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多尔衮是个怎么样的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0
正史上多尔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多尔衮是清初的一位重要人物,清初的一些历史疑案与他有关,但是正史并无记载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


“多尔衮”正史其人

多尔衮(1612~1650)

清朝入关时的摄政王。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聪二年(1628)以初次从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之意)。此后数次入明境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掠略,又征察哈尔、朝鲜,攻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逐渐跃居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天聪五年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死去,因储嗣未定,清朝皇族面临王位之争。多尔衮以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清世祖福临),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其地位越过济尔哈朗,各衙门关白政事、记录档册皆以多尔衮为先。

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见李自成起义)。清朝统治者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四月,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蒙汉八旗兵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失利,退回北京后,率部西走。五月,多尔衮入京。十月,迎福临至,即位北京,正式宣布清朝对全国实行统治。多尔衮位崇功高,权势日增。是年加封为叔父摄政王,五年又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清入关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摄政时期,以入关前已经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基础,进一步仿照明制,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多尔衮在维护“权归满人”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故明官员采取了“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顺治五年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为发挥汉族官员在政权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满洲诸王干预各衙门政事及指摘内外汉官。为广泛招徕汉族地主阶级,又礼葬明崇祯帝后,开科取士,网罗人才。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于摄政王之手。又罢诸王兼理六部事务,以各部事务由尚书掌管。诸王有干预各衙门政事者即行治罪,从而又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中央集权。

清军入关之后,李自成军退回陕西,张献忠驻军四川(见张献忠起义)。明臣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多尔衮先以重兵追击李自成于陕西、湖北,复命豪格入四川攻张献忠。顺治二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渡长江,破南京,福王政权亡。三年,清军入浙江,六月破绍兴,南明鲁王遁走入海;八月清军入福建,破延平、汀州,唐王被执。清军相继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尔衮摄政七年,除西南之云贵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权及农民军之余部,海上有郑成功之抗清活动外,清军已占有全国之大半地区,为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打下初步基础。

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出猎边外,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东),年仅三十九岁,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顺治亲政后,被首告“阴谋篡逆”,诏削爵,平毁墓葬,家产籍没。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幼子,也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儿子之下,但是当时有四大贝勒竞争储位,所以最后皇太极即位,而多尔衮只是在皇太极手下领导的一名八旗将领。
但是多尔衮靠着自己的勇猛,机敏年纪轻轻就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封他为和硕睿亲王,作战时要么就是让他单独领一军进攻,要么就是让多尔衮陪同,可以知道皇太极对他的倚仗。
在皇太极突然猝死以后,面临新的皇位之争,多尔衮很好的处理了皇位之争,让福临继位,自己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对皇位向来有觊觎之心,也更是不满多尔衮登上如此高位摄政,当然这其中就不得不铲除异己,多尔衮指示给豪格安上了各项罪名,把他打入监牢,削夺兵权,首先铲除了自己摄政的第一大障碍,当然也有令一说,说是多尔衮看上了豪格的福晋,想把他占为己有。
明朝崇祯时期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四起,李自成占领北京城,逼的崇祯皇帝煤山上自尽而亡,但是李自成没有很好的安抚明朝诸将,惹怒了吴三桂,吴三桂于是向多尔衮求援,这就是所谓的引清兵入关。
多尔衮入关之后权势更是熏天,与孝庄皇太后成亲,不顾违反礼制礼法,更是称为皇父摄政王,王公贵族见了无不纷纷跪地磕头,隐隐之间变得他是皇帝一般。
并指挥各路军马作战平定明朝余党,在他的位上就将明朝的实力消除殆尽,只剩一个台湾岛。
但向来是身处满盈则溢,多尔衮在一次行猎之中,突然摔倒马下不治身亡,另一种说法是多尔衮亲近朝鲜的美人,身体虚弱才导致了后来的不治身亡。
身亡之后,没有权势的压迫,众多以前被迫害的人纷纷出来揭发多尔衮不法事,皇帝自然也早已心存不满,就将多尔衮又再进行治罪,挖掘坟墓等。
但是多尔衮对清朝的开一世之功是立下汗马功劳的,无人能够磨灭。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弟多铎。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睿亲王。

多尔衮十五岁时,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后,他军功卓著。至皇太极去世时,和多铎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于是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豪格继承了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并自掌有正蓝旗。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又畏于两黄旗的实力,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

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顺治对他的称呼也从“叔父摄政王”也逐渐变为“皇父摄政王”。38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死后,顺治帝因其独断专行,并迫害其兄豪格,又与其母孝庄皇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剥夺其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名誉。

多尔衮因与皇太极永福宫庄妃、顺治母孝庄皇太后关系暧昧,故民间有“太后下嫁”的传说。

顺治曾追崇多尔衮为清成宗,谥义皇帝,后顺治剥夺了。

爱新觉罗·多尔衮伟大功德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

9岁时,与弟多铎被合立为一个和硕额真,同掌一旗。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晋贝勒。 天聪二年(1628),从后金汗皇太极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获敖木伦(今大凌河上游)大捷,俘众万余,以功赐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封固山贝勒。三年,从皇太极自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入明边,与贝勒莽古尔泰等围攻北京,败山海关援兵于蓟州(今天津蓟县)。次年,还师先行,再败明军。五年,初设六部,受命掌吏部。参加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之战,率先冲击,勇胜明总兵祖大寿部。遂与贝勒阿巴泰等奔袭锦州,击败出城明军。六年,与贝勒济尔哈朗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南黄河岸俘蒙古部众千余。七年,皇太极问进军方向,力主以征明为先,奏言乘机入明边、围北京,被采纳。次年,纵掠山西等地。九年,与贝勒岳托、萨哈璘、豪格等统兵万余招抚察哈尔蒙古林丹汗子额哲,获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回军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斩6000余人,俘获甚众。清崇德元年(1636),晋封和硕睿亲王。为配合武英郡王阿济格进关攻明,受命与多铎率兵攻山海关,以牵制明军。继从皇太极进兵朝鲜(今朝鲜、韩国),二年,同肃亲王豪格进克江华岛(今属韩国),迫国王李倧请降。三年,监筑辽阳、都尔鼻城(今辽宁彰武),治盛京(今沈阳)至辽河大道。旋授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四旗兵与扬武大将军岳托所率右翼军大举入关攻明,越北京至涿州(今属河北),分兵八道,乘虚略山西及保定(今属河北)地区,击败明总督卢象升部。继破济南,略天津等地,凡20余战皆捷,克城40余座,俘掠人口25万余。五年起,率兵参加松锦之战,与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轮流充任前方统帅,以筑城屯田、围城打援之策,进围锦州,败明军于宁远(今辽宁兴城)、杏山(今凌海西南)、松山(今锦州南)间。六年,以私遣甲兵归家罪,降为郡王,被罚银万两。后两次围锦州。七年二月,参加松山决战,大败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所统八总兵13万人,俘洪承畴。三月,迫前锋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城降,获松锦大捷。进克塔山(今葫芦岛东北),歼明军7000余人,再破杏山。师还复亲王爵。八年,在皇太极卒后,欲争帝位未成,立年幼福临为君(是为顺治帝),与济尔哈朗联合辅政。旋称摄政王,实掌军政大权。

顺治元年(1644)四月,以奉命大将军率阿济格、多铎等统满、蒙、汉军十余万攻明。在山海关东威元堡诱降前往乞师的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约10万(一说6万)。五月占领北京,确定迁都于此,以武力统一全国。制定了先攻农民军,后灭南明政权,联合汉族官僚地主势力,以汉治汉的方略。六月,分遣部将抚定山东、河南、山西、天津等地,拱卫京畿地区。遣辅国公吞齐喀等赴盛京奉迎顺治帝至京。致书南明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劝其削藩称臣。十月,受封叔父摄政王。旋命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合击大顺军于陕西。二年初,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总统,率准塔、谭泰等代豪格征山东。三月,命多铎分兵三路南下,四月屠扬州,五月占南京,于芜湖(今属安徽)俘弘光帝朱由崧,相继灭亡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权。晋封皇叔父摄政王。六月以剃发令激起江南各地民众的反抗,相继派兵镇压。闰六月,命兵部尚书洪承畴等经略江南及粤、赣、闽、湖广、云贵等地,以攻抚之策相继平定江南。三年,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攻四川大西农民军。命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征闽、浙。命多铎为扬威大将军,率师征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等。命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同耿仲明等率师征湖广。十一月,部将豪格部于四川西充凤凰山射杀大西农民军首领张献忠。四年,修成《大清律》,命颁行全国。七月,罢济尔哈朗辅政,独专朝政。五年,命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会征讨降而复叛的原明将领、江西总兵金声桓。调户部侍郎额色率兵协助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镇压甘肃回民米喇印丁国栋起义。命吴三桂镇守汉中。为排斥异己,迫豪格致死。初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禁民间养马及收藏军器。命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征湖广大顺军将领李过、高一功部。十一月,晋封皇父摄政王。六年,两次率师亲征降而复叛的大同总兵姜镶,克浑源(今属山西)等地。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39岁。追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生前谋逆罪,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睿亲王封号。

多尔衮谋勇兼备,能重用汉族谋臣和将吏。统兵驭将,赏罚分明。善于把握战争全局,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尤其能掌握时机,一举挥军入关,确立了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

历史上的多尔衮

多尔衮与“阿巴亥生殉”之谜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14子,为乌拉那喇氏阿巴亥所生。种种迹象表明,在努尔哈赤晚年纷繁复杂的储位之争中,皇太极与原居侧福晋之位的阿巴亥,曾联手诬告大福晋富察氏与太子代善私通等罪,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皇太极争位的主要对手代善被废太子之位,另一个对手莽古尔泰遭到了惨重打击;大福晋富察氏被努尔哈赤休弃,阿巴亥晋升为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大福晋,其子多尔衮三兄弟地位急遽上升,分别以14岁、8岁、6岁幼龄跻身八和硕额真之列。

努尔哈赤病故时,多尔衮兄弟已辖正黄、镶黄二旗和十五牛录,实力超过了三大贝勒,成为皇太极、代善之外惟一可能问鼎的力量。甚至有说遗诏虽列多人候选,努尔哈赤临终口谕则是传位多尔衮,暂由代善辅政。然在关键时刻,代善突然戏剧性地宣布:立皇太极为汗(事后得知,代善是被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萨哈连说服,接受了皇太极的交换条件)。尘埃落定,皇太极所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率诸贝勒赶赴阿巴亥所居之处逼她自尽殉葬。阿巴亥身为后金国母,权倾朝野,且年富力强、精明机敏、胸怀大志,知晓皇太极、努尔哈赤乃至后金军国的核心隐密,有她在,多尔衮的发展不堪设想。她只有死。

年幼的多尔衮既失父又丧母,且降居为受管辖、支配的一般贝勒行列。年长20岁的皇太极则恪守对阿巴亥“恩养”多尔衮兄弟的保证。他扶多尔衮作了镶白旗旗主,将两白旗纳入自己的保护和控制之下。而后,皇太极以兄长国君的身份,对多尔衮百般拉拢提携,使多尔衮24岁时被封为和硕睿亲王,26岁时授命大将军,统兵攻明,成长为大智大勇、军功卓绝的青年统帅。

多尔衮与“太后下嫁”之谜

1643年秋,皇太极病逝。新的皇位之争发生在两黄、正蓝三旗支持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和两白旗及多数诸王贝勒支持的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之间。然关键时刻,多尔衮突然戏剧性地宣布:立先帝九子福临为帝,由他本人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共管八旗事务”。这一决定使两黄旗大臣无话可说。他们打的是拥立皇子的旗号。豪格自行退出,且为无封号的继妃乌拉那喇氏所生。福临生母却是皇太极称帝后所封五宫后妃之一的永福宫庄妃。庄妃上位虽有麟趾宫贵妃和她的儿子博木博果尔,但麟趾宫贵妃原为被俘获的蒙古林丹汗之妻,博木博果尔更幼,年方两岁。即摄政王的安排也无可非议——多尔衮放弃争位应得补偿;济尔哈朗虽中立,却支持过豪格。两白旗及多尔衮的支持者也能接受———他们的力量难以压倒对方,拥立年幼皇子,可以摄政做不是皇帝的皇帝。满族新建帝基一旦崩溃的危机竟以福临的即位轻轻化解了。福临是只有6岁的小皇帝,摄政王多尔衮、皇太后孝庄遂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特别是二人关系引起诸多遐想和猜测,生发出无数版本的传闻和野史。其共同话题,是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

太后(即孝庄)有无下嫁多尔衮,正史并无记载,史家也各执所见。“下嫁说”的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入关后多尔衮以摄政王一直进加至“皇父”摄政王,试策、本章、旨意都改称其为“皇父”。二是清初张煌言“建夷宫词”中有“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之句。三是孝庄死后没有�葬皇太极,而是葬在远离盛京(沈阳)昭陵千里之遥的东陵“风水墙”之外。

多尔衮与清初的“重剿轻抚”弊政

多尔衮于顺治七年赴边外围猎时病死途中。14岁的顺治帝亲政不久便以“阴谋篡逆”的罪名籍没了他的家产人口,悉行追夺所得封典,将其党羽凌迟处死,将其罪状昭示中外。据载: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

从清初政局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在击溃李自成数十万农民军的同时,以安置满族“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为由,三次下令“圈地”;逼迫汉民“投充”旗下,强制实行落后的农奴制。原来的小农变成了奴隶。奴隶逃亡,即行重治窝主的“逃人法”。留容逃人做工甚至住宿的均算窝主、加之连坐,丧身亡家的不知几千万人。多尔衮又以“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的命令拉开征服天下的序幕。“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有蓄发者立执而剃之,不服则斩,悬其头于剃头挑子所缚高竿上示众。江阴、昆山因之被屠城,嘉定因之被三次屠城。汉族人民激烈反抗,多尔衮则一意孤行实行民族高压政策,竟下令“凡有为剃头、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

从清初宫廷看,君权旁落于代表满文化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的多尔衮之手,孝庄为了维护儿子的皇位下嫁多尔衮;多尔衮且行“皇父”之权,主宰顺治婚姻,为他迎娶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并阻碍他对汉文化的学习;多尔衮本人因袭被汉族士人耻笑的满族旧俗——不仅在同太后关系上不检点,且幽禁豪格后公然册立其妻为妃。而顺治已在皇帝之位。这皇帝是汉文化意义上的皇帝。顺治不能容忍这一切,要求实现和证实自己至高无上的皇帝地位,这是他与多尔衮水火不容的根本所在。

多尔衮率领他的民族驰入崭新世界,为多民族的冲融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在清初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圈地”、“投充”、“逃人法”、“剃法令”等弊政,则反映了多尔衮的历史局限。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14子,为乌拉那喇氏阿巴亥所生。种种迹象表明,在努尔哈赤晚年纷繁复杂的储位之争中,皇太极与原居侧福晋之位的阿巴亥,曾联手诬告大福晋富察氏与太子代善私通等罪,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皇太极争位的主要对手代善被废太子之位,另一个对手莽古尔泰遭到了惨重打击;大福晋富察氏被努尔哈赤休弃,阿巴亥晋升为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大福晋,其子多尔衮三兄弟地位急遽上升,分别以14岁、8岁、6岁幼龄跻身八和硕额真之列。

努尔哈赤病故时,多尔衮兄弟已辖正黄、镶黄二旗和十五牛录,实力超过了三大贝勒,成为皇太极、代善之外惟一可能问鼎的力量。甚至有说遗诏虽列多人候选,努尔哈赤临终口谕则是传位多尔衮,暂由代善辅政。然在关键时刻,代善突然戏剧性地宣布:立皇太极为汗(事后得知,代善是被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萨哈连说服,接受了皇太极的交换条件)。尘埃落定,皇太极所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率诸贝勒赶赴阿巴亥所居之处逼她自尽殉葬。阿巴亥身为后金国母,权倾朝野,且年富力强、精明机敏、胸怀大志,知晓皇太极、努尔哈赤乃至后金军国的核心隐密,有她在,多尔衮的发展不堪设想。她只有死。

年幼的多尔衮既失父又丧母,且降居为受管辖、支配的一般贝勒行列。年长20岁的皇太极则恪守对阿巴亥“恩养”多尔衮兄弟的保证。他扶多尔衮作了镶白旗旗主,将两白旗纳入自己的保护和控制之下。而后,皇太极以兄长国君的身份,对多尔衮百般拉拢提携,使多尔衮24岁时被封为和硕睿亲王,26岁时授命大将军,统兵攻明,成长为大智大勇、军功卓绝的青年统帅。

多尔衮与“太后下嫁”之谜

1643年秋,皇太极病逝。新的皇位之争发生在两黄、正蓝三旗支持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和两白旗及多数诸王贝勒支持的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之间。然关键时刻,多尔衮突然戏剧性地宣布:立先帝九子福临为帝,由他本人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共管八旗事务”。这一决定使两黄旗大臣无话可说。他们打的是拥立皇子的旗号。豪格自行退出,且为无封号的继妃乌拉那喇氏所生。福临生母却是皇太极称帝后所封五宫后妃之一的永福宫庄妃。庄妃上位虽有麟趾宫贵妃和她的儿子博木博果尔,但麟趾宫贵妃原为被俘获的蒙古林丹汗之妻,博木博果尔更幼,年方两岁。即摄政王的安排也无可非议——多尔衮放弃争位应得补偿;济尔哈朗虽中立,却支持过豪格。两白旗及多尔衮的支持者也能接受———他们的力量难以压倒对方,拥立年幼皇子,可以摄政做不是皇帝的皇帝。满族新建帝基一旦崩溃的危机竟以福临的即位轻轻化解了。福临是只有6岁的小皇帝,摄政王多尔衮、皇太后孝庄遂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特别是二人关系引起诸多遐想和猜测,生发出无数版本的传闻和野史。其共同话题,是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

太后(即孝庄)有无下嫁多尔衮,正史并无记载,史家也各执所见。“下嫁说”的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入关后多尔衮以摄政王一直进加至“皇父”摄政王,试策、本章、旨意都改称其为“皇父”。二是清初张煌言“建夷宫词”中有“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之句。三是孝庄死后没有�葬皇太极,而是葬在远离盛京(沈阳)昭陵千里之遥的东陵“风水墙”之外。

多尔衮与清初的“重剿轻抚”弊政

多尔衮于顺治七年赴边外围猎时病死途中。14岁的顺治帝亲政不久便以“阴谋篡逆”的罪名籍没了他的家产人口,悉行追夺所得封典,将其党羽凌迟处死,将其罪状昭示中外。据载: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

从清初政局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在击溃李自成数十万农民军的同时,以安置满族“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为由,三次下令“圈地”;逼迫汉民“投充”旗下,强制实行落后的农奴制。原来的小农变成了奴隶。奴隶逃亡,即行重治窝主的“逃人法”。留容逃人做工甚至住宿的均算窝主、加之连坐,丧身亡家的不知几千万人。多尔衮又以“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的命令拉开征服天下的序幕。“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有蓄发者立执而剃之,不服则斩,悬其头于剃头挑子所缚高竿上示众。江阴、昆山因之被屠城,嘉定因之被三次屠城。汉族人民激烈反抗,多尔衮则一意孤行实行民族高压政策,竟下令“凡有为剃头、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

从清初宫廷看,君权旁落于代表满文化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的多尔衮之手,孝庄为了维护儿子的皇位下嫁多尔衮;多尔衮且行“皇父”之权,主宰顺治婚姻,为他迎娶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并阻碍他对汉文化的学习;多尔衮本人因袭被汉族士人耻笑的满族旧俗——不仅在同太后关系上不检点,且幽禁豪格后公然册立其妻为妃。而顺治已在皇帝之位。这皇帝是汉文化意义上的皇帝。顺治不能容忍这一切,要求实现和证实自己至高无上的皇帝地位,这是他与多尔衮水火不容的根本所在。

多尔衮率领他的民族驰入崭新世界,为多民族的冲融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在清初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圈地”、“投充”、“逃人法”、“剃法令”等弊政,则反映了多尔衮的历史局限。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555.htm
回答者:雪蝶静薰 - 魔法师 四级 12-5 18:41

多尔衮是清初的一位重要人物,清初的一些历史疑案与他有关,但是正史并无记载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

“多尔衮”正史其人

多尔衮(1612~1650)

清朝入关时的摄政王。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聪二年(1628)以初次从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之意)。此后数次入明境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掠略,又征察哈尔、朝鲜,攻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逐渐跃居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天聪五年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死去,因储嗣未定,清朝皇族面临王位之争。多尔衮以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清世祖福临),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其地位越过济尔哈朗,各衙门关白政事、记录档册皆以多尔衮为先。

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见李自成起义)。清朝统治者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四月,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蒙汉八旗兵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失利,退回北京后,率部西走。五月,多尔衮入京。十月,迎福临至,即位北京,正式宣布清朝对全国实行统治。多尔衮位崇功高,权势日增。是年加封为叔父摄政王,五年又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清入关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摄政时期,以入关前已经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基础,进一步仿照明制,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多尔衮在维护“权归满人”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故明官员采取了“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顺治五年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为发挥汉族官员在政权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满洲诸王干预各衙门政事及指摘内外汉官。为广泛招徕汉族地主阶级,又礼葬明崇祯帝后,开科取士,网罗人才。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于摄政王之手。又罢诸王兼理六部事务,以各部事务由尚书掌管。诸王有干预各衙门政事者即行治罪,从而又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中央集权。

清军入关之后,李自成军退回陕西,张献忠驻军四川(见张献忠起义)。明臣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多尔衮先以重兵追击李自成于陕西、湖北,复命豪格入四川攻张献忠。顺治二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渡长江,破南京,福王政权亡。三年,清军入浙江,六月破绍兴,南明鲁王遁走入海;八月清军入福建,破延平、汀州,唐王被执。清军相继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尔衮摄政七年,除西南之云贵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权及农民军之余部,海上有郑成功之抗清活动外,清军已占有全国之大半地区,为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打下初步基础。

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出猎边外,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东),年仅三十九岁,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顺治亲政后,被首告“阴谋篡逆”,诏削爵,平毁墓葬,家产籍没。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
回答者: Wikinghuang - 经理 五级 12-5 19:04

多尔衮十五岁时,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后,他军功卓著。至皇太极去世时,和多铎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于是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豪格继承了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并自掌有正蓝旗。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又畏于两黄旗的实力,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

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顺治对他的称呼也从“叔父摄政王”也逐渐变为“皇父摄政王”。38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死后,顺治帝因其独断专行,并迫害其兄豪格,又与其母孝庄皇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剥夺其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名誉。

多尔衮是清初的一位重要人物,清初的一些历史疑案与他有关,但是正史并无记载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

“多尔衮”正史其人

多尔衮(1612~1650)

清朝入关时的摄政王。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聪二年(1628)以初次从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之意)。此后数次入明境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掠略,又征察哈尔、朝鲜,攻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逐渐跃居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天聪五年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死去,因储嗣未定,清朝皇族面临王位之争。多尔衮以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清世祖福临),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其地位越过济尔哈朗,各衙门关白政事、记录档册皆以多尔衮为先。

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见李自成起义)。清朝统治者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四月,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蒙汉八旗兵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失利,退回北京后,率部西走。五月,多尔衮入京。十月,迎福临至,即位北京,正式宣布清朝对全国实行统治。多尔衮位崇功高,权势日增。是年加封为叔父摄政王,五年又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清入关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摄政时期,以入关前已经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基础,进一步仿照明制,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多尔衮在维护“权归满人”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故明官员采取了“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顺治五年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为发挥汉族官员在政权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满洲诸王干预各衙门政事及指摘内外汉官。为广泛招徕汉族地主阶级,又礼葬明崇祯帝后,开科取士,网罗人才。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于摄政王之手。又罢诸王兼理六部事务,以各部事务由尚书掌管。诸王有干预各衙门政事者即行治罪,从而又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中央集权。

清军入关之后,李自成军退回陕西,张献忠驻军四川(见张献忠起义)。明臣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多尔衮先以重兵追击李自成于陕西、湖北,复命豪格入四川攻张献忠。顺治二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渡长江,破南京,福王政权亡。三年,清军入浙江,六月破绍兴,南明鲁王遁走入海;八月清军入福建,破延平、汀州,唐王被执。清军相继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尔衮摄政七年,除西南之云贵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权及农民军之余部,海上有郑成功之抗清活动外,清军已占有全国之大半地区,为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打下初步基础。

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出猎边外,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东),年仅三十九岁,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顺治亲政后,被首告“阴谋篡逆”,诏削爵,平毁墓葬,家产籍没。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

成宗义皇帝,得天下曰成,保幼主曰义

睿忠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初封贝勒。天聪二年,太宗伐察哈尔多罗特部,破敌于敖穆楞,多尔衮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三年,从上自龙井关入明边,与贝勒莽古尔泰等攻下汉儿庄,趋通州,薄明都,败袁崇焕、祖大寿援兵于广渠门外,又歼山海关援兵于蓟州。四年,引还,多尔衮与莽古尔泰先行,复破敌。五年,初设六部,掌吏部事。从上围大凌河,战,多尔衮陷阵,明兵堕壕者百馀,城上?矢发,将士有死者。上切责诸将不之阻。祖大寿约以锦州献,多尔衮与阿巴泰等以兵四千,侨装从大寿作溃奔状,袭锦州,锦州兵迎战,击败之。事具阿巴泰传。知

六年六年五月,从征察哈尔。七年六月,诏问征明及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多尔衮言:“宜整兵马,乘谷熟时,入边围燕京,截其援兵,毁其屯堡,为久驻计,可坐待其敝。”八年五月,从上伐明,克保安,略朔州。九年,上命偕岳讬等将万人招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至朔州,毁宁武关,略代州、忻州、崞县、黑峰口及应州,复自?师还渡河,多尔衮自平鲁还。林丹汗得元玉玺曰“制诰之宝”,多尔衮使额哲进上,?臣因表上尊号。?归化城携降崇德元年,进封睿亲王。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师伐明,命王偕多铎攻山海关缀明师,阿济格捷至,乃还。从伐朝鲜,偕豪格别从宽甸入长山口,克昌州。进攻江华岛,克之,获朝鲜王妃及其二子,国王李倧请降。上还盛京,命约束后军,携朝鲜质子鹔、淏及大臣子以归。斋

三年三年,上伐喀尔喀,王留守,筑辽阳都尔弼城,城成,命曰屏城;复治盛京至辽河大道。八月,命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讬将右翼,伐明。自董家口毁边墙入,约右翼兵会通州河西务。越明都至涿州,分兵八道,行略地至山西,南徇保定,击破明总督卢象升。遂趋临清,渡运河,破济南。还略天津、迁安,出青山关。克四十馀城,降六城,俘户口二十五万有奇,赐马五、银二万。五年,屯田义州,克锦州城西九台,刈其禾。又克小凌河西二台。迭败明兵杏山、松山间。古

围锦围锦州,王贝勒移营去城三十里,又令每旗一将校率每牛录甲士五人先归。上遣济尔哈朗代将,传谕诘责,对曰:“臣以敌兵在锦州、松山、杏山三城,皆就他处牧马。若来犯,可更番抵御。是以遣人归牧,治甲械。旧驻地草尽,臣倡议移营就牧,罪实在臣。”上复使谕曰:“朕爱尔过于?子弟,锡予独厚。今违命若此,其自议之。”王自言罪当死,上命降郡王,罚银万,夺二牛录。斋

,请,请济师。上自将疾?六年,复围锦州。洪承畴率十三万人屯松山,王屡击之,以敌驰六日,次戚家堡,将屯高桥。王请上驻松山、杏山间,分兵屯乌欣河南山,亘海为营。明兵屡?复前,上张黄?指挥,明兵引退。王偕洛讬等趋塔山道横击之,明兵多死者;遂发?克塔山外四台,擒王希贤等。寻以贝勒杜度等代将,王暂还。复出,七年,下松山,获承畴,克锦州,大寿复降。进克塔山、杏山。乃隳三城,师还。?功,复亲王。知

八年八年,太宗崩,王与诸王、贝勒、大臣奉世祖即位。诸王、贝勒、大臣议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王同辅政,誓曰:“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王自立,王发其谋,诛阿达礼、硕讬。寻与济尔哈朗议罢诸王贝勒管六部事。顺治元年正月,?朝鲜馈遗,告济尔哈朗及诸大臣曰:“朝鲜国王因予取江华,全其妻子,常以私馈遗。先帝时必闻而受之,今辅政,谊无私交,不当受。”因并禁外国馈诸王贝勒者。济尔哈朗谕诸大臣,凡事先白王,书名亦先之。王由是始专政。固山额真何洛会等讦肃亲王豪格怨望,集议,削爵,大臣扬善等以谄附,坐死。知

四月四月乙丑,上御笃恭殿,授王奉命大将军印,并御用纛盖,敕便宜行事,率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及孔有德等伐明。丙寅,发盛京。壬申,次翁后。明平西伯吴三桂自山海关来书乞师,王得书,移师向之。癸酉,次西拉塔拉。答三桂书曰:“我国欲与明修好,屡致书不一答。是以整师三入,盖示意于明,欲其熟筹通好。今则不复出此,惟底定中原,与民休息而已。闻流贼陷京都,崇祯帝惨亡,不胜发指,用率仁义之师,沈舟破釜,誓必灭贼,出民水火!伯思报主恩,与流贼不共戴天,诚忠臣之义,勿因向守辽东与我为敌,尚复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籓?怀疑。昔管仲射桓公中钩,桓公用为仲父,以成霸业。伯若率王。国雠可报,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古

作者: 222.87.124.* 2006-3-29 20:10 回复此发言

--------------------------------------------------------------------------------

2 《清史稿》列传5

丁丑丁丑,次连山。三桂复遣使请速进,夜逾宁远抵沙河。戊寅,距关十里,三桂报自成兵已出边。王令诸王逆击,败李自成将唐通于一片石。己卯,至山海关,三桂出迎,王慰劳之。令所部以白布系肩为识,先驱入关。时自成将二十馀万人,自北山列阵,横亘至海。,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我兵阵不及海岸,王令曰:“流贼横行久,犷而。可集我军鳞比,伺敌阵尾,待其衰击之,必胜。努力破此,大业成矣。勿违节制!”既成良久,师噪。风止,自三桂阵右?列,令三桂居右翼后。搏战,大风扬沙,咫尺不能辨。力突出,捣其中坚,马迅矢激。自成登高望见,夺气,策马走。师无不一当百,追奔四十里,自成溃遁。王即军前承制进三桂爵平西王。下令关内军民皆剃发。以马步兵各万人属三桂,追击自成。乃誓诸将曰:“此行除暴救民,灭贼以安天下。勿杀无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自关以西,百姓有逃窜山谷者,皆还乡里,剃发迎降。辛巳,次新河驿,使奏捷,师遂进。途中明将吏出降,命供职如故。古

五月五月戊子朔,师次通州。自成先一日焚宫阙,载辎重而西。王令诸王偕三桂各率所部追之。己丑,王整军入京师,明将吏军民迎朝阳门外,设卤簿,请乘辇,王曰:“予法周公以周公尝负扆,固请,乃命以卤簿列王仪仗前,奏乐,拜天,复拜阙?辅冲主,不当乘。”,乘辇,升武英殿。明将吏入谒,呼万岁。下令将士皆乘城,毋入民舍,民安堵如故。为崇祯帝发丧三日,具帝礼葬之。诸臣降者,仍以明官治事。武英郡王阿济格逐自成至庆都,大破之,获其辎重。自成西奔,又令固山额真谭泰、准塔等率巴牙喇兵追至真定,自成败走。巴泰赍敕慰劳。畿辅诸府县先后请降,分遣固山额?王再遣使奏捷,上遣学士詹霸、侍真巴哈纳、石廷柱略山东,叶臣定山西诸省,金砺等安抚天津。斋

王初王初令官民皆剃发,继闻拂民原,谕缓之。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用汤若望议,厘正历法,定名曰时宪历。复令曰:“养民之道,莫大于省刑罚,薄税敛。自明季祸乱,刁风日竞,设机构讼,败俗伤财,心窃痛之!自今咸与维新,凡五月初二日昧爽殴,田、婚细故,就有司告理。?以前,罪无大小,悉行宥免。违谕讦讼,以所告罪罪之。重大者经抚按结案,非机密要情,毋许入京越诉。讼师诬陷良民,加等反坐。前朝弊政,莫如加派,辽饷之外,复有剿饷、练饷,数倍正供,远者二十年,近者十馀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更有召买、粮料诸名目,巧取殃民。今与民约,额赋外,一切加派,尽予删除。官吏不从,察实治罪。”六月,遣辅国公屯齐喀、和讬,固山额真何洛会等迎上,定都燕京。知

明福明福王由崧称帝江宁,遣其大学士史可法督师扬州,设江北四镇,沿淮、徐置戍。王致书可法曰:“予向在沈阳,即知燕京物望,咸推司马。后入关破贼,得与都人士相接,识介弟于清班,曾讬其手勒平安,拳致衷绪,未审以何时得达?比闻道路纷纷,多谓金陵有自立者。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义,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手毒君亲,中国臣民,不闻加遗一矢。平西王吴三桂,介在东陲,独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义,念累世之宿好,弃近日之小嫌,爰整貔貅,驱除狗鼠。入京之日,首崇帝后谥号,卜葬山陵,悉如典礼。亲郡王、将军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勋戚文武诸臣,咸在朝列,恩礼有加。耕市不惊,秋毫无扰。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传檄江南,联兵河朔,陈师鞠旅,戮力同心,报乃君国之仇,彰我朝廷之德。岂意南州诸君子,苟安旦夕,弗审事机,聊慕虚名,顿忘实害,予甚惑之!国家抚定燕都,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也。贼毁明朝之庙主,辱及先人,我国家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孝子仁人,当如何感恩图报。兹乃乘逆寇稽诛,王师暂息,遂欲雄据江南,坐享渔人之利。揆诸情理,岂可谓平?将以为天堑不能飞渡,投鞭不能断流耶?夫闯贼但为明朝祟耳,未尝得罪于我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特伸大义。今若拥号称尊,便是天有二日,俨为勍敌。予将简西行之锐,转■H5东征,且拟释彼重诛,命为前导。夫以中华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大国,胜负之数,无待蓍龟矣。予闻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则以姑息。诸君子果识时知命,笃念故主,厚爱贤王,宜劝令削号归籓,永绥福禄。朝廷当待以虞宾,统承礼物,带砺山河,位在诸王侯上,庶不负朝廷伸义讨贼、兴灭继绝之初心。至南州?彦,翩然来仪,则尔公尔侯,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在。惟执事实图利之!挽近士大夫好高树名义,而不顾国家之急,每有大事,辄同筑舍。昔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可为殷鉴。先生领袖名流,主持至计,必能深惟终始,宁忍随俗浮沉?取舍从违,应早审定。兵行在即,可西可东。南国安危,在此一举。原诸君子同以讨贼为心,毋贪一身瞬息之荣,而重故国无穷之祸,为乱臣贼子所窃笑,予实有厚望焉!记有之,惟善人能受尽言。敬布腹心,伫闻明教。江天在望,延跂为劳,书不宣意。”可法旋遣人报书,语多不屈。知

作者: 222.87.124.* 2006-3-29 20:10 回复此发言

--------------------------------------------------------------------------------

3 《清史稿》列传5

京师京师民讹言秋七、八月将东迁,王宣谕当建都燕京,戒民毋信流言摇惑。又讹言八月屠民;未几,又讹言上至京师,将纵东兵肆掠,尽杀老壮,止存孩赤。王复宣谕曰:“民乃国之本,尔曹既诚心归服,复以何罪而戮之?尔曹试思,今上携将士家属不下亿万,与之俱来者何故?为安燕京军民也。昨将东来各官内,命十馀员为督、抚、司、道等官者何故?为统一天下也。已将盛京帑银取至百馀万,后又转运不绝者何故?为供尔京城内外兵民之用也。且予不忍山、陕百姓受害,发兵追剿,犹恨未能速定,岂能不爱京城军民,反行杀戮?此所目击,何故妄布流言?是必近京土寇,流贼间谍,有意煽惑摇动,已谕各部严捕。通?皆心。”?行晓谕,以安古

九月九月,上入山海关,王率诸王?臣迎于通州。上至京师,封为叔父摄政王,赐貂蟒朝衣。十月乙卯朔,上即位,以王功高,命礼部尚书郎球、侍郎蓝拜、启心郎渥赫建碑纪绩,加赐册宝、黑狐冠一、上饰东珠十三、黑狐裘一,副以金、银、马、驼。二年,郑亲王等议上摄政王仪制,视诸王有加礼。王曰:“上前未敢违礼,他可如议。”翌日入朝,诸臣跪迎,命还舆,责大学士刚林等曰:“此上朝门,诸臣何故跪我?”御史赵开心疏言:“王以皇叔之亲,兼摄政王之尊,臣民宁肯自外于拜舞?第王恩皆上恩,?臣谒王,正当限以礼数,与朝见不同。庶诸臣不失尊王之意,亦全王尊上之心。上称叔父摄政王,王为上叔父,惟上得称之。若臣庶宜于叔父上加‘皇’字,庶辨上下,尊体制。”下礼部议行。其年六月,豫亲王克扬州,可法死之,遂破明南都。闰六月,英亲王逐李自成至武昌,东下九江,故明宁南侯降,江南底定。十月,上赐王马,王入谢,诏曰:“遇朝贺大典,朕受王?左良玉子梦庚率礼。若小节,勿与诸王同。”王对曰:“上方幼冲,臣不敢违礼。待上亲政,凡有宠恩,不敢辞。”王时摄政久,位崇功高,时诫诸臣尊事主上,曰:“俟上春秋鼎盛,将归政焉。”主

。英。英、豫二王与王同母,王视豫亲王厚,每宽假之。豫?初,肃亲王怨王不立己,有亲王之征苏尼特也,王送之出安定门。及归,迎之乌兰诺尔。集诸大臣,语以豫亲王功懋,宜封辅政叔王,因罢郑亲王辅政,以授豫亲王。肃亲王既平四川,王摘其微罪,置之死。四年十二月,王以风疾不胜跪拜,从诸王大臣议,独贺正旦上前行礼,他悉免。五年十一月,南郊礼成,赦诏曰:“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凡诏疏皆书之。”古

六年六年二月,自将讨大同叛将姜镶,拔浑源。闻豫亲王病痘,先归。谕镶降,未下。以师行在外,铸行在印。禁诸王及内大臣干预部院政事及汉官升降,不论所言是非,皆治罪。七月,复征大同,镶将杨振威斩镶降。十月,移师讨喀尔喀二楚呼尔,徵敖汉、扎噜特、察哈尔、乌喇特、土默特、四子部落以兵来会。至喀屯布拉克,不见敌,乃还。十二月,王妃博尔济吉特氏薨,以册宝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主

七年七年正月,王纳肃王福金,福金,妃女弟也。复徵女朝鲜。令部事不须题奏者,付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料理。五月,率诸王贝勒猎于山海关,朝鲜送女至,王迎于连山,成婚。复猎于中后所,责随猎王贝勒行列不整,罚锾有差。七月,谕以京城当夏溽暑不可堪,择地筑城避暑。令户部加派直隶、山西、浙江、山东、江南、河南、湖广、江西、陕西九省地丁银二百四十九万两有奇,输京师备工用。八月,王尊所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太庙。斋

寻有寻有疾,语贝子锡翰、内大臣席讷布库等曰:“予罹此大戚,体复不快。上虽人主,独不能循家人礼一临幸乎?谓上幼冲,尔等皆亲近大臣也。”既又戒曰:“毋以予言请上临幸。”锡翰等出,追止之,不及,上幸王第。王因责锡翰等,议罪当死,旋命贳之。十一月,复猎于边外。十二月,薨于喀喇城,年三十九。上闻之,震悼。丧还,率王大臣缟服迎奠东直门外。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明年正月,尊妃为义皇后。祔太庙。知

作者: 222.87.124.* 2006-3-29 20:10 回复此发言

--------------------------------------------------------------------------------

4 《清史稿》列传5

八十八十员。又以王?王无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视诸王三倍,诏留护近侍苏克萨哈、詹岱为议政大臣。二月,苏克萨哈、詹岱讦告王薨时,其侍女吴尔库尼将殉,请以王所制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貂褂置棺内。王在时,欲以两固山驻永平,谋篡大位。固山额真谭泰亦言王纳肃王福金,复令肃王子至第较射,何洛会以恶言詈之。于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及内大臣等疏言:“昔太宗文皇帝龙驭上宾,诸王大臣共矢忠诚,翊戴皇上。方在冲年,令臣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逮后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僭拟至尊。擅称太宗文皇帝序不当立,以挟制皇上。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更悖理入生母于太庙。僭妄不可枚举。臣等从前畏威吞声,今冒死奏闻,伏原重加处治。”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多尔博归宗。十二年,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精奇尼哈番许尔安各疏颂王功,请复爵号,下王大臣议,长庚、尔安坐论死,诏流宁古塔。主

乾隆乾隆三十八年,高宗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今其后嗣?定罪除封。第念定鼎之初,王实统废绝,茔域榛芜,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员缮葺,并令近支王公以时祭扫。”四十三年正月,又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殁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首告诬以谋逆。其时世祖尚在冲龄,未尝亲政,经诸王定罪除封。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敛服僭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实录载:‘王集诸王大臣,遣人传语曰:“今观诸王大臣但知媚予,鲜能尊上,予岂能容此?昔太宗升遐,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请予即尊,予曰:‘若果如此言,予即当自刎。’誓死不从,遂奉今上即位。似此危疑之日,以予为君,予尚不可;今乃不敬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后有忠于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忠于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且云:“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异于诸子弟者,盖深信诸子弟之成立,惟予能成立之。”’朕每览实录至此,未尝不为之堕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荩,感厚恩,明君臣大义。乃由宵小奸谋,构成?狱,岂可不为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依亲王园寝制,修其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袭罔替。”知

多尔多尔博归宗封贝勒,命仍还为王后,以其五世孙辅国公淳颖袭爵。四世祖镇国公苏尔发、曾祖辅国公塞勒、祖辅国恪勤公功宜布先已进封信郡王,至是与淳颖父信恪郡王如松并追封睿亲王。嘉庆五年,淳颖薨。谥曰恭。子宝恩,袭。七年五月,薨,谥曰慎。弟瑞恩,袭。道光六年,薨,谥曰勤。子仁寿,袭。道光九年,上巡盛京谒陵,追念忠王,推恩赐三眼花翎。同治三年,薨,谥曰僖。子德长,袭。光绪二年,薨,谥曰?。子魁斌,袭。斋

多尔衮十五岁时,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后,他军功卓著。至皇太极去世时,和多铎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于是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豪格继承了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并自掌有正蓝旗。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又畏于两黄旗的实力,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

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顺治对他的称呼也从“叔父摄政王”也逐渐变为“皇父摄政王”。38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死后,顺治帝因其独断专行,并迫害其兄豪格,又与其母孝庄皇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剥夺其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名誉。

多尔衮因与皇太极永福宫庄妃、顺治母孝庄皇太后关系暧昧,故民间有“太后下嫁”的传说。

顺治曾追崇多尔衮为清成宗,谥义皇帝,后顺治剥夺了。

爱新觉罗·多尔衮伟大功德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

  • 历史上的多尔衮是什么样的人?
    答:豪格曾评多尔衮是“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壮年猝死,大抵跟纵欲有关。嗜色与嗜杀,是早期满清贵族的特色。民间野史有“太后下嫁”一说,即多尔衮按照满人入关前的妻寡嫂的风俗娶了皇太极永福宫庄妃,即顺治母孝庄皇太后大玉儿,同时孝庄皇太后也为了稳住多尔衮,避免其权势野心膨胀危...
  • 正史上,多尔衮是个怎么样的人?
    答:从清初宫廷看,君权旁落于代表满文化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的多尔衮之手,孝庄为了维护儿子的皇位下嫁多尔衮;多尔衮且行“皇父”之权,主宰顺治婚姻,为他迎娶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并阻碍他对汉文化的学习;多尔衮本人因袭被汉族士人耻笑的满族旧俗——不仅在同太后关系上不检点,且幽禁豪格后公然册立其妻为妃。而顺治已在皇...
  • 正史和电视剧是有区别的 真实的多尔衮又是什么样的
    答:二十四岁的多尔衮在朝中地位较高,很受皇太极的信任和重用,皇太极对于多尔衮的建议总是第一时间进行了采纳,多尔衮也因为皇太极的重用,在能力上得到很多的锻炼,也为今后的辅政做了良好的铺垫。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病逝,终年五十二岁。因为皇太极突然去世,生前也没有立下遗诏,皇位的继承人就由位高权重的宗室成员们推举...
  • 正史上多尔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答:多尔衮生于l6l2年,卒于l65O年的年末,年仅38岁。 多尔衮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他战功显赫,位至极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倾朝野。 历史上的多尔衮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之谜…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
  • 如何评价清初权臣多尔衮呢?
    答:不仅如此,多尔衮在为政方面也颇有成绩,比如,皇太极在定官制时,命他管吏部,在制定制度、选人用人上,为清朝发展打下基础。又比如,他深知要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必须以汉治汉,因此他重用范文程、洪承畴封汉官。第二,从反面评价来看:一方面实行暴政。入关之初,对待汉民族实行高压政策,要求剃发易服,搞...
  • 多尔衮是好人还是坏人
    答:很多历史人物不能完全用好坏来评价的。多尔衮对于历史、对于清王朝有功有过,总体讲功大于过。多尔衮是位有才能、有作为的人,在顺治皇帝眼里多尔衮大权独揽,是个大大的坏人,但是从历史眼光看,多尔衮统治时期满清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的。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只要没有做祸国殃民的事情,就不能简单用...
  • 有谁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多尔衮是怎样的?
    答:福临即位便已代表了两黄和正蓝旗的利益,多尔衮出任辅政则是必然之事。 但他一人上台恐怕也得不到对手的同意,所以便拉上济尔哈朗。在对方看来, 这是抑制多尔衮的中间派,在多尔衮想来,此人又比较好对付。而对下层臣 民而言,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是皇太极晚年最信任、最重用的人,许多政务都 由他们二人带头处理,所以对...
  • 历史如何评价多尔衮?
    答:他是历史的罪... 多尔衮一生戎马,最后却以极大的悲剧收场,从努尔哈赤的十四阿哥,到皇太极的九贝勒,再到睿亲王,接着到叔父摄政王,最后到父皇摄政王,他的一生何其伟大,又何其悲惨!他是历史的罪人,优势千古伟人,他,谜一样的一生,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开 ...
  • 中国古代史上爱新觉罗多尔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在清朝早起,指挥清军入关。定都襄阳。并使清王朝得以延续。他是皇太极死后的实际统治者。这个人能文能武,城府极深。多尔衮给当时的金朝(清朝前身)立了不小的功劳。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清朝。没有多尔衮,清兵就打不进北京城。
  • 历史真实的孝庄和多尔衮?
    答:原来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多尔衮曾病重过一次,满族比汉族要开放得多,对很多事情也没那么多忌讳,是以皇太极就派了自己的女人布木布泰去照顾多尔衮,一来二去,可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生出了暧昧。这也只能算是推测,因为正史中并没有留下任何有关二人有暧昧举止的文字记录。而多尔衮没有称帝也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