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医治得了黛玉的病,为何却救不了尤二姐的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林黛玉的病,为什么连太医都治不好?

林黛玉从小有不足之症贾雨村官场失意之后,托人进了林如海家中当家庭教师。在他眼里,林黛玉是身体较弱的。原文中有两处写了出来。一处是他初入林家,教学十分省力,因林黛玉不仅年小,身体又极怯弱,功课不限多寡,教学没有压力。另一处是贾敏死后,林黛玉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



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大家也都看出她有病缠身。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问起时,林黛玉说自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后来一直吃人参养荣丸。贾母听后,忙吩咐让人给她配药。不仅众人发现林黛玉的病情,贾宝玉见她后,也发现了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林黛玉的病太医治不好
林黛玉不仅吃人参养荣丸,还一直在请医诊病。
第二十八回,大家吃饭前,王夫人见到林黛玉就问给她换的鲍太医的药怎么样,林黛玉说不怎么样,贾母让她换回王太医的药了。这里实质上表明至少有两个太医给林黛玉诊病。一个是王太医,他是贾家一直的供奉,贾府里上到贾母,下至袭人晴雯等人,得病之后都请王太医。另一个鲍太医,王夫人作为贾元春贵妃之母,请的太医自然不会比王太医差。

其实为了给林黛玉诊病,贾府里还不仅仅为她只请过这两个太医。薛宝钗曾经透露,还请过其他的太医。第四十五回,薛宝钗到潇湘馆看望林黛玉,说起这病症来。薛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薛宝钗明确说出来过几个太医,如果是一个或两个,她断然不会说出几个来。事后,薛宝钗私下派人给林黛玉送了燕窝滋补身体。由此可知,太医们没有治好林黛玉的病。

人参养荣丸这味药现在还有。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林黛玉来说,就有些毛骨悚然了。林黛玉的病为什么久治不愈?这背后的隐喻,就在“人参养荣丸”这副药中。人参养荣丸并非治林黛玉的病,反而是治荣国府之病。贾家意识不到这一点,摧残了林黛玉,也就自毁前程!

人参养荣丸的主要主要功效是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对林黛玉先天不足体弱来说,是不得已得办法。
先天体弱现在可以通过后天饮食锻炼身体科学调理。但总不至于让林妹妹跑步健身举哑铃吧。再说先天体弱也分轻重,有些时候根本不能太劳累,林黛玉就属于这种重症,多运动反不好。人参养荣丸成为她被动调养的必需品。
人参养荣丸的主要成分为 人参、土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麸炒)、炙黄芪、陈皮、制远志、肉桂、五味子(酒蒸)。辅料为赋形剂蜂蜜、生姜及大枣。
薛宝钗说林黛玉长期吃这些太热了,与身体无益。就是指出人参肉桂等让林黛玉虚不受补,反倒坏了身体。所以,这味人参养荣丸根本治不了林黛玉的病,反倒成了身体负担拖累了她。

这里要说一句那个王太医,此人十足是太医院的老油条,为人之病看人脸色,本着讨好人,治不死,吃不坏为主。看他顺着贾宝玉的心思给晴雯用的药,根本不是药到病除,纯属靠晴雯自身硬抗过去。贾宝玉胡说女儿水做的禁不起重药。殊不知晴雯重感冒,不用点狠药根本不能药到病除。晴雯最后惨死,与当初大病坏了身体根本有十足关系。林黛玉让王太医这种人看病,一味人参养荣丸吃了十几年,简直等于慢性自杀!
不过,人生养荣丸这味药真正含义不在医治林黛玉本身。“养荣”二字突出对荣国府有利。有人据此推断林黛玉的遗产被荣国府私吞了,滋养了贾家根本不对。皆因贾家若用林家的钱修建大观园,迎接元春省亲,正是贾家最终取死之道,哪里是“养荣”,根本是“葬荣”!别说林家根本还没有太多钱,何来庞大遗产一说。


《红楼梦》背后的道理,有时候并不深,就看读者怎么去理解。人参养荣丸,代表林黛玉是贾家自救良方,奈何林黛玉身体孱弱,贾家还“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毁前程。所以林黛玉远嫁后一死,贾家很快抄家。不是人参养荣丸不行,而是贾家气数已尽,选择错方向徒呼奈何!

在清代,太医院负责给皇帝和王公贵族看病,堪称医疗界的权威机构。《红楼梦》故事中,贾府是一个经常有太医出入的地方,贾府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等人病了,都是太医院当红的太医来治病。因为贾府是世代功勋之家,所以也有资格劳动太医。

常到贾府看病的有两位太医,张太医和王太医,可是同贾府的关系比较密切的还是王太医。他叫王济仁,是太医院王君效侄孙,贾母都知道王君效好脉细,可知王太医是医生世家。他经常到贾府走动,曾先后为袭人、贾母、巧姐、晴雯、宝玉、凤姐、黛玉看过病。他说话圆滑,医道亦甚高,很得贾府上下人等信任。

王太医:贾府的家庭御医,治得了黛玉的病却救不了尤二姐的命

贾母是贾府最尊的长辈,这个时候她应当已经60多但不到70岁,总之对于古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年纪了。贾母因为高兴带着刘姥姥基本上把大观园都都走遍了,于是吹了风也稍微劳累了一些就觉得不舒服,于是请了太医来看病。

42回王太医便不敢抬头,忙上来请了安。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御医了,也便含笑问:“供奉好?”因问贾珍:“这位供奉贵姓?”贾珍等忙回:“姓王”。贾母道:“当日太医院正堂王君效,好脉息。”王太医忙躬身低头,含笑回说:“那是晚晚生家叔祖。”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也是世交了。”

王太医因为来给贾母看病,这一次贾母未免麻烦所有就没有使用幔子等遮挡之物,恰好贾母正好同王太医说了说闲话,结果聊出两家早就就有往来,如今也可以算得是世交。王太医的医术和医德还是很好的,他看了病之后就说贾母没有什么病,不过是冷到了,只要吃得清淡一点暖和一点就好了,不用吃药都可以痊愈,但是他还是写一个方子在这里,喜欢就吃一剂药不喜也就算了。

王太医给贾母看完了病,巧姐的奶妈就抱着巧姐请太医正好也给巧姐看一看。王太医也是个实在人,就说其实巧姐没有什么病,笑道:“我说姐儿又骂我了,只是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不必吃煎药,我送丸药来,临睡时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是了。”说毕作辞而去。

王太医都会很明白的说明病症,但是唯恐病人不吃药不放心,所以还是会留下房子和送药前来,处事确实周到。不过也能从侧面看出,贾府的太太、小姐们其实都是得了一些小病,只是简单的伤风感冒和吃多了不消化,真心都是小病,太医都是大材小用了。

宝玉对他屋里照顾他的丫头们都很好,一般主子房里的丫头生病了是要回家去修养好了才能回来的,可是宝玉对袭人比较的偏爱,所以他都是悄悄去请大夫,不惊动家里的长辈让丫头们留在怡红院修养。

王太医为袭人看病。宝玉有一天会怡红院因为下着雨他敲了好久的门都没有人来开,于是就生气了踢了开门的人一脚,可是谁知今天恰好是袭人来开门,袭人就被踢得很重,晚间都吐血了,宝玉和袭人都很害怕。但是袭人太懂礼数也怕别人知道,所以就让宝玉问问王太医那点药吃。不过因为袭人太多谨慎没有让太医细心医治,所以这个病也留下了一些后患,她最后不得不离开宝玉其实也有这个的缘故。

除了袭人,宝玉还晴雯请了王太医来为她治疗。晴雯因为晚间和麝月逗着玩,结果把自己冻病了,刚开始请了一个胡医生给晴雯治病,可是他用的药太猛根本就不适合女孩子使用,所以宝玉就他的小厮茗烟再请王大夫。

王太医其实为晴雯治了两次病。第一次就是这次立即来晴雯治病,但是晴雯觉得这药效果不好,宝玉还特地去向王熙凤给她要了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弗哪’来给她治病。本来已经快好了,可是晴雯为了替宝玉缝补“雀金裘”结果一整晚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劳累,结果病情加重,所以又请来了王太医。

53回一时王太医来了,诊了脉,疑惑说道:“昨日已好了些,今日如何反虚微浮缩起来,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外感却倒清了,这汗后失于调养,非同小可。”一面说,一面出去开了药方进来。

不过这一次还算晴雯福大命大,所以病有点危险,但是还好平日她使力不使心,再素习饮食清淡,饥饱无伤。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如今劳碌了些,又加倍培养了几日,便渐渐的好了。这一次生病晴雯得到了很精心的照顾,所以好的很快,可是后来生病却再也没有这种待遇了,所以她病着就被拖出大观园,而后也就因病去世了。

黛玉素有弱症,贾府的人都知道。黛玉从会吃饭开始就要吃药,所以到了贾府黛玉也是春秋两季也是一直要吃药看病,黛玉的病一直都不见大好,王夫人也曾经为黛玉推荐过医生。

28回,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通过二人的对话可知黛玉吃了鲍太医的药并没有效果,于是贾母还是让黛玉继续吃着王太医的药。王太医也算是贾府常用的医生,和医术比较的好的了,不然贾母也不会放心让他给黛玉治病。

宝玉和黛玉从小一起长大,宝玉更是认定了黛玉就是那个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可是家中却迟迟未确定两人的婚事,这就让宝玉和黛玉心中都很不安稳。出于对黛玉的关心,紫鹃就以情试宝玉,结果宝玉听信了紫鹃“黛玉要回苏州去了”的话,于是就大病了一场,生怕黛玉离开贾府,自己再也见不她了。

57回一时人回大夫来了,贾母忙命快进来。王大夫也不解何意,起身说道:“世兄这症乃是急痛迷心。……贾母道:“既如此,请到外面坐,开药方。若吃好了,我另外预备好谢礼,叫他亲自捧来送去磕头,若耽误了,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王太医只躬身笑说:“不敢,不敢。”

王太医来给宝玉看病,众人都很着急,贾母更是担心得不得了,当知道王太医说宝玉没有大碍的时候,贾母才放下了心,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给王太医施加一点压力。

但是也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要是治好了宝玉的病,那么自会让宝玉亲自登门感谢,要是治不好宝玉的病,贾母可以要去拆了太医院的。王太医自然知道这是贾母在开玩笑,可是他听话只听了一半,结果就说了“不敢、不敢”,把贾母和众人都逗乐了。这时候王太医和贾府的关系已经非常好了。

王太医在贾府的各种表现,他的医术大致还是不错的,他给贾府的众人看病也是有口皆碑的,只是尤二姐太不走运了,当她怀孕了需要细心照料的时候,王太医恰好不在太医院当值了,所以她也就未得王太医的医治。

谁知王太医亦谋干了军前效力,回来好讨荫封的。小厮们走去,便请了个姓胡的太医,名叫君荣。

这个胡君荣其实也曾给晴雯看过病,他的医术真的不太好,如今他的一副药下去也是害了尤二姐腹中的孩子,这样一来也害了尤二姐。生不逢时,也是贪心所致,尤二姐害了自己。

总的来说,王太医给贾府里的很多人都看过病,尤其是贾母、宝玉和黛玉等极为重要的主子,他们的信任也让王太医的医术得到确认,王太医和贾府的关系也极好地建立起来。王太医叫做王济仁也确实不辜负他的名字,他也给众人治好了病,晴雯和袭人都是比较幸运的,只是可惜了尤二姐没有得到他的治疗,这也算是个人的命运。简而言之,王太医还是一个好大夫。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 王太医治得了黛玉的病,为何却救不了尤二姐的命?
    答:不过因为袭人太多谨慎没有让太医细心医治,所以这个病也留下了一些后患,她最后不得不离开宝玉其实也有这个的缘故。 除了袭人,宝玉还晴雯请了王太医来为她治疗。晴雯因为晚间和麝月逗着玩,结果把自己冻病了,刚开始请了一个胡医生给晴雯治病,可是他用的药太猛根本就不适合女孩子使用,所以宝玉就他的小厮茗烟再请王大...
  • 林黛玉的病,为什么连太医都治不好?
    答:由此可知,太医们没有治好林黛玉的病。
  • 五人筹谋划策为黛玉治病,为何都不管用?
    答:第二个,贾母给黛玉推荐的王太医,能保持黛玉的病不重却治标不治本 林如海会把黛玉送到贾府,有一个原因也是希望贾府能够有一个好的医生能够为黛玉治病。江湖医生对黛玉的病无法,那么宫中的太医或许能够治好黛玉的病。来到贾府,贾母刚听说黛玉正在吃“人参养荣丸”就让人为黛玉准备好,从此黛玉的...
  • 林黛玉到底患了什么病呢?为何没有人能治好她的病呢?
    答:俗话说,心病只能心药医。无论是太医开的药方还是薛宝钗提出的燕窝食补,根本无法医治林黛玉的心病。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大事不解决,心病永远治不好。于是在无尽的等待煎熬中,天天吃药食补的林黛玉最终泪尽而亡。
  • 张友士医术高明,救了秦可卿的命,却为什么不给林黛玉看病?
    答:可能他的医术也有所下降了。所以才完全没有办法医治好演黛玉,毕竟那时候他就算治不好,他也不可能会丢掉这份工作。已经衣食无忧的人就不会再思进取了。毕竟都已经进入了太医院这么高级的一个地方,只要他不犯错,这辈子都不需要再精进医术,都可以衣食无忧,所以说张太医的医术也下降了。
  • 红楼梦林黛玉的病,为什么久治不愈呢?
    答:要知道王太医不简单,来往于各大府邸,对人心的把握那是相当的到位。林黛玉是贾母的心尖子,要是吃出了毛病,他行医的招牌都得被拆掉。所以,变不如不变,反正保守治疗,虽然不会立马见效,但总归不会死人。其实平心而论,医生不完全算是庸医,药也是好药,为什么在林黛玉身上就是不见效呢?林黛玉...
  • 谁能给我红楼梦里的故事情节简介
    答:”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
  • 两人明明都是贾家亲戚,为何林黛玉病了可以请太医,薛宝钗却不行?
    答:薛宝钗说林黛玉长期吃这些太热了,与身体无益。就是指出人参肉桂等让林黛玉虚不受补,反倒坏了身体。所以,这味人参养荣丸根本治不了林黛玉的病,反倒成了身体负担拖累了她。这里要说一句那个王太医,此人十足是太医院的老油条,为人之病看人脸色,本着讨好人,治不死,吃不坏为...
  • 林黛玉死于虎狼之药,《红楼梦》中有哪些文字可以证明?
    答:后来还是贾母出手,将林黛玉的药方又换回了王太医的,由此可见,如果有人想用虎狼之药慢慢地害死林黛玉,完全是可以办到到的,而且王夫人似乎已经开始实施了, 所以在贾母病逝后,林黛玉是否又得遭受虎狼之药之苦,真的细思极恐啊!二、宝钗曾经提到过林黛玉药方不利于林黛玉养病 宝钗和黛玉二人冰释...
  • 林黛玉为什么久病不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林黛玉的病是自小就有,仿似从娘胎中带来的。贾宝玉是含着一块玉出生的,而林黛玉却是含着药物出生的。从可以吃饭起,林黛玉便吃起了药,请了很多名医来看,也吃了很多的良药,终不见好,后来更是只能靠着人参养荣丸抵御这治不好的病。而林黛玉来到了贾府,病情时好时坏,一直不稳定,和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