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举制度盛行时代的一种特有的考官回避制度,锁院是怎么回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科举制度大约产生于隋炀帝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才退出历史舞台,它是古代社会发明出来的一种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读书人不分身份地位都可以参加科考。通过科考筛选出来的人才,大多数都成为历朝历代各行各业的顶梁柱。

然而,从古至今,我们生活在人情社会里,一些有私心的考官会向自己的学生或亲戚透露试题内容,让科考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朝廷为了杜绝这些现象发生,就发明了许多监察制度,其中,“锁院制度”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监察考官徇私舞弊的制度。

一,锁院的目的。

现代人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考生要把自己的姓名写在试卷的旁边,然后装订起来,杜绝了阅卷老师看到熟悉的名字而起了私心。

古代的锁院实际上跟现代人在试卷上封住姓名的作用一样。

锁院里的“院”指的是考试的场所,在古代叫贡院。锁院顾名思义就是在科举考试前把整个贡院封锁起来,目的在于限制考官跟外界接触,杜绝考官徇私舞弊。

古代一期考试大约历时55天左右,在这些天里,考官不能走出贡院大门一步,吃喝拉撒睡都在贡院进行。

二,锁院的形成。

唐朝时,科考最初由吏部管理,在736年交给了礼部管理。也是在此时,为了防止科考中层出不穷的舞弊手段,“锁院制度”正在酝酿。

历史记载,锁院正式形成于唐玄宗时期。752年十二月,3年一次的科考即将来临,唐玄宗发布了一道圣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诃出入,以防假滥焉。

这里所说的“阅试”指的就是贡院科举考试,说明贡院在考试时要严设兵卫,并且用荆棘围住,对相关人员的出入要严加搜查。

从此,锁院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三,锁院确立之初存在的不足,以及后来的完善。

唐天宝天宝十一年(752年)锁院制度刚确立下来后,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知贡举官(考官)由谁来担任,由谁来监督?

二是知贡举官到底有哪些权力?

《唐遮言》卷二《争解元》记载了发生在824年的一个故事,很快暴露出这些问题。

故事这样说:唐穆宗长庆四年李宗闵任知举,合肥考生李群赴京赶考,由于路途遥远,赶到时发现贡院已经封锁。为了参加考试,他不断敲门,惊动了李宗闵。李宗闵看到他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就放他进去考试,没想到李群最后一举夺魁,被传为美谈。

后来,朝中大臣对这件事一直争论不休,认为李宗闵把李群放进来,不但给其走了后门,还破坏了规矩,扰乱了考场秩序,以后其他考生效仿怎么办?

这个争论直接促成了锁院制度的逐步完善,唐朝中期时,朝廷先是确定,一般情况下,由礼部侍郎来担任知贡举官。唐朝晚期时,由御史台来承担封锁贡院的任务,并监督知贡举官和考生是否有违规的行为。



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历代都规定了各种考试规 则,锁院以防请托,就是历史上实施的一种防止科举考试中发生徇私舞弊行为的有效方法。试官一旦被任命必须立即入住贡院,断绝与外界的一切来往交通。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规定的更加严格:“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锁院前一个月就不许官员请假了,可见朝廷对锁院的重视。如此,势力之家想利用主考官定下后锁院前的时间请托的愿望就落空了。这是锁院制度在宋代的一大进步。

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历代都规定了各种考试规 则,锁院以防请托,就是历史上实施的一种防止科举考试中发生徇私舞弊行为的有效方法。 隋唐至北宋初年,考生在参加考试之前,为了使自己考试能取得好的名次,考生事先将自己 比较得意的诗文,送给在京的达官贵人,以求得到他们的推荐,因此投卷之风盛行。

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历代都规定了各种考试规则,锁院就是历史上实施的一种防止科举考试中发生徇私舞弊行为的。

  • 作为科举制度盛行时代的一种特有的考官回避制度,锁院是怎么回事?_百度...
    答:科举制度大约产生于隋炀帝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才退出历史舞台,它是古代社会发明出来的一种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读书人不分身份地位都可以参加科考。通过科考筛选出来的人才,大多数都成为历朝历代各行各业的顶梁柱。然而,从古至今,我们生活在人情社会里,一些有私心的考官会向自己的学生或亲戚透露...
  • 锁院属于隋唐科举吗
    答:锁院属于隋唐科举。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这是科举制度盛行时代的一种特有的考官回避制度。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以及名次的先后,并进一步决定该考生一生的生活轨迹,这就要求科举考试必须做到最基本的公开、公正、公平。为了防止狗私舞弊,历代都规定了各种考试规则,锁院以防请...
  • 隋唐科举制的特点
    答:唐代科举制的实施(1) 唐代虽在政治上推翻了隋王朝的统治,但在文化教育上,尤其在选官制度上却继承了隋王朝的一切优良建制,补充和发展了科举制,使科举制在唐太宗和唐高宗间(即627-655年)的20余年里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备的考试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典型,以后各代只是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稍有变易. 唐王朝...
  • 古代科举的另一种考试形式,武举是什么情况?
    答:古代科举的另一种考试形式,武举其实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另外一种形态或者说说法而已,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所对应的招收人才不一样,一般的科举考试是对应的文人墨客,而武举则是对应的习武之人,任何一个国家,不管需要文百官,更加需要武百官,只有文武百官通力协作才能够让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武举可以说...
  •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的文体,这种文体都有哪些特点呢...
    答:明洪武元年,科举制度开放,对科举制度和科举形式有明确的要求。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的文体,直到1898年戊戌变法,科举考试才被废除。内容必须以成竹派的笔记为准。体裁结构有固定的格式。明初制度:村考,考,用五经之意,五百字。从儿童审判到乡村审判,都会使用它。如果你不会写八股...
  • 科举制度是一种怎样的选拔制度
    答: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并通过多方面的论证,认为上述特点中的“投牒自进”和考试黜落法虽然在南北朝后期已露出了端倪,但正式出现却在唐代,隋代...
  • 宋代的考试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形式
    答: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
  • 什么是科举制?主要科目有哪些?
    答: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 无论什么年代公考都很虐人,古代的科举有多么的磨人呢?
    答:此外,在武则天时代首创的武举、玄宗朝独创的道举,则分别以“勇武取士”和“谈玄取士”为特色,大大延拓了唐代官方统治者吸纳人才的途径,为操行文武之人均提供了升达为官的道路。在唐朝的科举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考试叫“制举”,是由皇帝亲自设题的为“召四方德行、才能、文学之士,或高蹈幽隐与其不能自达者,下至君...
  • 古代的科举制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