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三次争论是指什么,这三次争论都是哪方获胜?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天文学中“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

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下面是这种学说的示意图: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当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转动,日心说又称为“日心地动说”或“日心体系”。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四十年的辛勤研究,在分析过去的大量资料和自己长期观测的基础上,于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中,每个行星运动都含一年周期成分,但托勒密对此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哥白尼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普通行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行星运动的一年周期是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反映。哥白尼体系另一些内容是:
①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颗行星和地球一样,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率地绕太阳公转。
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轨道上,每月绕地球转一周,同时跟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
③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天穹实际上不转动,因地球自转才出现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
④恒星和太阳间的距离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要大得多。哥白尼曾列举了许多主张地球自转和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古代学者名字,他发扬了这些学者的思想,竭尽毕生精力,经过艰辛的观测和数学计算,以严格的科学论据建立了日心体系。后来的观测事实不断地证实并发展了这一学说。
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有缺点和错误,这就是:
①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太阳只是太阳系中的一个中心天体,不是宇宙的中心;
②沿用了行星在圆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旧观念,实际上行星轨道是椭圆的,运动速度的大小也不是恒定的。

  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昼夜旋转。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来更被教会所利用,成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

  在15、16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


  哥白尼的宇宙体系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图 1-2 哥白尼与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行星的不规则运动及其他天体的运动现象,摧毁了地球居于宇宙中心是上帝安排的神学宇宙观,给宗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因此引起教会的惊恐和不安,《天体运行论》也被教廷列为禁书。后来,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并宣扬宇宙无限的思想,在1600年被教会判火刑焚死在罗马。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坚决拥护者。他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条定律的发现,在理论上证明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也因此,开普勒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伽利略(1564—1642)是科学革命过程中以及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位关键性人物,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上起了重要作用。1609年,伽利略把自制的望远镜指向了天空,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和环形山;发现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的;次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后来他又发现了金星的相位,说明行星也和地球一样,是被太阳照亮的。这些发现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由于伽利略的发现和积极宣扬,使哥白尼的日心说日渐深入人心,影响越来越大。最终,伽利略于1633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牛顿(1642—1727)是英国的天才科学家,兼长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最终由他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与不懈努力统一建构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1666年,年仅24岁的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牛顿证明了作轨道运动的物体如果遵从开普勒三定律,必然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反之亦然;他还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观测数据,用以说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以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符合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还讨论了潮汐现象、月球轨道、地球形状和彗星等问题。最终,牛顿把天体和地球统一起来,结束了自古以来的无休止的宇宙学争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日心说从被哥白尼提出到最终为世人接受,期间的斗争一直持续了三个世纪,是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革命。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三次争论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三次争论分别是指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日月星辰围绕地球旋转的地心说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以及中立者之间的争论。

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春夜旋转。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来更被教会所利用,成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

在 15、16 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审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 30 年、12 年、2 年、1 年、9 月、88 天。

哥白尼日心说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行星的不规则运动及其他天体的运动现象,摧毁了地球居干宇审中心是上帝安排的神学宇审观,给宗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因此引起教会的惊恐和不安,《天体运行论》也被教廷列为禁书。后来,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并宣扬宇宙无限的思想,在 1600 年被教会判火刑焚死在罗马。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坚决拥护者。他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条定律的发现,在理论上证明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也因此,开普勒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伽利略(1564-1642)是科学革命过程中以及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位关键性人物,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上起了重要作用。1609 年,伽利略把自制的望远镜指向了天空,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和环形山:发现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的:次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后来他又发现了金星的相位,说明行星也和地球一样,是被太阳照亮的。

这些发现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由于伽利略的发现和积极宣扬,使哥白尼的日心说日渐深入人心,影响越来越大。最终,伽利略于 1633 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牛顿(1642-1727)是英国的天才科学家,兼长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最终由他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与不懈努力统一建构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1666年,年仅24岁的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这本书中,牛顿证明了作轨道运动的物体如果遵从开普勒三定律,必然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反之亦然;他还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观测数据,用以说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以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符合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还讨论了潮汐现象、月球轨道、地球形状和梦星等问题。

最终,牛顿把天体和地球统一起来,结束了自古以来的无休止的宇宙学争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三次争论的获胜方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Copernicus,1473-1543)发表了经40年潜心观测与研究的成果——《天体运行论》,在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日心体系.哥白尼认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太阳才是宇宙中心,行星运动的一年周期是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反映。

日心说被天主教庭视为异端邪说.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G.Bruno,1548-1600)发展了哥白尼的理论,并更大胆地提出宇宙无中心的观点,结果被宗教法庭烧死在罗马繁花广场上。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卫星,德国天文学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都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但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力学体系诞生之后,日心说才真正战胜了地心说。

日心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天文学的革命.它既是人类宇宙观上的重大进步,也是科学真理面对宗教教义的胜利。日心说从被哥白尼提出到最终为世人接受,期间的斗争一直持续了三个世纪,是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革。

地心说的影响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圆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

日心说的影响

1、让学术界更多人开始认可日心说,进行进一步观测和计算,一直到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开普勒计算行星轨道。

2、激发人们敢于质疑的精神,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标志性理论。

3、倘若没有哥白尼的日心说,也许人们普遍认识到地心说是错误的会再晚上几十年几百年,日心说推进了人类天文学的发展。

4、日心说的提出使行星逆行现象得到了简洁而完美的解释,也进一步将地心说推向了灭亡。

总结

地心说与日心说都是人类对宇宙不断探索与进步的标志,其成就对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单纯地从自然科学角度说,2种学说在当时的环境都还有理论基础,又限制于技术水平,不会影响生活和科学,等一步步发展,地心说会自然转换为日心说。但是由于社会科学的存在,也就是宗教问题,基督教说地球是中心,基督教又是国教、政府,否定地心说就是否定国教和政府,导致日心说不是与地心说矛盾,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矛盾,科学与宗教、神学、政府之间的矛盾,才感觉日心说的发展是那么的艰辛,日心说跟地心说有那么大的争论。你看在中国,这方面有过多种思考,也没有多么大的争论。

  • 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三次争论是指什么,这三次争论都是哪方获胜?
    答: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三次争论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三次争论分别是指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日月星辰围绕地球旋转的地心说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以及中立者之间的争论。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
  • 固执己见历史典故
    答:2. 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在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即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着太阳运转。然而,当时的教会和许多学者坚持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个争论反映了人们对于权威和传统观念的依赖,以及拒绝接受新的科学观点的固执己见。3. 庄子与墨子的辩论:庄子和墨子是古代...
  • 学术界有哪些知名的争吵
    答:《对话》全称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三个人的对话形式讨论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书中对话的三人分别代表日心说信奉者、地心说信奉者及中立者,在书中四天的讨论中,用最全面的逻辑完整地支撑了日心说体系。彼时“异端之锤”罗贝托·贝拉名与当年的保罗五世均已经在十一年前去世,...
  • “日心说”与“地心说”争夺之战
    答:《圣经》上说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任何与《圣经》相违背的学说都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哥白尼写的是假说。直到1601年,开普勒首次提出了行星与太阳之间隐秘的数学关系,他称得上是人类英雄。1609年,伽利略用镜片发明了望远镜,他通过观察记录,证明了日心说是对的。并且解释了人类2000年的疑惑:地球自转,为什...
  • 什么是日心说?
    答:日心说最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来的 就是说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因为之前一直把地球当做中心 日心说主要有三个观点 一个是地球是球体 二是地球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 第三个观点就是 认为太阳是不懂的 是处于宇宙中心的 行星都围着它转
  • 人类自尊心遭受三次打击是什么
    答:最后老师公布答案:“人类自尊心遭受的三次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代替了地心说,让人类明白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让人类知道了自己的祖先是猿猴;第三次是弗洛伊德提出了本能说,让人类知道了自己也有和其它动物一样的本能。”听罢老师的答案,我的自尊心彻底被...
  •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意义
    答: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进化论(英文:theory of evolution)并非什么演化都是进化,进化论,是以史为鉴,要找出...
  • 地心说日心说的故事
    答:在古代欧洲,地心说与日心说展开了一场关于宇宙结构的持久争论。地心说,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和亚里士多德发展,托勒密将其完善,主张地球静止于宇宙中心,行星绕地球运行。尽管有错误,如托勒密的本轮均轮模型是人为调整以符合观测结果,但地心说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探索标志着人类认识的一大进步,对天象预测有...
  • 科学战胜宗教谬误的故事
    答:最著名的有两大争论,一是围绕日心说与地心说的争论,二是围绕生物进化论的争论。 日心说最初的萌芽在古希腊就出现了,同时也出现了地心说。形态比较完整的地心说是古希腊著名学者托勒密(约90-168年)提出的,这个模型比较好解释了当时所观测到的许多天文现象,比较有说服力。此外,地心说一方面符合人们的直观体验(人们...
  • 天文学中“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
    答: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