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七律律诗押韵中的“元韵、阳韵、尤韵、庚韵、青韵”是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3
古体诗的13大韵都是什么?都有那些音?

古体诗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一起叙述。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韵的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上声29韵: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篠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①
  去声30韵: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箇 二十二禡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②
  入声17韵: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尾荠;去声实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③。
   第七类④: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⑤。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⑥: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
   歌  麻  蒸  尤  侵  职  缉⑦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为证:

古风五十九首(录二)
[唐]李白
其十四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            △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⑧。
       △            △
借问谁侵陵?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            △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           △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 △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全篇麌韵独用。)


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 △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            △
恍恍与之去,驾鹤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            △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清”、“行”、“卿”、“兵”、“缨”庚韵;“星”、“冥”,青韵。)

伤 宅[唐]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            △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有青烟。
         △            △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            △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            △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腐败肉,库有朽贯线。
          △            △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           △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 △
(“边”、“延”、“烟”、“钱”、“年”,先韵;“园”,元韵;“干”、“栏”、“丹”、“官”、“寒”,寒韵;“环”、“山”、“间”,删韵。)

醉 歌[宋]陆游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            △
不得为长虹,万丈扫寥廓;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  
       △            △
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
     △            △
于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
△            △ 
尽虽了是非,口不给唯诺。如今老且病,鬓秃牙齿落。
△   △ 
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壮心埋不朽,千载犹可作!
           △   △
  (“雹”,觉韵;其余的韵脚都是药韵。)


  从上面这此例子可以看出,古体诗虽然可以通韵,但是诗人们不一定每次都用通韵。例如李白古风第十四首就以麌韵独用,不杂语韵字。特别要注意的是:上声和去声有时可以通韵,但是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更不能与其他各声通韵。就拿“雹”字来说,它也是入声,并且是觉韵字。觉药是邻韵,本来可以跟药韵相通的。
  古体诗的用韵,是因时代而不同的。实际语音起了变化,押韵也就不那么严格。中晚唐用韵已经稍宽,到了宋代以后,古风的用韵就更宽了。

二柏梁体

  有一种七言古诗是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体。
  下面是柏梁体的一个例子: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        △       △ △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   △        △  △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        △       △       △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       △     △       △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        △       △       △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        △

  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基本上是柏梁体,但是稍有变通。例如:

丽人行[唐]杜甫

三月天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   △        △        △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 翠微 叶垂鬓唇。
      △        △ △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 稳称身。就中云暮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泰。
             △        △     △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       △ 
黄门飞鞍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       △        △ △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        △        △       △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

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扩展资料: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
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要弄清什么意思,首先需要学习一点押韵的基础知识。
每个汉字自带声调和音韵,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归为一类,称为同韵。同一个韵部里面包含了若干字。在创作诗词时,所谓押韵,其韵脚的字就必须出自同一个韵部,不能出韵和错用(特别是多音字容易错用)。
古人在诗词的启蒙阶段,就像我们现在学习《新华字典》一样,必须学习专门规范汉字韵部的一种工具书:
《平水韵》全书分成两大部分:平韵和仄韵。
1)平韵。 平韵又分为两个部分“上平”和“下平”
【上平】含有15个韵部: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也同样含有15个韵部: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2)仄韵。 仄韵分为三个部分“上声”、“去声”和“入声”
【上声】含有29个韵部: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声】含有30个韵部: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含有17个韵部: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全书合计包含了106个韵部,总共收录了9504个常用汉字。
有了这个工具书,写诗作词的押韵,就可以根据《平水韵》来押。而中国方言口音千千万万,各地口音都不同,也幸好大家都使用相同的《平水韵》来押韵,这样创作出来的诗词才能通行全国。
回到问题本身:所谓的“元韵、阳韵、尤韵、庚韵、青韵“等等,这些都是在《平水韵》里面的某一个韵部。每个韵部里面包含了这一个韵的文字。
我们任意举例,比如“青韵”就是排在“下平”里面的第九个韵部,称为“下平九青”,里面含有文字:青经泾形陉亭庭廷霆蜓停屏萍荧萤荣扃垧蜻硎苓聆瓴。。。等等等等(以下略)
你写诗的时候想押“青韵”,那么要押韵的字就在“下平九青”的这堆文字里去寻找。凡是在里面的,就是押对了,不在里面的,那就是出韵了。
当然,《平水韵》主要是依据唐人的音韵,距离现在已经十分遥远,唐人口音发展到现在的普通话口音,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在押韵的规则上有所创新,不必死守,去押《现代汉语》的音韵也是完全可以的。
以下是备注----《平水韵》的由来:
唐朝之前,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把所有汉字分为193个韵部。

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修整韵书。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孙愐编制《唐韵》(原书已佚失),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全书5卷,共195个韵部,与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同,其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个韵部。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个韵部。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直到了金朝,有山西江北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参考唐人用韵的方法,把同用的韵索性合并,形成107韵。其书今已散佚,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
还是金朝公元1223年,山西平水(平水为隶属于金朝河东南路绛州之乡级行政区)官员王文郁编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个韵部。
元初阴时夫著《韵府群玉》,把106韵这个版本命名为“平水韵”(刘渊是平水人,王文郁是平水的官员)。从此之后,元代、明代和清代,文人就都一直沿用106韵。
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诗韵》、《佩文韵府》、《诗韵合璧》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共收录汉字9504个,全篇韵表采用繁体字(正体字)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的由来。

元韵、阳韵、尤韵、庚韵、青韵是韵谱里的韵部。韵谱是按韵编排,供写诗参照押韵和查核平声、仄声字的书。在韵谱里,同韵的字编排在一起,成为一组,以其中的一个字为代表,就形成一个韵部。如在《平水韵》中,阳杨扬香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等等同韵的字编为一组(一部),以阳字为代表字,称为阳韵,或阳部的韵。

元韵、阳韵、尤韵、庚韵、青韵是韵谱里的韵部。韵谱是按韵编排,供写诗参照押韵和查核平声、仄声字的书。在韵谱里,同韵的字编排在一起,成为一组,以其中的一个字为代表,就形成一个韵部。如在《平水韵》中,阳杨扬香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等等同韵的字编为一组(一部),以阳字为代表字,称为阳韵,或阳部的韵。

元韵、阳韵、尤韵、庚韵、青韵是韵谱里的韵部。韵谱是按韵编排,写诗参照押韵和查核平声、仄声字的书。
韵谱里,同韵的字编排在一起,成为一组,以其中的一个字为代表,就形成一个韵部。

【韵的定义】: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 古代汉语七律律诗押韵中的“元韵、阳韵、尤韵、庚韵、青韵”是什么意 ...
    答:你写诗的时候想押“青韵”,那么要押韵的字就在“下平九青”的这堆文字里去寻找。凡是在里面的,就是押对了,不在里面的,那就是出韵了。当然,《平水韵》主要是依据唐人的音韵,距离现在已经十分遥远,唐人口音发展到现在的普通话口音,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在押韵的规则上有所创新,...
  • 七律诗的平仄韵律是什么?
    答:七律诗的平仄韵律是:1、七律平起 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平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一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通俗地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而仄声是三四声。2、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仄是中国的汉字,读音为zè。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 三声的...
  • 七言律诗的押韵要求有哪些?
    答:(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二、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
  • 七律格律是什么?
    答: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
  • 古诗押韵规则
    答:近体诗分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其实押韵相对于近体诗规则来说并不复杂,只分为首句入韵和不入韵两种格式。如《宿建德江》首句就是不入韵的,而李峤的《中秋》: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种就是首句入韵格式的,“空”、“同”、“风”的韵母为“ong”...
  • 在同一首七律中真韵元韵可否通押?
    答:十三元 言园源原喧轩翻繁元垣猿烦冤辕暄藩樊幡蕃援[引也]萱鶱谖轓燔喧璠掀番鼋鸳反[平反]湲蘩鹓鞬沅袁宛媛蹯墦膰矾袢爰籓蚖怨蜿嫄眢攑犍洹煊芫薠蠜騵笲暖[柔貌]阮[五原]喛…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参考资料:碧剑...
  • 关于律诗的韵律
    答:如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这首诗按“平水韵”押韵,韵脚字“妍”“园”“昏”“魂”“尊”,是上平声“十三元”部的,现在读起来是不全押韵的;编“平水韵”的时候...
  • 古诗中的韵怎么押
    答:一压一压的就行
  • 诗词的用韵
    答:书本定价10.60元 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甚至连...
  • 诗词里的韵脚是什么意思
    答: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比如枯藤老书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