下当时的格局。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大浪淘沙...
  • 蜀国怎么灭亡的原因
    答:在这里我还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巨大胜利,并且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战略形势。但实质上是一场吴蜀两家两败俱伤的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困难局面,从此曹魏政权在北方经过多年平静的休养生息之后,确立了相对于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3、虽然益州从区域上来说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
  • 魏国灭蜀的主要战役是哪一场?
    答:才让这场战役更加顺利。而钟会和邓艾本身就是非常主力的,两个将军可以说他们完全切断了蜀军的后路,让蜀军全军覆没。而这场魏灭蜀之战,其实也是让三国时代彻底统一的一个序幕拉开。原本三足鼎立的情况被彻底打破,蜀国灭亡之后,天下的制衡也是渐渐的收归一国,统一即将开始。
  • 三国最后被谁一统天下了?
    答: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
  • 揭示蜀国灭亡的原因诸葛亮的一次失误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答:其实诸葛亮最主要的才能是他给了刘备一个长远的战略,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理论。正是因为对政治理念的绝对认同,刘备才把诸葛亮委以重任,直到刘备之子刘禅。公元221年,刘备在蜀中自立为帝,国号汉,封诸葛亮为丞相,可见他对诸葛亮的重用和器重。三国论是诸葛亮的政治纲领。先三足鼎立,后天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