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埠镇的三大产业格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关埠的优势与基础建设

关埠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是全国闻名的水稻高产镇,耕地面积1940公顷,山地720公顷。是市水稻高产区,还有大豆、花生、甘蔗、蔬菜等。水果以柑、香蕉、荔枝、龙眼为大宗。至2000年已连续8年实现水稻年亩产超一吨的纪录,有“高产状元镇”和“潮阳粮仓”之称。关埠又是汕头、潮阳的“三高”农业示范镇,优质果、蔬菜、水产养殖、蟹草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镇有种植业1.1万多亩、养殖业2649亩。农业整体效益比过去大大提高,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约 1.49亿元。伴随着农业的一路凯歌,以抽纱、服装、建材、塑料、家具、皮具、皮鞋和藤、竹、草加工等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在关埠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63家、家庭作坊1800多家,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6万元。在这些家庭手工业中,又尤以抽纱和藤竹草工艺最为普遍,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花色品种的不断创新,产品在东南亚、欧美一带畅销不衰,年出口额大幅增加,仅抽纱工艺品年出口额占全市一半以上。潮阳素称“建筑之乡”,关埠建筑行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全镇300多支建筑施工队伍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辟了施工领域,年建安量在2亿元以上。镇建筑行业的“大哥大”——市第五建筑总公司通过了ISO9000国际认证,2006年在关埠本地创税109万元。农业、家庭手工业、建筑业三大传统产业撑起了关埠经济的大半江山。2007年,关埠镇委、镇政府又提出要充分发挥关埠榕江岸线长、小码头多的优势,通过规范管理,搞好配套建设,以小码头带动流通业、运输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优势的专业市场,使关埠成为大米、建材、化肥等生活、生产资料的集散地,搞活流通,带动商贸业发展。镇委镇政府希望以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关埠经济发展后劲。 关埠特有的历史、地理、人文优势,曾成就了它在榕江片作为重点镇的位置。今日,关埠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关埠汕头、潮阳、普宁、揭阳、潮州五市市区距离在20至40公里之间,且水陆交通便利。但优势若不利用,优势就不会变成财富。在稍有一点资金积累后,关埠人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把进出镇区的四条主干道铺筑成混凝土路面,并建设了关埠汽车轮渡码头、关埠客运站。而今,300多辆客货运输车辆穿梭于关埠与广州、深圳等地之间,110多艘船只在关埠与汕头、揭阳之间来来回回。运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带动了本地商贸业的发展。在镇区,作为榕江片通讯枢纽的邮政邮电大楼拔地而起,首期开通程控电话1万门。35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站为家家户户送去“光明”。在兴建了4 家自来水厂后,2007年又动工投入榕江片区供水工程关埠供水管网的配套建设,以解决群众的“饮水难”问题。教育方面,现有的关埠中学,即市第四中学,是榕江片唯一的完全中学,面向五镇和其他地区招生。关埠人也不乏规划意识。1994年请来专家编制总体规划,完成了“九图一书”编制工作,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将从4.1平方公里扩大到11.94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关埠在海陆空交通所占的优势。关埠与潮汕国际机场仅一江之隔;已完工的广梅汕铁路支线从关埠过境,并设客货站台;横跨榕江两岸的第二跨海大桥将在关埠选址建设。立体式的交通网络与中心镇地位的确立,将为关埠的发展插上振飞的翅膀,也必将辐射带动榕江片的全面发展。南以小北山为屏障,北临榕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9.76万。辖43个自然村。1912年后至1951年称潮阳县第八区,1952年改称第十六区,1958年建红星公社,1968年改称关埠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处榕江中游南岸平原,地平、土厚、水丰。关埠猪苗闻名潮、普、揭三县。有砖瓦、贝灰、木器、渔网、织席、抽纱、洗熨、工艺美术等43家企业。建筑队135个。有中学4所,小学26所,卫生院1所,卫生所7间。?镇区在市区西北23公里。人口0.37万。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在村前建门辟关。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以关前为圩埠,附近村民在此集市,称关前埠,后简称关埠。北临榕江,聚落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多贝灰结构平房。有砖瓦、贝灰、木器、渔网、织席、抽纱及建筑等企业。是榕江中下游农副产品集散地,日赶集者达万人以上,主要商品有日用百货、五金交电、针织成衣、塑料制品、干鲜副食、竹木家具、农副产品等。猪苗交易甚盛。有码头,班船通汕头市区、榕城。后金公路经此。

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粤东地区人民福祉,事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有利于形成粤东地区发展合力。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有利于形成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闽西南、赣东南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有利于强化闽粤赣经济联系,促进三地融合发展,形成东南沿海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全省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和特色制造业基地,打造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进一步擦亮经济特区品牌,充分发挥粤东地区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临近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以及侨乡优势,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与港澳紧密合作,积极拓展对台经贸合作,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立足海陆统筹,充分发挥粤东地区沿海港口优势,积极布局建设粤东沿海工业经济带,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优化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建设全省海陆关系协调示范区域。——宜居宜业的特色城市群。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推进一体化发展,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海滨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努力打造文明富裕、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特色城市群。 到2015年,具有粤东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基本实现“十年大发展”的目标。——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粤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8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150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比例达到6∶52∶42,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水平达65%,初步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大会战成效明显,消除区域内省道以上公路“断头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500公里,新增铁路通车里程约22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1.8亿吨。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电源、电网、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初步建立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地级市市区防洪防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防洪防潮能力达到50年一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年均实际增长均达到12%左右。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达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职业教育有较大的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三项医疗参保率达到98%.——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完成省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森林覆盖率达到52.6%.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加强空间联系和组织,建设形成点圈一体(市区、重要城镇及“汕潮揭”都市圈)、块带结合(产业园区和沿海工业经济带、休闲旅游产业带)的空间发展布局。(一)构建点圈一体的城镇发展格局。以汕头中心城区为中心,潮州、揭阳市为副中心,提升重要城镇发展品位,打造特色品牌名镇,推进“汕潮揭”同城化,构建“汕潮揭”都市圈,形成协调发展的粤东城镇群。强化汕头市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形成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中部珠港新城、南部濠江海滨新城、东海岸新城、沿海产业新城和西部牛田洋生态新城。汕尾市以城区和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为全市中心发展区,建设成为“海在城中、城在山间”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积极参与“汕潮揭”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打造粤东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建设国家级海洋渔业基地、广东重要的电力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潮州市形成中心组团、潮安县城组团、饶平县城组团和柘林湾临港组团四大发展组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滨江临海城市,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揭阳市按照“粤东水城”的要求建设成为山海工商城市,能源石化及制造业基地、粤东航空物流基地。加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合作,加强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的对接,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化的“汕潮揭”都市圈。 专栏1 粤东地区的中心镇汕头市:外砂镇、东里镇、莲下镇、隆都镇、谷饶镇、关埠镇、和平镇、两英镇、陇田镇、陈店镇、后宅镇。潮州市:庵埠镇、彩塘镇、古巷镇、黄冈镇、三饶镇、钱东镇。揭阳市:渔湖镇、炮台镇、新亨镇、白塔镇、棉湖镇、五经富镇、靖海镇、葵潭镇、洪阳镇、占陇镇、里湖镇。汕尾市:海城镇、公平镇、可塘镇、梅陇镇、河口镇、河田镇、螺溪镇、甲子镇、碣石镇、南塘镇、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镇、鹅埠镇。(二)形成块带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 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建设深圳(潮州)、深圳(汕尾)、珠海(揭阳)和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建设对台经贸投资合作园区。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重点园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平台,促进形成集聚发展的块状经济区,逐步形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产业经济带。依托沿海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积极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建设沿海电力能源基地和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汕尾红海湾开发区—揭阳大南海工业园—汕头沿海产业新城—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为主的沿海产业带。依托自然环境和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带。以发展高附加值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加工型蔬果、茶叶、花卉、水稻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借鉴台湾精细农业的经营模式,在汕头、潮州建设粤台精细农业合作发展示范园区,在揭阳、汕尾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园区。专栏2 粤东地区的产业带沿海工业经济带:范围西起汕尾红海湾开发区、向东经揭阳(惠来)石化基地、汕头南部工业经济带,东至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等粤东沿海地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翼,定位为我省重化工业基地和特色制造业基地,对台经贸合作重要区域,我省新经济增长极。依托海岸资源和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能源、石化、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提升发展电子信息、玩具、陶瓷、精细化工、生物环保、纺织服装、音像制品、海产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走自主创新创造名牌的发展道路,积极承接珠三角及国内外产业转移。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发展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游、海滨度假游、地质遗址游、特色工业游、绿色生态游和革命老区红色游,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带。专栏5 产业发展重点工业:装备制造、高级游艇;精细化工、生物环保、电子信息、金刚特种玻璃、数字化超声仪器;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塑料机械和输配电设备、医疗设备等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旅游休闲、总部经济。精细农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渔港经济区;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特色畜牧养殖基地;海洋牧场;茶叶、水果、药材、蔬菜、花卉等基地。特色产业:玩具、食品加工制造、金银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陶瓷;婚纱晚礼服;纺织服装;塑料工艺鞋;不锈钢制品;水族器材产业基地;医药制造、传统工艺、五金塑料、印刷包装、音像制品。 专栏3 粤东地的产业汕头市:凤翔街道办事处(玩具制造)、永祥街道办事处(包装印刷)、两英镇(纺织服装制造)、外砂镇(潮式毛衫制造)、谷饶镇(针织内衣制造)、达濠街道办事处(工艺包装品制造)、石炮台街道办事处(包装机械)、新津街道办事处(包装印刷制造)、澄华街道办事处(工艺毛织制造)、和平镇(文化制品制造)、峡山街道办事处(精细化工制造)、同益街道办事处(食品制造)、鮀莲街道办事处(水产养殖)、东里镇(五金制造)、礐石街道办事处(建筑)、陈店镇(电子制造)、贵屿镇(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处理)、乌桥街道办事处(电源控制设备制造)、岐山街道办事处(纸塑制造)、海安街道办事处(医药化工)、莲下街道办事处(日用化工)、河浦街道办事处(海水养殖)、珠池街道办事处(电力电器制造)、深澳镇(海水养殖)、龙祥街道办事处(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大华街道办事处(塑胶制品)。潮州市:新圩镇(水果)、城西街道办事处(服装)、高堂镇(高堂菜脯)、凤塘镇(陶瓷)、新丰镇(日用陶瓷)、浮滨镇(茶叶)、三饶镇(日用陶瓷)、汫洲镇(海水养殖、水产加工)、金石镇(花卉种植)、古巷镇(卫生陶瓷)、黄冈镇(水族机电)、凤凰镇(茶叶)、彩塘镇(五金不绣钢制品)、庵埠镇(食品及印刷包装)。揭阳市:锡场镇(食品及食品机械)、玉湖镇(淮山、芋头)、河婆镇(电子琴)、棉湖镇(电线电缆电器、印刷包装)、仙桥街道办事处(鞋业)、梅云街道办事处(五金、不锈钢)、榕东街道办事处(微电机产业)、炮台镇(汽车轮胎模具)、地都镇(石材和石材机械)、京溪园镇(旅游)、惠城镇(服装)、凤美街道办事处(模具工业产业) 、占陇镇(纺织服装)、军埠镇(服装产业)、里湖镇(茶叶产业)。汕尾市:公平镇(服装)、可塘镇(珠宝)、东海镇(海马养殖与加工)、东坑镇(青梅种植与加工)、碣石镇(圣诞礼品)、甲子镇(家具配件)、梅陇镇(首饰)。专栏4 粤东地区的各类园区汕头市: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汕头金平工业园区、汕头龙湖工业园区、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园、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潮州市:潮州经济开发区、潮安经济开发区、饶平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潮州(饶平)台商投资试验区、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区。揭阳市:揭东经济开发区、揭阳经济开发区、揭阳榕城工业园区、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揭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普宁英歌山工业园区、广东(粤东)纺织产业生态园、广东(普宁)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园。汕尾市: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丰经济开发区、汕尾星都经济开发区、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专栏5 产业发展重点工业:装备制造、高级游艇;精细化工、生物环保、电子信息、金刚特种玻璃、数字化超声仪器;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塑料机械和输配电设备、医疗设备等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旅游休闲、总部经济。精细农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渔港经济区;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特色畜牧养殖基地;海洋牧场;茶叶、水果、药材、蔬菜、花卉等基地。特色产业:玩具、食品加工制造、金银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陶瓷;婚纱晚礼服;纺织服装;塑料工艺鞋;不锈钢制品;水族器材产业基地;医药制造、传统工艺、五金塑料、印刷包装、音像制品。 此外,就历史概念而言,整个广东省都曾被称为粤东,与之对应的是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曾被称为粤西,但这种解释已被弃用。

关埠镇位于潮阳市区西北部,地处榕江中游南岸平原,地平、土厚、水丰。南以小北山为屏障,北临榕江。汕头、潮阳、普宁、揭阳、潮州五市在这里交接。有了这地理上的因素,关埠很自然地在有史以来就成为榕江平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心之一。20世纪90年代,这个历史重镇被列为潮阳三个次中心城市之一。
关埠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闻名的水稻高产镇,是市水稻高产区,还有大豆、花生、甘蔗、蔬菜等。水果以柑、香蕉、荔枝、龙眼为大宗。至2000年已连续8年实现水稻年亩产超一吨的纪录,有“高产状元镇”和“潮阳粮仓”之称。关埠又是汕头、潮阳的“三高”农业示范镇,优质果、蔬菜、水产养殖、蟹草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镇有种植业1.1万多亩、养殖业2649亩。农业整体效益比过去大大提高,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约1.49亿元。关埠镇以抽纱、服装、建材、塑料、家具、皮具、皮鞋和藤、竹、草加工等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在关埠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关埠镇共有工业企业163家、家庭作坊1800多家,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6万元。在这些家庭手工业中,又尤以抽纱和藤竹草工艺最为普遍,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花色品种的不断创新,产品在东南亚、欧美一带畅销不衰,年出口额大幅增加,仅抽纱工艺品年出口额占全市一半以上。
潮阳素称“建筑之乡”,关埠建筑行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全镇300多支建筑施工队伍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辟了施工领域,年建安量在2亿元以上。镇建筑行业的“大哥大”——市第五建筑总公司通过了ISO9000国际认证,2007年在关埠本地创税109万元。



  • 关埠镇的三大产业格局
    答:关埠又是汕头、潮阳的“三高”农业示范镇,优质果、蔬菜、水产养殖、蟹草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镇有种植业1.1万多亩、养殖业2649亩。农业整体效益比过去大大提高,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约1.49亿元。关埠镇以抽纱、服装、建材、塑料、家具、皮具、皮鞋和藤、竹、草加工等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在...
  • 关埠的优势与基础建设
    答:关埠又是汕头、潮阳的“三高”农业示范镇,优质果、蔬菜、水产养殖、蟹草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镇有种植业1.1万多亩、养殖业2649亩。农业整体效益比过去大大提高,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约 1.49亿元。伴随着农业的一路凯歌,以抽纱、服装、建材、塑料、家具、皮具、皮鞋和藤、竹、草加工等家庭手工...
  • 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田东村的介绍(地理、人文、人口)
    答:关埠镇水陆交通方便。关埠镇被列为国家二类口岸,镇内有3000吨级货运码头和连通榕江两岸的汽车轮渡码头;规划中的潮汕国际机场仅一江之隔。 关埠镇是原潮阳市三个次中心城市之一,工副业主要有抽纱、建筑、织席、工艺美术、木器等,有 150多支施工队常驻省内外承包建筑工程。农产以稻谷、甘薯为主,还有...
  • 粤东的经济规划
    答:汕头市:外砂镇、东里镇、莲下镇、隆都镇、谷饶镇、关埠镇、和平镇、两英镇、陇田镇、陈店镇、后宅镇。潮州市:庵埠镇、彩塘镇、古巷镇、黄冈镇、三饶镇、钱东镇。揭阳市:渔湖镇、炮台镇、新亨镇、白塔镇、棉湖镇、五经富镇、靖海镇、葵潭镇、洪阳镇、占陇镇、里湖镇。汕尾市:海城镇、公平镇、可塘镇、梅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