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狙击手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阻击手

据考证:在1935年德国顾问就建议国军应配置狙击手这一编制,随后中国于1935年11月从德国购买120支配置有光学瞄准镜的1924式重枪管型猎枪,其实这就是二战时德国大量使用的98K型狙击步枪的前身,只不过当时是以猎枪的名义生产的。从国民政府1935年财政部开支列表中看到他的存在,有一项“购毛瑟24猎枪120支,配望远镜式瞄准镜,每支配弹2000发,另配备用枪膛30支,望远镜式瞄准镜30支”。
      
1936年中央教导队挑选300名优秀射手,在德国教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狙击训练。

早期叫神枪手 后来在朝鲜战争中五次战役的时候 有一个狙击英雄(名字叫人么我忘记了)非常厉害 利用坑道和地形 击伤击毙很多敌人 自己没有受伤 后来在全军广泛宣传 (央视《讲述》有讲过他的事情) 战争结束后军队专门训练培养里一批战士 给他们专门配备了一些精度高的枪 成立了狙击手这个兵种 再后来随着狙击枪的问世
狙击手这个兵种成为了战场上最令人生畏的“死神”

 百步穿杨狙击手(中国古代)
  《北齐书》记载,斛律光和斛律羡两兄弟,自幼练习射箭。每天一早,小哥俩吃完饭就被老爹撒出去打猎,晚上带着猎物回来交账。不论是走兔跳鹿,还是山鸡野猪,每次都是斛律羡带回的猎物多。结果却是,斛律光在老爹的一片赞扬声中洗洗睡了,斛律羡却得脱下裤子,撅着屁股等着挨板子。
  面对正义群众的质疑,老爹斛律金解释说,别看小儿子斛律羡猎物多,他是随处下手,得哪射哪,而斛律光的箭全射在猎物后背上,所以斛律羡“其数虽多,去兄远矣”,数量虽然多了一些,但是射箭的水平和他哥哥比可差大发了,打他屁股那是毫无悬念。
  在猎物多少与射箭的精确度之间,斛律金这杆天平明显地沉向了后者,这与弓箭在军事领域里的重要地位是分不开的。
  据南宋华岳在兵书《翠微北征录》中的记载,兵器有三十六种,弓为老大。武艺分一十八般,弓为第一。明朝人茅元仪在《武备志》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
  早在西周时,人们就非常重视射箭,学校里有射箭课,男人们自幼练习,以不会射箭为耻。到了战国,战争更是射箭蓬勃发展的助推剂。为了激发百姓习射热情,有谁犯了罪过,不拿刑具拿弓箭,往怀里一塞,射吧,射中回家过年射不中从严治罪。这样一来,老百姓像疯了一样练习射箭,没日没夜。这事记载在《韩非子·内储》里。
  在冷兵器时代,射箭是最有效的狙击方式,远距离隐蔽攻击,保证了自身的安全,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回收再利用。对于箭手来说,要精确命中目标,和现代狙击枪手一样,既要考虑距离、风速,又要考虑温度、湿度的影响,可惜很难在史书里找到如此专业的记载,这与时人的认识有很大关系,许多箭手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射中目标,凭借的并不是多么科学的数据计算,而是多年实践积攒下来的经验。《三国志》卷四十九记载,大将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一次讨贼时,贼在屯子里的楼上叫骂,手扶着楼栋,太史慈引弓射之,箭穿透其手掌狠狠钉在楼栋里,史载“矢贯手著棼”。远距离射中手掌这么小的目标,而且还是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尽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 为了尽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外力对射箭精度的影响,提升箭射出的初始速度是最简便可行的办法,这需要力气,按史书的说法就是要“有膂力”。《魏书》对某射手有“有膂力,铁厚一寸,射而洞之”的记载,充分验证了大力出奇迹的道理。绝对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弯弓,把箭最稳、最狠地射出去,从而减少了外力对行进在空气中的箭的干扰,避免其偏离目标。
  《金史》记载有一神箭手郭虾蟆,在一次守城战斗中,城外一敌远远坐在胡床上,认为该处“箭力不及”,以此对守军表示鄙视。郭虾蟆奉命干掉这厮,于是手持弓箭等待时机。平日里虾蟆射箭,专攻敌人腋窝,因为那里没有甲胄掩护,因此“无不中”。这次依样画葫芦,只是力道要加大,不一会儿不知是举杯喝酒还是打哈欠捂嘴,“坐者举肘”,蛤蟆眼疾手快,将其射死。对于神射手,奖励是多种多样的。像前文提到的斛律光,长大后因射中大雕被皇帝和宰相誉为落雕都督,得到的是名声。太史慈一箭穿敌手掌,得到的是敬仰。《北史》记载,魏孝武帝将银酒杯悬挂于百步之外,“命善射者十余人共射,中者以赐之”,这大概是最早的奖杯。最幸福的应属唐高祖李渊,凭借两箭射中画里孔雀的双眼,赢了个老婆。这段故事记载在《旧唐书》里,让人看后好生羡慕。
  宋朝民间射箭风气颇盛。北宋时期,民间有“弓箭社”,有数十万成员,他们“带弓而锄,佩剑而樵”,或训练或竞技或娱乐,培育出相当多的神射手。《宋史·兵志》记载,有官员对于“射中者,视晕数给钱为赏。”晕,就是圈,类似现在靶子上的环,当时为考核射箭精准与否,在靶子上画出大小不一的同心圆为目标,然后召集士兵在距离二十步的地方引弓射箭。除了没有说出八环、九环这样的术语,与现如今的评比方法没什么分别。
  到了元朝,射箭不再受政府支持。元朝一统江山之后,政府即刻把射箭列为限制级活动。据《元史·刑法志》记载,除了给类似刑警等几类特殊职业配置弓箭,其他人等一律禁用。而且不只是不能用,就是私藏也不行,当时以一张弓三十只箭为一副,凡家有私藏,不足一副者鞭打五十七;四副以下,鞭打七十七,劳改二年;五副以上,杖打九十七,劳改三年;私藏十副者,二话不说直接处死。
  就这样,本该广受赞誉的神射手,在王朝更迭的漩涡中眨眼间就换了角色。

  •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阻击手
    答:据考证:在1935年德国顾问就建议国军应配置狙击手这一编制,随后中国于1935年11月从德国购买120支配置有光学瞄准镜的1924式重枪管型猎枪,其实这就是二战时德国大量使用的98K型狙击步枪的前身,只不过当时是以猎枪的名义生产的。从国民政府1935年财政部开支列表中看到他的存在,有一项“购毛瑟24猎枪120支...
  • ...狙击手,请问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答:您提到的现象是正确的。在中国,狙击步枪和狙击手这两个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并不普及。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国产狙击步枪的研制和装备,这两个词汇才开始在军事领域和大众媒体中出现。在70年代,中国军人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培养“神枪手”,并没有专门的狙击手这一称呼。直到70年代末的边境冲突中,中国...
  • ...狙击手,请问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答:一个因战五级残疾军人回答提问者:您说的是对的;在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影视剧并没有狙击步枪和狙击手的,这两个名词是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的。自71年当兵直到79年参战,我和战友所受的解放军传统教育就是“神枪手”,并没有狙击手的名词;工作原因、接触到陆军野战部队的绝大部分武器,就是没有见...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军中有个‘狙击之王’,他叫什么啊?
    答: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中没有狙击手这一说法,那时都叫神枪手或特等射手,狙击手这一说法还是朝鲜战争打到五次战役后进入相持阶段才出现的,因此楼主所提的问题有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军中有个‘狙击之王’这种说法应该是后来人创造出来的说法,在当时没有所谓的狙击之王....
  • 中国什么时候有狙击手的
    答:回答:百步穿杨狙击手(中国古代) 《北齐书》记载,斛律光和斛律羡两兄弟,自幼练习射箭。每天一早,小哥俩吃完饭就被老爹撒出去打猎,晚上带着猎物回来交账。不论是走兔跳鹿,还是山鸡野猪,每次都是斛律羡带回的猎物多。结果却是,斛律光在老爹的一片赞扬声中洗洗睡了,斛律羡却得脱下裤子,撅着屁...
  •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军队有没有狙击手啊
    答:狙击步枪瞄准镜出现在二战后期,大约1944年左右,就算中国有狙击手,也只能算是神枪手。当时那个年代他们是没有瞄准镜的。如果当时中国要有狙击手的话,日本鬼子早被中国人打跑了。你可以看看集结号和中国兄弟连,这两部故事写的比较真实。或者是姜文的《鬼子来了》。目前的中国抗日居就是为了提气,胡编...
  • 二战的时候中国战场上有狙击手么(中国的)
    答:中国就是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无论是共产党或者国民党的军队,都没有狙击手参战,这是已经确定了的。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曾有过神枪手用600发子弹打死美李(李承晚)伪军200多名的记录,也是放冷枪,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手。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的狙击手是编造出来的,没有原型。
  • 中国第一狙击手张桃芳,他立了多少战功?
    答:中国第一狙击手张桃芳是在朝鲜战争涌现的天才狙击手,曾在短短三十二天里击毙214名敌军,并且一枪击毙敌军顶级狙击手。
  • 中国最厉害的兵是谁
    答:张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中国军人,狙击手、飞行员,中国狙击之王,1951年3月加入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据报道在537高地创下击毙或击伤214名美军敌人的击杀纪录。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其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著名狙击手?
    答:是江苏省兴化市人,于1951年3月从军加入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37高地,他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他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二、邹习祥:贵州省遵义市 务川县 泥高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