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善奉行的现代意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请问众善奉行是什么意思?

众善:粗说十善,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不杀、不盗、不邪淫;口四,不恶口向人、不两舌挑拨、不妄语欺骗、不绮语夸耀;意三:不贪婪、不嗔恨、不愚痴排斥善法。众善奉行:按十善的要求,去真诚地实践。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诸恶莫作-未生之恶令不生 已作之恶令其断 自觉
众善奉行-已作之善令增长 未生之善临其生 觉他
自净其意-觉行圆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和谐”已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旋律,作为包涵着诸多伦理道德思想的传统道教文化,应该也完全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和谐”是道教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三盗即宜,三才即安”,这个“宜”就是“和谐”的意思,即天地人三才的运动相为和谐,天地人方能长治久安。老子这样论述和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也”,又云“充气以为和也”。道家认为“和谐”是宇宙之间森罗万象的芸芸众生的运动定义,任何万物都在“和谐”运动。可以说,道教本身是一个追求社会和谐的宗教,其一,道教倡导“众善奉行”,体现了人与人相互和谐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道教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在“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思想指导下,创造“慈爱和亲”的道教理想社会。《度人经》称之为“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要“不嫉不妒”、“不憎不忌”,乐人之成,悯人之苦,济人之危,平等一心,和同一切。在人际关系上,道教还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诚实守信。《西升经集注》又称:“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礼以义为谦,施以恩为友,惠以利为先,信以诚为首。”强调“口语诚实”。《太平经合校》云“不虚美,不隐恶”。道教希望人人都能讲诚守信,这样社会就会太平,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其二,道教倡导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思想。道教教义中极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的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道教是一个贵生的宗教,《度人经》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以贵生为人类社会的思想美德,就是要人们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道教传统戒律中明确规定反对滥杀生。凡是对于生命有害的事情都应制止,对生命有利的事情多加提倡。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太平经》:“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阴符经》提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只有懂得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规律,利用好自然规律,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三,道教倡导众生平等,体现了人与社会相互和谐的思想。道教的“众生平等”是建立在“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基础上的,是道教劝善思想的结果。道教“众生平等”的思想,有利于世人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社会积极向上。这种观念在老子《道德经》中已有记载,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又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种天道与善说,就充分体现了一种平等思想。东汉以后,“众生平等”的思想成了登仙之途。《老子想尔注》称:“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太上感应篇》则将行善与成仙直接联系在一起,即所谓的功德成神观,在修仙的路途上众生是平等的。《度人经》则提出“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疑”等具体行善规戒。这些人人必须平等奉行的善功德行,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处自然是十分重要的。总之,道教的社会人生观,是积极向善的,是需要积极倡导的。道教的劝善思想和戒律规范,对促进人心向善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教传至如皋的历史可上溯到汉代,作为江苏道教三大胜地之一的灵威观,尤为世人称道。如皋灵威观有“五绝”:一是观名之尊。隋代前灵威观叫祖师观,唐代尉迟恭东征时在观内扎辕,凯旋后重修庙宇,唐太宗赐名“仁威观”。宋代仁威观大殿有金蛇盘绕,宋徽宗闻奏后赐名“灵威观”。于是灵威观成了千里之内唯一由两朝皇帝两次更改庙名,并御题观额的庙宇。二是地位之显。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在灵威观设道会司,管理城乡道观,灵威观是现今唯一存在的古代名庙;宋朝以后灵威观是十方丛林,有四个附属庙;授戒时的戒子,一次多达510人,这些至少都是苏北仅有。三是经书之妙。灵威观刊印的道教经书有《法仪集》、《虚皇天尊说应劫宝忏》、《虚皇天尊说消劫宝忏》、《虚皇天尊拔度法食》、《三时正念法食》、《指玄归真》、《五都十函真经》等数十种,均为一方独有。其中《虚皇天尊说应劫宝忏》于雍正年间被收人《道藏》,故而灵威观又是江北地区能出版经书,并且被收人国家级经典总汇的唯一庙宇。四是人物之荣。灵威观初宗全真,后归正一,口碑留名、青史留芳的亦道亦仙之人不胜枚举。汉乐子长为中国古代著名长寿道人,唐明皇有赞;宋徐守信为哲宗、徽宗两度赐号,后以徐神翁之名位列元代八仙;清吴兰坡为紫禁城大光明殿法官,以飞符祈雨救灾名动天下。五是规模之盛。“九步三庙、五庙同观、形似北斗、状若琼岛、殿堂相间、宫祠互绕、坛台错落、楼阁映照”,房屋200余间,殿堂、宫轩、祠坛等处所35个,主神像124尊,小神像不计其数,淮南江左绝无仅有。
不过,“五绝”之外更为称绝的还是灵威观传承千年的赈济之举。慈善为怀,道家之本,灵威观以“赈济”,体行道家传统理念。灵威观的赈济活动名目繁多,有施粥、施医药、施衣、施棺、施冢、保产、义学等。清代康熙年间,在观内成立了专门赈济机构育德堂,设置了粥厂、棺栈、医室、药房,为江淮大地上的难民、灾民、贫民解决过无数急难。灵威观没有恒产,赈济资金来自捐赠,来自灵威观对慈善事业的引导和对众生善心的劝导,来自灵威观道长们对众善奉行、天人合一、众生平等这些道教精义的阐发和传承。像这样一个冬春赈粥,夏秋赈医药,赈济项目众多,赈济年代久远,赈济覆盖广袤的江淮平原的道观,可谓史所罕见。灵威观传统道教的和合仁慈,成为苏中苏北地区人民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博爱精种的缩影。惜五十年代以后,道教式微,教徒散处,庙宇年久失修.数度移作他用,灵威观风光不再矣。
盛世兴教,枯木逢春。1990年6月,“如皋县修复灵威观筹备组”成立;1991年12月灵威观被列为如皋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0月市府作出《关于如皋灵威观易地重建的决定》。1997年灵威观于碧霞路新址劫后重生。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鼎力扶持,特别是一批积善向德、珍惜如皋文化遗产的乡贤名达义务助建,如皋灵威观及其道教文化再度兴盛,龙光射牛斗之墟,祥瑞蔼江皋之地。日过数旬,灵威观将举行庙宇落成、宝像开光大典。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如皋,风景名胜中多出了一处胜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如皋,传统文化中添加了一页华章;作为正在塑造爱心城市品牌的如皋,市民道德构成将融汇一种“众善奉行”的传承和积淀。
爱心如皋、和谐社会,需要包括道教界在内的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如皋灵威观是全市道教徒和信教群众寄托信仰、洗涤心尘的家园,是以慈善为主旨的如皋传统道教文化的圣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灵威观必将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最广泛最深人地调动起道教界人士和广大信众的积极性,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和博爱情怀,和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创造出一个欣乐安平的如皋。



  • 众善奉行现代意义
    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下,道教文化作为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源泉,其“众善奉行”的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道教强调“三盗即宜,三才即安”的和谐理念,认为天地人之间的和谐是长治久安的基础。老子的论述中,"天地相合,人自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充气以为和”的宇...
  • 众善奉行的现代意义
    答:可以说,道教本身是一个追求社会和谐的宗教,其一,道教倡导“众善奉行”,体现了人与人相互和谐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道教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在“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思想指导下,创造“慈爱和亲”的道教理想社会。《度人经》称之为“齐同慈爱,异...
  • 众善奉行是什么意思?
    答:众善奉行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善意的一种态度和行为。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不信任和冷漠,这些都是与众善奉行相反的行为。我们应该向着众善奉行的态度来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一种友好和积极的心态与人交流,相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众善奉行的态度和行为对整个社会都有着...
  • 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什么意思?
    答: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意思是:对于世上的善事要积极去做,而对于世上的恶事要远离不去做。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伦理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众善奉行,意味着我们应该积极地投身于那些有益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包括但不限于慈善、助人、公正、诚实等。通过奉行善行,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我修养,还能...
  • 众善奉行的意义是什么
    答:众善奉行是佛教常用语,其词语来源于佛教经典:增一阿含一曰:‘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地去奉行。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原文 《增一阿含》:‘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什么意思
    答:释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对人在世间行为的指导。有两个方面,一是身语行为上,即身不行恶行,语不出恶言,相对的身体行为上应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助益的行为;语言上应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帮助的言音。二是心灵方面,内心常应保持与善相应的正念,远离损害恼乱...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啥意思?
    答:诸:多,这里指大大小小的事情。恶:丑恶,这里指坏事情。莫:不要。众:多,这里指大大小小的事情。善:善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坏事情不管大小都不要做,好事情不管大小都要去做。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什么意思?
    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思是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获得吉祥喜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出处:这是唐朝白居易当年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兼市长时的故事。他听说市外有高僧,在树上搭建鸟巢修行,人称“鸟巢禅师”,于是前往请教。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