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佛坪县的地理环境

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共有保护植物23种其,中二类保护植物10种,三类保护植物13种。总共有植物5门180科1603种,其中地衣类5科12种,苔藓类20科30种,蕨类24科71种,裸子类6科20种,被子类125科1470种。这些植物中,药用植物904种,纤维类植物98种,糖及淀粉类植物130种,油脂及芳香油类植物248种,鞣料植物100种,观赏类植物370种,其他资源植物136种。 已发现野生红豆杉群落、庙台槭、独叶草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已发现野生中药材10大类1000余种,是名贵中药材山茱萸的地道产区。 清《佛坪厅志》载:佛坪县“鸟兽恒畜外,有熊、豹、豺、狼、狐、兔、猴、獾、野猪、猯、獭、雉、鸨、鸠、鸦、鹑、鹰、鹳、鹊。水族亦有鱼,然不多得”。《佛坪乡土志》载:佛坪县“动物常畜外,兽有野牛、山羊、熊、豹、豺、狼、狐、鹿、野豕;鸟有雉、松鸡、鸨、鸠、鹳、鹰”。佛坪已发现的野生脊椎动物433种(其中:鱼类55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27种,鸟类239种,兽类103种),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备,自然生态之完整,为陕西省之冠。其中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二级保护动物39种;大熊猫野外分布密度居中国之首,被认定为秦岭亚种,设有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佛坪县河流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77公里。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溪24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溪4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条。属汉水一级支流1条,二级支流13条,三级支流20条。总长984.2公里,总流量为11.76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0.4万千瓦,可开发5.1万千瓦,是长江中上游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保护地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点。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中起伏-大起伏中山地貌,地表起伏大,多悬崖陡壁,海拔一般在1000~2500m之间,坡度多在30°左右。按沟谷特点和海拔高度, 地貌类型自上而下可分为:
(1)侵蚀剥蚀花岗岩中山上部陡坡、宽谷峰岭区。面积较大,多在海拔2000m以上,位于区内北部和西北部;
(2)侵蚀剥蚀花岗岩中山中部缓坡宽谷平梁区。面积居次,海拔在1500~2000m之间,主要分布于三官庙、西河大坪、 枣阳坪及其周围地区;
(3)侵蚀剥蚀花岗岩中山下部陡坡狭谷区。面积较小,海拔多在1500m以下,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南部和东南部各条河流的下段。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区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山地暖温带气候;并受地形和森林植被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征,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具有冬春长、夏秋短的特点,随海拔升高,夏季愈短、冬季愈长。年均日照1726.5小时,年总辐射105.12kcal/cm²。年均温11.5℃,极端最高温37℃, 极端最低温-12.9℃;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差异大,南部低山区年均温13.4℃, 北部海拔2000m年均温6.4℃,平均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递减0.54℃。年均降水量924mm, 年最大降水量1382.3mm,年最小降水量603.8mm;夏季降水量最多而冬季最少,每年7-8月中旬和9月上旬为降水高峰期;年均降水日数131.1天;日均降水量强度7.2mm, 极端降水强度117.1mm/日;降水地域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及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南部岳坝周围年均降水量1044.3mm,保护区内海拔2200m以上年均降水量大于2000mm;年均蒸发量1086.3mm,每年5月份蒸发量最大;每年早霜始于11月上旬,晚霜终于3月下旬, 年均无霜期约220天;降雪初日在三官庙保护站一带最早为9月25日,一般在10月份,保护区内积雪终日最晚在4月底,一般在3月底。 兽类资源:
共7目26科55属68种。东洋界38种,古北界17种,广布种1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种类Ⅰ级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林麝5种,Ⅱ级有豺、黑熊、小熊猫、黄鼬、水獭、大灵猫、金猫、鬣羚、斑羚等9种;保护区内大熊猫分布面积占秦岭分布总面积约30%以上,数量在100只左右,分布密度最大的东河小区达0.52只/km2,是我国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金丝猴共有6群约470~480只。羚牛约574只,鬣羚约97只;斑羚、黄麂、毛冠鹿等均有一定数量。
鸟类资源: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鸟类资源共有246种。其中古北界种类99种,东洋界种类87种,广布种31种。陕西省新品种有青脚鹬、灰喉针尾雨燕、黑鹎3种。 保护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7种,隶属5目6科19属。其中Ⅰ级保护的有隼形目的金雕;Ⅱ级保护的有隼形目的14种,鸮形目的8种,鸡形目的5种及鸽形目、雨燕目各1种。蛇雕、鹰雕为分布区北延5个纬度以上。所有保护种类中,以金鸡、血雉、勺鸡数量较多,其次为赤腹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领鸺鹠、灰林鸮、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翅绿鸠等。
爬行、两栖动物: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内爬行动物3目7科21属26种。其中东洋界种类19种,古北界种类2种,广布种5种。其中米仓龙晰为秦岭新品种。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两栖类有2目6科6属12种。其中东洋界8种,广布种4种。其中大鲵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鱼类资源: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内鱼类仅发现2目4科15属15种。
昆虫资源: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内已鉴定出的昆虫总计1354种隶属24目165科:鳞翅目27科193属317种中,蝶类11科106属201种; 蛾类16科87属116种,鞘翅目15科26属34种,直翅目6科18属20种,同翅目8科14属15种,等等。 孢子植物
真菌:84种3变种,包括鸡油蜡菌、红脂乳菇、紫光灵芝、黄裙竹荪、牛肝菌、猴头菌等著名食用、药用菌;
地衣类:11科21种,地卷科种类可以食用、石蕊科种类是工业试剂,孢子粉是良好的工业脱模剂;
苔藓类:苔类13科14属21种;藓类26科61属92种3亚种3变种。藓类植物的分布有明显的气候指示作用,地理成分以温带为主、热带、亚热带为辅。
蕨类植物:20科43属94种3变种。以保护区蕨类植物3个主要属耳蕨属、鳞毛蕨属、蹄盖蕨属所占的比例分析,保护区3属蕨类植物共21种,占总种数的22.1%。保护区蕨类植物属于耳毛蕨—鳞毛蕨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合计132科560属1271种11亚种153变种7变型,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独叶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红豆杉、连香树、野大豆、厚朴、水青树、水曲柳、香果树、兰科芍药属。
竹类资源:
佛坪保护区的竹子有巴山木竹、秦岭箭竹、刚竹、方竹、龙头竹。其中秦岭箭竹为模式标本产地,与巴山木竹同为秦岭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分布遍及70%以上的保护区面积。
此外,佛坪自然保护区1583种植物中,药用植物至少706种,淀粉和糖类植物最少67种,油料植物129种,纤维植物77种,蜜源植物至少113种,鞣料植物59种,经济昆虫寄主植物18种。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答: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区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山地暖温带气候;并受地形和森林植被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征,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具有冬春长、夏秋短的特点,随海拔升高,夏季愈短、冬季愈长。年均日照1726...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
    答: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势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的趋势,中部地势较低。保护区的最高点位于鲁班寨,海拔达2904米,而最低点则位于岳坝管理站附近,海拔为980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差为1924米。地质构造上,佛坪保护区隶属于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地层主体属于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的...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
    答: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独特,展现出典型的侵蚀剥蚀中起伏-大起伏中山地貌特征。这里的地表起伏显著,地形陡峭,沟谷深切,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至2500米之间,坡度平均在30度左右。保护区的地貌类型依据沟谷特点和海拔高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上层开始,是侵蚀剥蚀花岗岩中山的上部陡坡和宽谷峰岭区...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
    答: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陕西省的佛坪县西北部,具体坐标为东经107°40′至107°55′,北纬33°33′至33°46′之间。它处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南坡,地理位置独特。保护区的周围区域包括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的管辖地,以及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相互相邻,共同构...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植被
    答: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涵盖黄棕壤、棕壤和暗棕壤。黄棕壤,主要出现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区,这片区域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土壤发育良好,土层深厚,具有中性至微酸性的特性。它们为落叶阔叶林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支撑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中山地带,...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
    答: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拥有高森林覆盖率,超过95%,其中竹林面积占44.7%,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这里的植被垂直带丰富,从下而上依次是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和高山草甸带,构成独特的秦岭南坡森林景观。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动植物...
  •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什么?
    答:(张志宁)位于中国陕西省佛坪县西北部,北纬33°35′~33°43′,东经107°37′~107°52′,是一个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建立。面积35000公顷。自然环境 佛坪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三面环山。地貌类型主要是各类中山和亚高山,大...
  • 佛坪大熊猫保护区的保护区气候及生态系统
    答: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于2005年3月正式颁证批准其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位于佛坪县境内的西北部,面积2924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枝密叶茂,为大熊猫繁衍生息提供了一片优越、舒适的...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
    答: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山地暖温带气候,主要得益于秦岭山体的阻挡和东南暖湿季风的长驱直入。这种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发展。据佛坪县气象站多年观测,佛坪地区四季分明,冬春较长,...
  •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哪儿
    答: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西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东径107。40'~107。55'、北纬33。33'~33。46'。周围与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佛坪县岳坝乡为邻,东、西、北三面均以山脊为界,南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