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后来成为了什么国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普鲁士的前身是哪个国家

普鲁士(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525年至1701年的普鲁士公国(1618年与勃兰登堡公国合并)、1701-1918年间的普鲁士王国(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支持统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
奥地利大公国(后发展为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为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同时也是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封建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的来源。

概述

普鲁士 (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波兰语:Prusy;立陶宛语:Prūsai;拉丁语:Borussia 或 Prutenia) 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早期历史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波罗的海种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12世纪时,德国人的殖民运动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消亡。

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 (Royal Prussia) 。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馀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Ducal Prussia) ,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普鲁士王国

立国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崛起与扩张

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着称,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骄勇善战着称。他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先后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Friedrich Wilhelm IV) 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德意志帝国:兴起与灭亡

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策划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在打败了法国。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即所谓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Das Zweite Reich) 。

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 (巴伐利亚除外) 、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

1888年,威廉一世之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后去世—其孙威廉二世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其统治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告终。

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总理马克斯·冯·巴登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向盟军投降。


1919年至1947年的普鲁士

由于柏林发生斯巴达克团与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1919年,艾伯特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于2月10日通过《德意志共和国临时约法》,即魏玛宪法。根据魏玛宪法,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Freistaat Preuß),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即原普鲁士王国的疆域。

1920年代,普鲁士自由邦政府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中央党领导。1932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和普鲁士邦选举中取得优势,赫尔曼·戈林成为德国国会议长以及普鲁士邦议长,并掌握了普鲁士内政部和警察。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上台执政,随后废除德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鲁士宪法被废除,邦议会和立法机构被解散,仅保留行政单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曾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丘吉尔则认为“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必须同德国的其馀部分分离开来”。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1947年3月1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在其境内的原普鲁士领土上建立了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特两个州,以及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的东半部(1952年民主德国废除州级建制,改设专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原普鲁士领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此外,下萨克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和萨尔州内都有原普鲁士王国和普鲁士邦领土。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经基本被全部迁出。


普鲁士疆域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省、西普鲁士和但泽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

  普鲁士 (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波兰语:Prusy;立陶宛语:Prūsai;拉丁语:Borussia 或 Prutenia) 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早期历史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波罗的海种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12世纪时,德国人的殖民运动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消亡。

  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 (Royal Prussia) 。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馀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Ducal Prussia) ,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普鲁士王国

  立国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崛起与扩张

  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着称,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骄勇善战着称。他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 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先后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Friedrich Wilhelm IV) 宣布成立“自由烧��薄U倏�葡芑嵋椋�⒕芫�邮艿乱庵景盍�榛岱钌系摹暗乱庵净实邸背坪拧5?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德意志帝国:兴起与灭亡

  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策划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在打败了法国。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即所谓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Das Zweite Reich) 。

  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 (巴伐利亚除外) 、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

  1888年,威廉一世之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后去世—其孙威廉二世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其统治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告终。

  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总理马克斯·冯·巴登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向盟军投降。

  1919年至1947年的普鲁士

  由于柏林发生斯巴达克团与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1919年,艾伯特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于2月10日通过《德意志共和国临时约法》,即魏玛宪法。根据魏玛宪法,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Freistaat Preußen),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即原普鲁士王国的疆域。
  1920年代,普鲁士自由邦政府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中央党领导。1932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和普鲁士邦选举中取得优势,赫尔曼·戈林成为德国国会议长以及普鲁士邦议长,并掌握了普鲁士内政部和警察。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上台执政,随后废除德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鲁士宪法被废除,邦议会和立法机构被解散,仅保留行政单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曾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丘吉尔则认为“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必须同德国的其馀部分分离开来”。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1947年3月1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在其境内的原普鲁士领土上建立了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特两个州,以及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的东半部(1952年民主德国废除州级建制,改设专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原普鲁士领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此外,下萨克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和萨尔州内都有原普鲁士王国和普鲁士邦领土。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经基本被全部迁出。

  领土变迁

  普鲁士疆域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竦们安�览�嵫恰⒉ㄉ�⑽骼镂餮堑鹊厍�H�喂戏植ɡ坚幔�章呈炕竦昧诵露�章呈俊⒛掀章呈俊⒌�蟆⑼新住⒁约安ɡ纪豕�奈鞑亢椭胁浚��ɑ�车厍�?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⑽髌章呈亢偷�蟾钊酶�ɡ迹��蠖�厍�钊酶�⑻胀穑��账找娓竦谋辈抗榛沟ぢ螅�骋鹄嫉厍�隙吮徊⑷肴���5诙�问澜绱笳结幔��菝司�ㄏ碌陌碌潞印�崴购酉撸�缦咭远�亩�章呈俊⑽骼镂餮羌安�览�嵫潜徊⑷胨樟�安ɡ迹黄章呈康奈鞑康厍�⑷胛鞯拢�胁坎⑷攵�拢�乩硪庖迳铣山ㄖ频钠章呈恳巡桓创嬖凇?
  教育文化

  普鲁士王国除了建军武备,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外,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也被后人所称道。为了贯彻民族主义教育,1717年普鲁士王国开始实施义务国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为往后普鲁士高素质的军队奠定了扎实的基??809年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出任普鲁士最高教育长官后,开始改革普鲁士的教育制度,更成为德国后来二百年的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基石,而1810年成立的柏林大学,则是第一所新制大学,更影响了世界各国十九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

德意志帝国即德国
普鲁士和奥地利同属于德意志王国。普鲁士兴起后开始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领导权。1861年,威廉一世即位普鲁士国王,开始进行扩军备战。同年任命毛奇为总参谋长,进行军事改革。第二年任命有“铁血宰相”之称的卑斯麦为首相,进行战争准备。1864年6月卑斯麦下令军队进军荷尔斯泰因,驱逐了奥军,17日奥地利对普宣战,第二天普鲁士对奥宣战,20日意大利对奥宣战,战争爆发。双方各自近30万兵力在萨多瓦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会战。奥军大败。7月在拿破仑三世的斡旋下双方和谈,8月23日,双方签定「布拉格条约」,普鲁士获得德意志领导权,奥地利赔款并割让威尼斯给意大利。此战后普鲁士迅速壮大,把奥地利排挤出了德意志。
普奥战争后,普鲁士成立北德意志联邦,谋求德国统一,法国为保住欧洲霸主地位则竭力阻止,双方矛盾日益激化。1870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发生分歧,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击败法国,实现了德国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

(一) 德意志帝国的由来

德意志民族是古代日尔曼族中的一些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形成的。公元前,在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生活着20多个部落,他们被罗马人称为日尔曼人。公元2~3世纪,这些日尔曼部落从彼此孤立散居状态逐渐形成了萨克森、法兰克、巴伐利亚、图林根、黑森、弗里斯等一些较稳定的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日尔曼部落大举南下。公元5世纪末,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在查理王统治时期,王国达到鼎盛,其疆域包括整个中欧和意大利、瑞士、法国。公元814年,查理大帝驾崩,帝国随即分裂。在分割帝国遗产的过程中,以讲德语和法语的区域为界限,帝国被分为东、西两个帝国。东法兰克帝国包括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施瓦本和图林根五个公国。公元911年,东法兰克帝国的末代皇帝卡洛林死后无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东法兰克帝国开始向德意志帝国过渡。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即位,正式创立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和德意志王权,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历史的开始。这时的王国大致包括今日的荷兰、德国、瑞士、奥地利。公元936年,奥托一世即位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封建主势力,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并于962年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史称奥托大帝。东法兰克帝国改名为罗马帝国。此后这个大帝国在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到15世纪以后正式定名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在11世纪上半叶时,德意志王权处于极盛时期。13世纪中期,中央政权日趋衰弱。1356年,德皇查理四世发表黄金诏书,承认帝侯有选择皇帝的权利,使“神圣罗马帝国”中央皇权名存实亡,德国开始走向封建割据,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分割出几百个小国或政治集团。这一时期正是欧洲各民族国家相继建立的时代,而德国却处于内战、分裂和落后的状态,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为此德国人落得个“后起的民族”之名。

四、艰难的历史进程

(一) 德意志帝国的由来

德意志民族是古代日尔曼族中的一些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形成的。公元前,在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生活着20多个部落,他们被罗马人称为日尔曼人。公元2~3世纪,这些日尔曼部落从彼此孤立散居状态逐渐形成了萨克森、法兰克、巴伐利亚、图林根、黑森、弗里斯等一些较稳定的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日尔曼部落大举南下。公元5世纪末,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在查理王统治时期,王国达到鼎盛,其疆域包括整个中欧和意大利、瑞士、法国。公元814年,查理大帝驾崩,帝国随即分裂。在分割帝国遗产的过程中,以讲德语和法语的区域为界限,帝国被分为东、西两个帝国。东法兰克帝国包括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施瓦本和图林根五个公国。公元911年,东法兰克帝国的末代皇帝卡洛林死后无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东法兰克帝国开始向德意志帝国过渡。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即位,正式创立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和德意志王权,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历史的开始。这时的王国大致包括今日的荷兰、德国、瑞士、奥地利。公元936年,奥托一世即位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封建主势力,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并于962年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史称奥托大帝。东法兰克帝国改名为罗马帝国。此后这个大帝国在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到15世纪以后正式定名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在11世纪上半叶时,德意志王权处于极盛时期。13世纪中期,中央政权日趋衰弱。1356年,德皇查理四世发表黄金诏书,承认帝侯有选择皇帝的权利,使“神圣罗马帝国”中央皇权名存实亡,德国开始走向封建割据,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分割出几百个小国或政治集团。这一时期正是欧洲各民族国家相继建立的时代,而德国却处于内战、分裂和落后的状态,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为此德国人落得个“后起的民族”之名。

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

15、16世纪,意大利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运动在德国的影响就是1517年由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这是一场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教会权威的斗争,唤起了社会改革的新思想,同时他翻译的德文《圣经》,为形成统一的书面德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使德国出现了天主教和新教两个对立的教派,它们代表着封建诸侯的不同利益。新旧教派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引发了1618~1648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也是诸侯与皇帝之间、诸侯相互之间以及德国与法国之间矛盾的结果。这场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相互撞击的全欧性争斗,其结果是德国在领土、经济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并被分裂成360多个大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国。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二) 德意志邦联

18世纪,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和奥地利崛起为两个起决定作用的权利中心,,它们之间的斗争基本上决定了18世纪的德意志历史。1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从中世纪早期延续至此的封建体制被荡涤。德意志帝国受到来自西方的冲击,普鲁士和奥地利企图以武力对这个邻国进行军事干涉,但惨遭失败,在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1806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普鲁士的惨败,迫使其统治阶级进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改革。1813年10月,普鲁士、沙俄、奥地利和瑞士四国联军在莱比锡城郊大败法国,德意志各邦国摆脱了拿破仑一世的统治。1814年3月20日,四国联军占领巴黎,拿破仑王朝覆灭。

对拿破仑战争获胜后,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了欧洲新秩序,但德意志人想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未实现,取代老帝国的是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这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此后,资本主义在德国得到发展,1834年德国建立了关税同盟;1835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48~1849年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地民众斗争声势浩大。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各地起义先后被镇压,革命逐告失败。

(三) 普鲁士统一德国

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不是空谈,而是要用铁与血”,即普鲁士必须以武力来统一德意志。为此,这位被称之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对内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施展外交手段,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1864年,普奥对丹麦作战(第一次王朝战争),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由普奥共管。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地利战败,退出德意志邦联,普奥争雄局面结束。1867年,建立了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战胜法国,同时兼并了南方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接受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德意志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从此,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a.de/cn/dgyd/cnyd_dg1.htm

  • 普鲁士与德国什么关系
    答:德国和普鲁士是一个国家,德国是由普鲁士统一的,详细内容如下:1、德国也可以称其为德意志,是法兰克帝国分出的一个国家。法兰克帝国分为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三个国家,其中法兰西后来发展为法国,而意大利和德意志国家长期是分裂状态。德意志境内由许多各自独立的公国和城邦组成,它们各自有自已的国王和领地...
  • 普鲁士后来成为了什么国家?
    答:普鲁士 (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波兰语:Prusy;立陶宛语:Prūsai;拉丁语:Borussia 或 Prutenia) 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早期历史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
  • 最后一课中“普鲁士”指哪个国家
    答:德国,当时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战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 为什么说普鲁士是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答:条顿骑士团变成了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后来变成了普鲁士王国,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传承关系。而在这个传承的过程当中,普鲁士的军事传统就这么保留了下来。所以普鲁士是一个有非常强的扩张和侵略传统的国家,他的军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就像机器一样。普鲁士的军队非常准确地诠释了“战争机器”这个名词。 为什么全民义务...
  • 从地理上来说,普鲁士现在都是哪些国家的哪些地方?
    答:东普归毛子、波兰、立陶宛,西普归波兰,西里西亚归波兰、捷克,北石勒苏益格归丹麦,勃兰登堡,士瓦本等归德国。其实除东普,勃兰登堡,士瓦本外,其他都是抢的
  •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为什么会被普鲁士统一,他究竟有多强?
    答:后来,这些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普鲁士高校,最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于德国做出不可磨灭的科学贡献,也客观上加速了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法国人称普鲁士为一个“兵营加学校”的国家,其优良的教育制度可见一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是催生科技的唯一道路。正是完善的教育制度让普鲁士软实力大增,...
  • 普鲁士现在是什么国家
    答:普鲁士(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525年至1701年的普鲁士公国(1618年与勃兰登堡公国合并)、1701-1918年间的普鲁士王国(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支持统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
  • 弹丸小国普鲁士最后为什么能称霸中欧?
    答: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原本的弹丸小国,为什么最后成为了中欧的霸主吧。 普鲁士最后可以建立强大的帝国其内部基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机遇环境普鲁士最开始就是靠近海洋的德意志邦国,坐落在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的国度,最开始也仅仅只是神圣罗马帝国内部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小邦国,但是他的地理位置十分的...
  • 普鲁士和德国是同一个国家吗
    答:普鲁士和德国是一个国家的关系,普鲁士是德国的前身。1870,铁血首相俾斯麦挑衅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逼对方开战。在战争中,普鲁士联手德国诸侯赢得胜利,俾斯麦乘胜完成了德国统一。所以自从这一天后德国就成了放大的普鲁士,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首相兼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德意志统一前,普鲁士和奥地利...
  • 普鲁士与德意志到底是什么关系?
    答:更重要的是,普鲁士王国是强势君主制,普鲁士国王拥有普鲁士王国的几乎所有最高实权。综上所述,德意志帝国是帝国与王国的“二元制君主国”,真正具有实权的普鲁士王国控制着没有实权的联邦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皇帝通过兼任普鲁士国王成为实权君主,帝国宰相也通过兼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成为实权宰相,比如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